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13集 仁宣之治:宣德皇帝(3)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厚照:“宣德爷,快给咱说说,你是咋把汉王给收拾了的?”

朱厚熜:“堂兄,你咋对这事儿这么上头?”

朱厚照:“我肯定感兴趣,因为我得看看是宁王厉害,还是汉王更牛掰。”

朱高煦:“朱厚照,你礼貌吗?”

秦良玉:“哈哈,大家就等着听宣德皇上讲呗。”

朱瞻基:“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我那二叔汉王朱高煦非要搞事情,要谋反。还派个官员到北京,想拉英国公张辅当内应,结果张辅当晚就把那官员捆送进宫报告给我。

后来又想约山东的靳荣他们以济南为据点响应。结果呢,这事儿就这么败露了。

刚开始呢,我也没想着派兵去打,就写封信让人给二叔送过去,劝他别折腾,赶紧收手。”

朱棣:“好孙儿,你可别学我那允炆侄儿啊。”

朱允炆:“我这坐得好好的都躺枪,四叔你们家这造反基因算是实锤了哈。”

朱厚照:“哟呵!宣德爷,你这是先礼后兵啊?合着你这是给二叔发了个‘和平解约通知书’呗?比我直接带兵揍宁王可温柔多了。就汉王那脑子,估计都看不懂规劝俩字是啥意思吧(吃瓜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懂啥呀,这叫先占领道德高地。能不打仗就不打仗,不然落个手足相残的名声多不好,比我当年对付那些言官的手段高明多了。话说回来,张辅这波操作,够狠!”

朱高煦:“谁谋反啦?我冤枉!张辅就是个叛徒,当年跟我爸打仗时候就看我不顺眼。”

杨荣:“汉王您就别喊冤了,那官员都被张辅捆得结结实实送进宫了,供词写得比您当年请战的奏折都详细。

皇上给您写信劝您,那是给您面子,要是换成先帝成祖爷,早带兵去抄您家了。”

杨士奇:“就是,皇上那封信写得多诚恳,说二叔你要是不折腾,以前的事儿就一笔勾销,封地还照样给你。结果倒好,汉王把信使也捆了,还说要打就来,谁怕谁。这不是明摆着逼皇上动手嘛。”

朱祁镇:“哈哈哈哈,汉王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爸爸够厚道,要是我,早让于谦带兵去了。”

朱祁钰:“哥你别老提于谦行不。爸爸这已经是仁至义尽,先把道理占住,真打起来也名正言顺,比你当年稀里糊涂被人当枪使强多了。”

秦良玉:“谋反这种事儿,没证据肯定不能乱动,有了证据先劝降,既能显示皇上仁德,又能让天下人都知道谁对谁错。宣德皇上这步棋,走得稳。”

徐达:“张辅这小子不错!我当年带他时候就说过,忠臣不事二主。汉王还想拉他当内应,这不找抽嘛。”

戚继光:“这就跟剿匪似的,先下劝降书,对方不听再动手,师出有名士气才高。宣德皇上把兵法里的‘上兵伐谋’用得活灵活现。”

海瑞:“君王以仁治天下,但也不能纵容恶行。宣德皇上先规劝再征讨,既顾了叔侄情分,又维护了国家法律,这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朱瞻基:“我当时就想着,毕竟是亲二叔,能不打仗就不打。结果他倒好,把我的信当废纸,还到处说我胆小。那行吧,那就别怪我按规矩办事了。”

朱棣:“早知道他这德行,当年就该把他扔去戍边,省得在京城捣乱。孙儿你做得对,对付这种人,客气没用。”

朱高煦:“@朱棣 爸爸,你现在咋这样对我呀,以前可不这样啊。”

朱元璋:“那是因为你造反。就像当年你爸爸Judy造反,我得维护允炆皇孙一样,你这造反可不行。”

朱棣:“爸,你咋又扯到我身上了。”

秦良玉:“好了好了,别扯这些了,快接着说后来咋啦?”

于谦:“后来皇上决定亲自带兵出征,还马上把张辅叫来,让他跟着一起去。皇上要亲征的消息一传开,六军将士那叫一个振奋,民心也很快安定下来,局势也没那么紧张。”

朱瞻基:“没错,然后我派黄谦还有陈瑄去守淮安,防止二叔往南跑。有人说二叔以前想住南京,这次可能会去打南京。

但我觉得吧,济南城那么坚固,二叔不敢去冒险攻打,而且叛军家属都在乐安,所以他肯定不会南下打南京,只会守着乐安。”

于谦:“还真让皇上说对了,汉王听说新皇上亲自带兵来了,一下子就没了主意,就在乐安等着被收拾。”

朱厚照:“哈哈哈哈,汉王这下傻了吧,被宣德爷算计得死死的,想跑都没地儿跑。还是我打宁王时候刺激,那家伙还知道反抗一下。”

朱厚熜:“堂兄你别得意,宁王那是没脑子,汉王这是太自负,都是自不量力。宣德爷这一手,把兵法玩出花来了。”

朱高煦:“你们别在这儿说风凉话,我那是没准备好,要是我准备充分了,就张辅那点人,能拦得住我?”

杨溥:“汉王您就别嘴硬了。您看看,皇上都亲自带兵来了,您连个像样对策都没有,就等着被抓,这能怪谁?”

