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时空测谎师:双生迷局 > 第123章 市井科技的赛博庙会狂欢

01 老家电的AI脱口秀大会

凌晨两点的实验室飘着烤冷面味,林深踢翻脚边的旧冰箱:“老沈你看,这破冰箱还是我姥姥那辈的,现在嗡嗡响得比相声还热闹。”沈砚舟正给微波炉贴京剧脸谱贴纸,头也不抬:“昨儿看《脱口秀大会》,突然想到——要是让老家电自己唠嗑呢?”

他俩蹲在废品回收站三天,收了半卡车老物件:带雪花屏的黑白电视、按键发黄的收音机、转起来像拖拉机的洗衣机。找来电芯工程师老王,给每个家电塞进微型语音模块。当第一个“会唠嗑的洗衣机”在胡同里转起来时,修鞋匠李叔差点把锥子吞了:“这洗衣机咋回事?一转就说‘1997年夏天,主人在这里洗过奥运会t恤’!”

“家电脱口秀”项目就此爆火。退休的张大妈把陪嫁的收音机改成“年代点播台”:调频到特定频率,就播放她结婚时的流行歌曲,喇叭里还会插科打诨:“这歌当年可火了,主人为了学唱把磁带都听坏了!”更绝的是“家电吐槽大会”——把十台老家电连网,游客扫码就能让它们互相吐槽:冰箱嘲笑电视“雪花屏比我皱纹还多”,电视回怼冰箱“制冷不如我散热快”。

“这破电视说我爸曾用它偷看世界杯!”小年轻小赵对着祖传的黑白电视发呆。林深蹲在洗衣机上调试麦克风:“以后收废品得带录音笔,保不齐哪个旧电饭煲藏着春晚直播的秘密。”沈砚舟给冰箱贴二维码:“我们要让老家电从破烂变成会贫嘴的活历史,比脱口秀演员还能整活儿。”现在每到傍晚,胡同里的老人们就围着会唠嗑的家电听段子,说这些玩意儿比春晚小品还有意思。

02 旗袍的量子变色秀

周末逛旗袍店,林深被橱窗里的传统服饰晃得眼花:“老沈你看,这旗袍美得跟画似的,就是颜色太素了。”沈砚舟正用手机扫旗袍上的盘扣,突然跳起来:“昨儿看量子物理纪录片,说某些材料能随心情变色,要不咱让旗袍自己挑颜色?”

他们联合材料研究所搞了个“量子旗袍”计划。首批改造的是传统旗袍——面料植入量子点薄膜,体温变化时颜色会随之改变:害羞时变成粉红,生气时转为靛蓝,平静时则是水墨灰。“我穿着这旗袍去跳广场舞,一抬腿颜色就变,跟霓虹灯似的!”退休的李阿姨扭着腰展示新旗袍。

更绝的是“赛博龙凤褂”——在传统婚服上绣入LEd灯带,新郎新娘心跳加速时,褂子上的龙凤会亮起不同光泽。最震撼的是“时空旗袍秀”,模特们穿着能切换年代的旗袍:前一秒是民国蓝布衫,后一秒变成现代数码印花,台下观众直喊“比变魔术还神”。

“这旗袍咋知道我紧张了?”参加相亲的小王姑娘红着脸问。林深帮她调整领口的传感器:“妹子,你心跳一快,旗袍就变粉红,比脸红还实在。”沈砚舟给模特发颜色调节App:“未来穿旗袍不用挑颜色,心情啥样衣服就啥样,比表情包还直观。”现在每到周末,旗袍店里挤满了试穿量子旗袍的老太太,她们对着镜子做鬼脸,看旗袍变来变去,说这比打麻将还有趣。

03 共享单车的赛博朋克改装

晚高峰的街头,林深被共享单车堵得骂街:“老沈你看,这共享单车比蝗虫还多,能不能让它们整点个性?”沈砚舟正给自行车拍照,屏幕上突然弹出改装方案:“昨儿看见中学生把共享单车喷成了钢铁侠,要不咱搞个‘赛博单车计划’?”

