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465章 红河冬夜之月升情动

与贵宾区炭盆的精致暖意不同,会场外围辽阔的草地上,升腾起一种更为原始、粗犷却也无比热烈的欢乐。十几堆巨大的篝火如同坠落的太阳碎片,在渐深的夜色中熊熊燃烧,噼啪作响的火焰舔舐着寒冷的空气,将四周映照得亮如白昼,也将围坐其旁的千余张面孔镀上了一层温暖而跃动的金色。

这里汇聚着前几日展会中答题表现优异的本地家庭,他们大多欣然应邀而来,脸上带着自豪与满足的笑容。其中也夹杂着特意邀请的、来自周围崇山峻岭间的各寨头人及其随员。彝、苗、哈尼、傣、壮……不同民族的服饰在火光的映衬下色彩斑斓,交织成一幅生动无比的民族风情画卷。他们或盘腿而坐,或随意倚靠,围绕着篝火形成了一个个巨大而松散的同心圆。

食物的传递方式也充满了野趣与共享精神。沉重的大铁桶被健壮的年轻人或头人的随从们扛着、抬着,在人群间缓缓传递。桶内盛装着热气腾腾的、适合大锅分享的佳肴:大块的、炖得酥烂入味的红烧肉和排骨;浓香扑鼻的菌菇炖鸡;酸辣开胃的傣味鬼鸡;豪爽的整条烤鱼;还有堆成小山似的、浸透了肉汁和油脂的土豆、玉米和芋头。

“好香!这肉炖得烂乎!”

“来,给我来一勺这菌子鸡,香掉眉毛喽!”

“尝尝这个酸辣鸡,开胃得很!”

赞叹声此起彼伏。看到喜欢的,人们便用固定在桶边的长柄公勺,毫不客气地舀出满满一勺,直接倾倒在早已铺在自己面前、宽大翠绿的芭蕉叶上。不拘小节的汉子们往往直接上手,抓起滚烫的肉块或玉米大快朵颐,吃得满嘴油光,畅快淋漓;讲究些的妇孺或头人,则用上了主办方贴心提供的一次性竹筷,虽略显新奇,却也用得顺手。

酒水与茶水的传递同样络绎不绝。这次的主角是当地的佳酿:甘甜醇厚的糯米酒、度数不高却后劲绵长的苞谷酒、还有清冽解腻的山泉泡的野茶。装酒的竹筒、盛茶的陶碗在人群中接力传递。

“阿老表,喝口我们寨子酿的米酒,甜得很!”

“阿表妹,尝尝这碗醒酒茶,舒服!”

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将选中的酒水或茶水,注入各自面前充当酒杯的粗大竹筒里。碰杯声、劝酒声、欢笑声混杂着食物的香气,在篝火上空盘旋升腾。

话题的中心,自然而然地围绕着这场前所未见的盛会,以及它背后那位神秘莫测的策划者——王月生。

“啧啧,王校长真是神仙下凡啊!那些会自己亮的灯(电灯),会自己动的画(电影),还有那铁马(火车模型)……我这辈子算是开眼了!”一位老农模样的汉子灌了口米酒,黝黑的脸上因激动和火光而发亮。

“可不是嘛!”旁边一位头人捋着胡子,眼神深邃,“听说他学堂里教的那些东西,都是天上星宿才懂的学问!连洋人都佩服得紧!”

“何止佩服!”一个消息灵通的小商人压低声音,却又难掩兴奋,“我听学堂里帮工的二狗子说,王校长跟洋人说话,那洋人领事都点头哈腰的!他手里有洋人皇帝的信物!”

“瞎说!”另一个声音反驳,却带着更大的想象,“我表姑的邻居的三舅姥爷在学堂做饭,他说亲眼看见王校长能呼风唤雨!前几日布展时天要下雨,王校长抬头看了一眼,嘿,云就散了!”

“我看他是财神爷转世!”一个精明的妇人插嘴,“办这么大的事,请这么多人吃喝,得花多少银子?眼都不眨一下!还教娃娃们学本事,这是给我们蒙自积大德啊!”

“对对对,积大德!王校长是活菩萨!”这个朴素的结论立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关于王月生身份的猜测五花八门,从隐世高人、得道神仙到海外巨贾、前朝贵胄,甚至有人信誓旦旦说他见过王校长腾云驾雾……种种光怪陆离却充满善意与崇敬的传说,在篝火的噼啪声和酒香的催化下迅速滋生、传播、发酵,将王月生的形象烘托得愈发神秘而伟大。

篝火越烧越旺,美酒越喝越酣,话题也越来越热络。不知是哪一堆篝火旁,一个粗犷的彝族汉子率先按捺不住胸中的豪情,猛地灌完竹筒里的酒,将竹筒往地上一顿,站起身,用浑厚的嗓音吼起了古老的山歌调子。歌声瞬间点燃了全场!

