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168章 散热风扇的声耦后门

林野站在实验室中央,如同一位即将揭开古老谜题的考古学家。空气中弥漫着精密仪器特有的、淡淡的臭氧味和金属冷香,四周是幽蓝的LEd指示灯和全息投影构成的流光溢彩,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某种潜藏的、令人不安的寂静。这种寂静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被一种过于规律的、单调的“嗡嗡”声填满——那是探伤仪散热风扇运转的声音。

这声音,在往常的实验室环境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今天,林野的耳朵却异常敏锐。他目光如电,紧锁着那个位于探伤仪顶部的、看似普通的散热风扇。那风扇平稳地旋转着,叶片切割空气,发出持续而单调的噪音。然而,林野听到的,却不仅仅是噪音。

在那持续的“嗡嗡”声中,似乎夹杂着一种极低沉的、不易察觉的脉动。它像脉搏一样,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在空气中荡漾,与风扇主频的噪音交织在一起,却又泾渭分明。起初,林野以为是自己的神经紧张,或是设备运行产生的某种正常谐波。他甚至走开了几步,试图用距离来确认这声音是否真实存在。

但当他再次靠近,那低沉的脉动便如同附骨之蛆,清晰地钻入他的耳膜。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一种强烈的预感攫住了他——这声音不对劲。

他快步走回风扇前,目光锐利如鹰隼,仔细观察着风扇的每一个细节。风扇本身是标准的工业设计,四个扇叶均匀分布,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防尘网。但林野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表面。他蹲下身,调整角度,试图从不同方向观察风扇的旋转轨迹。

就在这时,一个更加诡异的现象进入了他的视野。风扇的扇叶角度,似乎并非按照标准的流体力学最优设计来安装。它们呈现出一种刻意调整过的、近乎诡异的对称性。每一片扇叶的倾斜角度都微微偏离了标准值,形成了一种不自然的、却又带着某种精密计算的排列。这种排列方式,在追求效率的散热系统中,是毫无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效率低下的。

林野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伸出手,隔着防尘网,感受着风扇运转时传来的震动。震动感很轻微,但林野却能清晰地分辨出,在那主要的震动频率之外,还叠加着一种极其微弱、却又异常稳定的低频震动。这频率……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数字——1.5hz。

那是他在调查omEGA公司提供的铁路数据时,在106章的加密文件中发现的那个诡异的震动频率基准值。当时他就觉得这个频率极不寻常,它低得足以模拟某些地质活动,又高得足以被特定的接收设备捕捉。而现在,这个频率竟然以这种隐蔽的方式,出现在了探伤仪的散热系统中!

林野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他立刻意识到,这绝非巧合。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他尚未完全理解的、与omEGA公司相关的阴谋。

他不再犹豫,迅速调出探伤仪自带的声级计功能。这是一款高精度的环境噪声监测模块,原本用于测试设备运行环境是否符合标准。林野将全息投影中的虚拟麦克风图标对准了风扇,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一组动态波形图。

起初,波形图显示的只是一条相对平稳的、带有细微波动的曲线,对应着风扇正常运转时产生的机械噪音。但林野并未满足于此。他调出了声级计的频谱分析模式,屏幕瞬间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频谱瀑布图。

在高频段,是风扇主频噪音及其谐波形成的密集频谱;而在低频段,尤其是在1.5hz附近,一个极其微弱却又清晰可辨的边带信号赫然出现!这个信号如同幽灵般隐藏在背景噪音之中,若不进行专门的频谱分析,根本无法察觉。

更让林野脊背发凉的是,频谱图显示,这个1.5hz的信号并非简单的单频噪音,而是被刻意调制过的。它的能量分布呈现出一种特定的模式,仿佛是某种经过编码的信息在空气中传播。它不是由风扇直接产生的机械震动,而是通过风扇的旋转和特定的扇叶角度,将某种预设的声波模式耦合到了空气中。

“他们竟然用散热风扇来传输信号!”林野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这个看似普通的散热风扇,实际上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隐蔽的声学后门。它不仅仅是为了给探伤仪降温,更是一个窃听和传输数据的通道!

