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28章 纽扣上的百分制

转正后的第一个月,晨光像往常一样,带着工业区的凛冽,斜斜地切进单身宿舍的铁窗。铁窗锈迹斑斑,将阳光切割成不规则的菱形,投在水泥地上,晃动着,如同某种无声的警告。林野站在穿衣镜前,正要扣上工服的第二颗纽扣,动作却突然顿在半空。

那是一颗灰白色的螺帽纽扣,边缘有些磨损,金属螺纹硌在指腹下,留下浅红的印子。他感觉到了,这颗纽扣松了,松到能在扣眼里打转,仿佛随时会挣脱束缚,滚落到地上。针脚处的布料泛着被反复拉扯的毛边,像一张被揉皱又展开的纸,脆弱而廉价。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工装裤后兜,那里有个鼓囊囊的针线包,是他转正时,师父赵叔硬塞给他的。针线包是那种老式的铁皮盒子,边缘已经磨损,但依然结实。他想着,等午休的时候,找个没人的角落,把这只松动的纽扣缝好。可就在这时,他瞥见领口处的褶皱在穿衣镜里划出三道歪斜的折线,那折线像某种不祥的预兆,正触碰到《千分制考核细则》第 127 跳的模糊边界。

“仪容不整,扣 100 分。” 这句话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他的心里。

晨光依旧,却让林野感到一阵寒意。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那颗松动的纽扣胡乱塞回扣眼,然后匆匆洗漱,准备上班。

上午十点的巡检路线像条绷紧的钢索,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林野跟着工长陈大奎的反光背心,在轰鸣的设备间里穿行。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锈和某种不知名化学物质混合的气味,呛得人喉咙发痒。陈大奎身材高大,走路带风,反光背心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扎眼,像一道移动的警戒线。

当他们经过三号压力表时,林野习惯性地弯腰检查读数。就在这时,胸前那颗松动的纽扣,仿佛等不及似的,猛地挣脱了束缚,坠落在水泥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叮”响。

这声音在轰鸣的设备间里并不算突兀,却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林野。他几乎是本能地抬眼看向陈大奎。抬眼正撞见陈大奎转身时嘴角那抹难以察觉的冷笑。那双常年握着考核表、指节粗大却异常灵活的手,此刻正举着手机,镜头对准他敞开的衣襟,连拍三张。闪光灯在冰冷的金属设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如同冰讽的碎片。

“《细则》127 条,仪容不整。” 陈大奎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砸在林野心上。他的皮鞋碾过滚到脚边的纽扣,那声音细微,却让林野浑身一颤。考核表在clipboard上压出清晰的折痕,仿佛那不仅是纸,更是某种命运的刻痕。“纽扣脱落未及时处理,顶格扣 100 分。”

“陈工长,我现在就……” 林野的指尖还停留在衣扣位置,急切地想说些什么,辩解或者承诺。工装裤口袋里的针线包棱角隔着布料硌得掌心发疼,提醒着他刚才的想法。

“现在?” 陈大奎的钢笔尖在“扣分原因”栏划出锐利的折线,笔尖在纸上刮擦的声音刺耳,“上个月张师傅在检修时掉了颗纽扣,当场被行车缆绳勾住衣襟,差点摔断三根肋骨 —— 这种安全隐患能等?” 他突然凑近,带着一股浓烈的古龙水混着烟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乎要贴近林野的耳朵,“还是说,你觉得,新职工的安全意识就该打折扣?”

