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之后,李世民凯旋回到长安,城中百姓夹道欢迎,无数赞誉之声充盈耳际。
此时,李世民的声望在大唐达到了巅峰,堪称无人能及。
而李渊对此并未多加干涉,只因时已深夜,仅下旨让他归府休息。
翌日,李世民再上朝呈报此战的详细经过。李渊早已从军报中知晓战况,
此次呈报不过是为了替李世民造势,进一步巩固他的威望。
同时,他也需借此向朝中文臣武将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尽管此前李世民遭受封禁,
众臣多不知缘由,但心中已有猜疑,
认为李世民曾犯下过过错,这无疑对其形象造成了损害。
然而,既然李渊已决意立李世民为储君,自然需替他扫除阻碍,为其铺平继位之路。
回到府邸后,李世民受到了满府上下的热烈迎接。
长孙无垢第一时间上前仔细观察,见他安然无恙,
才卸下心中重担,露出了几分安心的微笑。
她目光温柔地注视着李世民,其子女与众妃妾纷纷围绕着他关心慰问。
长孙无垢并未与他人争抢亲近的位置,因为她深知,在李世民心中,自己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李世民亦心领神会,他只是温柔地回以一记眼神,随后与众人谈笑风生,畅述归来之情。
长孙无垢见状,默然退下,开始着手为李世民准备晚膳。
虽府中早有侍女和仆役打理饮食,但她的心意却无可替代。
她深知,丈夫战功卓着凯旋归府,这一刻属于他们,
也唯有亲自料理佳肴方能表达自己深切的喜悦与祝福。
晚膳时分,李世民步入正厅,满室灯火通明,长孙无垢已亲自布置好一席丰盛的酒宴。
菜肴色香俱佳,每一道盘中珍馐都透着她满心的用心与关切。
李世民一见,心中感念更深,微微一笑,拉过长孙无垢的手道:
“劳你费心了,我虽身在沙场,心却常念着家中妻儿,
今日得以平安归来,与你共聚,已是天大的福分。”
长孙无垢听罢,眼中泛起点点泪光,却仍然笑着说道:
“二郎,只要你平安归来,便是我最大的心愿。其他的,妾身不敢奢求。”
李世民见她如此柔情,心中愈发怜惜,侧过头对身旁的子女说道:
“你们的母亲,才是这府中最辛苦的人。
父亲纵然身披战甲,驰骋疆场,终究不过是为你们守一片安稳。
而你们母亲,才是真正日夜守护着这个家的魂。”
孩子们听罢,纷纷点头,李丽质甚至跑上前抱住长孙无垢的腿,
奶声奶气地说:“母亲最辛苦了,我以后也要像母亲一样,照顾家人!”
众人闻言,哄然大笑,厅堂内顿时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酒过三巡,李世民的目光渐渐沉静下来。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扫视了一眼满桌的亲人,语气中带着些许感慨:
“此番征战虽胜,但我心中却有许多感触。
天下之大,百姓之苦,我常常想,若能尽早结束纷争,
还这片土地以太平,那才是我辈应尽的职责。”
长孙无垢听出了他的忧虑,温声劝道:“二郎,这些年来,你为大唐付出了太多,
百姓的拥戴也是对你最大的肯定。
只要你心怀天下,终有一日,天下苍生会得享太平之福。”
李世民点点头,眼中燃起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看着这满桌的亲人,仿佛从他们的笑容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此刻,他心中更加明白,为了守护这份温暖,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享受这般天伦之乐,他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他缓缓起身,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今日一杯,为家,为国,更为天下百姓!”
众人纷纷举杯相和,厅堂内的欢声笑语久久回荡,
仿佛连夜空中的星辰也被感染,闪烁着格外的光辉。
饭后,李世民独自步入书房,神色间显露出几分凝重。
关于归途中遭遇刺杀一事,他未曾向家中任何人提起,
原以为此事会引发家人的关注,然而他惊讶地发现,
这一消息竟被彻底封锁,如此大的动静竟未激起丝毫涟漪。
这种异常情况令他的眉头紧锁,心中不由涌起一丝寒意。
他怀疑,就连李渊也未得知此事,否则以父子之情,
他断不会任由自己直接回府,而不召入宫询问情况。
这桩悬而未决的刺杀事件,如同悬在李世民头顶的利剑,
时时威胁着他的安全,也令他心神不宁。
刺客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一整支行动如此精锐的力量,绝非普通势力能够拥有。
李世民暗自思忖,大唐境内能够组织此等人员的势力,除了几个权势滔天的世家联合在一起之外别无他选。
然而,他仔细回想刺客之间的配合,默契得如行云流水,绝非世家临时联合所能达成。
更何况,时至今日世家对待李家并非敌视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