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调出实验室的声学监测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实验室各个角落的声波传播情况。林野将风扇产生的1.5hz声波信号作为关键词进行反向追踪,试图找出这些声波的传播路径和最终汇聚点。

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复杂的声学模型在虚拟空间中不断推演。片刻之后,结果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这些由风扇发出的、经过调制的低频声波,在空气中以特定的路径传播,最终汇聚并指向实验室外墙的某个特定位置——而那个位置,正是omEGA公司安装在实验室附近的一段钢轨上的声学传感器!

“果然是这样!”林野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愤怒。这意味着,omEGA不仅可以通过这段钢轨上的传感器接收探伤仪内部传输的数据,甚至可能通过反向发送特定的声波信号,对探伤仪进行远程操控!

“他们在这里埋下了陷阱。”林野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冰冷的恶意。他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敲击,试图进一步分析声波中可能携带的数据内容。这需要更复杂的解码算法,但至少,他已经确认了这个后门的存在。

然而,就在他尝试进一步操作,试图找到关闭或干扰这个声学通道的方法时,探伤仪的系统界面突然弹出一条刺眼的警告信息,以鲜红的字体显示:【散热风扇锁定中,强制关闭可能导致设备过热】。

林野的瞳孔微微收缩。omEGA的设计者果然考虑得极为周全。他们不仅设计了这个声耦后门,还设置了防止被轻易拆除或关闭的保护机制。这条警告信息意味着,探伤仪的控制系统被篡改过,强制关闭风扇会被系统判定为危险操作,从而触发保护程序,阻止执行。

林野尝试了几种常规的关闭风扇的方法,但每一次,系统界面都会弹出同样的警告,风扇依旧稳定地旋转着,那低沉的1.5hz脉动声也从未停止。更可怕的是,他调出设备日志,发现随着风扇持续以这种非标角度高速旋转,它的轴承磨损速度远超正常水平。日志数据显示,每传输一小时的数据,风扇的寿命就会缩短20%!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尽快破解这个后门,或者找到其他方法阻止数据传输,探伤仪本身就会因为风扇过热损坏而瘫痪,甚至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连锁崩溃,导致所有正在进行的检测数据丢失!

“声耦后门的致命隐患……”林野在心里默念着这个词,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足以摧毁整个铁路安全检测系统的阴谋。

林野的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的代码和指令如瀑布般流淌。他试图寻找系统代码中的漏洞,或者绕过那个“散热风扇锁定”的机制。他尝试了多种方法:模拟硬件故障信号、发送欺骗性指令、甚至尝试直接访问底层驱动……然而,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探伤仪系统界面那同样刺眼的警告——【散热风扇锁定中,强制关闭可能导致设备过热】。

omEGA的设计者显然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不仅设计了后门,还设置了层层防护。风扇的控制系统被严密地保护起来,仿佛一个坚固的堡垒,林野的所有常规攻破手段都显得无力。他甚至尝试过给风扇供电系统发送干扰信号,但系统立刻启动了冗余保护,自动调整了供电参数,维持风扇的稳定运转。

“林工,我们不能硬来。”小唐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焦虑,他从旁边的操作台探过头来,看着林野紧锁的眉头和屏幕上不断弹出的警告。“你看温度曲线,如果强行关闭风扇,探伤仪的核心温度会急剧上升,几分钟内就可能超过安全阈值,导致核心芯片永久损坏!”

