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138章 峡谷匪踪与屠戮流民

后世的涟漪正在平复,而前世的波澜正在汹涌。

出库车后,商队继续沿塔里木北道东行,经轮台、焉耆、吐鲁番、 哈密,用一个月时间又走了1200公里,1900年3月底终于到了新疆与甘肃交界的咽喉要道-猩猩峡(后世星星峡)。

星星峡由灰黑山体、赭红砂砾、零星积雪构成冷峻基底,偶见岩缝中钻出的骆驼刺泛着病态黄绿。三月斜阳被峡谷挤压成惨白细线,岩壁反射出金属般冷光,哈萨克向导称之为“鬼眼睁开时的瞳色”。两侧为灰黑色片岩山体,高耸如刀劈斧削,嶙峋山脊似“巨龙交错的獠牙”,仅留一道百米宽的天然隘口。谷底遍布棱角锋利的碎石,骆驼蹄掌被割裂渗血,商队需以毛毡裹蹄缓行。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曾形容:“每一步都像踩在魔鬼的碎骨堆上”。沿途散落风化驼骨,头骨眼窝插着枯红柳枝——既是路标,也是土匪“圈地劫道”的警告。北侧崖壁有清代戍卒刻字“光绪十年,李大有死此”,字迹被风沙蚀成蜂窝状。

猩猩峡西口的土坯烽火台已坍塌半边,残墙挂满藏传佛教流亡僧人所系经幡,台基堆积羊粪与俄制子弹壳。木栅栏上贴有模糊告示“钦命稽查私货”,但守军帐篷破洞漏风,清兵裹着抢来的波斯毯取暖,火枪锈迹斑斑。东口突兀立起两座原木仓房,屋顶铁皮漆成双头鹰徽记,门前拴着哥萨克骑兵的顿河马,地上散落印有俄文的煤油桶。北坡岩石上用白漆标着“GS 1900”(英国陆军测绘局缩写)。岩壁凿出数十个佛龛,残留半截藏香,龛内泥塑佛像被往来汉商换成了关公像。

整段峡谷长约30公里,两侧山崖陡峭,道路曲折如羊肠,马车与驼队通行困难,易因落石或塌方受阻,加之匪患频发,官府限制夜间通行或强制商队结伴而行。所以一大早各支西来的商队都慢慢聚集在峡口哨卡处。大型商队约百峰骆驼,驮箱插三角形小旗标记归属,红底黑字“晋”为山西茶帮,蓝底白月为回商。小型马帮仅十数匹骡子,货鞍挂铜铃驱狼。

清廷在星星峡东口设绿营哨卡驻兵约20人,名义上查验“路票”(通行证),实则索贿成风。李掌柜告诉王月生,商队需按驼数缴纳“茶钱”每驼50文,另赠哨官“孝敬”如羊羔皮、砖茶。清军把总带兵拦路,以“京师有乱,加征厘金”为由,强征商队货物充“平叛捐”。一箱川茶被劈开“查验”,实则半数倒入兵卒私囊。回商首领暗中塞给哨官一包俄国卢布(印有尼古拉二世头像),换得“免检”铁皮货箱——内藏走私鸦片。此时俄商以星星峡为中转站,雇佣哈萨克驼队走私鸦片至甘肃,并在峡谷西侧建货栈囤积羊毛。商队若拒售货物给俄商,常被威胁“途中无保障”。俄国通过《伊犁条约》在哈密设领事馆,渗透至星星峡。商队若运俄国货(如呢绒、火柴),清兵不敢征税;而中原货物如丝绸、茶叶则被加倍盘剥,引发商民怨愤。

李掌柜的驼队尽管没有货物,但还是被索要了几百文的茶水钱。至于王月生的令牌,在此地是轻易不可出示的。因为此地在国家层面是清俄英在反复拉锯,在政治层面,很多官兵白天为兵夜间为匪。正如后世王月生查到的一则档案里此处某哨兵的供词“每月初二、十六,把总许我等出营‘捞外快’”。此外还有地方势力的纠葛,甘肃肃州(酒泉)回商马家帮控制东段驮运,强征“过路捐”;哈密维吾尔伯克(头领)则垄断西段草料供应,双方在星星峡暗中较劲。

其他几个商队可能是之前搭伙过,有某种信任,或者是看李掌柜这个商队远行千里居然不带货物,心中生疑。总之,李掌柜的商队被有意无意地排斥了。李掌柜人老成精,一眼看出端倪,跟王月生和商队的几个小头目商量之后,索性在这些人之前出发,以免坠在那些人后面让他们心中更加不安。

走到峡谷中段,有处“死人沟”集市遗址,残存半截土灶、破裂陶罐,罐底凝结着发黑的羊油。有从东边过来的甘肃旱灾逃难者蜷缩岩洞,妇人以木梳换取商队半块馕饼,孩童赤脚追讨驼粪以便晒干作燃料。五具裹着破毡的流民尸体横陈道旁,野狗撕咬其小腿。岩壁高处垂落绳索与布条,是土匪攀岩劫道的旧迹,布条上可疑褐斑疑似血迹。

突然,保镖队长一边快马前奔,一边从胸前掏出一个竹哨吹了一短两长的哨音,李掌柜则一把拽住身边王月生骆驼的缰绳,说“左前方、左前方有贼,人数在五人以下”。二人随即向左前方望去,但见山巅出现三骑黑影,背光静立如秃鹫。此时保镖队长的声音已经远远传来“起沙(土匪)踩盘子(侦察)了”。商队护卫立刻朝天鸣枪示警,枪声在峡谷炸出连绵回响。

王月生从怀中(实则从系统空间中)抽出早已上膛的沙俄纳干M1895转轮手枪(Nagant M1895)。这是由比利时工程师列昂·纳干设计,1895年定型,1899年后由沙俄图拉兵工厂量产,成为俄军制式武器。它采用联动式弹巢与枪管的专利设计,子弹底火部分与弹巢密封以便提高射击精度和安全性。使用俄制步枪弹改制的7.62×38mmR子弹,弹巢容量7发,有效射程约50米。结构简单,耐寒耐冻,适合俄国严寒环境,因弹巢刻有7星标记被称为“七星子”。此枪后世在一战和二战中广泛使用,尤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表现优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