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 第140章 凤归朝,太子初试锋芒

晨钟暮鼓,宫城寂静。

东宫讲堂内,少年太子换上朝服,乌发高束,青玉束冠,眉宇间虽尚带稚气,却已有君临天下之势。

沈婉宁亲自为他整理衣襟,目光深深:“皇儿,今日之朝,不是你听政,而是让文武百官看清,东宫并非空虚。”

“你虽年幼,却非无力。”

沈曜肃然点头,目光沉稳如镜:“儿臣记下。”

两人目光交汇,一个眼藏锋芒,一个意志如铁。流霜看着这一幕,只觉心头微动。

这对母子,终究将搅动这盛京风云。

**

太极殿上,满朝文武依旧沉稳而肃穆。

只是今日,御座之旁,却新设金椅一张,少年太子端坐其上,虽不发一言,却稳如泰山。

许多老臣暗中打量,不由悄然点头。

这位太子,的确不像个寻常皇子。

皇帝赵元琛因病未临,只由礼部尚书主持早朝。

首事,便是边疆战报。

“启禀诸公——辽北守将冯将军回报,北狄三次试探边关,皆被我军击退。只是雪线已封,粮草难继,需朝廷及时调拨。”

几名重臣面色微凝,欲言又止。

唯有兵部侍郎李德言出列:“臣以为,可调三仓之一,先济边军之急。”

却有一老臣冷笑:“李侍郎说得轻巧,如今朝中银两吃紧,何来余粮可供?”

“若因一时之急,动用三仓,只怕来年青黄不接!”

满朝议论纷纷。

谢澜亦上前一步:“太子以何见解,或可一言定纷。”

太子闻言,眼中神光微动,却起身沉声道:

“边疆为国之屏障,北狄虽退,但三试不止,已显不轨之心。”

“民可食粗粝,兵不可无粮草。”

“调拨三仓之一,本就是非常之法应非常之事。若坐视边军断粮,何以慰将心,何以御外敌?”

他语音虽不大,却掷地有声,一言落,众臣皆静。

谢澜眼中闪过一抹异色,正欲再言,却被许丞相抢先出列:

“殿下所言有理,边疆无忧,则内廷安稳。”

“老臣附议,三仓应急可行。”

众臣纷纷点头,唯少数几人面色不豫,却也无力反驳。

沈曜一击即中,首战锋芒,已立声威。

**

朝后,太子随礼仪告退,步出太极殿,却听有人低声道:

“太子幼学未成,便已敢指军政之大事,莫非东宫欲先于天命?”

沈曜听闻,停步回首,却见身后一人笑意温和,却目光锋锐。

正是太傅之子,二品中书侍郎林允和。

沈曜不语,只回以一笑:“大人所言,儿臣不解。”

“陛下虽未至,然托臣讲政。为君为臣,各司其职。太子虽幼,然不愚。”

“若人人皆以年幼掩耳,何需设讲学,何必听朝?”

一番言辞,不卑不亢,众人闻之,不由心生敬意。

林允和却微微一笑,转身而去:“少年锋芒,愿长久如是。”

**

沈婉宁得知此事,抚掌而笑:“好一个林允和,言辞虽讽,却未越矩。”

“他在试探太子,也在探我。”

流霜忧声道:“太傅林家素来端重中立,若被谢家拉拢,只怕……”

沈婉宁摇头:“林家中立,却绝不愚忠。”

“林允和虽锋利,却有士人傲骨。我们不必拉拢,只需让他看到:太子配得上他信服。”

“以贤聚贤,才是治国之道。”

她回头望向空庭,眼中有光:“沈曜今日之言,已胜过我十年筹谋。”

**

是夜,皇帝赵元琛坐于案前,听完今日朝议的汇报,久久无言。

他问身侧太监:“你说……这孩子,像朕否?”

宦官惶然:“太子聪慧谨慎,少年便识大局,与陛下幼年……颇为神似。”

皇帝苦笑:“可惜……朕年少之时,有母教,却无臣辅;太子虽有师长,却全仗一人。”

他拂袖而立,望向宫外雪影。

“沈婉宁……她终究还是赢了第一步。”

**

然则,宫廷深处,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成形。

而少年的锋芒,才刚刚显露于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