林野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声级计的数据显示上。那1.5hz的声波信号依旧稳定地存在着,与风扇的旋转完美同步。他注意到,随着风扇的持续运转,探伤仪内部核心芯片的温度曲线正以一个可预测的速率缓慢爬升。日志数据显示,每运行一分钟,核心芯片的温度就会上升0.25摄氏度。按照这个速度,不到两个小时,温度就会突破安全阈值,自动触发断电保护。

“时间不多了。”林野低声说道,声音里透着一丝紧迫感。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调出探伤仪的散热模块日志,试图寻找突破口。他注意到,在过去的几天里,系统的温度曲线始终比正常值高出15摄氏度左右,而这个异常的温度值,与一个名为K78-237的数据块的读取频率完全吻合。K78-237,正是那段被怀疑存在问题的钢轨的编号,也是他们调查的焦点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omEGA不仅在利用这个声耦后门窃取数据,还可能通过控制数据块的读取频率,间接控制风扇的运转状态,从而影响探伤仪的整体温度,进一步干扰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他们想让我们在数据丢失和设备损坏之间做出选择。”林野终于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小唐,声音里透着愤怒,“但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风扇的扇叶上。那诡异的对称角度,那刻在平衡块上的微小数字“23.7g”。23.7——这个数字在调查中已经多次出现:装订针的长度、omEGA用来加密数据的震动频率基准值,而现在,它竟然出现在了探伤仪散热系统的关键部件上。这绝非巧合,这一定是某种密码,某种标记,某种他们用来确认“成功”的暗号。

林野的思绪飞快运转。omEGA之所以选择1.5hz作为声耦后门的谐波频率,是因为这个频率在铁路系统中无处不在——它既能模拟地质震动的自然波动,从而掩盖数据传输的痕迹,又能与探伤仪的其他组件产生共振,达到某种隐蔽的控制效果。但如果能用一个反相声波,精确地抵消这个1.5hz的频率,或许就能彻底瓦解omEGA的远程监控系统,至少暂时切断这个数据传输通道。

“小唐,启动声级计的频谱分析模式,保持最高精度。”林野的声音冷静而果断,仿佛已经看到了希望。“我们需要捕捉到1.5hz信号的所有细节,包括它的相位、调制方式,甚至可能的编码模式。”

“明白!”小唐立刻执行指令。实验室内的空气中,原本风扇单调的嗡鸣声中,多了一种更加细微、更加低沉的嗡嗡声——那是声级计在进行高精度采样时产生的背景噪音。全息投影中,风扇的噪声频谱被实时解析,放大到极致。1.5hz的边带信号如同隐藏在深海中的幽灵,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中若隐若现。林野和小唐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每一个像素点。

“准备生成反相声波。”林野一边观察频谱,一边低声解释,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操作,“我们需要精确匹配1.5hz的频率,并且让它与当前声波的相位完全相反(相差180度)。这样,当两者在空气中相遇时,就会发生相消干涉,导致合成波的振幅大幅降低,甚至完全抵消。这就像是给omEGA的监听系统戴上一副‘降噪耳机’。”

小唐迅速调出音频处理模块的反向声波生成程序,将频谱分析得到的数据输入其中。实验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低频震动的嗡鸣声。随着林野一声令下,一个同样频率为1.5hz,但相位完全相反的声波,被精确地注入到实验室的空气中。

起初,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现象。风扇依旧旋转,那1.5hz的脉动声似乎依旧存在。但林野和小唐都清楚,变化正在发生。他们紧盯着声级计的频谱图,以及探伤仪的温度曲线。

片刻之后,奇迹发生了。风扇噪声的频谱图上,原本清晰可见的1.5hz边带信号开始迅速减弱,颜色从鲜艳的红色逐渐褪去,最终几乎消失不见,只剩下极微弱的一点残留。与此同时,探伤仪的温度曲线开始趋于平稳,不再像之前那样缓慢爬升。更令人振奋的是,风扇轴承磨损速度的实时监测数据也显示,磨损速度明显下降了!