他们联合共享单车公司启动“霓虹铁骑”项目。首批改装的是常见的共享单车——车架裹上荧光材料,车轮装上LEd灯,骑行时像踩着风火轮。更绝的是“单车表情包”:车把上的屏幕会根据骑行状态变表情——上坡时显示哭脸,下坡时笑哈哈,遇到红灯还会眨眼提醒。“有次骑车爬坡,车把一直哭,路人都笑我太菜!”上班族小李拍着车把笑。

“单车改装大赛”火遍全网。有美术生把车改成独角兽,骑行时头顶发光角会晃来晃去;有程序员给车装上AI语音,路过小区会喊“前方有坑,注意避让”。最震撼的是“夜间单车灯展”——上百辆改装单车组成车队,在长安街上画出流动的光轨,路人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说“比国庆烟花还炫酷”。

“现在骑车像开艺术品,”小李摸着车身上的涂鸦,“连大妈都追着问哪儿改的。”林深蹲在车底下检查电路:“我们要让共享单车从马路垃圾变成城市风景,比跑车还吸睛。”沈砚舟给新车贴反光贴纸:“以后骑车得考艺术驾照,不然对不起这改装费。”现在每到傍晚,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都闪着五颜六色的光,骑行时还会播放改编的《青春修炼手册》,歌词改成“燃烧我的骑行魂”。

04 易拉罐的微生物雕塑工坊

暴雨夜的实验室堆满了易拉罐,林深踢着空罐子骂街:“老沈你说,这玩意儿堆成山都没人要,跟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似的!”沈砚舟正用镊子夹罐子里的残渣,突然跳起来:“刚看论文说某些细菌能分解金属,要不咱用易拉罐养雕塑?”

他们联合微生物研究所搞了个“金属菌雕”计划。首批回收的五千个易拉罐被粉碎成颗粒,混入能分泌金属化合物的细菌后压成模具。三周后,模具表面长出金属结晶,掰开能看见易拉罐颗粒被分解成各种造型:有的像迎客松,有的似奔马,最绝的是“细菌埃菲尔铁塔”,高两米,全由易拉罐分解后的金属结晶构成。

“这玩意儿是易拉罐变的?”卖烤串的王大爷捏着金属菌雕直犯嘀咕。林深蹲在菌雕堆里擦汗:“大爷,以后您烤串的签子都能变成艺术品,比卖废铁值钱。”沈砚舟给参观者发菌种包:“未来扔垃圾送的不是废品,是雕塑种子,比垃圾分类有意思。”现在每个小区楼下都放着“菌雕回收箱”,老太太们拎着旧易拉罐排队换菌种,说这比跳广场舞还有成就感。

05 AR老照片的时空修复术

周末整理旧物,林深捧着泛黄的老照片叹气:“老沈你看,这张我太爷爷的照片都模糊成马赛克了,要是能修好就好了。”沈砚舟正用手机扫照片边角,突然把屏幕怼到林深脸上:“快看!AI能根据像素重建场景,要不咱搞个‘照片复活计划’?”

他们联合图像研究所搞了个“时空相册”项目。在社区活动中心放台AR修复仪,居民只要把老照片放上去,AI就会根据模糊的像素重建场景:泛黄的结婚照会变成动态全息影像,黑白的全家福会染上真实色彩。“我看见我奶奶年轻时的样子了!”退休的张大妈盯着全息影像直掉眼泪。

更绝的是“跨时空合影”——修复后的老照片人物能与现代人合拍:小年轻小赵和太爷爷的全息像勾肩搭背,照片里的太爷爷还会眨眼睛。最震撼的是“胡同记忆墙”,把街坊四邻的老照片全修复成全息影像,路过的人一挥手,就能看见几十年前的自己在胡同里玩耍。

“这照片咋动起来了?”李叔摸着全息影像直发呆。林深调试设备时发现,连照片里的猫都能被AI还原成活灵活现的全息像:“看来这玩意儿能复活万物。”沈砚舟给居民发AR眼镜:“我们要让老照片从抽屉里走出来,比回忆录还鲜活。”现在每到周末,社区活动中心的修复仪前就排着长队,老太太们抱着一摞摞老照片来“复活”,说这比看老电影还有意思。

06 智能厨房的赛博菜谱生成

深夜饿肚子,林深对着冰箱空叹气:“老沈你说,我这厨艺比量子隧穿还玄乎,能不能让厨房自己做饭?”沈砚舟正给微波炉输代码,头也不抬:“昨儿看《中华小当家》,突然想到——要是让AI根据冰箱食材写诗,再把诗变成菜呢?”