林野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盯着考核表上那串扭曲的笔画,像道生锈的铁枷,沉重地压下来。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他注意到陈大奎左胸的纽扣泛着不同于普通钢制纽扣的哑光色泽,边缘刻着极小的外文商标,看起来精致而昂贵。而自己领口的螺帽纽扣,分明是三个月前从段里领的、螺纹浅得能插进指甲的劣质品。这种劣质感,此刻像一根刺,扎在他心上。

“签吧。” 陈大奎把考核表推到他面前,笔尖已经写好了分数和日期。

林野颤抖着签下自己的名字。那名字像一道生锈的铁枷,将他牢牢锁住。他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烧,羞耻和委屈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他知道自己不该辩解,在陈大奎面前,辩解就是软弱,就是承认自己理亏。可他心里憋着一股气,一股无处发泄的气。

深夜的宿舍灯早早熄灭,只剩下走廊里昏黄的长明灯,透过门缝渗进来一点微光。林野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全是陈大奎冷笑的脸和那清脆的“叮”声。他摸索着打开床头的铁皮针线盒,借着手机微弱的光,开始缝补那颗松动的纽扣。

钢针穿过厚实的工装布料,有些费力。当他把针尖穿回布料另一侧时,针尖突然卡住。他皱着眉,用力一拔,才发现布料纤维里缠着半根生锈的细铁丝——那是上周赵叔帮他修补工装时留下的,当时没注意清理干净。

他叹了口气,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挑出那根铁丝,继续缝。针脚比刚才更慢,也更用力。他缝得很仔细,每一针都尽量拉得紧实,仿佛在缝补的不仅仅是一颗纽扣,而是自己那颗被扣痕刺痛的心。

床脚传来“咔嗒”一声轻响,是赵叔床头的铁皮盒被打开的声音。赵叔的影子在月光里晃了晃,他递来个磨得发亮的铜纽扣。

“这是 2015 年的老款。” 赵叔的拇指摩挲着纽扣边缘的防滑纹路,那纹路清晰而深刻,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他打开那个几乎和他年龄相仿的铁皮盒,里面整齐码着二十几颗不同型号的纽扣,从生锈的铁质到镀镍的合金,还有三颗带着“mAdE IN JApAN”钢印的进口货,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微光。“那年段里搞‘百日安全无事故’,发的工服纽扣都是航空级钢材,十年没坏过一颗。”

手电筒光——林野悄悄拿出了自己的小手电——掠过赵叔左手无名指的疤痕,那道从指根延伸到掌心的凹痕,在青白的月光里像条沉默的蜈蚣,狰狞而刺目。林野的心猛地一跳,他忽然想起上个月在安全科看见的事故报告,2016 年那场行车缆绳断裂事故,事故报告上赵叔的名字赫然在列,断指原因被写成“个人防护不当”,而报告附件里的工服照片上,断裂的纽扣正是现在段里批量发放的劣质品。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林野看着赵叔用那只布满疤痕的手,拿起一颗铜纽扣,仔细地比划在自己的工装领口。

“这新发的工装,针脚越来越粗,布料越来越薄,纽扣越来越次。” 赵叔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像你这种新来的,领的都是b类工装,听说今年新来的王段长,他和他身边那几个,领的是A类,那才是真正能保命的。”

钢针再次穿透布料时,林野忽然看清了工服领口内侧用荧光油墨印着极小的编号“2024-07-b”。他下意识地看向赵叔的工装,借着手机光,隐约看到对方领口内侧的编号是“2024-07-A”。

两个字母的差距,像道无形的分水岭,将优质劳保用品与残次品,将权力与服从,清晰地分隔开来。A类和b类,听起来只是字母的差异,却意味着安全系数、舒适度,甚至尊严上的天壤之别。

“小林啊,” 赵叔突然开口,声音有些飘忽,“这百分制考核,看着是考核咱们,其实……” 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只是摇了摇头,将缝好的纽扣仔细抚平,然后合上了铁皮盒,发出“咔嗒”一声轻响,像一道小小的门,隔绝了某些不愿触碰的秘密。

林野看着赵叔疲惫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忽然觉得,自己那颗松动的纽扣,不仅仅是纽扣的问题,它像某种象征,象征着在这座庞大的工厂里,普通工人被忽视的安全,被漠视的尊严。

凌晨一点的穿衣镜蒙着薄灰,林野看着自己缝的纽扣在胸前歪出十五度角。针脚不算整齐,纽扣的位置也有些偏,但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各种工作笔记,还有他随手画的一些设备简图。在最内页,他鬼使神差地写下一个公式:

