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大战的硝烟散尽,晚上,李特在印第安纳波利斯一家颇为地道的德州烤肉店,请大姚吃了顿饭。馆子不算高档,但分量实在,烟火气足,正适合两个需要补充能量的大个子。
几大盘滋滋冒油的牛胸肉、猪肋排下肚,两人之间的气氛也松弛了不少。脱离了球场和聚光灯,大姚那标志性的憨厚笑容也多了起来,只是眉宇间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35秒13分,真他妈牛逼。你有了一个好帮手”李特用切肉的餐刀指了指大姚,语气里带着纯粹的佩服,“我在电视前看的,**维奇老头脸都绿了。”
大姚嘿嘿一笑,用纸巾擦了擦嘴上的油:“希望吧。”他顿了顿,看向李特,“倒是你,奥本山那事儿……没吃亏吧?我看录像,大本那一下够狠的。”
“眉骨缝了几针,小事。”李特不在意地摆摆手,“就是禁赛憋得慌。罗恩和杰克逊更惨,还得熬一阵子。”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夏天的雅典奥运会。大姚叹了口气,那双大手摩挲着可乐杯:“别提了,小组都没出线。第八名……回来被骂惨了。感觉使不上劲,战术跑着跑着就乱了。”
李特能想象到那种场面。大姚在NBA是绝对核心,进攻轴心,但在国家队,他需要承担的远不止得分篮板。“体制不一样,”李特斟酌着用词,“你一个人改变不了太多。想想看,你可是NBA的状元,休斯顿的基石,但在那边……”他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大姚沉默了一下,眼神有些复杂。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落差。在NBA,他是被精心呵护的资产,战术围绕他打造;回到国内,他则是背负着亿万期待的民族英雄,每一个动作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还要应对盘根错节的关系。
李特看着他,忽然想起了父亲李建国分析商业案例时说过的话。他切下一块肉,看似随意地说道:“大姚,说句实在的,你别不爱听。我觉得吧,在NBA,是去挣钱的,是去提升自己价值的,不是去创业的。”
大姚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创业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事都得自己扛,从无到有,筚路蓝缕。”李特用叉子点了点桌面,“你在NBA不是创业,你是被请过去当‘核心技术骨干’的。火箭队花了状元签,是让你来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来适应他们原有那一套或者把所有责任都揽自己身上的。你得学会用他们的规则,最大化你自己的价值。球场上是这样,球场外也是这样。”
他顿了顿,看着大姚若有所思的样子,补充道:“至于国内那边……有些东西,你扛不动,也没必要全扛。你是篮球运动员,不是救世主。先把NBA这碗饭端稳了,端好了,比什么都强。”
这番话,从一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让大姚感到有些意外,但又莫名地触动。他仔细品味着“挣钱不是创业”这个说法,似乎抓住了点什么。一直以来,他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有些迷失。
“你这家伙……”大姚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又带着点释然,“年纪不大,看得倒挺透。”
“旁观者清嘛。”李特笑了笑,举起饮料杯,“来,敬未来的NBA第一中锋,也敬……少操点心的姚老板。”
两人碰杯,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
……
送走大姚后,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开赴佛罗里达,客场挑战奥兰多魔术队。
更衣室里,大伙儿气氛轻松。虽然阿泰斯特和杰克逊还在禁赛名单上蹲着,但对手是东部垫底水平的魔术,实在让人紧张不起来。卡莱尔教练布置战术时,重点提了一下对方那个夏天刚选中的状元秀。
“德怀特·霍华德,身高六尺十一,弹跳力惊人,篮板和盖帽嗅觉很好。杰梅因,你在内线要注意他的冲击力。”卡莱尔顿了顿,看向李特,“李,如果他换防到你,可以利用你的速度和脚步。”
李特点点头,脑子里过了一下这哥们儿的球探报告:身体素质爆炸,跑跳能力堪比禽兽,防守端覆盖面极大,尤其协防盖帽是一绝。但进攻手段嘛……基本靠抢前场篮板二次进攻和吃饼,技术糙得能磨刀,至于篮球智商,报告上写得比较委婉,说是“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热身时,李特特意观察了一下这个才19岁的状元郎。好家伙,那身板,那肌肉线条,确实够劲爆,蹦跶起来摸篮板上沿跟玩儿似的。脸上还带着点未脱的稚气,眼神里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混不吝。
比赛一开始,霍华德就展现了他为什么是状元。一次挡拆后顺下,接到传球,隔着补防的克罗希尔,就是一个势大力沉的双手暴扣!篮架被他拽得嗡嗡作响。
“看见没!这就是天赋!”霍华德落地后,捶打着胸膛,冲着观众席怒吼,活力四射。
轮到步行者进攻,李特在弧顶持球,霍华德正好换防到他面前。小状元张开长臂,降低重心,眼神里满是挑衅:“来吧,听说你挺厉害,过我试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