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朔方大地依旧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下,刺骨的严寒未曾稍减。
然而,一则消息却如同破开冰封的第一缕春风,瞬间点燃了整个郡守府的热情——经过工匠营数月不懈的钻研、反复试验、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改进。
筒车的缩小试验样品,终于在那处被选作试验场、特意引入活水的小型工坊水渠中,稳定而成功地运转了起来!
当负责此项目的工匠头领,那位双手布满冻疮和老茧的老木匠,带着满身的木屑,激动得满脸通红、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郡守府报喜时,凌云正在与荀攸、郭嘉商讨开春后的屯田细则。
闻听此讯,凌云猛地从席上站起身,眼中迸发出难以抑制的喜悦光芒,连案几上的竹简被衣袖带落在地都浑然不觉。
成功了?当真成功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成功了!大人!真的成功了!轮子转起来了,水……水真的自己倒进槽里了!老工匠激动得语无伦次,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凌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放声大笑:好!好!好!天助我也!不,是诸位工匠助我!走!带我去看!
他甚至来不及披上厚重的大氅,便一把拉住那工匠,快步如飞地冲向城外的工匠营。荀攸与郭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奇与期待,也立即起身跟上。
在工匠营那处特意引入活水、此时已结着薄冰的边缘试验场,凌云终于亲眼看到了那架直径约一丈的木质筒车。
它并非完美无瑕,结构略显粗糙,许多连接处还能看到反复修改加固的痕迹,木料上也布满试错的刻痕,但它确确实实在水流(虽是人为引导加大)的冲击下,缓慢而坚定地转动着!
巨大的轮辐带动着周身的竹筒,依次沉入泛着冰碴的河水中,灌满清水,然后在轮子转到最高处时,凭借巧妙设计的角度将水倾倒入旁边架设好的木槽中。
清冽的河水顺着木槽汩汩流淌而出,宛如一道小小的瀑布,欢快地流向低处的蓄水池。
成了!真的成了!凌云抚摸着那还在吱呀转动的轮辐,指尖感受到木材的纹理与震动,心中的激动无以复加。
他环视周围那些眼巴巴望着他、脸上混杂着疲惫、紧张与巨大期盼的工匠们,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朗声道:诸位!尔等今日,立下了不世之功!”
“此物之功用,远超尔等想象!它必将改变我北疆农耕之格局,活民无数,功在千秋!所有参与此事的工匠,本月俸禄加倍!首功者,本官亲自为其向朝廷请功,赐田宅!
谢大人!!工匠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声音哽咽,许多人更是忍不住相拥而泣,数月来的辛劳、无数次失败的挫折与不眠之夜,在此刻都化为了巨大的成就感与无上的荣耀。
凌云当即下令:快!召集所有在朔方的文武官员,还有,允许附近百姓围观!我们要将这筒车,放到城外那条未完全封冻的小河里去,进行第一次实地试用!
命令传出,虽然天气依旧寒冷刺骨,但凌大人造出了能自己提水的神物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朔方城及周边。
无论是正在处理政务的张昭、顾雍,还是在军营里督促训练的诸位将领,甚至是寻常百姓,都被这消息吸引,怀着强烈的好奇心,顶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涌向了城外那条名为的小河畔。
河岸边,很快便人山人海,呵出的白气在人群中连成一片薄雾。
文武官员们站在前排,百姓们则挤在后面,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张望。工匠们在凌云的亲自指挥下,小心翼翼地将那架拆卸开的筒车部件运到河边选定的最佳位置,然后紧张有序地开始现场组装。
每一根榫卯的结合,每一处绳索的捆扎,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当那架比试验品更大、更结实的筒车在河水中稳稳架设好,负责的工匠深吸一口气,在万众瞩目下松开了制动的木楔——河水冲击着宽大的叶片,巨大的轮盘先是微微一滞,发出几声令人心悬的声,随即开始缓缓转动起来!
起初很慢,仿佛一个刚刚苏醒的巨人,但随着水流持续不断的推动,轮盘越转越快,越转越稳,发出的声音也逐渐变得流畅而富有节奏!
一个个竹筒依次没入冰冷的河水中,咕嘟咕嘟地灌满清水,然后在众人目不转睛的注视下
被稳稳地提升到半空,越过高高的河岸,在达到顶点时,一声,将满载的清澈河水,精准地倾倒入早已架设好的、通向岸上一片平坦荒地的木质导流槽中!
河水,就这样违背了水往低处流的千古常理,在没有借助任何人力、畜力的情况下,凭借自身的力道,源源不断地自行流淌到了高高的岸上,顺着导流槽欢快地奔流,径直流向那片以往因取水困难而长期荒芜的土地!
天啊!真的……真的自己上来了!
神物!这是神物降世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