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五十章 改弦更张

天唐锦绣 第两千五十章 改弦更张

作者:公子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13:15:57

身为所谓“天下第一亲王”的李泰,虽然远遁洛阳、远离中枢,但一言一行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亟待一个方式方法来指导自己去避免最恶劣的局面出现。

在此之前,他听从张行成之建议,广结善缘尽量予世家以方便,希望能够博取世家门阀之好感,在关键时刻集结起来保住性命。

即便世家门阀相比建国之初已经逐渐式微,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旧是盘踞于天下各方的庞然大物,一旦齐齐发力,即便是中枢也要忌惮三分。

但房俊却对此嗤之以鼻,给出一个几乎完全相反的建议。

“规则是局限、约束,但也是保护,你自己破坏了规矩,破掉了保护伞,使得别人针对你的成本无限制削减,那么钢刀加颈之时又岂能怪罪别人呢?”

听着房俊之言,李泰缓缓吐出一口气。

他看向张行成,诚恳问道:“府尹以为如何?”

其实心中已经打定主意,相比于张行成,他自然更为信任房俊,无论是对他的维护、以及个人之能力,都是房俊更胜一筹。

张行成也明白李泰的意思,满面愧色:“下官险些误了殿下,幸好太尉洞若观火、拨乱反正,殿下应当改弦更张。”

李泰点点头,看向房俊:“那就听你的。”

房俊摇摇头:“无论心中是何想法,志向如何确定,都不能只凭着一张嘴去说,而是要做出一些事情让旁人看到。”

他看向张行成,笑容浅淡:“既然先前张府尹给殿下出了个馊主意,差点害了殿下身家性命,却不知您有何表示?”

张行成面色难看,长吁短叹:“太尉给下官出了难题啊。”

他当然懂得房俊刚才那句话中之意,“说不如做”,你说你是出于好心给魏王出了馊主意,可谁知你是否故意如此?唯有做些事情,才能以示清白。

做什么事情呢?

自然是对之前予以优容、广为笼络的世家门阀反戈一击。

而张行成作为山东世家于朝中之代表人物,却要对世家门阀反戈一击,相当于做一个反骨仔背叛世家门阀,岂非自掘根基?

更有甚者,会否让其余世家门阀怀疑这是山东世家故意为之,进而对山东世家群起反击?

这件事做了,张行成便里外不是人。

李泰心下不忍,犹豫道:“不必如此吧?本王出面也是一样。”

房俊呵了一声,冷笑道:“殿下朝秦暮楚、两面三刀,意欲何为?”

李泰闭口不言。

他要向外界表示一个态度,但不能直接表示,因为那样就等于承认了之前他的所作所为另有所图。

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可看着张行成为难的脸色,又心下不忍。

房俊喝口酒,淡然道:“殿下不必觉得对张府尹不住,张府尹也不必做出这般难为之神色,说到底这件事是张府尹在为世家门阀攫取利益,世家门阀总不能只吃肉、不挨打吧?若张府尹当真觉得为难,那由我来出手也是一样,您袖手旁观即可。”

张行成打了个冷颤,心里一跳,连忙摇头:“岂敢劳烦太尉?此事虽然为难,但既然因下官而起,也理当由下官解决。”

开甚玩笑,让房俊出手?

谁人不知正是他一手导致当下世家门阀之窘状?

从太宗皇帝时候起,这厮便力主削弱世家门阀之势力,协助陛下改革科举制度看似对世家门阀好处极大,却已经掘断了世家门阀赖以维系利益传承之根本,那就是选官体系。

自曹魏之时兴起的“九品中正制”延续了两百余年,将选官制度之特权赋予世家门阀,致使这一阶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阀长久不衰、日益兴盛。

极长时间之内垄断政治资源,即便是改革之后的科举制度看似受益者依旧是“上品”士族、门阀,实则性质已经截然相反。

之所以士族、门阀子弟依旧是科举制度的得益者,是因为长久以来的教育资源垄断所造成的上下差距。但是随着印刷术的普及、造纸术的改良,县学、乡学、乃至于私塾之兴起,教育垄断再非士族门阀所能牢牢把持。

社会上升通道已经彻底打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会成为常态。

士族、门阀之落寞几乎可以预见。

以此而观,房俊对待士族、门阀之态度是何等酷烈、坚决?

让他对汇聚于洛阳城参与营建东都的士族、门阀出手,可想而知会是何等狂风扫落叶、雨打烂芭蕉……

他建议魏王笼络士族、门阀,现在又让房俊对士族、门阀施以“毒手”,那些人吃了大亏,又该如何看他?

