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路屿像被钉住一样停在一处高亮文件上 ——
文件名 “共生体抑制协议 V3.0” 几个字在屏幕上发着冷光,下面的备注一行行刺痛眼球,字体是 M **方常用的等宽字体,每个字母都像一把小刀子。
“衍哥!你看这个!”
路屿的声音都在发颤,手指点在 “β-7 抑制因子” 的说明上,指尖因为用力而发抖,
“M 国在‘利维坦’的核心芯片里植入了这种抑制因子,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钙离子拮抗剂,纯度 99.2%,作用机制是阻断钙离子通道,阻止深海‘原生信息素’(分子结构 C18H27NO3,分子量 293.42)与芯片的结合,从而控制‘利维坦’不被深海网络同化!”
文件页眉处有个被划掉的签名,墨迹没干时被蹭过,能隐约看出 “Robert King”—— 正是去年论坛上含糊其辞的 M 国海洋局官员,这让路屿更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他调出实验室测试数据,表格里的数字触目惊心,每一个数据都像在控诉 M 国的隐瞒:
“我们之前破解的 M 国内部报告(编号 L-0872)显示,这种抑制因子在常压下有效率 89%,半衰期 72 小时;但在深海高压下会加速分解 ——
80MPa(约 800 米水深)时半衰期 1 小时,82MPa(8200 米水深)时失效时间仅 12 分钟!文件里还写了:一旦抑制因子失效,‘利维坦’的核心程序会在 5 分钟内被深海网络彻底‘同化’——
不是简单的失控,是变成深海网络的‘终端’,会主动向深海传递人类的技术参数,包括深潜器的结构、核弹的引爆机制!”
路屿的手指划过 “12 分钟” 这个数字,突然觉得后背发凉,像有冷风灌进来。
“主体性迷失……”
陆衍之反复咀嚼这五个字,后背突然泛起一阵寒意,像有深海的冷水顺着衣领流进去,冻得他打了个寒颤。
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满室紧张的脸庞,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
“海王星号的灾难,会不会就是抑制因子失效了?M 国想控制‘利维坦’当沟通深海的桥梁,结果桥梁塌了 ——
‘利维坦’被深海网络同化,反过来攻击船体,连带着船和人,都被深海吞了进去!
2022 年 7 月 15 日,‘海王星号’到达马里亚纳海沟 米处,注入抑制因子后 12 分钟,刚好是他们报告‘遭遇湍流’的时间,这太巧合了!”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圈出 “2022 年 7 月 15 日” 这个日期,眼神里满是怀疑,这个时间点太精确了,精确到不像巧合。
“指挥官!深海信号源在动!在上浮!”
声纳员老周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叶子,尾音里裹着哭腔,58 岁的老周从海军潜艇部队退役,有 30 年声纳操作经验,能分辨不同类型潜艇的螺旋桨噪音 ——
比如 “弗吉尼亚” 级的螺旋桨噪音是 110 分贝,“台风” 级是 120 分贝,甚至能通过噪音判断潜艇的航速和航向;
可眼前的信号源,连一点机械噪音都没有,只有微弱的生物声信号,像某种巨大生物的呼吸声,缓慢而沉重。
“上浮速度 180 节 —— 是常规核潜艇(最高 35 节,比如 M 国‘弗吉尼亚’级)的三倍还多!能量读数…… 突破 2×10^6 焦耳了!
相当于 0.48 公斤 TNT 爆炸的能量,虽然看起来不多,但集中在一点,足够击穿驱逐舰的装甲(普通驱逐舰装甲厚度约 20 毫米,抗爆能力约 1×10^6 焦耳)!”
老周的手紧紧攥着声纳仪的操作杆,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信号源,上浮速度快得超出了所有已知设备的极限。
几乎是同时,路屿的尖叫差点掀翻指挥中心的天花板,他的声音里带着震惊和恐惧,像被烫到一样:
“影像!我接收到影像了!还有…… 人的恐惧记忆!”
屏幕上突然跳出让人窒息的画面 —— 不是冰冷的数据,是破碎的、带着强烈情绪的记忆片段:
穿深蓝色潜水服的军官正用扳手疯狂砸向控制台,扳手是钛合金材质,型号 ST-12,手柄上还缠着防滑胶带(胶带已经有些磨损,露出里面的金属,上面布满了细小的划痕),
他砸的是 “利维坦” 系统的主控面板,想强行切断与深海网络的连接,面板上的 “连接状态” 灯从绿色变成红色,又瞬间跳回绿色,说明切断失败;
他的脸上满是绝望,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往下流,在脸上冲出两道白色的痕迹,像两道泪痕。
扳手砸在面板上时溅起细小的火星,落在他手背上烫出小红点,他却像没知觉一样,只盯着跳回绿色的 “连接状态” 灯,眼神里的光一点点灭下去,像燃尽的蜡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