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140章 审批算法的终局审判

探伤车间的空调发出老旧的嗡鸣,像一头垂死的老兽在艰难地喘息,嗡嗡声在寂静的车间里显得格外刺耳。林野将最后一根数据线插入探伤仪的hdmI接口时,后颈的汗毛突然不受控制地倒竖起来,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他停下手里的动作,屏住呼吸,侧耳倾听,但除了空调的嗡鸣和仪器轻微的运转声,四周一片死寂。

然而,他敏锐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不对劲。

仪器顶部的警示灯,那颗平时只有在系统出错或进行关键操作时才会闪烁的红色小点,此刻正以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频率——大约1.5hz,缓慢而规律地闪烁着。那频率不快不慢,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节奏感,像极了濒死之人那缓慢而微弱的心跳,又像是某种危险的倒计时。

“怎么回事?”林野低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显得有些突兀。他凑近仪器,仔细观察着那闪烁的警示灯,眉头紧锁。这绝不是系统预设的任何一种警报模式。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可能性:硬件故障?软件冲突?还是……有人远程入侵?

“全息投影启动。”林野对着空气说,更像是在给自己壮胆。他的指尖在触控屏上快速划出一个菱形的轨迹,这是他私下设置的紧急启动指令。淡蓝色的光雾如同液态的水银,在空气中迅速凝结、扩散,逐渐勾勒出三维数据流的轮廓。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冰冷代码和复杂表格中的信息——探伤仪的参数设置、钢轨的伤损数据、过往的审批记录、甚至是他自己偷偷记录下的疑点——此刻正化作流动的光带和闪烁的节点,在半空中编织成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

林野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后背抵住了冰冷的金属工作台,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像是要把那口几乎要喷涌而出的惊恐咽回去。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景象。投影的核心,赫然是刘成主导的、关于K78-237型探伤仪及其配套钢轨的整个审批流程。从最初的采购合同开始,每一份文件的电子签名、修改批注、签发时间,都被转化成了一个个发光的节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而节点之间延伸出的、色彩各异的光带,则对应着探伤仪参数的每一次调整。

他看到了那条猩红的、如同血管般粗壮的光带,标记着“增益降低23.7db”——正是他三个月前在兰星线事故报告里看到过的那个致命数值。它如同一条毒蛇,缠绕在审批流程的主干上。旁边还有一条深蓝色的光带,标注着“门限提高42.7%”,这意味着探伤仪对潜在伤损的敏感度被人为调低,很多本该被捕捉到的异常信号,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忽略了。还有一条翠绿色的光带,标记着“采样率降低12%”,这直接导致了数据采集的精度下降,让本就模糊的信号更加难以辨认。

这些光带,如同致命的血管,从各个审批节点延伸出来,最终都汇入了探伤仪的核心算法模块,像是在给这个冰冷的机器“输血”,但输进去的却是毒药。

“这是……”林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注意到,2022年5月18日的那个节点,也就是刘成签署K78-237采购合同的那个日子,此刻正以一种异常明亮的光芒膨胀着,几乎要刺痛他的眼睛。无数条光带从该节点如同蜘蛛网般延伸出去,穿透了层层叠叠的审批文件节点,最终汇聚到探伤仪的算法核心。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每一条光带的末端,都标注着一段具体而残酷的后果。

“兰星线脱轨(2023.03.15),伤亡23人。”一条猩红的光带末端,凝结着两个冰冷的数字,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图标,像是一摊凝固的血迹。

“青河站钢轨断裂(2023.07.08),重伤7人,轻伤12人。”另一条深蓝色的光带,同样指向一个悲剧的日期。

“江源段漏检(2023.10.22),预计脱轨风险95%。”这条光带则指向一个未来的灾难,旁边的数字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每一个日期旁边,都有精确的伤亡数字,像血滴般凝结在光带上,触目惊心。这些光带,如同一条条通往地狱的路径,清晰地展示着从一份看似普通的采购合同,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一场场惨烈的事故。

“系统自检完成。”探伤仪的机械音响起,冰冷而毫无感情,打破了林野的沉思。“检测到omEGA公司’审批算法’犯罪网络,关联节点327个,涉及事故23起,预计脱轨事故率100%。”

