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职场风流 > 第651章 调研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职场风流 第651章 调研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作者:鹏鹏君爱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17:20:06

夏宇安也跟着鼓掌。

李恨水的突然发问,让他很尴尬。

作为镇党委书记,他想工作少,想女人多。真抓实干少,指手画脚多。

李恨水问宗文才:“宗镇长,果果食品生产基地落户石头镇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任务非常繁重。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市场引导,不能强迫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

石头镇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如何?”

宗文才说:“李县长,我来石头镇后,第一次调研就是去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因为石头镇是农业大镇,农业现代化发展任务繁重。

镇农村经济发展中心是海河县乡镇机构改革的产物,这是在梁伟鹏任上大力推行的。

中心由原镇农技站、农机站、水产站、畜牧站、林业站、水利站、农经站等七个涉农站所合并而成,共有在编事业人员15人。”

李恨水犹豫片刻,说道:“这样吧,我们去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看看,百闻不如一见嘛,听汇报不如去现场。”

宗文才说:“中心离镇政府不远,七站合并后,统一在原镇农技站办公。”

李恨水说:“走,我们步行去,顺便看看石头镇街容街貌。

不需要去很多人,否则,浩浩荡荡,前呼后拥,老百姓会有看法。”

李恨水当场点将,尹静、宗文才同去,其他人就不去了。

石头镇街道只有一横一竖呈十字形的两条街道。

街道两边建筑以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为主,还有不少老房子。

海河县是贫困县,全县大多数乡镇街道都是如此。

中心位于镇中学正对面,有一个很大的院落,临街有几间门面,卖农药化肥种子,挂着镇农技站农资服务部的牌子。

这说明牌子没有换,因为海河县在乡镇机构后,镇农技站已经不复存在。

中心办公楼是一栋二层的老楼,老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

偌大的院落,除了一口水塘,就是荒草,还有几畦菜地,没有一台农业机械和设备。

中心职工没想到,县长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突然来访,相当于明察暗访。

李恨水来时,职工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报纸,没有一个在工作。

中心主任陈宝生听说县长、镇长都来了,慌忙从家中赶了过来。

陈宝生是原镇农技站站长,七站合并后,任中心主任。

他就住在中心大院的宿舍区,也就是原镇农技站的宿舍区。

陈宝生五十岁不到,身材黝黑,体格健壮,说话声音洪亮。

尹静说:“陈主任,李县长亲自来中心,看望大家,了解情况。”

陈宝生有些局促不安,因为他一时摸不透县长来中心的真正用意。

李恨水问陈宝生:“中心在编人员十五人,怎么我只看到五六个人?”

陈宝生解释说:“李县长,中心职工经常去田间地头,很多同志下基层。”

李恨水正色道:“陈主任,我来中心调研,是想察实情,破难题,办实事,不是来找茬。

中心职工有没有去田间地头?我想可能有,但并不多。

我希望,你们都能说真话,不要说假话,更不要欺骗我。”

尹静接过话茬:“陈主任,李县长非常务实,而且,了解基层,他这次来中心看看,就是想了解第一手资料。

我对中心情况谈不上多了解,但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比如,原镇农技站,职工最多,有六个人吧?”

陈宝生说:“六个人在岗,还有一个长年病假,在编不在岗。”

尹静说:“据我了解,你们六个在岗职工,平均年龄五十岁以上。你们平时的工作,主要就是转发病虫害情报,很少去田间地头,是吧?”

陈宝生辩解道:“也不算很少吧,比如我,一个月最起码去个五六次。”

尹静问:“承包农技站农资服务部的,是你们中心正式职工吧?”

陈宝生说:“是的。”

尹静说:“我在镇政府工作时,不少人有意见,说农技站个别职工一方面拿财政工资,一方面还做生意赚钱。”

陈宝生苦笑道:“尹主任,这位职工都五十多岁了,农业技术什么的,懂得也不多,不做生意,也不会干工作,这就是现状。”

尹静征求李恨水意见:“李县长,要不,我们在中心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邀请职工参加,多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怎样?”

李恨水点头同意。

中心会议室的桌子上都落着一层厚厚的灰,说明中心很久没有开会。

今天在岗的六名中心职工参加座谈会。

李恨水说:“尹主任也说了,我这次来中心,一是看望大家,二是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

我先表个态,我们来这里,虽然算是暗访,但不是来找茬,不会处理任何人。你们放心大胆说,不要有任何顾虑,不要怕说错话。

谈话时要直奔主题,谈实情、谈问题、谈要求,不要假大空,也不要遮遮掩掩。”

陈宝生说:“既然李县长这么说,那我就先说几点,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海河县乡镇机构改革就是瞎折腾。

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镇农技站,一直在石头镇。最近八年,海河县乡镇机构改革改了六次。

先是农技站,后来和几个涉农站所合并,改叫农业站,然后分开,还叫农技站,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现在又并在一起,成了大杂烩。

我不明白,这种反复折腾的乡镇机构改革,目的和意义何在?人还是那些人,事情还是那些事情,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唯一的作用就是县领导做报告时,多了一个可以吹嘘的点。”

李恨水插话道:“不好意思,我来插句话。我认为陈主任说的非常好,且不论他说的对不对,就是他这种敢想敢说的作风,正是我想听的。请陈主任继续。”

陈宝生受到鼓舞,接着说:“第二,人员严重老化。中心15名职工,平均年龄49岁。职工中,九成以上是当年大中专学校毕业分配的,以中专生为主。

取消分配制度后,这些年基本上没有进人。不但没进人,而且,梁伟鹏在任时,威胁给我们‘断奶’,也就是让我们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停止财政供给。

我们农口单位直接服务于‘三农’工作,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中央文件都明确要求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业单位,哪能‘断奶’?

现在,虽然还没有‘断奶’,但人心惶惶啊!李县长,财政一‘断奶’,队伍就彻底散了!”

李恨水再次插话道:“陈主任谈到‘断奶’问题,我来说几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说要继续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并同时强调,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

我在这里郑重承诺,海河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财政经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请农口干部职工放心。”

陈宝生带头鼓起掌来,其他职工也兴奋得鼓起掌来。

李恨水接着说:“但是,像上班不务正业、不干正事,技术人员不懂技术,只会转发县农委的病虫害情报,肯定是不行的。要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农口单位职工工资绩效考核办法。”

陈宝生说:“李县长,不懂业务,不干正事,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

陈宝生顿了顿,接着说:“主观原因,是年龄偏大,不思进取。

客观原因也有很多,其一,培训不够。最近三年,县里只组织过一次农业新技术培训,培训只是照本宣科,时间只有两天,石头镇两个名额。不培训,我们哪能掌握新技术?看看其他部门,一年培训好几次。

其二,经费严重短缺。我们中心,除了人头经费外,每年其他经费补助,合在一起只有两万元,两万元能干什么?发下乡补助都不够。我们也想搞农业技术推广,但不能让我们自掏腰包吧?

其三,工资待遇低。我们只有那点死工资,没有奖金,没有集资建房。看看镇财政所,奖金多不说,还集资建房,每个人只花了五六万,就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的房子。

其四,社会地位低。待遇低,无钱无权,自然地位低。我们职工十五人,十个是男职工,没有一个人的对象是吃财政饭的。

公务员就不说了,事业编制人员如教师、医护人员,哪个愿意嫁给我们职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