工服考核分 =(纽扣牢固度 x0.3) (领导顺眼度 x0.7)

他看着这个公式,自己都觉得荒谬。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公式未尝没有道理。纽扣再牢固,如果领导不顺眼,一样会被找茬扣分;而如果领导顺眼,就算纽扣掉了,说不定也能网开一面。这个公式,像一面扭曲的镜子,照出了这个荒诞的考核制度的真相。

他摸了摸袖口内侧别着的缝衣针,那是他刚才缝纽扣时顺手别在那里的。针尖朝外的角度,他特意调整过,恰好能在抬手时划破五分硬币厚度的纸板——这是他用测绘仪测算过的最佳防御角度。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测算,或许只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反抗,一种对这无处不在的监控和评判的防御。

第二天的班前会上,投影仪在白墙上投出刺眼的光。屏幕上赫然是《千分制考核细则》的修订版。陈大奎站在投影仪旁,像宣读圣旨一样,逐条念着新增的条款。

“新增第 423 条,‘工服纽扣与衣襟夹角不得超过 10 度’,附件里附着本人亲自示范的标准佩戴照片,领口的进口纽扣在镜头前泛着冷光。” 陈大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这是为了确保工服穿戴规范,防止因纽扣松动导致的安全事故。”

林野看着屏幕上陈大奎的标准示范,他的领口确实佩戴着那颗带有外文商标的进口纽扣,在灯光下闪闪发光,与周围青工们身上灰扑扑的劣质纽扣形成鲜明对比。那夹角,确实不超过 10 度,规规矩矩,一丝不苟。

当读到第 512 条“工服褶皱超过 3 处视为仪容不整”时,后排传来压抑的咳嗽声。林野回头看去,是老李。老李的工装裤膝盖处永远留着跪在地沟里检修的三道褶皱,那是常年累月形成的印记,像勋章一样,记录着他的辛劳。现在,这三道褶皱,却成了“仪容不整”的罪证。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自己领口那三道歪斜的折线,想起昨晚赵叔的话,想起那两个字母的差距。这个考核制度,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每一个细节都纳入其中,每一个毛孔都被审视,每一个微小的失误都被放大,然后被扣分,被惩罚。

“还有第 518 条,‘工装袖口卷起超过 5 厘米视为违规’……” 陈大奎的声音继续在耳边回响,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刺在林野心上。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袖口,早上为了方便操作,他习惯性地卷起了袖子,大概有七八厘米。按照这个规定,又是一笔扣分。

午休时的更衣室成了临时裁缝铺。六七个青工围坐在赵叔的铁皮盒旁,像一群秘密结社的成员。他们手里拿着尺子、千分尺,还有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纽扣,对着自己的工服比划、测量。赵叔则像个经验丰富的裁缝,指导着他们如何调整纽扣位置,如何加固针脚。

林野的测绘仪扫过工服肩部数据:段里规定的 45 厘米肩宽,实际发放的工装普遍窄了 1.5 厘米,导致抬手时袖口会绷开第三颗纽扣——这正好对应着陈大奎最常扣分的“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仪容不整”。他还测量了纽扣间距,发现普遍比标准宽了 0.3 毫米,这使得纽扣更容易松动。

“他们是按领导的量体数据订的标准。” 赵叔突然开口,手里的旧纽扣在掌心滚出细碎的响声,声音低沉而沙哑,像砂纸摩擦木头,“去年新来的王段长肩宽 52 厘米,现在所有工装的肩线都按这个尺寸算,咱们这些不到 45 的,要么勒得抬不起胳膊,要么晃得像挂着面旗。”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陈大奎那颗进口纽扣,想起那两个字母的差距,想起那个荒谬的公式。原来,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领导享受着舒适、安全的A类工装,而他们这些普通工人,却被迫穿着不合身、不安全的b类工装,还要时刻提防着那些无处不在的扣分条款。

“这不公平!” 一个年轻的青工突然喊了出来,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不公平又能怎样?” 另一个青工苦笑一声,“我们只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哪里敢说半个不字?”