“100%?”林野的太阳穴突突地跳着,像是有两只小鼓在疯狂敲击。他想起三个月前,他鼓起勇气去技术科查阅资料时,在档案室角落里翻到的旧报纸。那上面报道了十年前的“7·15”特大脱轨事故,官方的通报简洁而模糊,只说是“雷击导致信号故障”。但当时他跟着已经退休的师傅去事故现场清理设备时,曾在断裂的钢轨晶粒间,用放大镜发现过一些人为打磨的痕迹,极其细微,如果不是师傅经验丰富,几乎不可能察觉。当时他还以为是施工不当留下的,但现在看来,原来从那时起,omEGA公司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审批算法”游戏,用数据编织谎言,用程序掩盖罪恶。

“警告:证据链完整性超过90%,触发防御机制。”探伤仪的警报声陡然拔高,不再是之前那种缓慢的蜂鸣,而是尖锐刺耳,如同防空警报。同时,地面传来一种低频的震动,频率正是之前警示灯闪烁的1.5hz。这种震动很轻微,但持续不断,像是有无数只小手在挠着他的骨头,震得他膝盖发麻,几乎站立不稳。

投影中的光带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如同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干扰。某些节点,尤其是那些指向事故后果的节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淡化、消失。算法,正在试图自我销毁证据!

“不!”林野下意识地低吼一声,伸手想要去抓什么,却只抓到了一把冰冷的空气。他迅速反应过来,这是omEGA公司预先设置的后门程序,一旦检测到证据链完整度超过某个阈值,就会启动自毁程序,销毁所有罪证。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林野的求生本能让他立刻掏出手机,打开他之前偷偷安装的、可以实时监控刘成办公室的隐藏摄像头应用。手机屏幕上显示出刘成办公室的画面,刘成正站在窗前,背对着摄像头,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正在疯狂地盖章。他的右手握着那枚熟悉的、据说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和田玉审批章,每一次盖章的动作都干脆利落,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

而就在手机屏幕的右上角,一个他之前设置的小窗口正在闪烁,显示着“刘成今日审批效率”的数值。这个数值原本是78%,但现在,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跳动:78%……79%……80%……85%……88%……92%……95%……98%……每一跳,都伴随着一个细微的提示音,像是在庆祝着什么。

林野的手机“啪”地一声掉在地上,他惊得魂飞魄散,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和眼前的全息投影。他想起上周,他在处理一批废弃的旧电路板时,从一个芯片插槽里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传感器,当时他还以为是用来监测电路板温度的,便随手扔进了垃圾桶。但现在,他猛然意识到,那根本不是什么温度传感器,而是一个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它被巧妙地嵌入在刘成办公室的某个角落,甚至可能就藏在刘成经常使用的那个老旧的木制笔筒里,专门用来采集刘成的生物信号——心跳、血压、甚至是他盖章时的力度、频率,所有的一切,都被转化成了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到这个所谓的“审批算法”中。

而刘成办公室里的那枚和田玉审批章,根本不是什么传家宝,而是一个量子纠缠的中继器!刘成每一次盖章,每一次审批,都在给这个算法“喂数据”,都在强化它与钢轨、与探伤仪之间的“量子纠缠”。审批效率越高,算法销毁证据的速度就越快,而钢轨上的隐患也就变得越致命,越难以被察觉!

“这他妈是……”林野的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每一个字都带着血丝。“你们把一个人的审批习惯,编码成了量子比特?把盖章的动作,变成了给算法编程?把人的心跳,变成了算法的燃料?”

“必须冻结它!”林野像是被什么东西附体,发出一声野兽般的低吼。他扑向操作面板,手指在“算法冻结”按钮上悬停了三秒,那三秒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他看着眼前跳动的光带,看着那些即将消失的证据,看着手机屏幕上刘成疯狂盖章的身影,看着“审批效率”数值疯狂飙升的数字,他知道,他不能再犹豫了。一旦这些证据被彻底销毁,他将永远无法揭开这个巨大的阴谋,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未来的危险,都将被永远地掩盖在黑暗之中。

最终,他重重地按下了那个按钮。

探伤仪发出一声刺耳的蜂鸣,几乎要刺穿他的耳膜。仪器顶部的警示灯瞬间从红色变成了诡异的紫色,那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如同腐烂水果般的颜色。同时,仪器侧面的超声波发射器开始高速旋转,发出一种人类几乎无法察觉的高频声波。

