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10章 工资条上的培训费

七月流火,夏日的热浪如同粘稠的胶水,将城市裹得密不透风。林野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宏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大楼,汗水早已浸透了衬衫的后背,黏腻地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阵燥热。实习期的第三个月,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块被反复捶打、塑形的泥巴,每天都在工地、办公室和理论书籍之间疲于奔命。

测量员的工作远比他想象中要辛苦。清晨六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时,他就要跟着经验丰富的老测量员张师傅,扛着沉重的全站仪、棱镜、三脚架,奔赴各个项目现场。烈日下,他们要精确地定位每一个桩点,反复核对数据,确保建筑物的每一个角落都符合设计图纸。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脚下的土地上,瞬间就被蒸发了。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整理白天的数据,绘制草图,准备第二天的测量方案。常常是夜深人静,窗外的霓虹灯已经变得迷离,他才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公司。

实习期的薪水并不高,扣除五险一金和各种代扣代缴后,到手只有可怜的2800元。这笔钱不仅要支撑他在城郊合租的单间租金,还要覆盖日常的吃饭、交通和偶尔添置工作必需品的开销。虽然清苦,但林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怀揣着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认为这段实习经历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这点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他相信,汗水终将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这天下午,他像往常一样,在办公桌前核对着一组上午在xx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场测量的数据。手机在桌面上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公司内部邮箱的邮件通知。他点开一看,是人力资源部发来的工资条。

林野习惯性地点开附件,屏幕上清晰地列出了这个月的工资明细:基本工资1500元,绩效奖金500元,加班费300元,补贴(餐补、交通补)500元。算下来,税前总计2800元。然后是各项扣除:个人所得税85元,五险一金扣除320元……最后,在“其他扣除”一栏,赫然出现了一项他从未见过的项目——“培训费”,金额200元。

2800 - 85 - 320 - 200 = 2195元。

看着这最后到手的2195元,林野的心猛地一沉。他反复确认了邮件和附件,没错,确实有一笔200元的培训费被扣除了。他皱起眉头,努力回忆着这个月公司有没有通知过什么培训,或者自己有没有签署过什么培训协议。

他记得张师傅说过,公司偶尔会组织一些关于新仪器操作或者cAd软件更新的内部培训,但那通常是利用午休或者下班后的时间,而且从来都是免费的,有时还会发点小零食。他参加过几次,觉得挺实用的。他还记得上周五下班前,行政部的李姐在群里发过一条关于“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通知,要求大家下班前花十分钟看一个在线视频。但那视频也就十分钟,看完还有个小测验,答对就通过了,根本没感觉有什么“培训”的实质内容,更别说要收费了。

“培训费?”林野喃喃自语,心里泛起一阵不快和疑惑。这200块钱,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他算过,这200块差不多是他一周的餐费,或者是一半的房租。他拿着这点钱,可以买好几本专业书籍,或者去工地买一副更舒适的手套。现在,它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扣走了。

他感觉像是被人偷偷在背后捅了一刀,虽然不致命,但那冰冷的触感和突如其来的疼痛,让他很不舒服。一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感觉悄然滋生。他信任宏图公司,信任这里的环境,至少在遇到这件事之前是如此。难道自己太天真了?公司真的会在这种地方“做文章”?

林野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他不想让自己显得小题大做,更不想因为这点钱而显得斤斤计较。但钱实实在在少了,而且是他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少了,这让他无法释怀。他决定,必须去弄清楚这200块钱的去向。

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起身准备去找人力资源部的小王。小王是去年毕业的实习生,留任转正的,林野觉得她年纪相仿,应该比较好沟通。但转念一想,这件事可能牵涉到公司的规章制度,直接找小王可能不够正式,也容易被她搪塞过去。于是,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先去找他的直属领导,也是带他的项目经理,李明。

李明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头发有些谢顶,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语速不快,但总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林野对他既尊敬又有些畏惧。尊敬的是李明在行业内小有名气,项目经验丰富;畏惧的是他平时不太苟言笑,对工作要求极为严格,偶尔还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大发雷霆。

林野走到李明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进来。”李明的声音透过门板传来,依旧沉稳。

林野推门进去,看到李明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李经理,您好。”

李明头也没抬,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什么事?”