“成功了!”小唐激动地喊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反向声波成功地干扰了omEGA的声耦后门,切断了数据传输通道,同时也阻止了风扇因过载运转而加速老化。

然而,林野却没有丝毫放松。他敏锐地注意到,在反向声波注入后,风扇的扇叶表面似乎出现了一道极其细微的裂纹,几乎难以用肉眼察觉,但在高精度的全息投影下,却异常清晰。这裂纹的位置,正好位于扇叶与平衡块连接的边缘处。

“怎么回事?”林野心中一紧,立刻调出实验室配备的高精度显微镜头,对准了那道细微的裂纹,以及裂纹附近的平衡块。

随着放大倍数的不断提升,镜头下的世界变得清晰而诡异。那道细微的裂纹并非简单的机械疲劳所致,它的边缘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仿佛被某种能量灼烧过的痕迹。而更让林野瞳孔猛然收缩的是,在平衡块的金属表面,除了之前看到的“23.7g”字样外,一行更加微小的字符逐渐浮现出来——“2015.07.23”。

2015年7月23日。这个日期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林野的神经。他几乎是本能地调出历史档案,输入了“京都事故”的关键词。屏幕上立刻弹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内部调查报告。2015年7月23日,京都市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列车脱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经济损失巨大。而事故调查报告最终指向了一个技术原因——一段轨道在特定频率的持续震动下发生了疲劳断裂。

“京都事故……”林野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他迅速调出关于那段事故轨道的技术资料,试图找到与K78-237轨道的关联。片刻之后,他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资料显示,事故轨道的钢材批次编号,与K78-237轨腰的制造批次高度吻合!而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事故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关键参数——导致轨道疲劳断裂的共振频率,竟然也是1.5hz!

“这不是巧合。”林野低声说道,声音中透着冰冷的愤怒,“omEGA在五年前就已经埋下了这个后门,而京都事故,很可能只是他们的实验场!他们用真实的灾难,测试了这套隐藏在硬件中的后门机制的有效性!”

小唐的脸色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抖:“你是说……他们用我们自己的设备,用我们的铁路系统,制造了那场事故?”

林野没有回答,他的目光继续扫过扇叶表面的细节。那道细微的裂纹,以及裂纹周围金属的微观结构,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隐藏的机制。他迅速将高精度显微镜头对准裂纹处,试图寻找更多线索。

突然,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猛地一按,全息投影的画面瞬间切换,不再是风扇的外部结构,而是深入到了风扇的内部。在扇叶的金属深处,经过特殊的成像处理,一段隐藏的、如同微小刻痕般的代码逐渐显现出来。那不是普通的文字,而是一个由无数细小节点组成的复杂网络图,每一个节点都标注着一个精确的数字,看起来像是某种金额。

林野的心跳几乎要跳出胸腔。他仔细辨认着那个网络图的形状,一个熟悉的、令人厌恶的符号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那是omEGA公司的标志性符号,一个由237个节点组成的、象征着他们庞大犯罪网络的拓扑图!每一个节点标注的数字,赫然都是一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贿赂金额,指向不同的官员、技术人员,甚至可能包括他们自己团队中某些不干净的人!

“他们不仅用这个后门窃取数据,还在用它操控整个铁路系统!”林野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小唐的心脏,“K78-237的变形、存储芯片的加密算法、散热风扇的声耦后门……这一切都是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从五年前的京都事故,到现在的探伤仪,他们用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将整个系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隐藏的武器!”

小唐的拳头紧握,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我们必须把这些证据公开!让所有人知道omEGA做了什么!”

林野点了点头,但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风扇的平衡块上,那个刻着“23.7g”的字样在冷光下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他们。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omEGA的阴谋远未结束。那个“23.7g”,那个“2015.07.23”,那个隐藏的贿赂网络图,都像是一把把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提醒着他们必须争分夺秒,才能阻止即将到来的、更加可怕的灾难。

