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AEC东亚分部地下七层,代号“堡垒”的秘密实验室。这里离明德大学并不远,但较为隐蔽,少有人知。
这里的空气带着一种无菌的冰冷,混合着高效过滤系统低沉的嗡鸣,以及特种金属和复合材料的独特气味。厚重的铅屏蔽门隔绝了外部的一切,超压系统确保任何泄漏都只会向内收敛。这里是专门为处理极端危险物质而设计的牢笼,此刻,却囚禁着一线微弱的希望。
林可站在核心操作间内。她穿着厚重的、带有独立供氧系统的铅衬防护服,整个人被包裹得如同宇航员,笨重而压抑。透明的面罩内,她的脸色依旧苍白,汗水沿着额角滑落,在防护服的内衬上留下湿痕。每一次呼吸都带着供氧系统循环气体的嘶嘶声,放大着她胸腔内擂鼓般的心跳。
她的目光,透过多层防护玻璃,牢牢锁定在操作间中央那个散发着冰冷光泽的设备上——一个特制的、集成在手套箱内的微型合成反应平台。平台的核心,是一个被多重辐射屏蔽环绕的微型反应釜。此刻,那个从陆浩宇“旧巢”中夺回的、布满氧化斑点的铅罐,就静静地放置在釜旁的专用支架上。
“林顾问,系统自检完成,压力、温度、辐射屏蔽、尾气处理…所有参数均在安全阈值内。可以开始。”耳机里传来实验室控制室技术员冷静的汇报,声音经过处理,不带丝毫情感。
林可深吸一口气,供氧系统的气流声在耳边放大。她缓缓抬起被铅衬包裹得异常沉重的手臂,伸入操作手套的入口。柔软坚韧的合成材料手套贴合着她的手指,但铅衬带来的迟滞感让她每一个精细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
“开始执行‘静默方程式’步骤一:Ac-227络合物前体激活。”她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出,带着防护服特有的沉闷感。
手套箱内,机械臂在她的精确操控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沉重的铅罐。即使隔着层层屏蔽和手套,林可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罐中物质散发出的、无形的危险气息。罐内,是极其微量的灰白色粉末,安静得令人心悸。这就是那仅存的0.8毫克Ac-227络合物,通往杜恒意识深渊的唯一钥匙,也是足以致命的毒药。
机械臂使用特制的、带有磁性的微量取样工具,以近乎雕刻的精度,取出了大约三分之一剂量的粉末。粉末被转移到微型反应釜中一个特制的惰性坩埚内。林可全神贯注,精神高度集中,屏蔽了身体的疲惫和防护服带来的不适。她的每一个指令都清晰、稳定,仿佛在进行一场与死神的精密舞蹈。
“注入惰性载气氩气,流量设定…压力稳定…”
“启动预设激光聚焦加热程序,目标温度:1275°C,升温速率:每秒5°C…”
“监控α粒子计数…读数稳定上升,符合预期衰变特征…前体晶体结构开始解离…”
面罩内,林可的呼吸微微急促。手套箱内,在激光束精准的聚焦下,那微量的灰白色粉末开始散发出微弱但妖异的蓝白色荧光,如同地狱之火在坩埚中悄然点燃。盖革计数器在控制台屏幕上忠实地记录着辐射水平的爬升,尽管被重重屏蔽压制,那代表危险的曲线依旧让人心惊肉跳。
“前体激活完成,能量状态稳定。进入步骤二:引入S371(有机配体骨架)。”林可的声音依旧平稳,但面罩下的嘴唇已被她咬得发白。她操控机械臂,将事先准备好的、经过无数次模拟优化的微量有机溶液,通过超细导管,极其缓慢地滴入高温的坩埚。
“滴加速率:0.05微升/秒…监测反应热…出现轻微放热峰!能量波动!启动即时冷却补偿!”技术员的声音带上了一丝紧张。
坩埚内的荧光瞬间变得明亮而躁动!林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是最危险的阶段——有机分子与活化后的锕系离子配位结合,需要在极端高温和辐射环境下维持微妙的平衡。任何一点失控,都可能引发链式反应,瞬间释放出毁灭性的能量和辐射。她的精神如同绷紧的弓弦,全部意志都投入到对反应釜内那微观世界的感知和控制中。奇妙的是,她手臂上的针孔印记,在此刻传来一阵阵持续而清晰的灼热感,仿佛一个**的传感器,与那釜中狂暴的能量波动产生着某种共鸣。她强迫自己忽略这奇异的感受,全凭这“锚点”带来的直觉和对“静默方程式”的绝对信任,微调着冷却功率和滴加速率。
时间在死寂与惊心动魄中流逝。防护服内的林可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汗水浸透了内衬。终于,釜内的躁动荧光逐渐平复,融合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深邃的幽蓝色。
“配位完成!能量稳定!温度降至目标区间!”技术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林可长长地、无声地呼出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随之而来的是几乎将她淹没的疲惫。但希望就在眼前!
“进入最终步骤:量子能级跃迁引导与神经活性因子成型。”这是“静默方程式”最精妙也最匪夷所思的部分,需要利用特定的微波脉冲,在量子层面引导新生成的络合物结构发生跃迁,形成具有特定神经修复活性的最终产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