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个月要出去十次八次,现在最多就是一两次,甚至一次都没有!
没有办法啊,文山市的工作太多了,石亚楠又没有揽权过去,孙连城的工作就多了。
不只是市政府这边需要管理,市委那边也要参与到很多工作里。
石亚楠好像是打定主意要辞去市委书记的工作了,听说省里也在考虑这个事情了。
不过孙连城刚刚去掉了“代”字,转成了正式的市长,市委书记注定和他无缘了!
所以秋高气爽的时候,孙连城忙着规划另外的项目去了。
这个新项目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就是照抄了当年在林城市的开发计划。
文山市有比较悠久的矿产资源开采历史,废弃矿坑也不少。
而且这里的平原比较多,很多开采点都是在平原地区。
如今废弃矿坑多了,在平原上也是显得非常扎眼!
孙连城酝酿了小半年,终于可以启动这个计划了。
他把距离市区不远的一些矿坑规划出来,想办法修整和打通,形成人工湖的样子。
然后再想办法引水进去,打造几个环绕着市区的湖泊。
如此一来,文山市周边的环境就为之一变!
以前看起来破旧落后的样子,现在竟然有点水乡的感觉了。
加上工人新区正好位于这些湖泊附近,于是看好这里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项目初步完成后,投资商不请自来,文山市招商引资的工作都好做多了。
土地价格在上涨,财政收入也跟着增加了。
各方面的规划出来后,官方和民间的投资热度高涨,很多普通人也想着以后去工作和做小生意去了。
这个项目大部分都是照抄了当年在林城市的做法,对于孙连城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
反而因为这个创意,得到了省长赵安邦的夸奖。
他本来就比较看好孙连城,现在仍然不吝于在省委常委会上为他说好话了。
如此一来,文山市的很多规划和项目里,一旦上到了省委省政府,审批的过程都容易多了。
比如孙连城组建了一个勘探队伍,对整个文山市的资源来一次综合勘察和起底。
最后发现了不少储量可观的矿产资源,比如铝,这也是孙连城接下来要重点发展的行业了。
因为在孙连城的规划里,文山市接下来可不能单纯依靠矿产资源和冶炼、金属加工去维持了,必须要拓宽资源的应用方向。
有了钢材,也有了铝矿,自然就可以发展汽车行业了!
特别是未来的电动汽车,这是非常符合新能源发展趋势的。
只是相关方面的技术可能是个问题,所以这个计划还没有马上抛出来,他还需要和小弟们合计一下,看看情况再说。
结果还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
刚刚去掉了市长前面的代字头衔,孙连城在新一个月的召唤里,就得到了一个材料科学方面的博士生小弟!
而且还是国外读博士回来的,一如当年孙连城的路子!
这个叫吴强的小弟,对于材料科学方面的前沿技术都非常了解,而且还藏有不少真技术。
再加上其他小弟们那里也可以帮忙,比如汉斯国的小弟冯宝,以前就是工程师,也可以帮忙搜集一些技术资料。
种种条件凑到一起,这些计划就逐步成型了!
由商业奇才的小弟沈强,去注册成立一个汽车公司。
包含了材料研制、零配件生产、总装集成,以及各方面服务和配套检测、安全管理等部门。
在平州市那边,小弟们已经有一个电池工厂,还有一个研究软件的公司,所以相关的配套已经有了部分基础。
接下来文山市需要搭建好平台,打造出这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在年底的时候,孙连城终于拿出了这份计划。
打算在文山市郊区,大概横跨了两个区,选定了一大片地区作为新工业园区的地址。
初步预计要占地八千亩,规模非常大!
但这还只是初期,后面可能还要扩大,所以周边地区还要预留一些地方出来。
只是这个计划太大了,文山市自己就做不了主。
所以在和石亚楠沟通过后,他就带着计划书去了省里汇报,请求省里的支持。
此时于华北已经卸下了省委副书记,崔至强以常务副省长的身份,同时兼任省委副书记。
省政府的权重在加大,经济发展的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了。
崔至强听完了孙连城的汇报,心里是非常高兴的。
打造一个未来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听起来就非常厉害的样子。
只是他个人对于新能源和电车没多少概念,也不知道该说好还是不好。
但是看到孙连城以往的成绩,想来不会突然就不行了吧?
孙连城要告辞的时候,他才忽然说起了另一个事情。
“连城啊,你心里要有个准备!石亚楠同志的工作调动可能要开始了,接下来文山市的工作更多的会压到你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