林野坐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工资条邮件,递给李明:“李经理,我刚刚收到这个月的工资条,发现有一项‘培训费’被扣除了200块钱,但我对这个不太清楚,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

李明这才抬起头,接过手机,浏览了一下屏幕上的工资条。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但很快又舒展开来。他把手机还给林野,说道:“哦,这个啊,是新上线的‘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培训费用。公司投入了不少资源,请了专业的咨询机构来设计课程,旨在帮助大家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个培训是强制性的,每个新入职的员工都要参加,包括实习生。”

“强制性的?”林野有些惊讶,“那为什么之前没有通知我们呢?”

“通知了啊,”李明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上周五下班前,行政部不是在群里发通知了吗?要求大家观看在线视频,完成测试。那只是培训的第一部分,入门模块。后面还有更系统的课程,包括线下讲座、小组讨论等等。这个200块,是入门模块的费用。”

林野努力回忆着,上周五他确实看到了那条通知,但当时他以为就是一个小小的提醒,没太在意,想着下班前几分钟随便点开看一下就完了。他没想到这会是一个“计划”的开端,更没想到还要收费。

“可是,李经理,”林野鼓起勇气,问道,“这个培训真的有必要收费吗?我们实习生本身工资就不高,这点钱对我们来说挺重要的。而且,我们觉得那些在线视频内容很基础,感觉不像需要花200块钱的样子。”

李明放下水杯,身体微微前倾,镜片后的眼睛看向林野,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林野,我理解你刚出来工作,对钱比较敏感。但是,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需要盈利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个培训,是公司为了提升整体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做的投资。虽然看起来是收费,但实际上,公司承担了大部分成本。而且,这200块钱,也是你作为公司一员,为提升自身能力应该付出的成本。这就像你去健身房办卡,或者去参加一个专业技能培训班,总得自己掏点钱吧?”

林野张了张嘴,想反驳,但看着李明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他明白李明的意思,职场不是学校,公司不是家长,没有人会无条件地为你付出。在这里,一切都是等价交换,甚至是带有某种“投资回报”性质的交换。你想要成长,想要获得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就必须有所付出,有时甚至是金钱上的付出。

“另外,”李明继续说道,语气缓和了一些,“这个培训是计入你的实习考核的。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会你你的实习评定中加分。这对你你转正或者未来进入其他公司,都是有好处的。这200块钱,可以看作你你未未来投资的一部分。”

林野沉默了。李明的话像一根细密的针,扎破了他心中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太天真了。职场不是温室,这里充满了竞争和算计,每个人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为潜在的“投资”做好准备。

他想起上周和同组的实习生小张聊天时,小张曾抱怨说,他之前实习的公司,也有类似的“培训费”或者“资料费”要自己掏腰包。当时林野还觉得小张太计较,现在看来,这或许已经是行业内的某种“潜规则”了。

“我明白了,李经理。”林野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

“嗯,”李明点了点头,“既然明白了就好。年轻人,要懂得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别觉得这点钱亏了,长远来看,这笔投入是值得的。好了,没别的事我就忙了。”

“好的,谢谢李经理。”林野站起身,心里五味杂陈。他感觉像是被温水煮青蛙,明明觉得不对劲,却又无力反抗。他走出李明的办公室,走廊里有些同事在走动,交谈声、键盘敲击声、打印机嗡嗡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忙碌而有序的职场图景。但他却觉得这幅图景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规则和算计。

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工资条上那刺眼的“培训费”三个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开始怀疑,这个“培训计划”真的像李明说的那么重要、那么有价值吗?还是说,这只是公司为了增加收入、转嫁部分培训成本的一个借口?他想起那个十分钟的视频,内容无非是职场礼仪、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等最基础的东西,真的值得200块钱吗?

他决定再去问问小王,或许她能提供一些不同的信息。小王坐在人力资源部,离他的工位不远。他起身走向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里面坐了五六个人,小王坐在靠窗的位置,正对着电脑录入资料。看到林野过来,她抬起头,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林野,有事吗?”

