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西南边陲,莽莽苍苍的云岭山脉如同一条巨龙匍匐。
这里山高林密,峡谷纵横,边境线在连绵起伏的山脊线上蜿蜒,许多地方人迹罕至。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消退,高海拔地区的晨风依旧刺骨。
在靠近边境线的“鹰回坳”前哨所,气氛却异常火热。
不大的营房前空地上,聚集着几拨人:一队是穿着标准林地迷彩、全副武装的边防连战士,钢枪锃亮,眼神锐利;另一队是穿着统一深蓝色作训服、佩戴“民兵”臂章的精壮汉子,他们是附近几个边境村寨抽调的基干民兵,黝黑的脸上带着山民特有的质朴和彪悍;还有几位穿着民族服饰(傣族、哈尼族、佤族都有)的村寨头人和青壮年,他们是当地村寨联防队的骨干。
袁泽同样是一身作训服,外面罩着防风衣,站在人群前方。他身边站着边防连连长赵猛和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傣族老支书波岩温。
“同志们!乡亲们!” 袁泽的声音洪亮,在山谷间回荡,“传统的边境管控模式,在这山高林密、路险人稀的地方,力有不逮!敌人,无论是偷越国境的犯罪分子,还是心怀叵测的破坏者,往往就钻了我们力量分散、信息不畅的空子!
今天这场‘云岭卫士-202X’军警民联防实兵演练,就是要打破这个困局!把军队的专业力量、公安的执法权威、民兵的地域优势和乡亲们无处不在的眼睛耳朵,拧成一股绳!织成一张让任何魑魅魍魉都无所遁形的天罗地网!”
他走到空地中央,那里摆放着一个覆盖着伪装布的设备。
袁泽一把掀开伪装布,露出下面一台造型略显奇特、集成着多种天线和屏幕的方舱式装备。
“这是省军区信息处联合地方科技企业,专门为咱们边境复杂地形研发的‘戍边’一体化信息指挥平台!” 袁泽介绍道。
“它个头不大,但本事不小!能兼容军用北斗、民用GPS、铱星多种定位信号;能接入天网监控、护边员手持终端、甚至咱们乡亲们用的普通手机信号(加密中转)!
能自动融合处理气象、地理、人员布控等各类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操作简单,民兵和联防队员经过培训就能上手!”
在袁泽的示意下,一名技术军官开始演示。平台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以鹰回坳为中心的立体电子地图,上面实时标注着边防巡逻队的位置(绿色三角)、民兵布控点(蓝色圆点)、护边员移动轨迹(黄色线条),甚至还有几个代表村寨联防队员的闪烁光标(通过手机信号加密定位接入)。
当操作员模拟输入一条“XX界碑附近发现可疑脚印”的信息后,平台瞬间规划出几条最近的拦截路线,并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给了相关巡逻队和民兵小组的终端设备上。整个过程直观、迅捷。
“好东西啊!” 民兵队长,一个叫岩坎的佤族汉子,黝黑的脸上满是兴奋,搓着大手,“以前发现点情况,打电话都说不清在哪,等支援到了,人早跑没影了!有了这个‘千里眼顺风耳’,看那些耗子还往哪里钻!”
傣族老支书波岩温也连连点头,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袁政委想得周到!把我们这些老家伙的腿脚,年轻人的手机,都变成‘网’上的‘眼’了!守好寨子,就是守好国家的大门!”
“对!守好寨子,就是守好国门!” 袁泽的声音铿锵有力,“下面,演练开始!目标:模拟一股武装偷渡分子,企图穿越鹰回坳至‘野狼谷’地段!军警民联合指挥组,依托‘戍边’平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务必将其拦截在国境线内!”
随着袁泽一声令下,平静的山谷瞬间“活”了过来。
边防连的战士如同离弦之箭,分成数个战斗小组,携带着单兵通讯终端和微型无人机,迅速消失在茂密的丛林小径中,动作迅捷而专业。
基干民兵们则按照平台指示,由熟悉地形的岩坎带队,抄近路赶往预设的卡口和伏击点,他们虽然装备不如正规军,但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对地形的利用堪称极致。
各村寨的联防队员则化整为零,有的骑着摩托车在稍平坦的巡逻道上奔驰,有的牵着经过训练的猎犬钻入密林,更多的是散布在关键的山口、溪流、小道旁,如同最警惕的哨兵,他们的手机都安装了特制的加密定位报警软件,一旦发现异常,一键就能将信息上传到“戍边”平台。
“戍边”平台的方舱内,成了联合指挥的中枢。袁泽、赵猛连长、县公安局带队的副局长,以及岩坎和波岩温老支书,都围在屏幕前。
屏幕上,代表各方的光标在电子地图上快速移动,代表模拟偷渡分子的几个红色光点刚一在边境线附近出现,立刻就被平台捕捉到信号特征(模拟),触发了警报!
“目标出现!坐标XXX,XXX!数量5,携带长武器(模拟信号)!正向鹰回坳西南侧无名高地移动!” 技术军官快速报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