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灵飞经:中微子纪元 > 第49章 准备:定制化的能量引导程序

首次“主动交互”实验的成功,如同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高共鸣序列”研究的前路,但也让道路前方更细微的崎岖与更幽深的沟壑显现在众人眼前。陈醒那超越预期的神经响应、直接的概念性感知,以及周立坤教授敏锐捕捉到的、那微弱却意义非凡的“能量回波”,共同指向了一个全新的、激动人心的可能性:“高共鸣序列”携带者,或许不仅能被动接收和解码高维信息,更能通过训练和引导,发展出一种初步的、主动的“回应”或“交互”能力。

然而,如何引导?

现有的实验范式,本质上是将陈醒置于一个高度受控的刺激-反应模式中。如同给一位拥有绝对音感的音乐家播放一个单音,然后记录他大脑的共鸣。但这远远不够。他们需要一套“乐谱”,一套能够系统化、渐进式地引导陈醒内在共鸣潜力,并尝试将其导向更复杂、更可控交互的“训练程序”。

这个重任,再次落在了陈醒和苏青竹的肩上。他们需要基于已有的“能量图谱”理论和首次实验的宝贵数据,设计出一套前所未有的 “定制化能量引导程序”。

这项工作,比构建“能量符文”模型更加困难。后者是基于相对客观的能量状态观测和数学推导,而前者,则需要深入涉足意识、意图与能量交互这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

“我们不能再把他仅仅看作一个被动的观测对象,”苏青竹在项目核心会议上强调,目光扫过陈醒、张云帆和周立坤(通过全息投影参与),“我们必须将他视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一个能够通过自身意识状态去影响能量交互过程的协同探索者。”

陈醒对此深表赞同。首次实验后,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那个“坐标”印记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当能量场关闭后,那种全身心的共鸣感并非立刻消散,而是留下了一种“余韵”,一种隐约的、可以被他自身注意力所牵引的“惯性”。那微弱的能量回波,很可能就是这种内在张力和意识牵引的外在表现。

“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交互任务’,”陈醒提出构想,“从最简单的‘专注共鸣’开始,即仅仅是在能量场呈现时,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对‘坐标’结构的感知。然后,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阶段。”

他拿起电子笔,在全息白板上勾勒出初步的框架:

阶段一:稳态共鸣强化。 目标是在能量场暴露期间,维持更长时间、更稳定的高伽马波同步状态。这是基础,如同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阶段二:意图引导的注意力调制。 在能量场呈现时,尝试用意识“聚焦”于“坐标”的某个特定局部结构,观察是否能引起对应脑区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以及能量场监测数据的相应微调。

阶段三:能量残留感知与初步塑形。 在能量场关闭后的短暂“余韵”期内,尝试主动维持那种共鸣感,并观察是否能通过意识意图,对那微弱的、源于自身的能量回波进行初步的“塑形”——例如,尝试让其持续更久,或者模仿“坐标”结构的某个简单片段。

阶段四(高度假设性):双向信息流尝试。 如果前几个阶段取得突破,将尝试进行最简单的“问答”式交互。例如,由系统呈现两个极其相似但核心参数略有差异的“坐标”变体,陈醒需在不依赖逻辑分析的情况下,纯粹通过共鸣感知差异,并通过自身产生的能量回波模式(如果可控的话)来进行“选择”或“标识”。

这个框架大胆得令人心惊肉跳。尤其是第三和第四阶段,已经触及了“意识直接作用于物理现实”的边界。

“这……这几乎是在尝试建立一种……‘科学意义上的冥想’或‘能量层面的意念控制’。”张云帆惊叹道,语气中充满了兴奋与不确定。

“可以这么理解。”陈醒点头,“但我们的基础是严格的测量和可控的参数。我们不是追求玄乎的超能力,而是在探索一种基于特定遗传和神经生理基础的、潜在的、尚未被科学认知的人体功能。”

接下来的几周,LIR-Lab变成了一个高度专注的“程序设计与模拟”中心。陈醒和苏青竹几乎形影不离,沉浸在能量模型、神经反馈数据和意识科学的交叉领域中。

苏青竹负责将陈醒提出的框架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实验流程。她与张云帆合作,开发了一套复杂的实时神经反馈系统。在实验中,陈醒将能看到自己部分大脑活动(如伽马波强度、特定脑区同步性)的简化可视化反馈,帮助他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进入和维持特定的意识状态。

同时,她对能量投影系统进行了升级,使其能够生成“坐标”印记的简化变体或局部结构,用于第二和第四阶段的训练。每一个变体都经过严格的能量计算,确保其结构稳定且不会引入不可控的风险。

陈醒则主要负责“内在维度”的探索。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一种特殊的“内省式训练”。他反复回顾首次实验时的感知记忆,尝试在脱离能量场的情况下,仅凭意念去重现那种“直接理解”的状态和那种全身心的“共鸣感”。他记录下自己在不同心理状态(高度专注、放松放空、带有特定意图等)下,进行这种内在模拟时的主观体验和细微的生理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