“小王,你好,”林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我刚刚去找了李经理,他解释了一下这个‘培训费’的事情。但说实话,我还是有些不明白,想再问问你。”

小王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桌上的一个水杯,倒了杯水递给林野:“坐下说吧。”

林野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小王看着林野,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似乎在评估他这次来问,是真心想了解情况,还是想找茬。

“李经理跟你解释过了?”小王问道。

“嗯,解释了。说是‘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费用。”林野回答。

小王点了点头,语气变得有些轻松:“哦,那个啊。是公司最近推出来的一个项目,主要是想提升一下咱们公司新员工的综合能力,毕竟现在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公司也要跟上步伐嘛。这个培训是和一家不错的咨询公司合作的,课程设计得很系统,从入门到进阶都有。”

“系统?”林野挑了挑眉,“但我只看到一个十分钟的视频。”

小王笑了笑,似乎觉得林野的问题有些好笑:“那是入门模块,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内容呢,比如下周就有个关于‘高效沟通与团队协作’的线下讲座,还有后续的线上课程和线下实践环节。这200块钱,主要是覆盖入门模块和部分基础资料的费用。后面更深入的模块,费用会更高,不过公司会承担一部分,个人也需承担一部分。”

林野皱着眉头:“可是,我们实习生工资不高,这点钱对我们来说负担挺重的。而且,我们实习期本来任务就重,还要额外花时间参加这些培训,感觉有点吃不消。”

小王收起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林野,我理解你的难处。但公司有公司的规定和考量。这个培训是公司投入资源为大家提供的福利,也是帮助大家成长的机会。而且,这200块钱,也是计入你实习考核的一部分。如果你不参加,或者考核不通过,可能会影响你的实习评定。”

“影响评定?”林野的心沉了一下。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他需要这份实习经历来证明自己,为未来的就业铺路。

“嗯,”小王点了点头,“公司希望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本身,也是为了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如果你连这点投入都不愿意做,公司可能会觉得你对这份工作、对个人成长不够重视。”

林野沉默了。小王的话像一把尺子,精准地衡量着他的得失。他明白,在这个职场环境下,他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接受这笔费用,努力完成培训,争取一个好的实习评定;要么拒绝,然后可能面临实习被提前结束的风险。

他想起刚来公司时,李明在实习生入职培训会上说的话:“在这里,你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度假的。公司给你们提供平台和机会,你们就要拿出相应的努力和成果来回报。职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

林野感到一阵无力。他感觉自己像是一颗被放在传送带上的零件,身不由己地向前移动,必须按照既定的轨道和规则运转,否则就会被淘汰。他热爱建筑,热爱测量这项工作,但这份热爱,似乎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磨破的帆布鞋,鞋面上还沾着工地上的泥土。他想起父亲,一个在工地上干了二十多年的泥瓦匠,总是说:“干活就要拿钱,拿钱就要干活,天经地义。” 父亲的话朴实,却像锤子一样敲在他的心上。他来城市打拼,不就是为了赚钱,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吗?既然公司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自己付出一些努力和金钱,似乎也无可厚非。

“那……这个培训,真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吗?”林野抬起头,弱弱地问道。

小王想了想,说道:“具体的帮助,可能因人而异。但至少,它能让你更系统地了解职场规则,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而且,公司也承诺,培训结束后,会为所有通过考核的员工颁发结业证书,这也能作为你能力提升的一个证明。”

林野点了点头,心中依旧有些犹豫。他感觉这200块钱,就像一个赌注,赌的是未来。赌赢了,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赌输了,可能只是白白损失了200块钱,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好吧,我知道了。”林野站起身,对小王说,“谢谢你的解释。”

“不客气,”小王笑了笑,“有问题随时来问我。”

林野回到座位上,心里依旧乱糟糟的。他打开电脑,开始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但心思却完全不在上面。他一遍遍地回想李明和小王的话,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漏洞或者可以争取的空间,但似乎一切都是那么合理,那么不容置疑。

下午,项目组的例会。李明主持,讨论一个新项目的测量方案。张师傅、小张和其他几个同事都参加了。会议进行得很顺利,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看似融洽。但在林野看来,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带着某种职业化的伪装,眼神深处却隐藏着各自的算计和盘算。

轮到林野发言时,他汇报了昨天测量的数据分析和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信而专业,但内心却依旧被那200块钱的培训费搅得不得安宁。

散会后,小张走到林野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野,听说你也被扣了培训费?”

