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123章 东归险途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第123章 东归险途

作者:莫比乌斯光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7 18:38:38

第19日到达了萨雷塔什(后世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靠近中吉边境)。这里是一片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的高海拔山地,被兴都库什山脉与阿赖山脉夹峙,海拔约3000米,四周可见终年积雪的山峰,如刀削般的灰黑色岩壁直插云霄。山间散布古冰川退缩形成的U型谷,谷底堆积棱角分明的冰碛石,夏季融雪汇成溪流,9月底已结薄冰。海拔较低处有短草甸,9月末草色枯黄,零星点缀耐寒的龙胆紫花与雪莲。此时白天气温约5-10°C,夜间骤降至-5°C以下,晨间霜冻覆盖岩石。山口风力常达7-8级,裹挟砂砾与雪粒,如刀割面颊。9月底高海拔区域已有零星降雪,山脊线覆上银边,背阴处积雪可没马蹄。吉尔吉斯毡房零星散布于草甸各处,以牦牛毛毡覆盖,妇女用木杵捣制奶疙瘩,炊烟被狂风撕碎。羊群与牦牛沿古道向低海拔冬牧场转移,牧犬吠声回荡山谷。

1892年俄军强占帕米尔,萨雷塔什成为俄清势力模糊带,清廷驻军退守伊尔克什坦山口。俄军认为“此处为控制喀什噶尔之钥”,正准备逐步向新疆境内蚕食。此地山腰处俄军建立了木质堡垒哨所,悬挂双头鹰旗,哥萨克骑兵持莫辛-纳甘步枪巡逻,了望塔架设望远镜监控商道。设有关卡,商队过境需缴“雪线通行税”,拒付者货物被扣。过了关卡后,前行山路宽仅容一驼,外侧即百丈深渊,冰面暗藏裂隙,驼队需以长绳串联防坠崖。商队在这里全副戒备了起来,因为此地的布鲁特(吉尔吉斯)马匪经常伏击落单商队,劫货后即遁入雪山。俄军则以“剿匪”为名扩大控制区,所以实际上是俄军为了扩大自己的占领区故意纵匪劫掠的地方,商队指望不上俄清任何一方的官军,只能自保。

从萨雷塔什前往俄清此刻实控边界的伊尔克什坦山口要经过喀拉湖(后世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近中吉边境),位于帕米尔高原东缘,海拔约3900米,是冰川堰塞湖,面积约380平方公里,被雪山环抱如嵌于天穹的墨玉。湖盆由古冰川侵蚀形成,南岸为陡峭岩壁,北岸散布冰碛石堆与砾石滩,湖心有两座火山岩岛,形似巨兽脊背浮出水面。湖水微咸,9月末表层水温仅2-3°C,湖面泛铅灰色冷光,深不可测,最深处超230米。湖面边缘已结薄冰,冰层下暗流涌动,冰裂声如闷雷,正午阳光折射冰棱,幻化七彩光晕。西伯利亚寒流与高原气流对冲,湖面常刮7-8级强风,卷起冰碴如刀锋割面,商队需匍匐贴地避风。白昼短暂日照下气温约5°C,夜间骤降至-15°C,驼队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

斑头雁与黑颈鹤群集南岸浅滩,羽毛结霜仍傲立寒风,鸣声凄厉如挽歌。因湖水低温与高盐度,除耐寒微生物外几无鱼群,湖岸偶见雪豹追寻岩羊至水滨留下的爪印。王月生当夜魂穿后世时查得喀拉湖盐度随冰川消融逐年升高,21世纪已无鸟类栖居。