还不如他自己出手,虽然“背刺”之骂名必不可免,但起码可以有一个转圜之余地。

房俊自是无可无不可,点点头,举杯敬酒。

其余几人皆举杯相和,一齐饮尽。

酒过三巡,四人于一旁雅室内喝着茶水醒酒,李泰与张行成有些神思不属、屡屡走神……

阿史那忠执壶给房俊斟茶水,问道:“听闻此次西域之战,阿史那贺鲁辗转数千里,又遵循太尉定下的反间计从而立下大功?”

西域战报抵达长安未久,洛阳这边只知道大战的简略过程,其中详细却不得而知。

房俊颔首,道:“此次贺鲁确实表现优异,陛下特旨嘉奖。”

阿史那忠又问道:“所以弥射、步真两人反叛乃是太尉故布疑阵、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是真,但那两位也确实希望贺鲁就此死于可散城,再不得归。”

“啧啧……”

阿史那忠啧啧嘴,看上去颇为遗憾。

房俊笑道:“怎么,薛国公是遗憾贺鲁未战死可散城,还是遗憾弥射、步真两人反叛是假?”

阿史那忠也不掩饰,直言道:“两者兼顾,才是最好。”

房俊大笑:“薛国公真性情也!”

阿史那忠也笑道:“虽然有些小人之心,但我的确对他们那一支很是不爽。他们既不肯忠心于大唐,也不愿死战到底,而是朝三暮四、左摇右摆,除去制造混乱、搅动西域之外,一无是处。”

虽然皆姓“阿史那”,阿史那忠与贺鲁等同为突厥王族,但其实双方从未相见。当年英国公李积灭东突厥,颉利可汗战败之后投奔阿史那苏部落,阿史那苏命其子擒获颉利可汗献于大唐,太宗皇帝念其有功,遂拜左屯卫大将军,赐名为“忠”,以韦贵妃之女定襄县主下嫁,后又赐爵薛国公。

阿史那贺鲁则是创建西突厥的室点密可汗五世孙……

不过双方同是“阿史那”族人,阿史那忠的东突厥早已灭亡,阿史那贺鲁的西突厥却还在苟延残喘,于公于私,阿史那忠都不愿见到阿史那贺鲁混得好。

房俊道:“若贺鲁当真臣服于大唐,举族安顿于西域,自然可以长治久安、传承不绝。可若他当真贼心不死、三心两意,覆灭也只是顷刻之间。”

如今不仅整个西域皆在安西都护府管辖之下,甚至七河流域、河中地区也尽皆臣服于大唐,阿史那贺鲁若是如历史上一样反叛,则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唯有败亡一途。

不过七河流域也好、河中地区也罢,大唐于其地之掌控自然远远比不上西域,所以覆亡阿史那贺鲁容易、歼灭西突厥全族太难,只需其继续向西迁徙投靠大食人,唐军便鞭长莫及。

历史上,西突厥残部便是在中亚地区游荡、繁衍,一直与大唐为敌……

*****

随着安西军的战报不断送抵长安,各种嘉奖、叙功等事宜屡屡不绝,这些自有兵部衙门去处置,房俊不耐烦那些,所以便躲在洛阳城内,日日与武媚娘出外游玩、各处风景名胜皆留下足迹。

武媚娘虽非善妒之性格,但这些时日郎君独属于她一人,白日里夫妻和美、到夜晚恩爱缠绵,自是欢喜得笑意盈盈、喜翻了心。

而洛阳城内却是风起云涌、气氛凝重。

张行成或许是山东世家密谋了一番,又取得李泰之首肯,遂开始对洛阳城内各处营造、修葺之项目展开审核稽查,对于一应偷工减料、虚报账目、苛虐民夫等等事宜绝不姑息、严惩不贷,导致一众应李泰之邀前来参与营建的世家门阀叫苦不迭、火冒三丈。

而所有被取缔的项目,之后都由山东世家快速进驻、接受、继续营建……

如此,那些河中门阀、江南士族等等哪里还不明白,自己相当于被踢出局?

这令他们怒不可遏。

毕竟之前是魏王李泰出面邀约,以各项工程换取世家门阀之支持,现如今却不知为何忽然翻脸,岂能善罢甘休?

他们自是不敢对魏王李泰过多指责,遂将一腔怒火全部发泄于张行成身上。

堂堂河南尹、天下有数的封疆大吏,整日里被一群世家门阀的二代们堵在衙门里,在门外大声谩骂、极尽诋毁之能事,将其痛斥为“两面三刀”“卸磨杀驴”之“奸贼”,更称其为“门阀之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