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海带来的消息,像一盆冰水浇在了刚刚因山魂酱初成而燃起的希望之火上。满福楼推迟新品,大肆采购同类原料——这绝非市场巧合,而是针对性极强的战略调整!
林卫东站在办公室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框,发出沉闷的嗒嗒声。泄密?他反复排查过参与山魂酱研发的每一个人,都是绝对可靠的核心成员,可能性极低。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对手凭借其更庞大的商业情报网络和更敏锐的市场嗅觉,捕捉到了万家香的动向。
他们这是要截胡!赵大海咬牙切齿,肯定是打听到了我们在搞新东西,想抢在前面推出类似的产品,用他们的资本和渠道优势,直接把咱们挤死!
李秀兰忧心忡忡:我们的山魂酱还在试验优化阶段,他们如果抢先上市……
抢先上市,未必是好事。林卫东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冷静分析的光芒,七叶椒风味独特,但处理工艺复杂,火候掌握要求极高。他们仓促模仿,味道能否达标?品质能否稳定?都是未知数。如果我们能沉住气,把产品打磨到极致,未必没有后发优势。
话虽如此,但先机已失,压力巨大。满福楼背靠华创资本,资金雄厚,渠道畅通,一旦让他们率先用类似产品占领市场,形成消费认知,山魂酱再想杀出重围,难度将成倍增加。
不能坐以待毙。林卫东下定决心,大海,继续盯紧满福楼的动向,尤其是他们新品发布的具体时间和主打卖点。孙工,他看向虽然出院但右手仍缠着绷带、在家休养的孙维民,山魂酱的优化必须加快,我们要抢时间,至少在口感稳定性和风味独特性上,要做到无可挑剔!
一场围绕的无声战争,骤然升级。
接下来的日子,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竞争气息。
万家香这边,林卫东几乎住在了厂里,和技术员们一起,在孙维民的远程指导下,对山魂酱的配方和工艺进行着最后的攻坚和稳定性测试。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而满福楼那边,动作频频。他们果然打出了探寻深山至味原生食材、本真之辣的旗号,开始在各种媒体上为即将面世的预热造势。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七叶椒,但其宣传文案中描述的独特清香层次丰富的麻爽口感,无不指向同一种原料。
更让林卫东心头沉重的是,满福楼凭借其强大的渠道能力,已经与省城及周边几个主要城市的数十家高档超市和特产商店签订了铺货协议,宣传海报和预订广告已经铺天盖地。相比之下,万家香的渠道还主要停留在江城本地及周边县市,显得势单力薄。
终于,满福楼的新品发布会日期确定,就在一周之后!产品定名为——山岚酱!
山岚对山魂,名字上都带着针锋相对的火药味。
东哥,他们连名字都跟咱们对着干!赵大海气得脸色发青。
名字不重要,味道和品质才重要。林卫东强迫自己冷静,我们的山魂酱稳定性测试已经通过,口感达到了孙工要求的最佳状态。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上市?如何让消费者在满福楼铺天盖地的宣传中,看到我们,选择我们?
硬碰硬显然不明智。林卫东决定另辟蹊径。他找到了苏青鸾。
苏记者,这次可能需要你帮我们一个忙。林卫东将山魂酱山岚酱即将对垒的情况和盘托出,我们不求正面硬刚,只希望能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平台,让消费者有机会了解到,除了资本追捧的产品,还有我们这种扎根本地、用心打磨的之选。
苏青鸾听完,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明白了。硬广告我们打不过,但我们可以讲好故事。万家香从地摊起家,孙工带伤研发,利用本地特有资源开发新品,帮助山区农户……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我可以尝试做一个关于本土实业创新和匠人精神的系列报道,把山魂酱的故事融入进去。
满福楼山岚酱如期高调上市。华丽的包装、轰炸式的广告、畅通的渠道,使其迅速占据了各大商超的显眼位置,吸引了不少追求新潮和高端的消费者尝鲜。初期反馈似乎不错,、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评价。
然而,好景不长。上市不到十天,关于山岚酱的负面评价开始悄然出现。
味道是不错,但感觉香味不持久,吃几次就腻了。
价格太贵了,一小瓶都快赶上肉价了。
我买的那瓶,感觉味道和之前试吃的不太一样,是不是品控有问题?
这些声音虽然微弱,但在苏青鸾有意识的引导和收集下,逐渐汇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
与此同时,省报经济版以《草根与资本的滋味对决:舌尖上的实业坚守》为题,刊发了苏青鸾的深度报道。文章没有直接贬低山岚酱,而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万家香创业的艰辛、孙维民工程师带伤指导研发的执着、与本地椒农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的情怀,以及山魂酱在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文章将山魂酱定义为带着泥土芬芳和匠人温度的诚意之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