“频率调节至72hz……”林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声音紧绷如弦。这是他昨晚冒着被发现的风险,蹲守在刘成办公室外面三小时测出来的:刘成在审批文件时,尤其是那些他认为“效率优先”的文件时,他的心跳最剧烈,平均每分钟高达72次。而他的盖章动作,尤其是用力盖章的动作,恰好与这个频率完美同步。他通过一个简易的频谱分析仪,捕捉到了这种微妙的共振。

当那束几乎看不见的超声波束,与刘成办公室里传来的、被量子纠缠传导过来的、带着刘成心跳频率的信号产生共振的瞬间,整个车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全息投影中的光带猛地一滞,所有正在消失的节点瞬间停止了淡化,反而重新亮起,像是一颗颗被强行按停的心脏,又开始了跳动。光带里的那些代表伤亡数字的血滴,竟然开始逆向流动,如同倒流的血液,汇聚在一起,最终在投影的核心位置,汇聚成一行猩红得刺眼的文字:

“量子纠缠源:刘成办公室203室审批印章(材质:和田玉,刻文:刘成之印)”

林野的呼吸骤然停滞,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他想起三天前,他以打扫卫生为借口,偷偷潜入刘成办公室时,在保险柜最底层摸到的那枚玉印。那枚玉印触手温润,带着一种玉石特有的凉意,刻文遒劲有力,正是“刘成之印”四个字。当时刘成还笑呵呵地对他说:“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镇纸用的,压文件特好用。”他当时还以为刘成只是随口一说,现在看来,那枚玉印根本不是什么镇纸,而是连接着无数生命的、致命的量子纠缠中继器!它的每一道刻痕,都仿佛渗出了数据流,像血管般连接着全国各个铁路段正在使用的K78-237型钢轨,连接着那些因为漏检而埋下隐患的焊缝,连接着那些可能随时发生的、惨烈的事故。

“量子算法……”林野的声音在发抖,不仅仅是身体在抖,连灵魂都在颤抖。“你们把一个人的审批习惯,编码成了量子比特。他盖的每一个章,都是在给算法‘喂数据’;他提的每一条‘效率优化建议’,都是在给漏检逻辑‘编代码’。而那枚玉印,根本不是镇纸,是量子纠缠的中继器!”

就在这时,探伤仪的日志模块突然开始疯狂地滚动,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显影出更令人震惊的真相:

[2022-05-18 14:37:09] 量子算法初始化,绑定刘成生物特征(心跳72bpm,盖章力度3.2N)

[2022-06-05 09:14:05] 算法学习完成:刘成审批逻辑=漏检逻辑(3级伤损→焊缝热处理,4级预警→10分钟复核)

[2023-03-15 21:37:12] 首次精准漏检:兰星线K327 890焊缝断裂(符合刘成审批策略)

[2023-11-20 04:10:00] 算法升级:目标脱轨事故率100%(需完成12次精准漏检)

林野的瞳孔骤然收缩,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他死死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上。

“12次……”林野猛地抬头,像是被雷击中了一般。他想起技术科墙上挂着的“年度安全先进”锦旗,那鲜艳的红色,此刻在他眼中却像是血染的一般。他想起刘成在表彰会上的发言,那自信满满、唾沫横飞的样子,仿佛他真的是一个为了铁路安全呕心沥血的英雄。“今年我们通过优化流程,成功将事故率控制在历史新低!”刘成当时是这么说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原来所谓的“新低”,是他们用23条人命换来的“成绩”,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让K78-237钢轨彻底变成一条“死亡轨道”,让每一次脱轨都看起来像是“意外”,是“天灾”,而不是“**”!