能歌善舞是流淌在这些山地民族血液里的本能。仿佛接到了无声的号令,十几堆篝火旁的空地上,几乎同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歌舞!

彝族汉子们围成一圈,踏着沉重有力的步伐,跳起了豪迈的“左脚舞”或“跳菜舞”,跺地的声音整齐划一,震得地面都在微微发颤。嘹亮的“阿老表,你要来尼嘎…”的歌声直冲云霄。

苗族姑娘们银饰叮当,彩裙翻飞,手牵着手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身姿曼妙如林间精灵。悠扬的芦笙曲调婉转流淌。

哈尼族的“芒鼓舞”节奏铿锵,鼓手奋力击打着巨大的木鼓,舞者随着鼓点腾挪跳跃,动作刚劲有力,充满了对丰收和生命的礼赞。

傣族少女的“孔雀舞”则如清泉流淌,婀娜的身姿模仿着孔雀的优雅与灵动,在火光照耀下宛如真正的神鸟降临人间。

更多的、不分民族的即兴舞蹈也涌现出来。人们手拉着手,围着巨大的篝火,跳起了简单而热烈的圆圈舞。不会跳的也跟着节奏拍手、跺脚、大声应和。歌声、鼓声、芦笙声、欢笑声、呐喊声……汇合成一股比红河水更汹涌澎湃的声浪,彻底淹没了远处贵宾区相对矜持的谈笑与音乐。

这里,不再是文明的展示场,而是生命力的狂欢地!篝火熊熊,映照着每一张洋溢着纯粹快乐的脸庞,驱散了冬夜的寒冷,也暂时模糊了身份、民族甚至文化的界限。汗水与酒水交融,歌声与心声共鸣,形成了一片比贵宾区更炽热、更奔放、更接地气的欢乐海洋!

在这片由火焰、歌声和自由舞步构成的海洋中心,那十几堆冲天的篝火,仿佛成了连接大地与星空的图腾,热烈地燃烧着,宣告着这场由穿越者王月生点燃的“红河嘉年华会·1900”,其最原始、最澎湃的生命力,正在这片古老的红河之畔,尽情绽放!

无论是贵宾席上炭火微醺中的低声笑语与杯盏轻碰,还是外围篝火区烈焰狂舞中的纵情欢歌,整个嘉年华会场都沉浸在一种近乎饱和的欢乐氛围中。情绪如同被推至峰顶的潮水,正需要一个极致唯美的瞬间来定格、升华。

恰在此时,一轮圆满无缺的明月,仿佛被这人间的盛景所吸引,悄然挣脱了东面群山的怀抱,缓缓升上深蓝色的天幕。清辉如练,浩浩荡荡地倾泻而下,瞬间将大地、河流、会场以及每一个沉浸在欢乐中的人,都温柔地笼罩其中。篝火的炽烈与月光的清冷奇妙地交融,为这冬夜涂抹上一层梦幻的银边。

就在这万籁仿佛屏息凝神的刹那,贵宾席前方的舞台上,灯光悄然聚焦。

一位身着素雅汉族长衫、气质清朗的小伙子缓步走到舞台中央,目光清澈地望向远方。而在舞台后方,那用木板和假石巧妙构筑的“半坡”之上,沿着木梯台阶,一位身着繁复华丽彝族盛装、头戴巍峨银冠的俏丽少女亭亭玉立。银饰在月光与灯光的映照下,流淌着清冷而璀璨的光泽。她微微垂首,带着一丝羞涩与期待,目光却穿透了空间,与台下的青年遥遥相接。

台下,被布景巧妙隐藏的乐池里,一群手持二胡、笛子、月琴、阮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年轻人,屏息凝神。随着指挥一个细微的手势,一股如清泉流淌、又似月光倾泻的旋律,悠扬而起。

这旋律,对于在场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它有着云南山歌的骨架,婉转悠扬,却又被赋予了全新的血肉和灵魂——那正是后世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此刻,它跨越了时空的阻隔,第一次在这1900年的红河之畔,向世界展露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旋律流淌的瞬间,舞台上精心布置的扩音设备——虽然比之后世效果显得单薄,有些许杂音,音域也不够宽广,但已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技术成果——忠实地将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清晰地传递到会场的每一个角落,送入每一个人的耳中,直抵心房。