秦良玉:“宣德皇上在军事上的眼光真厉害,把汉王的每一步都算准了。要是我能早生几十年,肯定跟着皇上好好打几仗。”

徐达:“秦将军这气势,巾帼不让须眉,有我当年风范。不过瞻基确实厉害,这排兵布阵,不比我们这些老将差。”

海瑞:“宣德皇上这一举动,既显示了皇家威严,又维护了国法,真是我大明福气,百姓福气。”

朱瞻基:“其实我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毕竟都是一家人。但二叔他太过分,我也没办法,只能跟他兵戎相见。”

朱棣:“孙儿做得对,对待这种叛逆的人,不能心软。想当年我靖难也是被逼无奈,可不像他,就是贪心不足。”

朱高煦:“爸,您别骂我了,我知道错了还不行吗?”

秦良玉:“宣德皇上,快接着说。”

朱瞻基:“我就命令平叛大军把乐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没急着进攻。还让人往城里射箭书,告诉那些跟着二叔造反的人,跟着他没好处,早点回头才是正道。

结果城里好多人都想把二叔抓了献给我。二叔没办法,就偷偷派人来跟我说,求我饶了他,还说第二天早上就出城投降,我就答应了。”

朱高煦:“当夜我就把积攒的兵器还有那些谋反的文书啥的,全给烧了,城里一晚上都火光冲天。

我准备出城时候,我的部下王斌他们还拦着我,说宁可跟他们拼了战死,也不能束手就擒,太丢人了。”

朱高煦:“我就说这城太小,根本打不过。”

朱瞻基:“后来二叔出了城,大臣们都纷纷上奏,让我用重刑收拾我二叔。我没听他们的,还把大臣们弹劾二叔的奏折拿给二叔看。”

朱高煦:“我当时慌了,赶紧喊,臣罪该万死,是杀是留全听陛下的。”

朱瞻基:“然后我让二叔写封信,把他那些儿子都叫回京城。就只办带头谋反的那几个人,其他城里被胁迫的人都放了。还把王斌他们抓起来关到锦衣卫的大牢里。

后来又让薛禄他们去乐安安抚百姓,把乐安州改成武定州。”

朱厚照:“哈哈,汉王还玩深夜毁证据戏码呢?最后还不是乖乖出城投降。早知道这样,折腾个啥呀(抠鼻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不懂,这叫垂死挣扎。汉王烧兵器毁文书,就跟我炼丹失败砸丹炉似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而已。不过宣德爷没下狠手,够意思了。”

朱高煦:“这城是真小啊!王斌他们懂啥,硬拼就是去送死……”

杨荣:“汉王您就别找借口。皇上围而不攻,还射箭书劝您投降,这已经给您留足面子。换个人,早架炮轰城,就您那点兵器,够干啥的?”

杨士奇:“要说最绝的还是皇上把弹劾奏折给汉王看,就像老师拿着错题本给学生看一样,既让他知道错哪儿,又没当众让他下不来台。这招恩威并施,比先帝成祖爷直接抄家温柔多。”

朱祁镇:“汉王这声罪万死喊得够响,比我当年写罪己诏诚恳多了。不过爸爸够意思,没真杀他。”

朱祁钰:“哥你别老提你的罪己诏。爸爸这是抓大放小,只办首恶,放过被胁迫的,既平了叛乱,又安抚民心,比你当年强多了。”

秦良玉:“围而不攻显示了仁德,严惩首恶又有了威严,把乐安改成武定更是釜底抽薪,宣德皇上把这招刚柔并济玩到极致。”

徐达:“这就跟我当年围苏州一样,先困住,然后劝降,不降就打。瞻基这招算是围点打援的变种,比我当年还留余地,毕竟是自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嘛。”

海瑞:“君王的仁德,不是一味地姑息,而是要有个度。宣德皇上赦免被胁迫的,惩罚首恶,改地名来警示后人,这可是治国的好办法,比那些睚眦必报的君主强多了。”

朱瞻基:“我当时就想,杀了他容易,可天下人该说我容不下二叔。改成武定州,就是想让那儿的人记住,别跟着犯糊涂。至于王斌他们,那就是自作自受。”

朱棣:“算好皇孙你处理得还行,没让朱家丢脸。高煦,你能捡条命,全靠你侄子心善。”

朱厚照:“额……算了,我问了又要说那句。”

朱瞻基:“没错,时间到,明天继续聊,有劳@秦良玉 将军了。”

秦良玉:“宣德皇上,那明天记得讲讲怎么处理汉王哈。”

朱高煦:“秦良玉,你礼貌吗?”

朱元璋:“你是不是复读机啊,老说这话。”

秦良玉:“汉王,我咋不礼貌啦?要是不服,咱俩比划比划?”

于谦:“汉王,我可提醒你,你要真跟秦将军干一架,你得想想后果。”

朱高煦:“啥后果?”

朱厚照:“哈哈,你要是被秦将军这位女子打败,那你可就成笑话了。”

朱高煦:“算了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聊完拉倒。”

朱厚照:“对了,于谦咋知道这么多细节?”

朱瞻基:“因为我出征打二叔时候,一起带着他去的。”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啷个样,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