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97集:家族的团结与拼搏

大民富商苏半城 第97集:家族的团结与拼搏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14:48:04

第一章 风雪夜的煤场危机:兄弟同心的破局之战

民国六年冬,华北平原被一场罕见的暴雪覆盖。苏记煤矿的运煤专列在娘子关隧道外受阻,三千吨焦煤积压在井口堆场,而天津港的英国买家正以“逾期违约”为由,要求按合同价的七折收购——这意味着苏家将损失近二十万银元。

“明辉,铁路总局说积雪太深,抢修至少要三天。”苏明远的嗓音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里冻得发哑,他指着堆场里被雪覆盖的煤堆,“洋人码头的监工今早送来电报,再不到货,他们就转购开滦煤矿的煤了。”

苏明辉蹲下身,抓起一把被冻成硬块的煤渣,眉头紧锁:“开滦有英国人撑腰,铁路运力优先。但我们的煤硫含量低,更适合他们的钢厂。明远哥,你记得三年前父亲带我们去天津时,海河冬季是怎么运货的?”

兄弟俩在煤场的工棚里摊开地图,煤油灯的光映着苏明远手指划过的河道:“子牙河到天津段水深不足,但如果用小火轮拖驳船,分段运输呢?只是……”他顿了顿,“驳船需要从天津港调,现在兵荒马乱,船主都怕被溃兵劫持。”

“我去谈。”苏明辉站起身,拍了拍棉袍上的煤灰,“你记得李船王的儿子去年在上海欠了我们票号的款吗?我拿那笔债做筹码,再加上每船货额外付三成风险金。”他眼神锐利,“另外,煤矿这边要连夜筛煤,把块煤和末煤分开装舱,块煤给洋人,末煤……我听说冯玉祥的部队在河北缺过冬燃料。”

凌晨三点,苏明远带着商会的通行证赶到天津法租界,在李船王的鸦片烟馆里熬了两个时辰,终于用“免债 风险金”换来了五艘驳船。与此同时,苏明辉在煤矿工棚里组织了“破冰突击队”,让老矿工们用祖传的“火烤冰撬”法,在堆场开出一条条通道。当第一艘驳船驶离码头时,苏明远看着弟弟冻裂的手掌上渗出血珠,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父亲带他们在运河边看船运时说的话:“商人的路,都是拿血和雪踩出来的。”

第二章 技术壁垒下的突围:留洋博士与老匠人的炉前博弈

铁路配件厂的危机来得更隐蔽。日本三菱重工新推出的“渗碳淬火”技术,让他们的车轴钢强度提升了40%,而苏家厂沿用的德国老工艺却屡屡出现断裂事故。上海北站的稽查队发来通知,若三个月内不改进工艺,将取消苏家的铁道部供货资格。

“明远哥,日本人的技术专利卡得死,我托人在东京大学图书馆查了三个月,只搞到一份模糊的工艺流程图。”苏明辉把一叠泛黄的图纸摊在桌上,“但厂里的老匠头王师傅说,这图上的‘高频淬火’需要美国产的发电机,我们根本弄不到。”

苏明远拿起图纸,指尖划过“渗碳温度:920c”的标注:“我听说汉阳兵工厂有台德国西门子发电机,是张之洞当年买的。你能不能……”

“试过了,兵工厂说那是军事物资,不外借。”苏明辉苦笑,“但我发现一个办法——用我们现有的锅炉改装,把蒸汽压力提到八个大气压,再加上王师傅的‘土法渗碳’经验,或许能模拟出类似效果。”

三天后,配件厂的热处理车间里,王师傅带着十几个老工人围着改装后的锅炉,而留洋归来的技术员小李举着温度表大喊:“850c!上不去了!再烧锅炉要爆了!”

“让开!”苏明辉突然冲上去,抓起一把渗碳剂撒进炉膛,“王师傅,按您说的,加三次碳,每次间隔一刻钟!”火焰骤然窜高,温度表的指针颤抖着指向900c。当第一根车轴从淬火池里捞出来时,苏明远用锤子猛砸轴肩——只留下一道白印,没有裂痕。

王师傅摸着车轴上细密的回火纹,突然老泪纵横:“跟我爹当年给汉阳铁厂做枪管时一个成色……苏少爷,你这是把洋技术和咱老祖宗的法子揉一块儿了!”

当晚,苏明辉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技术无国界,但匠人有根。”苏明远看着弟弟沾满油污的白大褂,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明远守成,明辉开拓,你们兄弟俩合在一起,才是苏家的‘方圆之道’。”

第三章 票号挤兑风波:家族暗线里的资金保卫战

更大的危机在春节前夕爆发。汇通天下票号北京分号突然遭遇挤兑,传言“苏家在东北的煤矿被张作霖部队充公”,三天内兑付了三十万银元,金库见底。苏明远连夜从天津赶回平遥总号,发现账房先生正抱着账本发抖:“大少,太原分号也来电报,说晋系军阀要征用票号现款充作军饷。”

“慌什么!”苏明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身后跟着三个风尘仆仆的人——大妹苏明兰带着山西盐商的联名担保书,三弟苏明杰捧着江南丝绸商的远期汇票,老管家则举着一叠地契,“爹当年买的北京前门大街的铺子,现在能押三十万。明兰联系了盐商公会,他们愿以盐业专卖权作保,借我们二十万应急。”

苏明远盯着弟弟:“你怎么知道北京会出事?”