“那我们就一直这样被欺负下去?” 第一个喊话的青工的声音更响了,带着一丝绝望。

“难道还有别的办法?” 赵叔叹了口气,合上了铁皮盒,“忍着吧,等熬到退休,就自由了。”

自由?林野心里苦笑一声。他想起自己大学时的理想,想起自己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都是为了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能有所作为。可现在,他感觉自己像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牢笼里,被各种规则、条款、考核束缚着,连呼吸都感到困难。

安全检查官到来的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像一块巨大的铅块压在头顶。林野正在工具间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布料纤维。这是他最近的一个小爱好,也是他对抗这种压抑环境的一种方式。他收集了各种工装的布料样本,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结构、成分,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一些解释,一些改变的可能。

陈大奎工服上取下的样本在载玻片上呈现出均匀的长丝结构,纤维细密、整齐,像是精心编织的网。而普通工装的纤维短且杂乱,中间还夹杂着几根染成蓝色的塑料丝——典型的劣质再生涤纶。两种布料的差异,像两种命运,一种坚实、可靠,一种脆弱、易损。

“小林在鼓捣什么呢?” 安全检查官的声音惊得他差点碰倒载玻片。来人是个中年男人,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一丝不苟。他的目光落在显微镜上,带着一丝好奇,“哦?工夫检测?”

林野连忙起身,有些紧张地解释:“报告领导,我……我最近在研究工服的材质,想看看……看看有什么改进的空间。”

“研究工服材质?” 安全检查官摘下眼镜,擦拭了一下,又重新戴上,目光锐利地看向林野,“小林,你是技术科的吧?研究这个有什么用?”

“我……我觉得,工服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咱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都有很大影响。” 林野的声音有些发颤,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或许只是想在权威面前,表达自己的一点想法,一点坚持。

“影响?” 安全检查官冷笑一声,“影响?我看是影响不大!现在厂里最缺的是执行力,是纪律性,不是这些没用的研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林野的显微镜和载玻片,“行了,别研究了,赶紧回去干活吧。等会检查组要来检查,别出岔子。”

林野诺诺应声,看着安全检查官离开的背影,心里一阵失落。他低头看着显微镜下的布料样本,两种纤维的差异像一道鸿沟,横亘在他和那些制定规则的人之间。

还没等林野解释清楚,陈大奎的脚步声已经从走廊传来,带着熟悉的皮鞋声和烟草味。“小年轻就爱搞这些花架子,” 陈大奎的声音像冰锥一样刺进林野心里,他的手掌重重拍在林野肩上,袖口的进口纽扣擦过显微镜镜头,留下一点细微的划痕,“赵师傅的安全事故,说到底还是个人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

“等等。” 安全检查官忽然停下脚步,锐利的目光从陈大奎身上移开,落在了赵叔的左手。赵叔正站在工具间门口,手里拿着一把扳手,准备去检修设备。“这道疤痕 —— 2016 年的事故报告里,断指原因不是设备故障吗?”

陈大奎的瞳孔骤然收缩,像受惊的野兽。林野清楚看见他指尖的青筋在进口纽扣下方跳动,手上的力道不自觉地加重,差点把林野拍倒在地。昨夜在资料库查到的记录突然涌上来:那份盖着“机密”章的事故分析里,明明写着“工服纽扣强度不达标导致防护失效”,却在对外通报时改成了“违规操作”。而那份事故分析报告的附件里,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上赵叔的工服纽扣断裂,正是那种劣质的、现在仍在广泛使用的螺帽纽扣。

陈大奎的脸色变得铁青,他迅速掩饰住惊慌,冷冷地说:“设备故障?那是事故调查组的结论,具体细节就不方便对外透露了。赵师傅自己也承认,当时操作确实有些疏忽。”

“承认?” 安全检查官眯起眼睛,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陈大奎和赵叔,“赵师傅,你当时是怎么说的?”