车间外突然传来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重物撞击地面。林野迅速回过神来,他知道,可能是刘成的人来了。他立刻关闭了全息投影,抓起桌上的那个装着U盘的工具箱——里面存着他今晚收集的所有证据:哈希校验记录、恶意模块代码、量子纠缠显影文件,还有他偷偷录下的、刘成办公室里的监控视频片段。每一个文件,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刺痛着他的眼睛,也刺痛着他的心。

门被猛地撞开的瞬间,林野已经站到了探伤仪的后面,手里紧紧握着工具箱,像握着一件武器。他看见刘成带着两个穿着黑色西装、表情阴沉的男人冲了进来。刘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阴鸷的表情,他的眼镜片反射着刺眼的白光,手里还举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某个正在通话中的界面。

“林工,这么晚还在忙?”刘成的声音带着一种虚假的关切,像是一把抹了油的刀子,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我刚听技术科说你电脑里有‘违规文件’,我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刘成!”林野的声音冷得像冰,他抄起探伤仪的控制台,用身体挡在前面,像一头被逼到角落的野兽。“你知不知道你们干的什么事?兰星线的23条人命,青河站的断轨事故,都是你们用‘审批算法’制造出来的!”

刘成的瞳孔骤然收缩,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荒谬的事情。他举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手机“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屏幕碎裂,通话界面也瞬间关闭。他身后的两个黑西装刚要上前,林野已经抢先一步,按下了探伤仪上的“紧急广播”键。

全息投影再次亮起,但这次不再是复杂的数据流,而是兰星线事故现场的监控录像——那惨烈的一幕,被无限放大,清晰地展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钢轨断裂的瞬间,被撞飞的轨道工老陈在空中划出的弧线,那绝望的眼神,那无声的呐喊,与林野手机里正在播放的、刘成办公室里玉印发光的画面,完美地重叠在一起。玉印的光芒,如同鬼火,缠绕着老陈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被掩盖的真相。

“这是量子纠缠的铁证!”林野的声音穿透了车间的喧嚣,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震慑着在场每一个人。“你们的算法不是什么高科技,是用活人血祭的诅咒!那枚玉印里缠着23条冤魂,每漏检一次,就多一条命债!”

刘成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像是瞬间老了十岁。他踉跄着后退,撞翻了旁边的一个工具箱,工具箱里的零件噼里啪啦地掉了一地,发出刺耳的声响。林野看见他裤脚上沾着新鲜的机油渍,那颜色和三天前他在刘成车底发现的机油渍一模一样。那是他潜入车库,在刘成车上安装微型摄像头时留下的,他当时还以为是刘成的车出了点小问题,现在才明白,那可能是刘成为了掩盖什么而进行的“清理”工作。

“带走!”为首的那个黑西装吼了一声,像是想要控制住局面。但就在这时,车间的大门突然被猛地撞开,一个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的老者冲了进来,他手里举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省厅刑侦总队的视频通话界面。

“林工,我们收到了你发的证据包。”老者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但依旧充满了力量。“现在立刻保护现场,刘成及其同伙已被锁定!”

刘成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那声音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探伤仪,那里的量子投影正在崩溃,玉印的光芒逐渐暗淡,但每消失一道光带,他身上的血管就凸起一分,像是一条条扭曲的蚯蚓。最终,当最后一条光带熄灭时,他踉跄着栽倒在地,右手依旧保持着盖章的姿势,那枚和田玉印从他松开的口袋里滑出来,摔在地上,裂成两半,露出里面嵌着的、闪烁着幽幽蓝光的微型芯片。

林野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捡起那枚芯片。芯片表面刻着“omEGA-007”,和他半年前在旧电路板里发现的芯片型号完全一致。他抬头看向窗外,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晨光透过车间的气窗洒进来,照在墙上那幅“安全为天”的标语上。那几个字此刻在他眼中,却像是用血写成的,鲜艳而刺目。

“结束了。”总工程师拍了拍他的肩,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哽咽。

林野没有说话。他将U盘和芯片小心地装进证物袋,又看了一眼瘫倒在地上的刘成。那个曾经在他师傅面前毕恭毕敬的年轻人,此刻正用一种混合着恐惧、怨恨和绝望的眼神盯着他,嘴里喃喃地说着:“不可能……算法明明是最优的……”

“最优的?”林野冷笑一声,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坚定。“最优的是人心,不是算法。当你把审批变成漏检,把人命变成数据,所谓的‘效率’,不过是魔鬼的交易。”

车间外的警笛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亮。林野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探伤仪的屏幕——那里还残留着量子投影的残影,像极了兰星线事故时,老陈最后看的那片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到一丝希望。

“该清算了。”他说。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一个不再被谎言和罪恶所蒙蔽的时代。而他自己,也将成为这个新时代的见证者,一个用知识和勇气,为正义而战的普通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