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 第415章 大夏的金融是体系

公孙赞和沈彬的压力,一般大臣恐怕无法体会到。

银行不同于一州之治理,也不同于传统的政策颁布。

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例如新的土地政策关乎到农税,苏常颁布新的土地政策,荆州不颁布新土地政策,那么这个新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大概率只会影响到苏常,对荆州没什么影响。

但金融不同,货币是会跨区域流通的,在苏常大量搞量化宽松,哪怕京畿搞量化收缩,京畿也大概率会发生通胀。

因为苏常与经济的商业联系非常紧密,在苏常放下去的货币,可能会快速流到京畿,使京畿市面上的货币数量增多。

这是金融的整体性。

李彦搞的银行,现在是在各州铺开了在搞。

为什么铺开了搞,而不是区域性地一步步来?

一步步来至少会控制整体货币流入市场,减少民间通胀压力和坏账率。

可为什么李彦要铺开了搞?

因为银行的货币宽松,与大夏的土地政策的强绑定的。

或者说,新的土地政策之所以能快速在各州落地,就是因为有银行的助力。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农民是没有钱的,尤其是洪州、荆州这些曾经世家林立的地方,农民不但没有钱,连人身自由都没有。

皇帝想办法把世家豪强给肢解了,是直接全国性没收土地,然后免费分配给农民吗?

显然这个操作不太现实。

你可以找各种光明正大的理由去肢解世家和大地主,但你不能明着抢。

明着抢就是土匪,对政权的合法性打击是非常大的,也会让一大批真正想要建设大夏的人才失去对皇帝的信心。

所以,放贷给农民,让农民从世家或者大地主手里名正言顺买田,是最优的政策。

这才逼迫李彦不得不加大各州银行的铺设,以及在一些地方允许私人银行的存在。

其核心本质是为了解决土地过于集中的问题,是为了实现当日宋濂提到的均田,为了释放人口,提升朝廷对地方人口的动员和资源的利用。

而这样的后果现在也体现出来了。

出现了坏账!

如果仅仅是土地贷,坏账问题不大,因为有土地就是资源,是可以随时换成钱的。

一个农民借贷买地后,偿还不起,可以酌情延期,但延期如果还还不起,可以利用一部分田做偿还。

所以,这一部分是几乎不存在坏账的。

这是天底下最保险的金融买卖,等于是银行坐在家里数钱数到手抽筋。

可另外一部分是商业贷。

商业贷是为了响应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是为了盘活各地资源的联动,是为了提高朝廷对各地资源整合的效率。

一是提高民生,富民。

二是建立强大的动员体系,为了随时到来的战争做准备,强兵。

三是增加国库收入,富国。

银行的整个战略定位是非常清晰的。

既然战略定位如此清晰,且整体性如此强,影响如此广,稍有不慎,必然造成极大的动荡。

公孙赞和沈彬在面对这些数字的时候,必然是如履薄冰。

这也是必然的。

要知道,一个农民或者一个商人借贷100两,他一年连本带息要还20两,十年下来,利息要还100两。

这是非常赚钱的,无论是大夏还是大魏的奸商,得知这种买卖,都会直呼上头。

“私人银行的坏账,臣认为可以从两点去入手。”沈彬说道,“一是追查目前已经存在的坏账,责任到私人银行背后的东家,这些人能拿到银行的资格,家产不算低。不够的,没收家产,相关审批官员追查,填补空缺。二是缩紧私人银行的商业贷,目前出现坏账的还是商业贷。”

“有道理,按照你说的去办。”李彦点了点头。

随后,他对公孙赞说道:“六千万两没有收回来,局势已经非常严峻,务必采取强硬措施。毕竟现在哪怕是收回来的一亿四千万两,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算朝廷的钱。”

“臣知道。”公孙赞背后被冷汗浸湿。

为什么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朝廷的钱?

利息收回来了六千万两,这不算朝廷的钱吗?

从专业财务的角度出发,当然算银行的收入,银行是朝廷管控,除掉私人银行的一部分收益,其他的都算朝廷的。

但要知道,李彦他是直接把印钞机打开了印钱,然后放贷出去的。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国家金融层面的问题:货币到底是什么?

在李彦所着的《银行策论》的开篇写道:货币不等于财富。

不是你印了十亿两放贷出去,算上利息,你就有二十亿财富收回来了。

不是这个逻辑。

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也就是说,你印了十亿两,是代表整个社会的价值大于十亿两,不代表你有十亿两。

例如大夏,截止到目前,印出十亿两,但银钞与白银挂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