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开始剧烈晃动,振幅从 1 毫米增至 5 毫米,伴随着令人牙酸的 “嘎吱嘎吱” 声 —— 那是 “隐梭” 的钛合金耐压壳正在被无形力场挤压。
陆衍之瞬间绷紧了神经:“隐梭” 的耐压壳采用了双层设计,外层厚度 8 厘米,内层 5 厘米,设计抗压强度为 1100 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米深海的压力);
能抵御 11 吨 / 平方米的外力,可此刻,舷窗边缘已出现蛛网状的细微裂纹(最长的裂纹达 3 厘米);
裂纹中甚至渗出了淡蓝色的海水,在舱内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滴落在控制台的电路板上,发出 “滋滋” 的短路声。
舱内的应急警报器发出尖锐的 “滴滴” 声,与队员的惊呼声、设备的碰撞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曲绝望的交响。
张昊的声音带着哭腔:“队长,耐压壳压力传感器显示已达 1200 大气压!超出设计上限了!”
“隐梭!立刻上浮!全速撤离!启动应急推进器!”
陆衍之对着麦克风嘶吼,声音因过度紧张而沙哑,喉咙里传来一阵灼痛感,像是有砂纸在摩擦声带。
他清楚地记得,“隐梭” 的应急推进器最大功率可达 5000 牛,能让深潜器以每秒 2 米的速度上浮,但从 米到安全深度(2000 米)至少需要 1 小时,而现在,他们显然没有那么多时间。
任何一点外力挤压都可能导致耐压壳破裂,舱内人员会在 0.1 秒内被深海压力压成肉泥,连完整的骨骼都无法保留,就像被液压机压过的易拉罐。
但已经太晚了。
通讯频道里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尖啸,这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而是直接作用于人类大脑的精神冲击。
指挥中心里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仿佛有无数根烧红的钢针在扎自己的太阳穴,路屿甚至直接跪倒在地,双手抱头时,指缝里渗出了血丝(颅内压升高导致毛细血管破裂)。
陈岚博士扶着控制台才能站稳,她的眼前出现了短暂的黑视,耳边嗡嗡作响,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听不清。
紧接着,信号被翻滚的蓝色光潮和狂暴的电磁噪音彻底淹没,画面最后定格在 “隐梭” 外部摄像头被蓝光完全吞噬的瞬间;
整个屏幕变成一片纯粹的幽蓝,如同深海的瞳孔,然后,彻底漆黑。
“隐梭…… 失联。”
通讯官小张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他反复调试着通讯设备,手指因紧张而不断打滑,汗水滴落在键盘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在按键之间形成了微型水洼。
“所有频段都试过了,从甚低频(VLF,3-30kHz)到特高频(UHF,300-3000MHz),没有任何回应……
定位系统显示,‘隐梭’的信号在最后一刻消失于挑战者深渊中部,坐标北纬 11°21′,东经 142°12′——
那里是海沟最陡峭的侧壁区域,深度 米,之前探测显示那里的岩石脆弱,容易发生塌方。”
指挥中心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仪器疯狂的警报声、“接收者” 们非人的嘶吼声在冰冷的空间里回荡。
所有人都僵在原地,眼神空洞地盯着漆黑的屏幕,被这远超想象的场景震撼得失去了语言。他们之前做好了应对 “单个未知生物” 或 “小规模意识体” 的准备;
甚至制定了三套捕获方案(基于麻醉剂、电磁脉冲、物理隔离)、两套撤离计划(水面母船接应、紧急上浮);
却从未想过,面对的是一个沉睡在星球最深处的、仿佛拥有无限数量的古老文明或生态集群!
路屿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这些 “存在” 或许在恐龙时代(约 2.3 亿年前)就已定居深海,见证了地球数十亿年的地质变迁;
从泛大陆分裂到白垩纪大灭绝,从人类祖先走出非洲到文明诞生。而人类,不过是它们苏醒时遇到的 “新访客”,就像人类偶然发现蚁穴里的蚂蚁,而现在,蚂蚁却主动戳了蚁穴一脚。
“立刻向最高指挥部发送最高紧急警报!代码‘群星已醒’!重复,代码‘群星已醒’!”
陆衍之强迫自己从巨大的冲击中恢复理智,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里的腥甜感(刚才的精神冲击让他的喉咙黏膜出现了轻微出血),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启动全球‘深渊’观测网络 —— 就是由 127 个深海浮标、39 台‘深渊行者 - III’水下机器人和 24 个人工观测站组成的那个系统。”
他顿了顿,手指在全球海图上快速滑动,补充道:“浮标重点监测海水温度(精度 0.01℃)、盐度(精度 0.001psu)和能量波动;
机器人下潜至各海沟 5000 米深度,每 10 分钟回传一次光学影像和电磁信号数据;观测站实时回传数据,全覆盖全球主要深海区域,尤其是马里亚纳、汤加和日本海沟周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