北岸砾石滩散落驼骨、断辕与瓷片,之前商队货箱浸水后沉底,百年后仍可见青花纹饰。湖东冰面曾陷落整支波斯商队,此时仍有破毡帐与铜币半埋冰层,俄军钉尸骸为界标“警示牌”。沙俄在湖南岸设木石堡垒,哥萨克骑兵持枪驱赶近湖商旅,塔顶架设克虏伯炮威慑清国卡伦。湖东北暗藏半截残碑,阴刻“大清乾隆四十一年勘界”,被俄军砸毁仅存“乾”、“界”二字,然后在被砸处凿刻双头鹰徽与俄文“1892”(俄军占领帕米尔年份),涂黑煤灰显形。

湖畔有吉尔吉斯牧民堆石敖包祭湖神,缠褪色布条上写着突厥如尼文祷词:“水是天神的泪,冰是亡魂的甲” 。9月底湖冰未坚,商队此时有两种选择,一是绕湖南岸俄军哨所缴重税,一是赌命踏薄冰直穿湖心,可逃税并省三日路程。最后决定穿湖而过。驼队以长绳串联,镖师持木杖探路,仍有一峰骆驼坠冰窟,货箱沉没。哥萨克骑兵借望远镜发现冰上商队,鸣枪示警,但不敢追上冰面。

湖上最难的是缺乏燃料,驼粪与灌木根须湿冻难燃,还是镖师用火药助燃。水也是困难,这里的湖水是咸水,凿冰煮茶须掺蒜汁防腹泻,天寒地冻瓷碗冻裂,改用羊胃袋盛水,大家喝了都唇裂渗血。中途一位镖师突发肺水肿,王月生的三脚猫工夫对付这种急症毫无办法,只能用鸦片酊求得镖师半刻神志清醒,留下遗言“把我沉湖,魂归山西”后气绝,尸裹毛毡葬冰隙。

第20日,商队穿过了喀拉湖,到了伊尔克什坦山口。山口前柯尔克孜牧民堆石祭山神敖包的褪色经幡上用汉、突厥、俄三语祈愿:“过此者,魂归故土” 。不远处哥萨克士兵墓群立东正教铁十字架,碑文模糊,唯“1892”与“为沙皇”字样可辨。

俄军在山口西侧筑木质堡垒,哥萨克骑兵持莫辛-纳甘步枪巡逻,屋顶双头鹰旗被风撕成碎条,墙钉清军残盔(左宗棠西征遗物)示威。东侧残存半截石碑,阴刻“大清光绪界”,碑身弹痕累累。哨卡的哥萨克中尉以“越境贸易罪”威胁扣留货队,索去了茶砖百块、丝绸二十卷。

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缘,海拔约3200米,是连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与中国新疆喀什噶尔的天然隘口,形似巨神劈裂山脊的狭缝。山口两侧为灰黑色片岩峭壁,谷底堆积古冰川搬运的冰碛石,夏季融雪形成湍急溪流,9月末已覆薄冰。隘道险峻,最窄处仅3米宽,驼队需贴壁缓行,外侧即百米深渊,坠崖驼骨与货箱残骸散落谷底,随风传来铜铃闷响。昼夜温差达30°C,白昼狂风裹雪粒如刀,夜间气温骤降至-20°C,冰霜覆石如铠。雪豹爪印烙于岩缝,秃鹫群栖峭壁巢穴,耐寒的雪莲与红景天点缀石隙,茎叶覆冰晶。岩壁上钉驼头骨,下颌骨指向喀什方向,齿缝塞满往来商队的名帖,作为同行者的生死碑。瓷片嵌入冻土,丝绸残条挂刺柏枝头,茶箱朽木散落。一镖师坠崖丧命,掉下去前喊了句‘给俺娘捎个话’,李掌柜刻木牌“山西王铁柱殁于此”,插于岩缝,覆雪为冢。回头对在旁独自神伤的王月生黯然道,“可怜的娃,这马上到了大清的地界了,居然没了”。

王月生数了数骆驼鞍上的刻痕,算了一下,今天是西历1899年9月30日。按照李掌柜的说法,走出这段峡谷,过了东侧的清军卡伦,就是中国国土了。

喜欢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