赵叔沉默了一下,低声说:“我当时……我当时确实操作不规范,没注意到设备异常……”

“没注意到?” 安全检查官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一个老工人,怎么可能没注意到设备异常?我看是有人故意掩盖真相,推卸责任!”

陈大奎的脸色更加难看,他迅速拉住安全检查官的手臂,低声说:“领导,这……这都过去好几年了,现在翻旧账有什么意义?还是先检查工作吧。”

安全检查官挣脱开陈大奎的手,目光锐利地扫过陈大奎和赵叔,还有站在一旁的林野。林野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知道自己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听到了不该听的话。他下意识地后退一步,想要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当陈大奎把“未及时提醒安全规范”的考核单拍在林野面前时,缝衣针正在他的工装袖口下蠢蠢欲动。考核单上的“证人证言”栏签着三个青工的名字,正是上周借过他针线包的工友——他们的工服上,都别着从赵叔铁皮盒里拿的旧纽扣。

林野看着那三个名字,心里一阵刺痛。他没想到,自己出于好意的帮助,竟然成了别人攻击自己的武器。他抬头看向陈大奎,陈大奎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眼睛,像淬了毒的匕首,刺得他生疼。

“你以为收集几根纤维就能翻天?” 陈大奎的钢笔尖敲打着桌面,进口纽扣在灯光下闪过冷冽的光,“知道 A 类工装的采购价吗?是你们 b 类的三倍,这是领导才有资格享受的安全保障 ——”

“所领领导的安全是三倍保障,我们的安全就该打三折?” 林野突然起身,一股莫名的勇气从心底涌上来。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在燃烧,他不能再这样沉默下去,不能再这样任人宰割。他抬起袖子,袖口的针尖划过陈大奎的工装下摆,在对方惊怒的目光中取下极小一块布料。

陈大奎愣了一下,随即暴怒:“你干什么?!” 他伸手就要去抢那块布料,却被林野灵活地躲开了。

林野摸出藏在工装裤暗袋里的 U 盘,里面存着用测绘仪扫描的三百套工装数据:肩宽误差、纽扣间距偏差、布料厚度不足,每个数据都精准对应着《细则》里那些荒诞的扣分条款。最关键的,是从“鑫达劳保”工商信息里查到的股权结构——陈大奎的妻子,正是该公司的监事。

“陈工长,” 林野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您妻子是鑫达劳保的监事,对吗?而鑫达劳保,正是咱们厂b类工装的供应商,对吗?”

陈大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像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身体晃了一下,差点摔倒。他瞪着林野,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话。

“您知道b类工装的断裂强度不足国家标准的60%吗?” 林野继续说道,声音越来越高,“您知道这些劣质工装每年导致多少工伤事故吗?您知道这些事故报告都被篡改过,掩盖了真相吗?”

陈大奎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愤怒和恐惧:“你……你怎么知道的?”

“我……” 林野看着陈大奎惊慌失措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报复的快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悲凉。他想起赵叔的疤痕,想起老李膝盖的褶皱,想起那些被扣分的青工,想起自己那颗松动的纽扣。他不是在为自己鸣不平,而是在为所有被这个荒诞制度压迫的人鸣不平。

“我昨晚在资料库里查到的。” 林野冷冷地说,“还有,那份2016年的事故分析报告,盖着‘机密’章的那份,您看过吗?”

陈大奎的脸色更加难看,他猛地一拍桌子,咆哮道:“你……你这是诬陷!我告你诬陷!”

“诬陷?” 林野冷笑一声,将U盘插进陈大奎办公桌上的电脑,“您自己看看,这些数据,这些股权结构,这些事故报告,哪一条是假的?”