他们联合美食App搞了个“诗厨计划”。在厨房装个AI菜谱生成器,用户说句诗,机器就会根据诗意配菜:说“两个黄鹂鸣翠柳”,就做出黄鹂造型的煎蛋配青菜;念“一行白鹭上青天”,就端出虾仁摆成的白鹭配蓝蝶豆花茶。“我家孩子为了吃‘霜叶红于二月花’,主动背会了全诗!”宝妈陈女士举着手机里的菜品照片炫耀。

更绝的是“赛博火锅”——火锅汤底会根据食客的聊天内容变味:聊到童年就变成奶奶的鸡汤味,聊到旅行就化作当地的特色风味。最震撼的是“时空宴席”,AI根据古诗还原出对应的古代菜肴,食客戴上AR眼镜,能看见李白边喝酒边吟诗作对。

“这菜咋有‘床前明月光’的味儿?”酒友老王咂摸着嘴问。林深给他递上菜单:“王哥,这道‘月光豆腐’加了桂花蜜,吃着跟乡愁似的。”沈砚舟调试香味模拟器:“未来下馆子不用点菜,念句诗就行,比菜单还文艺。”现在每到饭点,智能厨房里就飘出各种奇特的香味,老太太们围着菜谱生成器念打油诗,说这比跳广场舞还有食欲。

07 公交车的全息庙会巡游

晚高峰挤公交,林深被晃得七荤八素:“老沈你看,这公交车比罐头还挤,能不能让它整点热闹的?”沈砚舟正用手机扫车窗上的指纹,突然把屏幕怼到林深脸上:“快看!全息投影能在车窗上讲故事,要不咱搞个‘移动庙会’?”

他们联合公交公司搞了个“赛博巴士”项目。首批改装的是通勤公交——车窗变成全息屏幕,行驶时会播放对应路线的历史故事:去前门的车窗外飘着老北京的杂耍表演,去中关村的车窗上跳着代码街舞。“我坐公交跟穿越似的,刚才还看见光绪年间的茶馆,转眼就到cbd了!”上班族小李举着手机拍个不停。

更绝的是“公交庙会”——周末的公交车会变成移动游乐场:乘客扫码就能在座位上玩全息投壶,车窗上的Npc还会跟人唠嗑。最震撼的是“夜间光影巡游”,上百辆公交组成车队,车窗全息投影交相辉映,整条街都变成了赛博庙会。

“这公交车咋有糖瓜卖?”大爷指着车窗上的虚拟摊位直犯嘀咕。林深帮他扫码买虚拟糖瓜:“大爷,您舔舔屏幕就能尝到味儿,比真糖瓜还甜。”沈砚舟给乘客发AR手环:“未来坐公交不用看手机,车窗就是巨幕电影,比地铁有意思。”现在每到周末,公交站台上都挤满了等“赛博巴士”的人,老太太们戴着AR眼镜看车窗上的老北京故事,说这比逛庙会还有意思。

08 酒瓶的微生物荧光森林

深夜喝酒,林深盯着空酒瓶发呆:“老沈你说,这酒瓶扔了怪可惜的,能不能让它长点啥?”沈砚舟正用显微镜看酒渍,突然跳起来:“刚发现酒里的酵母能发光,要不咱用酒瓶养荧光森林?”

他们联合生物实验室搞了个“酒瓶菌林”计划。首批回收的五千个酒瓶被消毒后,注入能分泌荧光素的酵母菌,瓶底铺上彩色培养基。一周后,酒瓶里长出荧光蘑菇、发光苔藓,摇晃瓶子时,里面的微生物会像星空般闪烁。“我家阳台的‘酒瓶森林’跟阿凡达似的!”上班族小李举着发光酒瓶拍照发朋友圈。

更绝的是“酒瓶星系”——把上百个酒瓶连网,根据实时天气改变荧光颜色:晴天发蓝光,雨天变紫光,雾霾天则闪烁红光。最震撼的是“微生物灯光秀”,在广场上用十万个酒瓶搭成灯塔,里面的微生物随音乐节奏明灭,比烟花还绚烂。

“这酒瓶子能当小夜灯?”卖烤串的王大爷捏着发光酒瓶直犯嘀咕。林深蹲在酒瓶堆里擦汗:“大爷,以后您卖酒的瓶子都能变宝贝,比收废品值钱。”沈砚舟给参观者发菌种包:“未来喝酒送的不是开瓶器,是荧光种子,比赠品实在。”现在每个小区楼下都放着“酒瓶回收箱”,老太太们拎着空酒瓶排队换菌种,说这比跳广场舞还有情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