林野的指尖轻轻划过全息投影上那行“2015.07.23”的字样,冰冷的金属质感透过触感手套传来,却让他的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五年前的京都事故,那惨烈的画面仿佛又浮现在眼前:扭曲的轨道、断裂的车厢、弥漫的烟尘……而现在,这一切竟然与眼前的探伤仪、与那个看似普通的散热风扇产生了如此诡异的联系。

omEGA不仅利用那段编号为K78-237的轨腰,通过其内部隐藏的纳米级存储芯片,记录下了他们庞大的犯罪网络图谱,还在探伤仪这样一个关键的检测设备上,埋藏了如此隐蔽、如此恶毒的后门。而这个日期,2015年7月23日,正是他们首次成功实施系统性破坏的时间点。他们用真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验证了他们设计的硬件后门在现实世界中的可行性。

“这不是巧合。”林野低声重复着,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愤怒。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梳理思绪。omEGA的布局,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深谋远虑,也更加冷酷无情。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篡改文件、收受贿赂,他们似乎在构建一个更加庞大、更加隐秘的破坏体系。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风扇的平衡块上,那个刻着“23.7g”的字样依旧清晰可见。23.7——这个数字如同一个魔咒,反复出现在他们调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装订针的长度是23.7毫米,omEGA用来加密K78-237数据块的震动频率基准值是23.7hz(这与1.5hz有着谐波关系),而现在,这个数字竟然出现在了散热风扇的关键部件上。

林野的思维飞速运转。他开始意识到,这个23.7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记或者密码。它与装订针的长度、震动频率基准值,甚至与K78-237这个编号本身,都可能存在着某种更深层次的联系。难道说,omEGA在设定这个频率基准值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装订针的物理特性,甚至是以某个特定尺寸的装订针作为某种“钥匙”或“触发器”?

更让他感到不寒而栗的是,他开始怀疑,这个23.7是否是一个“死亡激活点”。一个隐藏在硬件中的定时炸弹。omEGA可能不仅仅是在窃取数据,他们可能在利用这个声耦后门,以及探伤仪本身的运行状态,来制造一个特定的条件,当这个条件满足时(比如温度、湿度、特定频率的干扰等),就会触发某种隐藏的机制,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他们不是单纯地收受贿赂。”林野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对自己说,“他们在利用这些数据构建一个完整的破坏体系。轨腰的变形、存储芯片的加密算法、散热风扇的声耦后门……每一个环节都在为最终的灾难铺路。”

小唐的脸色愈发苍白,他看着屏幕上那不断跳动的温度曲线和磨损数据,声音带着一丝绝望:“那我们该怎么办?他们已经在五年前就布局了,我们还能阻止什么吗?”

林野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目光依旧锁定在风扇的平衡块上。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omEGA的后门系统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庞大,更加复杂。这个散热风扇的后门,很可能只是整个系统中一个微小的节点。他们必须找到这个系统的核心,找到那个控制一切的“主脑”。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开始重新审视所有已知的信息:K78-237轨腰的异常变形、存储芯片上的犯罪网络数据、散热风扇的声耦后门、那个反复出现的23.7、以及五年前的京都事故。

一个大胆的猜想开始在他脑海中形成。omEGA可能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测试他们的这套系统。他们可能故意在K78-237轨腰上制造了某种不易察觉的缺陷,并利用某种特定频率的震动(比如那个23.7hz或者其谐波1.5hz)来加速这种缺陷的扩展,最终导致轨道断裂,引发事故。而探伤仪上的声耦后门,可能就是用来监测轨道状态、传输关键数据,甚至是在特定条件下触发轨道加速破坏的“遥控器”。

“他们用京都事故测试了这套系统,而现在,他们可能正在利用这套系统,准备制造更大的灾难。”林野的声音里透着一丝寒意,“K78-237的变形、存储芯片的加密算法、散热风扇的声耦后门……这一切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一个针对我们整个铁路系统的、精心策划的攻击计划。”

小唐的拳头紧握,声音中带着愤怒:“我们必须把这些证据公开!让媒体、让公众、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知道omEGA的阴谋!”

