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教导队的课堂,设在了一个宽敞的大地主院落里。
院子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黑板是用木炭涂黑的门板,讲台是几个叠起来的弹药箱。
条件虽然简陋,但气氛却异常严肃。
台下,坐着的是整个天堂寨根据地的军事精英。
从身经百战的团长,到刚刚提拔起来的排长,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讲台上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坐在第一排,脸上虽然还带着昨日比武留下的淤青,但那股桀骜不驯的劲头,已经被彻底打了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夹杂着好奇和审视的复杂神情。
倒要看看,这位能把他们三个联手都轻松撂倒的旅长,到底能在嘴皮子上,讲出什么花来。
李逍遥没有拿任何讲稿。
站上讲台,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今天,是我们的第一堂课。”
开场白,简单直接。
“我不跟你们讲什么世界军事格局,也不跟你们谈什么大战略。今天,我们就讲点最基础,最实在的东西。”
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六条战术原则。
“这是我们独立旅未来作战的六条基本原则,也是你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李逍遥的手指,点在了第一条上。
“第一,一点两面。什么意思?就是在进攻时,要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防线最薄弱的一点,进行猛烈突击。撕开一个口子后,迅速向两翼扩展,而不是平均用力,处处开花。”
他看向台下的军官们。
“我们不是**,没有那么多兵力去打什么堂堂正正的阵地战。我们的打法,就要像一把锥子,狠狠地扎进敌人的心脏!”
手指移到第二条。
“第二,三三制。这个是基础中的基础。以班为单位,化整为零,拆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三人,互为犄角,互相掩护,形成一个最基本的火力单元。进攻时,小组交替掩护跃进。防守时,小组构成交叉火力网。这是我们所有战术的细胞,必须练到炉火纯青。”
“第三,四组一队。一个步兵班,除了三个战斗小组,还要有一个班长和副班长组成的指挥小组。战斗时,指挥组负责观察战场,下达命令,随时准备支援火力最需要的地方。”
“第四,四快一慢。快,指的是向敌前进要快,冲击要快,扩张战果要快,追击敌人要快。慢,指的是发起总攻前的准备工作要慢。要把侦察、部署、动员,所有工作都做到位,做到万无一失。宁可慢,不可错。”
“第五,三猛。猛打、猛冲、猛追。一旦抓住机会,就要像饿狼看到肉一样,用最凶狠的劲头,把敌人打垮,打残,打怕,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第六,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对付防御稳固的敌人,要先侦察,找到弱点再打。对付正在前进的敌人,要拦头、截尾、斩腰,打他个措手不及。对付快要崩溃的敌人,要大胆穿插,分割包围,猛追猛打,扩大战果。”
六条原则讲完,台下的军官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则是一脸茫然。
这些东西,听起来简单,但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一套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作战体系。
李逍遥没有急着解释理论。
走到旁边一个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已经按照天堂寨周边的地形,制作出了一个微缩的攻防模型。
“在讲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之前,我们先来复盘一下,我们以前,是怎么打仗的。”
抓起一把代表着进攻方的红色小旗,随手插在了沙盘上的一处开阔地上。
那些红旗,插得密密麻麻,几乎挤成了一团。
“我们以前打冲锋,讲究的是什么?是气势!”
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
“冲锋号一响,全军出击!排成密集队形,像潮水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用人命,去填平敌人的防线!用我们的刺刀,去跟敌人的机枪阵地拼命!”
这番话,说得台下很多军官,都下意识地挺起了胸膛。
这正是他们最熟悉,也最引以为傲的作战方式。
“这种打法,勇则勇矣。”
李逍遥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
“但是,同志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每一次冲锋,我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多少好弟兄,还没冲到敌人跟前,就倒在了半路上?”
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这是勇敢吗?不,在很多时候,这叫愚蠢!这叫对自己弟兄的生命,不负责任!”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台下的军官们,一片哗然。
李云龙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觉得,旅长这话,说得太重了。
李逍遥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而是开始在沙盘上进行推演。
没有空讲那些枯燥的理论,而是直接用最直观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新旧两种战术,在同一个攻坚场景下的,巨大差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