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132集:回馈社会新举

大民富商苏半城 第132集:回馈社会新举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14:48:04

星火计划:当商业帝国向年轻梦想伸出手

会议室的落地窗将城市的霓虹切成碎片,洒在苏明远鬓角的白发上。他面前的红木长桌尽头,苏晓正滑动着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像极了二十年前她第一次在父亲办公桌上看到的财务报表——只是如今,那些阿拉伯数字背后站着的不再是冰冷的资产,而是一个个带着体温的创业计划书。

\"上周收到的申请突破两千份,其中37%涉及绿色能源领域。\"苏晓将平板转向父亲,\"有个叫林墨的年轻人,用AI技术做老旧小区的节能改造,模型跑出来的节能率能达到41%。\"

苏明远指尖在桌面上轻叩。十年前,当家族企业\"苏半城\"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时,他和弟弟苏明辉看着财报上不断攀升的利润,突然在某一夜对视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茫。那些在创业初期支撑他们的\"创新、拼搏、奉献\"信条,似乎在资本的狂欢里逐渐模糊成了会议室墙上的烫金标语。

改变发生在一次偶然的高校讲座。苏明远作为特邀嘉宾,看到台下无数双亮着光的眼睛,那些年轻人描述商业蓝图时挥舞的手臂,多像年轻时的自己。散场后有个学生追着他问:\"苏先生,如果我有技术但没有启动资金,是不是永远没机会?\"

那个夜晚,苏明远在书房坐了很久。他想起祖父苏承宗当年在战乱中守住染坊时说的话:\"生意不是只赚自己口袋里的钱,是要让跟着你的人、你脚下的这片地,都能喘上气。\"

\"星火计划\"的名字是苏晓取的。她在第一次筹备会议上放了段视频:偏远县城的青年在出租屋里用二手设备研发农业传感器,城中村的女孩对着手机直播卖家乡的非遗手工艺品。\"我们要做的不是慈善,\"苏晓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个家族成员耳中,\"是搭建一个让星火燎原的平台。\"

第一章:破茧之门

林墨第一次走进\"星火计划\"办公区时,手里还攥着磨破边角的商业计划书。玻璃幕墙外是他只在财经杂志上见过的摩天大楼,而接待他的项目经理递来的薄荷茶,杯壁上凝结的水珠让他突然想起实验室里冷凝管的温度。

\"你的模型在理论上很完美,但有没有考虑过老旧小区的布线改造成本?\"评审会上,苏晓的问题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她身后的投屏上,正演示着林墨团队用三个月跑出来的城市节能数据模型。

年轻人的脸瞬间涨红:\"我们...做过初步测算,但实际施工可能...\"

\"不是可能,是一定。\"苏明辉从后排站起身,他曾主导过集团在东南亚的基建项目,\"去年我们在曼谷改造旧商业区,管线重置成本比预估高了27%。这里有份当时的工程日志,你拿去看看。\"

林墨接过那份装订整齐的资料时,指尖有些发抖。他没想到这个传说中的商业巨头会拿出如此具体的实操经验。更让他意外的是,一周后,\"星火计划\"不仅给了他们启动资金,还派了位曾参与过国内智慧城市项目的工程师驻场,在城中村的旧楼里陪着他们爬了半个月的管道井。

\"其实很多年轻人缺的不是创意,是一扇能推开的门。\"苏晓在季度总结会上对家族成员说。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个透明罐子,里面插着三十多面小国旗,每面代表一个被扶持的项目——从内蒙古的羊绒电商到海南的海洋生物降解材料,这些曾经蜷缩在城市角落的梦想,正被注入真实的商业血脉。

第二章:淬火之痛

麻烦在\"星火计划\"运行的第二个年头爆发。一个获得百万级投资的智能硬件团队突然陷入专利纠纷,竞争对手指控他们抄袭核心技术,网络上瞬间涌来大量质疑\"苏半城是否助纣为虐\"的声音。

\"立刻停止对他们的所有支持,启动法律程序撇清关系。\"家族会议上,一位堂叔拍着桌子。苏晓看着投影上那个创始人在镜头前哽咽的画面——三个月前,这个戴着眼镜的大男孩还在车库里给她演示产品原型,说想做出\"让独居老人有安全感\"的智能手环。

\"我们不能只在他们成功时递鲜花。\"苏晓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如果他们真的侵权,按法律办;如果是被恶意诉讼,我们要帮他们找到证据。\"

她带着团队连夜调阅项目所有研发记录,从代码提交时间到零部件采购发票,整整三天三夜。当他们把厚厚一摞证据送到法院时,那个年轻的创始人躲在会议室角落哭了。最终法院判决原告证据不足,而那个智能手环项目在风波后反而获得了更多社会关注,订单量激增。

\"商业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苏明远在事后对年轻的家族成员说,\"扶持创业就像炼钢,既要给他们燃烧的温度,也要在淬火时帮他们扛住形变的痛。\"后来,\"星火计划\"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小组,为每个项目配备法律顾问,这个决定在之后几年里,为至少七家企业规避了类似的风险。

第三章:燎原之光

五年后的\"星火之夜\"慈善晚宴上,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画面里,内蒙古草原的牧民用上了智能牧草监测系统,云南山区的绣娘通过直播让传统纹样走进了国际时装周,而林墨的节能技术已经被写入三个省会城市的旧改标准。

\"下一个项目,我们想做'县域青年创业孵化器'。\"苏晓穿着简约的白色西装,站在台上像一株挺拔的白桦。她身后,站着十位不同领域的\"星火计划\"受益人,其中最年轻的那个女孩,去年刚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家乡农产品的溯源难题。

台下,苏明远看着女儿眼中的光,突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高校讲座上的夜晚。这些年,\"星火计划\"不仅投入了数亿资金,更重要的是,它让苏家人重新找回了商业的初心——当他们看到那些曾经需要仰望的年轻创业者,如今能平等地坐在谈判桌前讨论市场策略时,账本上的数字便有了不同的意义。

晚宴结束后,苏晓收到林墨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他的团队正在给一群中学生讲解节能技术,孩子们围着仪器叽叽喳喳,眼里的光像极了当年他在车库里第一次看到模型跑通时的模样。

\"你知道吗?\"苏晓在家族群里发了这张照片,\"今天有个孩子说,长大了想成为像我们这样的人。\"

群里很快弹出苏明辉的回复,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所有人都笑了:\"那我们得努力,别让孩子们失望。\"

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璀璨,但苏家人知道,那些灯光里,有一部分是他们亲手点亮的星火。当商业帝国的齿轮不再只围绕利润转动,当财富积累的刻度开始丈量社会价值,苏承宗当年挂在染坊门口的\"诚信为本,兼济天下\"匾额,终于在百年后有了新的注脚——企业的真正成功,不是站在多高的山顶,而是能为后来者铺多少级向上的台阶。

此刻,苏晓办公桌上的透明罐子里,小国旗已经插得满满当当。她轻轻拿起一罐新的,准备迎接下周来路演的乡村教育科技团队。那些年轻的梦想,正在\"星火计划\"的土壤里,长出比商业版图更辽阔的根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