林野点了点头,他知道公开证据是必然的选择,但这远远不够。omEGA拥有庞大的资源和深厚的关系网,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掩盖真相,甚至可能不惜制造新的混乱来转移视线。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尽快找到破解这个声耦后门的方法,并且彻底摧毁omEGA的整个后门系统,才能阻止他们继续利用这个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风扇的平衡块上。那个“23.7g”的字样,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他们的无力。他知道,破解这个后门的关键,很可能就藏在这个数字背后。他必须找到这个数字与1.5hz频率、与K78-237、与omEGA犯罪网络之间的联系。

实验室的灯光微微闪烁,探伤仪的温度曲线在反向声波的作用下趋于稳定,但林野的心却愈发沉重。这场与omEGA的较量,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真正的危机,或许才刚刚浮出水面。他必须争分夺秒,在下一个灾难发生之前,揭开这个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更加黑暗的真相。

时间在紧张的气氛中悄然流逝。反向声波的干扰暂时切断了探伤仪与外部omEGA监听系统的联系,也阻止了风扇因过载而加速损坏。但林野和小唐都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omEGA的设计者既然能想到设置如此隐蔽的后门,必然也预料到了被发现的可能,并准备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反向声波产生的声学干扰,本身就可能被omEGA用来反向定位,或者触发更复杂的防御机制。

林野的思绪完全沉浸在对“23.7”这个数字的解读中。他调出所有相关的数据,试图从中找到突破口。他首先将“23.7”与1.5hz的频率联系起来。23.7除以1.5等于15.8,这个数字似乎没有特别的含义。但他没有放弃,继续尝试各种运算。23.7乘以1.5等于35.55,依然没有头绪。直到他尝试将23.7拆分成2、3、7三个数字,并进行排列组合,一个可能的线索才浮出水面。

2、3、7,这三个数字相加等于12,相乘等于42。这两个数字在omEGA的犯罪网络图谱中似乎都没有特殊含义。但当他将这三个数字与K78-237的编号联系起来时,一个大胆的猜测让他心头一震。K78-237,如果将字母K视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钾(potassium),其原子序数为19。那么,19(K) 78 237 = 334。而2、3、7这三个数字,正是质数序列中前三个大于等于2的质数。334与2、3、7之间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但334减去237等于97,97是一个质数,而且与omEGA犯罪网络图谱中某个关键节点的编号高度吻合。

这个发现让林野精神一振。他意识到,omEGA可能在编号和数字的设置上,运用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加密和标记方式。他们可能不仅仅是在隐藏信息,更是在通过这些数字的排列组合,留下某种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读的“签名”或“暗语”。

他立刻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小唐,两人开始一起研究那个隐藏在扇叶金属深处的omEGA犯罪网络图谱。他们仔细辨认着每一个节点的编号和标注的贿赂金额,试图找到与“23.7”或“2、3、7”相关的线索。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节点上,发现了一个微小的异常。这个节点的编号是237,标注的贿赂金额是23.70万元。而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这个节点的连接线上,隐藏着一个极其微小的、由三个点组成的标记,形状酷似数字“2”、“3”、“7”的某种变形组合。

“找到了!”小唐激动地喊道,“这就是关键!23.7不仅仅是一个重量,它代表着这个节点,代表着这个人在omEGA犯罪网络中的特殊地位!而2、3、7这三个数字,则是omEGA用来标记这个节点的特殊符号!”

林野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他立刻联想到之前对K78-237轨腰的分析。那段轨腰的异常变形,很可能就是由这个节点所代表的内部人员,在制造或安装过程中故意留下的。而散热风扇上的声耦后门,则可能是这个节点或者其上级指使技术人员安装的。这一切都表明,omEGA的犯罪网络已经渗透到了铁路系统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甚至包括设备的生产和研发过程。

“他们不仅仅是在收受贿赂,他们是在用我们自己的设备,来摧毁我们自己的系统!”林野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无力感,“23.7,这个数字背后,连接着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重量或频率,而是整个omEGA犯罪网络的神经中枢!”

小唐的脸色同样凝重:“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们掌握了这么多证据,是时候公开了!”