陈大奎脸色煞白,他看着电脑屏幕上跳出的数据,看着那些自己刻意掩盖的真相,看着那些自己精心设计的扣分条款,看着那些自己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证据,他感到一阵眩晕,几乎要昏厥过去。

“陈工长,” 林野的声音变得平静下来,但更加有力,“您用这些劣质工装,用这些荒诞的考核制度,伤害了多少人?您知道吗?赵叔的断指,老李的膝盖,还有那些被扣分的青工,他们的痛苦,您知道吗?”

陈大奎低下头,不敢看林野的眼睛。他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却将普通工人置于危险之中,用他们的痛苦和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我……我错了。” 陈大奎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叫,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悔恨和恐惧,“我……我愿意接受处罚,只要……只要你们别把这事闹大……”

“处罚?” 林野冷笑一声,“您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这些年被您伤害的人,他们的痛苦,您怎么补偿?”

“我……我……” 陈大奎语无伦次,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您应该做的,” 林野一字一句地说道,“是公开道歉,是赔偿受害者,是改进工装质量,是废除这些荒诞的考核制度,是还大家一个公道!”

陈大奎脸色惨白,他看着林野,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恐惧。他没想到,这个平时看起来懦弱胆小的年轻人,竟然有如此的勇气和智慧,敢于挑战自己的权威,敢于揭露自己的罪行。

“我……我……” 陈大奎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他知道自己已经完了,他精心构建的权力帝国,已经在一夜之间崩塌。

深夜的更衣室飘着机油味,二十几个青工围在赵叔的铁皮盒旁。林野把显微镜下的纤维照片投在白墙上,两种布料的结构差异像道劈开夜幕的闪电。老李掏出磨破的笔记本,上面记着三年来被扣分的 178 条记录,从“纽扣反光度不足”到“裤脚卷边超过 3 厘米”,每条后面都标着对应的考核分和领扣款。

“他们用百分制给咱们称重,” 赵叔举起那颗刻着日文的旧纽扣,疤痕累累的手掌遮住半片月光,月光透过窗棂,在铁皮盒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咱们的尊严,能按分来扣吗?”

赵叔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一把锤子,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更衣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缝衣针穿过布料的“嗤啦”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

林野看着工友们把缝衣针别在袖口内侧,针尖朝外的角度如出一辙。他忽然想起实习时张工说的“铁饭碗”,原来真正的铁饭碗,从来不是证书上的钢印,不是领导的赏识,不是那些虚幻的承诺,而是这群在百分制下依然挺直的脊梁,是这种团结一心、敢于反抗的精神。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窗棂时,林野的笔记本上多了行新公式:“尊严值 =(知识 x0.4) (勇气 x0.6) (团结 x∞)”。他看着这个公式,心中充满了希望。知识是基础,勇气是动力,而团结,则是无穷的力量。

袖口的针尖在晨光里闪着微光,像面小小的旗帜,在这场关于纽扣、关于百分制、关于尊严的战争里,悄然升起。

设备间传来陈大奎的怒吼,混着金属碰撞的脆响。林野知道,那些被别在袖口的缝衣针,那些记在笔记本上的测绘数据,那些藏在铁皮盒里的旧纽扣,正在编织成最坚韧的铠甲——不是为了扣紧工服,而是为了挣断那些套在尊严上的铁枷锁。

赵叔的铁皮盒“咔嗒”合上,十年光阴在金属碰撞声里沉淀成最坚实的后盾。窗外,起重机的轰鸣声渐次响起,新一天的考核即将开始,但这一次,工服下的胸膛里,跳动着不再轻易被扣分的热血。他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团结一心的战士,为了尊严,为了公平,为了那片属于他们的天空,而战。

林野挺直了脊梁,迎着晨光,走向设备间。他知道,前路依然艰难,依然充满挑战,但他不再害怕,不再退缩。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后,有赵叔,有老李,有那些和他一样,不愿再被扣分的工友。他们,将一起,书写属于他们的,关于尊严的故事。故事的开端,可能只是从一颗松动的纽扣开始,但它的结局,必将震撼整个工厂,甚至,整个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