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 > 第120章 裴四郎改进织布机

金桂香扭着水蛇腰挤到人前,新绞的脸还泛着青光:“要我说,这种不孝顺母亲的人早该......”话音未落,牛素云突然转身,一双常年被灶火熏红的眼睛此刻亮得骇人。

金桂香被这目光逼得退了半步,后腰正撞上晾衣竿,竹竿上挂着的衣物哗啦啦落了一地。

几个老婆子手里的针线笸箩打翻了,年轻媳妇们捂着嘴倒抽冷气,连蹲在墙根抽旱烟的老汉都惊得呛出了眼泪。

牛素云贝齿紧咬下唇,直至唇瓣泛白,心中那股决绝之意愈发浓烈,最终下定决心要去投靠江月瑶。

身后那些如蚊蝇般嗡嗡作响的议论声,她充耳不闻,脚步坚定径直朝着村北的方向大步走去。

李大牛望着牛素云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一急,下意识地便要抬脚上前去追。

金桂香却如一堵墙般横在了他身前,双手叉腰,脸上满是不屑与责备,尖着嗓子说道:“我说老四啊,你家那个媳妇也太不懂事了,整日里就知道闹腾,也不看看这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你别去追,都是你平日里把她给惯的,这要是以后有点不顺心就往外跑,那还得了?这日子还过不过了?”李周氏也跟着指责牛素云,她用手指戳着李大牛的胸口。

李大牛满脸焦急,嘴唇嗫嚅着想要辩解:“娘,可是素云她……”

“嗨,老四,你就别操这份心了。”金桂香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嘴角扯出一抹得意的笑,“牛素云爹娘都死了,又没什么娘家可回,一个妇道人家,还带着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能去哪里?你且放宽心等着,过不了几天,她自然就会灰溜溜地老老实实回来。”

这时,一旁的老五也凑了过来,附和着说道:“是啊,四哥,现在这大旱的天儿,粮食金贵着呢。与其操心她回不回来,不如想想怎么多给娘弄点粮食,我们大伙也好扛过这难关啊。”

说着,还伸手拍了拍李大牛的肩膀。

李大牛被李家人团团围住,耳边灌满了七嘴八舌的劝说。

他踌躇着望向院门方向,牛素云单薄的背影正在暮色里渐渐模糊。

他越想越觉得李周氏说得似乎有几分道理,牛素云本就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如今离开了他们李家,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根本无法独自生存下去。

可这世间之事,本应充满温情与善意。

若换做心怀良善、家风醇厚的人家,知晓媳妇没了爹娘的疼爱,定会心生怜惜,愈发悉心照料。

李家却截然不同,这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就像是一滩腐臭的泥沼,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

在他们眼中,媳妇越是可怜,就越要变本加厉地欺压,从他人的苦难中,能寻得某种扭曲的快感与满足。

这人性中潜藏的恶念,让一旁冷眼旁观的裴大郎内心涌起深深的厌恶与唾弃。

他眉头紧锁,多看一眼这丑恶的场景,都会玷污了自己的眼睛。

他下意识地紧紧拉着身旁守月的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朝着牛素云出走的方向望去,陷入了沉思。

直到守月轻轻推了推他,轻声说道:“大少爷,我们该回去了。”

裴大郎这才如梦初醒般,缓缓点了点头。

且说江月瑶,此刻对李家村发生的这一场闹剧浑然不知。

她所在之处与李家村热闹喧嚣的聚居地相隔甚远,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吃瓜永远都只能排在最末尾,等消息传到她这儿,黄花菜都凉了。

此时她正与裴四郎围坐在桌前,手中捧着那本《天工织造图谱》,全神贯注地商讨着如何改进织布机以提高生产效率,毕竟现有的织布机存在着诸多弊端。

就拿织布机的构造来说,它一般由机身、踏板、座板、机杼、缯、线轴、卷布轴、梭子等多个部件组成,结构复杂却又略显粗糙。

以织锦坊那十台织布机为例,它们长约两米,宽一米,织布人需坐在外面一头边缘的木档上。

从坐人的地方开始,机身一点点往上倾斜,在两米处竖起一个架子,架子两边安装着两个可以活动的圆木作为支撑,下面则用一根绳子和脚沓子相连。

其基本原理是将经线和纬线分别穿过织机上的钩子或梭子,随着织机上的梭子或杆子来回穿梭,经过横纬线的交错编织,最终形成布料。

具体而言,织造过程需完成开口、投梭、打纬、送经、卷布五大运动。

在实际操作中,女工们纺织时效率极为低下。

手动操作梭子穿梭的速度受到极大限制,每分钟仅仅能完成30 - 40次投梭动作。

而且,劳动强度大得惊人。

女工们需要持续不断地踩踏踏板、投掷梭子,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让她们的腰肌不堪重负,极易造成腰肌劳损。

不仅如此,织布幅宽也受到严重限制,手工织机通常只能生产40 - 60厘米宽的布匹,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图案方面更是单一乏味,提花能力十分有限。

若想织出复杂的图案,就需要更换大量的综片,过程繁琐且耗时费力。

最后,断经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一旦经线断裂,必须停机手工接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江月瑶虽对那本《天工织造图谱》看得一头雾水,犹如雾里看花,可对于裴四郎而言,这书却如同一座蕴藏着无尽宝藏的神秘矿山,吸引着他深入探寻。

裴四郎捧着书,目光如炬,全神贯注地研读着。

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眼前一亮,没过多久,他便胸有成竹地提出了几项极具创新性的改进方案。

他先是提出采用质地坚硬、韧性十足的硬木来加固织布机的机架,以此替换那些容易损坏的竹制部件。

在他看来,硬木的坚固耐用能为织布机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接着,他又建议使用铜质轴承来替代原本的木质轴套。

铜质轴承不仅耐磨性更强,还能减少摩擦力,让织布机的运转更加顺畅。

对于梭子的改良,裴四郎更是独具匠心。

他计划在梭子上镶嵌铁质导纱器,如此一来,梭子在穿梭过程中便能更加精准地引导纱线,减少纱线的缠绕与断裂,提高织布的质量和效率。

而在织布机的整体结构上,裴四郎也有着大胆的设想。

他打算在原有的织布机上设计一套曲柄连杆机构,实现踏板的联动。

这样一来,女工们踩踏踏板时便能更加省力,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协调性。

他还提出增加飞轮装置,利用飞轮的惯性来保持织布机的运转,减少因动力中断而导致的停顿,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母子俩人正讨论得兴起,外面却传来了立松的声音,“夫人,院外有人求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