林野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小唐说得对。公开证据,让公众了解真相,是阻止omEGA继续作恶的唯一途径。但在此之前,他们还需要做最后一件事——彻底摧毁这个声耦后门,确保omEGA无法再通过这个通道获取探伤仪的数据,甚至远程操控设备。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风扇的平衡块上。那个“23.7g”的字样,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他,破解这个后门的关键,可能就藏在这个数字与风扇结构之间的某种联系中。他开始重新审视风扇的扇叶角度和平衡块的设计。他注意到,风扇的扇叶角度虽然是非标准的,但似乎遵循着某种特定的数学规律。他尝试用各种数学模型去拟合这些角度,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

几个小时后,当太阳再次西斜,实验室的灯光已经变得昏暗时,林野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发现,风扇的扇叶角度虽然看似混乱,但实际上是按照一个特定的非线性方程计算出来的。而这个方程的解,恰好与“23.7”这个数字有着深刻的联系。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个方程的解,竟然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以及那个1.5hz的共振频率,存在着某种奇妙的数学对应关系!

“我明白了!”林野激动地喊道,“omEGA不仅仅是利用风扇来传输信号,他们还利用风扇的物理特性,通过调整扇叶角度,创造了一个微型的声学共振腔!这个共振腔的固有频率,就是1.5hz!而那个‘23.7g’的平衡块,不仅仅是为了平衡风扇,它还充当了某种频率校准器的角色,确保风扇在运转时,能够精确地产生那个1.5hz的信号!”

他立刻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小唐,两人迅速开始制定新的计划。他们意识到,要彻底摧毁这个后门,不能仅仅靠反向声波干扰,而是要找到一种方法,从根本上破坏这个共振腔的稳定性。

“我们需要改变风扇的共振特性!”林野说道,“只要我们能让这个共振腔失去对1.5hz频率的放大作用,或者改变它的固有频率,就能彻底切断这个后门!”

“怎么改变?”小唐问道。

林野的目光落在风扇的平衡块上:“还记得那个‘23.7g’吗?如果我们能精确地改变平衡块的质量,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也可能打破这个共振系统的平衡!”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但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他们迅速调出高精度的微型机械臂,小心翼翼地伸向风扇的平衡块。林野通过显微镜,精确地控制机械臂,用一种特殊的、能够微量切削金属的激光,对平衡块进行微小的修改。他计算着每一次切削的深度和面积,确保改变足够微小,不会立即导致风扇失去平衡而损坏,但又足够有效,能够打破那个精密的共振平衡。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耐心。林野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每一次微小的切削,都伴随着平衡块质量的精确测量。他们需要将平衡块的质量从23.7克,精确地调整到23.6999克。

当这个目标终于达成时,林野和小唐都长舒了一口气。他们立刻停止了操作,观察着风扇的运转状态。

几秒钟后,奇迹发生了。风扇依旧在旋转,但那低沉的1.5hz脉动声消失了!声级计的频谱图上,那个幽灵般的1.5hz边带信号彻底消失不见。与此同时,探伤仪的温度曲线不再受到那个诡异的干扰,开始呈现出正常的、平稳的状态。

“成功了!”小唐激动地喊道,声音有些颤抖。

林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他的笑容里却带着一丝苦涩。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omEGA的设计者可能已经预料到了这种破解方式,并设置了更复杂的防护。他们必须尽快将所有证据整理好,公开出去,同时找到更多类似的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清理。

他再次将高精度显微镜头对准风扇的平衡块,仔细观察着那个微小的改动。就在该洞处附近,他发现了一行更加微小的字符,是用某种特殊的、只有在特定角度和光线下才能看到的荧光材料刻写的。那是一串由237个数字组成的序列,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贿赂金额,构成了omEGA庞大犯罪网络的全景图。

林野的心脏猛地一缩。这不仅仅是一个后门,这是一个完整的、隐藏在硬件中的犯罪证据库!omEGA可能不仅仅是在窃取数据,他们可能还在利用这个系统,记录下所有参与犯罪的人员和金额,形成一个无法抹去的数字证据链。

“他们疯了!”林野低声说道,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震惊,“他们不仅想控制铁路系统,还想用这种方式,把所有人都绑在他们的犯罪网络里!”

