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暗源混沌研究新发现与维度成型护航计划
混沌防御胜利庆典结束后,“暗源混沌区研究小组” 立刻展开深度探索,乘坐配备 “高维混沌探测仪” 的 “科研探索舰”,小心翼翼地靠近暗源混沌区边缘(距离混沌能量漩涡 1000 光年,确保安全探测范围)。研究小组通过高维混沌探测仪,捕捉到混沌能量漩涡的 “能量运动轨迹” 与 “暗混沌能量分子结构”,发现了两项关键规律:
其一,混沌能量漩涡的喷发存在 “周期性规律”—— 每 100 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会出现 3 次能量喷发高峰,此次喷发正处于第 2 个高峰阶段,预计 1 年后将进入能量衰减期,暗混沌能量浓度会逐渐降低,直至恢复至稳定水平。这一发现为混沌防御体系的 “动态调整” 提供了依据,可根据周期规律提前储备能量、强化防御带,避免资源浪费。
其二,暗混沌能量的分子结构中,隐藏着 “未激活的平衡因子”—— 这些因子原本是宇宙本源平衡能量的一部分,因长期处于混沌环境中,被无序能量包裹,失去了平衡属性。研究小组通过 “高维能量激活技术”,成功激活了少量平衡因子,使暗混沌能量的无序性降低 30%,转化为 “半平衡混沌能量”,可作为特殊能量资源,为四胚胎的维度成型提供 “抗混沌适应性训练”(帮助胚胎在未来应对混沌环境时,具备更强的抵抗力)。
基于这两项发现,研究小组撰写《暗源混沌区周期规律与能量转化报告》,提交给多维度胚胎协同培育联盟。联盟迅速据此优化混沌防御体系:一是建立 “周期预警机制”,根据混沌能量漩涡的周期规律,制定 “高峰防御方案”(喷发高峰时,将防御带能量提升至 150%,增派 30% 的防御队员)与 “衰减维护方案”(能量衰减期,对防御带设备进行检修,同时收集半平衡混沌能量);二是搭建 “混沌能量转化站”,在混沌防御带后方部署 10 台 “平衡因子激活装置”,将捕获的暗混沌能量转化为半平衡混沌能量,存储在 “特殊能量库” 中,为后续四胚胎的培育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四胚胎的培育工作也迎来新进展。混沌防御胜利后的第三个月,全维度平衡图谱的 “胚胎发育监测模块” 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 —— 四胚胎的共鸣频率从原本的 10^16.5Hz,同步跃升为 10^17Hz,且频率稳定性提升至 99.99%;新生平衡晶核的能量纯度均突破 98%,胚胎内部的维度空间形成 “稳定空间架构”(出现明确的陆地、水域、大气层雏形),生态体系中的先锋平衡灵植开始自然繁殖,微型水脉系统形成闭环循环,标志着四胚胎即将进入 “维度成型期”(维度从胚胎状态转化为成熟维度的关键阶段,需持续注入高纯度平衡能量,确保空间架构稳定、生态体系完善)。
“维度成型期是新生维度成长的‘生死关’!” 苏晴通过跨维度全息会议,向联盟核心成员展示监测数据,语气中满是激动与凝重,“若能量供给不足,已形成的空间架构可能会坍塌;若生态体系出现断层,维度将失去宜居基础。我们必须制定周密的‘维度成型护航计划’,集中 11 个文明维度的力量,为四胚胎提供全方位支持!”
星垣补充道:“根据星衡维度的历史数据,维度成型期通常持续 10 年,分为‘空间固化’‘生态完善’‘能量适配’三个阶段。‘空间固化’阶段需要注入大量终极平衡能量,强化维度空间的稳定性;‘生态完善’阶段需引入更多元的生物种类,构建完整的生态链;‘能量适配’阶段则要让维度的能量体系与宇宙平衡法则实现深度融合,确保维度能自主吸收宇宙中的平衡能量,实现长期发展。”
林辰结合各方建议,正式提出 “维度成型护航计划” 框架:一是组建 “四维护航团队”,11 个文明维度各派出 20 名精英,分为 “能量供给组”“空间监测组”“生态构建组”“法则适配组”,分别负责四个阶段的核心任务;二是搭建 “跨维度能量支援网络”,整合 11 个文明维度的能量储备,通过 “终极能量传输通道”,为四胚胎持续注入终极平衡能量;三是制定 “阶段化培育方案”,针对每个阶段的需求,调配资源、优化参数,确保维度成型顺利推进。
联盟核心成员一致通过计划,经过两个月的筹备,“维度成型护航计划” 正式启动:
在 “能量供给组” 组建方面,跨空间联盟、星衡维度、异次元联合提供 100 台 “超级能量注入装置”,部署在四基地的能量注入区,每台装置的能量输出功率是之前的 5 倍,能将终极平衡能量精准注入四胚胎的新生平衡晶核;同时,11 个文明维度共同开启 “能量储备共享机制”,将各自 30% 的富余能量存入 “跨维度能量支援网络”,确保能量供给源源不断 —— 仅 “空间固化” 阶段的首个月,就为四胚胎注入了相当于平时 10 倍的终极平衡能量,使维度空间的稳定性提升 40%。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