男声(汉族小伙,深情而悠远):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

清澈透亮的男声,如同月光本身,带着对远方情人的无尽思念。歌词直白而深情,瞬间击中了所有聆听者的心弦。尤其是场中的青年男女,那份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被这月光下的歌声撩拨得愈发清晰。

女声(彝族少女,清亮而婉转,带着山野的灵气):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少女的回应,带着彝族特有的高腔韵味,那一声声缠绵悱恻的“哥啊”,如同清泉击石,又似夜莺啼鸣,将对情郎的眷恋与追随,化入那流淌不息的小河之中。月光、深山、小河的意象,在歌声中完美交融,构筑出一个纯净而深情的意境。

这意境,与此刻天幕上那轮冉冉升起的、光华四射的满月,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契合!月光如水,歌声如诉,天地万物仿佛都在为这绝美的情歌和鸣。

贵宾区中,那些正在为长辈们“尽孝”制作食物的外国青年男女们,手中的动作不自觉地停了下来。他们或许听不懂具体的歌词,但那旋律中蕴含的深切思念、纯净的爱意,以及那与月光完美呼应的意境,已足以让他们心神摇曳。旁边懂中文的外国人或懂外语的中国青年热心地低声快速地解释着歌词大意:

“the moon rises so bright… thinking of my love in the deep mountains… my love walks like the moon in the sky… oh, my love! the river flows clear below…”(月亮升起如此明亮…思念我深山中的爱人…我的爱人如天上明月行走…哦,我的爱人!山下河水清澈流淌…)。

这番解释,更让他们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动容和向往的神情。原来东方的爱情,竟可以如此含蓄又炽热,与天地共鸣!他们望向舞台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沉醉。

而在外围那最为热烈的一堆篝火旁,被几位同样盛装的白族、彝族、傣家、苗家少女环绕着的者黑嫫,此刻仿佛凝固了。她身着象征首领身份的华美彝族服饰,火光照耀着她年轻而英气的脸庞,那双平日里锐利如鹰隼的眼眸,此刻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水汽。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当那熟悉的、曾在她心底百转千回的旋律流淌出来时,者黑嫫的身体便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颤。几个月前,在那个改变了她一生的旅途中,在那座彝族寨子篝火旁,也是这样的月夜,那个从天而降般闯入她生命的男人——王月生,曾用他那带着略显青涩却无比真诚的嗓音,当众为她唱起了这首歌。这首歌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她者黑嫫。而她也相信,这首歌此时出现在这里,也一定是为了她。

此刻,这旋律被如此盛大、如此完美地重现于世!歌词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邃,伴奏更加悠扬,响彻在这汇聚了中外宾客的红河之畔!

者黑嫫心中那因为情郎未能现身陪伴而产生的、如同蛛网般缠绕不去的幽怨,在这熟悉的歌声响起的瞬间,如同遇到了烈日的薄雾,顷刻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她明白了。

这哪里是什么嘉年华会的普通节目?这分明是王月生跨越时空,为她送上的最盛大的情书!是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秘密,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以最浪漫的方式公之于众,却又只有她能完全读懂其中饱含的深意!

“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妹……”

(男声温柔倾诉)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女声深情呼唤,带着一丝期盼的颤抖)

歌词一段段递进,情感一层层加深。者黑嫫抬头望向那轮仿佛也听懂了歌声、加快了脚步向中天攀升的明月。清冷的月辉洒在她脸上,映照着嘴角不自觉扬起的、带着泪光的微笑。心中那小小的、因思念而生的空缺,正被汹涌而至的甜蜜、感激和更加强烈的思念一点点填满,直至充盈。

她知道,这首歌就是她的情郎。他虽未现身,但这穿越时空的旋律,这精心策划的月下告白,比任何陪伴都更加深刻,更加动人。他正以这种方式,在这片他们共同热爱的红河之畔,宣告着他的存在,宣告着他的心意,也宣告着他与她之间,那注定不凡的未来。

月光如纱,歌声如酒。整个嘉年华会场,无论中外贵贱,无论长幼尊卑,都在这首《小河淌水》的魔力下,沉醉于这片由月光、音乐和爱情编织的、永恒而静谧的梦境之中。这轮明月、这首情歌、此情此景,注定将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亲历者的记忆深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