小唐的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我们必须立刻报警!把这些证据交给相关部门!”

林野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唯一的出路。他和小唐迅速将所有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包括探伤仪的日志数据、声学监测数据、显微照片、以及那个隐藏的数字证据库。他们将所有的数据上传到一个安全的加密云盘,准备在公开之前,先备份一份,以防omEGA采取报复行动。

就在他们完成这一切,准备离开实验室时,探伤仪的系统界面突然再次弹出一条警告信息,依旧是鲜红的字体:【散热风扇锁定中,强制关闭可能导致设备过热】。

林野和小唐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omEGA的设计者果然是老手,他们可能设置了延时触发机制,或者远程激活了某个保护程序。现在,风扇的锁定机制再次启动,而且这次,他们无法再用反相声波来干扰,因为改变平衡块的质量已经破坏了原有的共振平衡,反相声波可能不再有效。

“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他们。”林野低声说道,声音里透着一丝无奈,“他们似乎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或者,他们设置了一个时间炸弹。”

小唐的脸色变得煞白:“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强行关闭吗?”

林野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温度曲线,核心芯片的温度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他知道,再这样下去,探伤仪的核心芯片很快就会过热损坏,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我们没有选择。”林野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准备强行关闭,但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关闭,立刻切断实验室的所有网络连接,防止omEGA远程控制其他设备。”

小唐迅速执行指令,林野则将手指放在了控制面板上,准备发出强制关闭的指令。他闭上眼睛,心中默念着,希望这次的决定不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就在他即将按下按钮的瞬间,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了几下,然后彻底熄灭了。备用电源随即启动,但整个实验室陷入了一片昏暗。林野和小唐都愣住了。

“怎么回事?”小唐的声音带着惊恐。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他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简单的电力故障。omEGA可能察觉到了他们的行动,采取了某种极端手段。他迅速调出实验室的安全监控画面,却发现所有的监控设备都变成了雪花点,无法正常显示。

“他们切断了我们的电源和网络!”林野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绝望,“看来,他们早就预料到了我们可能会强行关闭风扇,并设置了相应的反制措施!”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有备用电源启动时发出的轻微嗡鸣。林野和小唐都明白,现在他们完全陷入了被动。omEGA可能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最后的打击。

突然,探伤仪的系统界面再次亮起,但这一次,屏幕上出现的不是警告信息,而是一个巨大的、由237个节点组成的网络图,正是他们之前在风扇内部发现的那个隐藏的数字证据库。而在这个网络图的中央,一个红色的光点正在不断闪烁,那是代表他们当前设备节点的位置。

“他们……他们在监控我们!”小唐失声喊道。

林野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omEGA可能不仅仅是在窃取数据,他们可能还在利用这个网络,对探伤仪进行远程控制,甚至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将探伤仪本身变成一个攻击工具。

就在这时,探伤仪的散热风扇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然后猛地停了下来。与此同时,实验室的备用电源也彻底失去了作用,整个实验室陷入了一片彻底的黑暗和死寂。

“他们切断了电源,并且……破坏了风扇!”小唐的声音带着惊恐和绝望。

林野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他知道,这意味着omEGA已经彻底掌控了局面。他们不仅切断了他们的行动,还可能通过风扇的破坏,摧毁了探伤仪内部的所有数据。

“不……”林野低声说道,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愤怒,“我们还是晚了一步……”

黑暗中,他仿佛又看到了五年前京都事故现场那惨烈的景象,看到了那些因为omEGA的阴谋而失去生命的人们。他知道,这场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但这一次,他们可能真的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实验室的空气中,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以及那被切断电源后,风扇停止运转前发出的最后一声、带着金属哀鸣的“嗡”响,如同一个不祥的、句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