林野苦笑了一下:“嗯,今天刚发现的。”

“我上周就扣了,”小张叹了口气,“当时也没太在意,觉得就是个小钱。现在想想,这钱扣得真不冤。那个什么在线视频,几分钟就搞定了,还要收200块,真够黑的。”

林野惊讶地看着小张:“你也觉得不合理?”

“不合理?”小张耸了耸肩,“在这里,不合理的事情多了去了。你以为只有你一个人觉得冤?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但又能怎么样呢?胳膊拧不过大腿。公司想收钱,总有办法收。我们这些小实习生,反抗?除非你想现在就卷铺盖走人。”

林野沉默了。小张的话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第一个对这笔培训费感到不满的人,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和接受。这或许就是职场的常态——在规则面前,个体往往是渺小而无力的。

他想起昨天晚上,他在出租屋里,对着电脑屏幕查资料到深夜。他想找一些关于建筑行业实习生权益保护或者类似培训收费是否合规的信息。但搜索的结果却让他更加迷茫。信息要么过于笼统,要么就是互相矛盾。他甚至联系了一个在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实习的朋友,询问这种情况是否正常。朋友回复说:“林野,职场很复杂,很多情况没有绝对的对错。有时候,你需要学会适应,而不是一味地较真。如果这个培训确实能给你带来价值,那这笔钱或许就值得了。”

价值?林野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被困在玻璃瓶里的飞虫,拼命地想要找到出口,却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方向。他热爱建筑,热爱测量,但这份热爱,是否足够支撑他在这个充满规则和算计的职场中,保持自己的初心和底线?

他回到座位上,拿出手机,再次点开工资条。那200元的“培训费”依旧醒目地躺在那里,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的行动和思想。他不知道这笔钱最终会花在哪里,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培训计划”究竟能给他带来什么。他只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并努力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开始整理关于那个新项目测量方案的思路。他告诉自己,抱怨和犹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既然无法改变规则,那就只能适应规则,并利用规则来武装自己。他需要尽快完成手头的工作,然后开始关注那个“培训计划”的后续内容,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至少,不能让这200块钱白白打水漂。

晚上,林野下班回家,依旧是一身疲惫。但与往常不同的是,他的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东西。他不知道这笔培训费最终会带来什么,是好是坏,是机遇还是陷阱。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

回到出租屋,简单的洗漱后,他打开电脑,再次登录了那个培训平台的账号。那个十分钟的视频,他之前已经看过,现在又看了一遍。这一次,他不再觉得内容空洞,而是试图从中挖掘出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他记下了一些关于职场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有效地倾听他人意见,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冲突等等。他甚至把这些要点整理成笔记,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尝试应用。

做完这些,他感觉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虽然这200块钱的培训费让他感到不满和委屈,但他至少没有完全浪费这笔钱。他开始思考,如果后续的培训内容确实有价值,他是否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果内容依旧像入门模块一样流于形式,他是否应该想办法减少自己的损失?