“上个月我去奉天,发现张作霖的军需官在偷偷抛售俄国步枪,就猜到他们缺钱。”苏明辉从袖筒里掏出一封密信,“这是我托东北讲武堂的同学搞到的,奉系军饷缺口五十万,第一个就想拿我们票号开刀。”

兄弟俩在祖宅的密室里熬了通宵,制定出“三保策略”:保信誉(公开金库黄金储备)、保渠道(用丝绸汇票贴现)、保人脉(通过盐商公会联络晋系元老)。当苏明远带着盐商的担保书走进晋系军阀的指挥部时,对方参谋长拍着桌子说:“苏家果然有门道,连盐运使都给你们站台!”

而在票号北京分号前,苏明辉亲自坐镇,让账房把金条堆在柜台前,当着挤兑人群的面熔铸成金锭:“各位乡亲,汇通天下开了三代,见过庚子国难,见过辛亥革鼎,什么时候赖过账?现在谁要兑银圆,我当场熔金条给你!”人群中的窃窃私语渐渐变成赞叹,挤兑风波竟在半天内平息。

第四章 实业救国的旗帜:从家族生意到民族担当

民国八年,巴黎和会传来噩耗,中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转让给日本。上海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消息传到平遥时,苏明远正在商会开会,突然有学徒冲进来:“大少,配件厂的工人要罢工,说不给日本人做配件!”

“罢得好!”苏明辉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刚草拟的《国货宣言》,“明远哥,我算了笔账:我们把给日本三菱的订单砍掉,转产适合京张铁路的新型道岔。虽然利润少三成,但能带动河北十家铁矿、五家炼钢厂复工。”

苏明远看着宣言上“中国制,中国利”六个大字,想起父亲曾说:“商人求利,但不能忘本。”他立刻召集家族会议,三叔公率先表态:“我把留洋时存在汇丰银行的五万英镑取出来,支持你们搞国货。”小妹苏明蕙则提出:“把票号的海外汇兑业务重心转到东南亚华人圈,那里对国货需求大。”

一个月后,苏家配件厂门口挂出两块牌子:“国货精品陈列馆”和“工人夜校”。苏明辉亲自给工人上课,讲蒸汽机原理,也讲“实业救国”;苏明远则带着样品跑遍全国铁路局,在京汉铁路的招标会上,他当着外国工程师的面,用锤子猛砸苏家生产的道岔:“各位,这是用河北井陉铁矿的铁,按我们老祖宗的‘百炼钢’工艺锻出来的,敢跟任何洋货比硬度!”

当苏家的道岔最终中标京张铁路扩建工程时,现场的中国工程师集体鼓掌。苏明远看着弟弟在验收报告上签字,忽然觉得父亲当年“半城”的名号,如今才有了真正的分量——不是占了半座城的商铺,而是撑起了半片天的民族工业。

第五章 祖宅夜话:在传承中看见未来

那年除夕,苏家祖宅的堂屋里燃着红烛。苏明远看着满堂儿孙,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父亲第一次带他进账房的情景。“明辉,”他举起酒杯,“今年煤矿增产两成,配件厂拿到三个国货金奖,票号在东南亚开了三家分号……这些,都是你带着大家拼出来的。”

苏明辉摇摇头:“没有你在外面跑码头、拉关系,我的技术再好也卖不出去。还记得那年在煤场,要不是你用商会的面子借来驳船,我们哪能挺过那个冬天?”

正说着,苏明远的儿子苏少棠捧着一本账簿走过来:“爹,二叔,我算清了今年的账——如果把票号的部分资金投到上海的汽车配件厂,按美国福特公司的模式量产,十年后利润可能超过煤矿。”苏明辉的女儿苏婉卿也跟着说:“我在法国学工业设计,发现火车车厢的内饰可以用国产胡桃木,既省钱又有中国风。”

苏明远看着侄子侄女眼中的光,忽然明白父亲当年为何要让他和明辉分别学经营和技术。他走到供桌前,取下父亲留下的记账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他把本子递给苏少棠:“你们这代人,要学的不仅是算账,更是怎么在这世道里,走出苏家的‘道’。”

窗外,平遥古城的钟声敲响,苏明远和苏明辉并肩站在院子里,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在祖宅的青砖上。三十年前,他们在这里跟着父亲学打算盘;三十年后,他们在这里教下一代如何在时代的风雪里,把“苏半城”的传奇,写成“中国商”的篇章。而那些在困难中凝结的家族情谊,那些在拼搏中坚守的商业正道,终将像院子里的老槐树一样,把根扎进这片土地,让枝叶伸向更远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