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郡六县之地彻底光复,军政体系的骨架已然搭建成型。这一日,郡守府正堂之内,气氛庄严肃穆。蔡邕,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身着正式官袍,端坐于主位之上。
他虽然只是名义上的朔方太守,却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在这乱世雏形已现之时,一份呈报朝廷的正式文书,对于凝聚内部人心、彰显法统地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凌云及其麾下核心文武,皆身着整齐冠服,分列两侧,静候着这一重要时刻。
蔡邕手持一份以工整隶书誊写的奏表,清了清嗓子,沉稳而清晰的声音在宽阔的大堂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
“臣,朔方太守蔡邕,谨奏陛下:朔方郡经年混乱,胡尘肆虐,民生凋敝。今赖陛下天威浩荡,将士用命,浴血奋战,郡内六县已悉数光复,重归王化。然郡事繁杂,百废待兴,需才孔亟。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恐负圣恩,特斗胆举荐贤才,协理郡务,望陛下恩准,以使边陲得安,黎庶有望。”
他略微停顿,目光温和而坚定地扫过堂下每一位文武重臣,继续宣读,声音愈发洪亮:
“擢升原朔方主事凌云,为朔方郡都尉,总揽全郡军事、治安、征伐之事,授其开府建牙之权,许其便宜行事,以御外侮,靖安地方。”
“擢升顾雍为郡丞,总领六县民政、赋税、户籍、农桑等一切内政事宜,务使百姓安居,仓廪充实。”
“擢升王璨为郡学博士,主管郡内教化、文书典章、对外往来及蒙学兴建,弘扬文教,培育英才。”
“擢升满宠为郡法曹掾,主管刑名律法、监察吏治、纠劾不法,务必法度严明,吏治清明。”
“其余将吏,依功勋能力,各司其职:典韦为破贼都尉,张辽为骑都尉,高顺为陷阵都尉,郝昭为守备都尉,李进为骁骑校尉,程黑牛为别部司马……皆归都尉凌云统辖调遣,共卫朔方!”
这一连串清晰明确的任命,如同构建起一座坚实的权力金字塔,将朔方郡未来的治理框架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蔡邕虽位居太守之尊,却以超凡的智慧与胸怀,将军事、民政、教化、法治四大核心权柄,毫无保留地分别授予凌云、顾雍、王璨、满宠四人,自己则甘居幕后,以其清誉与名望为朔方遮风挡雨,专注于着书立说,传承文脉。
这既是他明哲保身的选择,更是他对凌云及其团队毫无保留的信任与鼎力支持。
堂下众人,尤其是新近投效的李进、程黑牛,以及那些凭借才干脱颖而出的寒门士子,闻听此正式任命,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与不安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明确的职司归属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们齐刷刷躬身,声音汇聚成一股坚定的洪流:“臣等(末将)领命!必竭尽肱股之力,不负朝廷(主公/蔡公)重托!”
公务既毕,众人心情各异地退出郡守府。凌云心中关于名分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但另一股跃跃欲试的情绪却在他胸中翻涌——他迫切地想要知道,经历了连番征战与苦练,自己如今的武力,在这英雄辈出的时代,究竟达到了何种层次?
平日里与诸将虽有切磋,但终究点到为止,难窥全貌。如今典韦、张辽、李进这三员风格迥异、皆堪称顶尖的猛将齐聚一堂,正是检验自身实力的绝佳时机。
他当即唤住正要离去的三人,脸上露出爽朗而带着战意的笑容:“正事已了,今日天光正好,风和日丽,我等不如去校场活动活动筋骨如何?许久未与诸位兄弟放手一搏,我这浑身骨头都觉得有些发痒了。”
典韦一听“比武”二字,铜铃般的眼睛顿时瞪得溜圆,兴奋得哇哇大叫,蒲扇般的大手用力互搓,发出金石摩擦般的声音:“哈哈哈!好!太好了!主公,俺老典早就想跟你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了!还有李进你小子,上次在战场上没过足瘾,这次非得打个痛快!”
张辽眼中也瞬间燃起炽热的战意,他性格虽沉稳,但武人的血性与骄傲却深植骨髓,闻言抱拳道:“主公既有此雅兴,辽自当奉陪,正好向主公与诸位同袍请教!”
李进更是目光灼灼如电,他新投不久,亟需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价值,能与凌云及典韦这等早已名震并州的猛将放手一搏,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机会,当即沉声道:“进,愿向主公与二位将军讨教!”
四人兴致勃勃,联袂来到城外专供大军操演的巨大校场。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开,引得众多中下级将官和好奇的士兵蜂拥而至,将校场边缘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想要亲眼目睹这场难得一见的顶尖较量。
第一场:步战
凌云首先点名对战典韦。两人皆弃马不用,手持各自惯用的兵器——凌云是一杆韧性极佳的长枪,典韦则是那对令人望而生畏的镔铁双戟——大步走入场地中央。
“大哥,小心了!”典韦声若洪钟,率先发动攻势。他如同下山猛虎,又似狂暴的蛮牛,庞大的身躯带着一股恶风直冲而来,双戟没有任何花哨,一左一右,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直劈横扫,势大力沉,仿佛要将面前的一切,连人带枪都砸成齑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