他想起李明说的“投资”,也想起小王说的“考核”。他明白,在这个阶段,他更需要的是“证明”。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潜力,值得公司留下。而这份“证明”,可能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业绩上,也体现在对公司的“配合度”上。

他打开手机,再次看了看工资条。2195元。这个数字比他预期的要少,但似乎也变得可以接受了。他告诉自己,这200块钱,是他为适应这个职场环境付出的第一笔“学费”。他不知道这学费是否值得,但他必须先交了,然后才能继续前行。

夜深了,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林野关掉电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干一行,爱一行。但干一行,也要懂一行。”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爱”上了这个充满挑战和算计的职场,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懂”它。而这份“懂”,或许就从接受并思考这200块钱的培训费开始。

第二天,林野照常来到公司。他主动和张师傅交流了昨天测量的心得,还请教了几个关于仪器操作的问题。在项目例会上,他提出的关于优化测量路线的建议得到了李明的肯定。他努力表现得积极、专业、有活力。

午餐时,他和小张一起吃饭。小张问他培训的事怎么样了。林野笑了笑,说:“还行吧,已经接受了。我觉得,既然公司提供了机会,就尽量去把握。钱少了点,但多少能学点东西。”

小张看着林野,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理解。他点了点头:“嗯,也只能这样了。林野,你挺会调整心态的。”

林野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自己不是真的“调整好了心态”,而是暂时压下了心中的不满和疑惑,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稳妥的路。他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向何方,但至少,他还在路上。

下午,林野收到了人力资源部发来的通知,告知下周三下午两点,在五楼会议室举行“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线下讲座,主题是“高效沟通与团队协作”,主讲人是外部聘请的资深顾问。讲座结束后,会有一个小型的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林野看着邮件,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可能还要面对更多类似的“培训”和“考核”,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他不知道自己能否一直保持耐心和热情,但他知道,他必须坚持下去。

他打开电脑,开始规划自己下周的工作安排,同时也在心里默默规划着如何更好地参与这个“培训计划”。他决定,既然无法避免,那就积极参与,争取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他甚至开始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高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资料,准备在讲座和讨论中,展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时间一天天过去,林野逐渐适应了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状态。他按时参加每一次培训,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和考核。他发现,虽然有些内容确实流于形式,但也有一些内容确实让他受益匪浅。比如,在一次关于“冲突管理”的讨论中,他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方法,成功化解了与小张之间因为工作分配产生的小矛盾,让两人的合作变得更加顺畅。

培训接近尾声时,林野收到了人力资源部发来的邮件,通知他培训考核通过,将获得“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结业证书。邮件中还附带了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通知,这次是关于“项目管理基础”的线上课程,个人需承担的费用是500元。

林野看着邮件,没有像第一次收到培训费通知时那样感到震惊和愤怒。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循环的开始。职场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充满了各种规则和陷阱。你只能不断地向前走,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才能找到出口。

他打开银行App,查看了自己的账户余额。实习期的第四个月,扣除各项费用和这次新的培训费后,到手的工资只剩下1900多元。这个数字让他感到一阵心酸,但他没有抱怨。他只是默默地关掉App,开始整理手头的工作,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

几个月后,林野的实习期结束了。他顺利通过了实习考核,获得了转正的机会。在转正前的谈话中,李明问他:“林野,实习期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收获?”

林野想了想,说道:“李经理,实习期很辛苦,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个‘职业素养提升计划’,虽然开始的时候觉得有些不理解,但后来发现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快地适应了职场环境,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李明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了笑:“嗯,公司很高兴看到你的成长。以后在公司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认真努力的人。”

林野离开李明的办公室,长舒了一口气。他感觉自己像刚刚完成了一场马拉松,虽然疲惫不堪,但终点就在眼前。他回头望了一眼人力资源部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受益匪浅”,也不知道那1000多元的培训费是否真的物有所值。但他知道,这段经历,这笔钱,已经成为了他职场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他走到公司楼下,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他拿出手机,看了看工资条。转正后的工资涨到了4500元,但扣除各项费用和这次新的培训费后,到手的钱也只有3500多元。他笑了笑,觉得这或许就是职场的常态——你想要得到更多,就必须付出更多。

他拦下一辆出租车,准备回家。上车后,他打开车窗,让带着尘土气息的风吹在脸上。他闭上眼睛,感受着阳光和微风。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困境在等待着他。但至少,他还在路上,还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努力地奔跑着。

而那工资条上刺眼的“培训费”,就像一道浅浅的疤痕,留在了他的记忆里,提醒着他,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除了汗水,有时还需要付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代价。但他并不后悔,因为正是这些代价,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职场的规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行的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