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 9 月的北方县城,秋老虎还没完全退去。县一中的红砖教学楼前,两排白杨树的叶子刚染上浅黄,风一吹,簌簌落在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身上。沈浩背着新书包,站在教学楼门口的公告栏前,盯着初一(3)班的名单看了第三遍 ——“沈浩”“林晓雅” 两个名字紧紧挨着,下面还标着 “同桌”,他忍不住笑出声,转头就看见晓雅背着同样的书包跑过来,马尾辫上的粉色皮筋还是小学时他送的那根。
“沈浩,咱们真的是同桌!” 晓雅手里攥着刚领的课本,眼里亮闪闪的,“刚才李老师(小学班主任,现在带初一语文)还跟我说,让咱们继续互相帮衬,保持小学的劲头,争取三年后一起考重点高中。” 沈浩接过她手里的数学课本,帮她把褶皱的书角捋平:“肯定的,咱们小学能一起考一中,初中也能一起考高中。对了,今天放学我陪你去买作业本吧?你小学用的那个本子快没了。”
两人并肩往教室走,一中的校园比小学大多了,操场上有新修的篮球架,走廊里挂着 “欢迎新同学” 的红横幅,连课桌椅都比小学的宽敞。他们的座位在第三排靠窗,窗外能看见操场的白杨树,沈浩把自己的橡皮掰成两半,递给晓雅:“这个橡皮软,擦字不脏本子,你用。” 晓雅接过,放在新课本旁边,小声说:“明天就是我生日了,我妈说晚上做我爱吃的糖醋排骨,你要是有空,来我家吃饭吧?”
沈浩心里一动,赶紧点头:“有空!我妈昨天还问我,要不要给你带点草莓味的泡泡糖当生日礼物,我说你现在爱吃橘子味的了。” 晓雅笑着点头,眼里却闪过一丝失落:“就是我爸不能回来 —— 他昨天打电话说,在乡下评上‘优秀教师’了,学校让他留着做示范课,没法赶回来,只托同村的王叔叔带了个礼物,说是乡下供销社买的笔记本。” 她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个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 “好好学习”,边角有点粗糙,是乡下常见的款式。
沈浩看着笔记本,心里悄悄记下:晓雅爸爸没能回来,她肯定有点遗憾,得给她准备个像样的礼物,既补她的遗憾,也庆祝他们一起考上一中。晚上放学回家,他没直接去小卖部,而是绕到胡同口的 “晨光文具店”—— 小学时买练习册的地方,推开门就问老板:“叔叔,有没有英雄牌的钢笔?要最好的那种。”
老板正趴在柜台上算账,抬头看了他一眼:“英雄牌有普通的,15 块钱一支,最好的是金笔,88 块钱,县城就我这进过两支,平时没人买,你一个学生买这个干啥?” 88 块钱 —— 沈浩心里算了算,之前磁带生意攒的钱还剩 300 多,足够买,但这确实是笔 “巨款”,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他咬了咬牙:“我要金笔,您给我留着,我明天来买。”
第二天一早,沈浩把 88 块钱用手绢包好,揣在棉袄内兜,趁着早读前的时间,跑遍了县城的三家文具店 ——“晨光”“知音”“便民”,确认只有 “晨光” 有英雄金笔,而且是最后一支,笔身是黑色的,笔帽上刻着金色的 “英雄” 字样,笔尖闪着细弱的金光,老板说 “这笔写字顺溜,能用十几年,以后上高中、大学都能用”。他毫不犹豫地掏出钱,老板还特意找了个红色的纸盒,把笔装进去,系上根红绳:“送人的吧?这盒子喜庆,拿着好看。”
白天的课上,沈浩总忍不住摸兜里的笔盒,想着晚上怎么给晓雅惊喜。数学课上,老师讲 “有理数”,他故意跟晓雅传纸条:“晚上吃完饭,我有东西给你,在你家楼下等你。” 晓雅回纸条:“是泡泡糖吗?我妈说不让我吃太多甜的。” 沈浩看着纸条笑,在后面画了个小钢笔的图案,没再回复。
晚上六点,沈浩提着妈妈做的红烧肉(特意让妈妈多做了一份,给晓雅家当晚饭),走到晓雅家楼下。楼道里的灯泡坏了,他摸黑往上走,手里的笔盒被攥得发热。刚到三楼,就看见晓雅家的门开着,暖黄的灯光从门缝里漏出来,还能听见晓雅妈妈的笑声:“小浩来啦?快进来,糖醋排骨刚做好,热乎着呢。”
饭桌上,晓雅妈妈把一块最大的排骨夹给沈浩:“多亏你小学帮晓雅补语文,不然她也考不上一中,以后初中还要麻烦你多带带她。” 晓雅爸爸的礼物 —— 蓝色笔记本放在桌角,晓雅偶尔会摸一下,眼神里还是有点失落。沈浩赶紧说:“阿姨,晓雅现在数学进步可快了,昨天模拟考还考了 85 分,比小学好多了。” 晓雅被说得脸颊发红,轻轻踢了他一下,眼里却有了笑意。
吃完饭,晓雅要帮妈妈洗碗,沈浩趁机说:“阿姨,我跟晓雅下去买瓶酱油,家里酱油快没了。” 晓雅妈妈笑着点头:“去吧,早点回来,晚上风大。” 两人并肩下楼,楼道里没灯,沈浩从兜里掏出打火机,打着火照亮路,火苗映着晓雅的脸,比灯光还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