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群美传 > 第141章 开始接管五原郡(一)

三国群美传 第141章 开始接管五原郡(一)

作者:关羽不吹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3 06:56:47

就在郭嘉于匈奴王庭以无上胆略与智谋,凭借琉璃啸月天狼成功换得三万汉民归乡协议,整个朔方郡如同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为接收同胞而全速运转之际。

并州刺史丁原处的回信,也如期而至,其结果,与荀攸、戏志才二人当日所料,分毫不差。

信使带回的,并非众人所期盼的、丁原慷慨允诺协助安置的文书,而是一封通篇充斥着官场辞令、极力推诿、诉苦不迭的回复。

展开绢帛,只见丁原先是用了大量华而不实的辞藻,盛赞凌云“仁义无双,堪为表率”,“心系同胞,赤诚可鉴”,将凌云捧得极高。然而,赞誉之后,笔锋陡然一转。

开始大吐苦水,极言并州北地各郡如何残破凋敝,州府仓廪如何空虚见底,储备粮秣如何紧缺难继,可用兵力如何捉襟见肘……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爱莫能助”的无奈与“自顾不暇”的窘迫。

其核心意思,清晰无比:你凌云自己揽下的天大好事,这后续的麻烦,自然也该由你一力承担,我并州上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了。

收到此信,凌云非但没有丝毫怒意,反而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当即召来了荀攸与戏志才。

他将丁原的回信轻轻置于案上,对两位谋士笑道:“公达、志才,果如二位所料,丁建阳将此重担,又原封不动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推了回来。”

戏志才闻言,抚掌轻笑,眼中闪烁着智珠在握的光芒:“此正合我意!他若真有魄力接下,我等后续诸多谋划,反倒不好施展了。”

荀攸亦是微微颔首,神色一如既往的沉稳:“主公,时机已至,当发第二书矣。”

凌云不再犹豫,当即回到书房,屏退左右,亲自于案前研墨铺绢。

他略一沉吟,目光锐利如刀,随即笔走龙蛇,墨迹酣畅淋漓,写下了这封将决定朔方乃至整个北疆未来格局的关键文书。

这封文书,表面措辞极尽恭谨谦卑,将下属对上官的礼数做得十足,内里却暗藏机锋,步步为营:

“朔方郡守凌云,诚惶诚恐,顿首再拜,谨呈并州刺史、使持节丁公建阳麾下:

前番冒昧上书,恳请使君念在同为汉臣、血脉相连之情,援手安置归乡汉民,实因体恤同胞沦落胡地、备受煎熬之苦,恐朔方小郡地瘠民贫,力有未逮,以致辜负皇恩浩荡及百姓殷殷归乡之望。

蒙使君不弃垂览,虽示下诸多难处,然云亦深知使君坐镇北疆,总揽全局,日理万机,百业待兴,确有其不得已之艰,云不敢稍有怨望,唯有感念使君坦诚相告之高义。

然,今有三万余被掳汉民,归乡之期迫在眉睫,数十万双眼睛翘首以望故土炊烟。

云每思及此,心如油煎,寝食难安。若因安置无着,致使这些历尽磨难、九死一生之同胞,方脱胡虏之枷锁,再遭流离冻馁之苦,云虽万死,难赎其咎于万一!

届时,不仅云之罪孽深重,恐亦使使君坐拥北疆却见弃流民之仁德之名,蒙受不白之尘。

为解使君之忧于倒悬,亦为不负数万同胞性命所托、苍天好生之德,云,斗胆泣血上陈,愿效仿前汉班定远投笔从戎、经营西域之故事,行此非常之法,以应非常之局:恳请使君赐下一纸文书,授权准云暂代行五原郡一切事务!

五原郡,本乃北疆锁钥重镇,然连年惨遭胡虏铁蹄蹂躏,城垣残破如断壁颓垣,官署空置似鬼域,沃野千里几成狐兔出没之荒芜之地,胡骑往来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此郡非但无益于州郡赋税边防,反成我北疆防线溃烂之疮痍,胡患南侵之跳板!

云,不才,愿倾朔方全体军民之力,秣马厉兵,北上收复五原诸县,清剿残寇,重整山河!所有光复失地、招抚流亡、筑城屯垦、安置归乡汉民等一应事宜,所需之兵员、粮饷、器械、民夫,皆由我朔方一力承担,绝不动用州府分毫仓廪,不劳使君派遣一兵一卒!

云,别无他求,唯有此请:乞使君授云以五原郡守之名义,或暂代郡守之权柄,俾使云能名正言顺,安抚新附之民,编练乡勇以御胡。

此绝非为云个人计,实为并州大局,为北疆安宁!

待五原郡初步安定,流民得以休养生息,云必具表上奏朝廷,详述使君于晋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我等收复故土之不世功绩!

此乃为并州拓土安民,为朝廷稳固边疆,亦是为使君分忧解难之万全策也!伏望使君察云赤诚,解云困厄!

云,临书涕零,惶恐无地,不胜迫切待命之至!伏惟使君明鉴!”

这封文书,可谓将姿态放得极低,言语恳切,几乎声泪俱下。

它将“为丁原分忧”、“为并州拓土”、“不费州府一钱一兵”的诸多好处阐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将“若不允此请,数万流民安置不力,以致生灵涂炭之责”的巨大隐患,巧妙地与丁原的政绩、官声乃至“仁德”之名捆绑在一起。

丁原接到此信,纵然心中或有疑虑与不甘,但在“轻松甩掉巨大包袱”和“白得开疆拓土不世美名”的巨大诱惑下,加之其自身确实无力处置此等难题,权衡利弊,最终顺水推舟,批准此请,几乎已是必然。

文书既发,凌云深知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未等丁原正式回文,便已开始雷厉风行地调兵遣将。

他深知,收复五原,绝非易事,那片土地胡汉杂处,寇匪横行,城郭残破,必须派出能独当一面、智勇双全的精锐之师!

朔方城外,点将台前,旌旗猎猎,甲胄鲜明。凌云一身戎装,目光如炬,扫过麾下肃然而立的诸位虎将,声音沉肃而有力,军令如山,回荡在校场之上:

“张辽,听令!”

“末将在!”张辽应声踏步而出,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的悍勇之气。

“命你率一千并州狼骑,为北路先锋!即刻出发,直插五原郡治九原县!我要你以最快速度,如利剑出鞘,扫清沿途所有零散胡骑,兵临九原城下,探查虚实,扬我军威!可能做到?”

“遵令!”张辽抱拳,声若洪钟,眼中战意如烈火般燃烧。他本就是并州子弟,对收复这片被胡虏践踏的故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渴望与决心。

“李进,听令!”

“末将在!”李进大步上前,声若闷雷,魁梧的身躯仿佛一尊移动的铁塔,煞气逼人。

“命你率一千精锐步卒,紧随文远之后,负责清剿九原县周边坞堡、山寨中盘踞的胡寇与马匪,务必确保后方通路安全无虞,以雷霆手段,镇压任何敢于顽抗之敌!”

“得令!”李进狞笑一声,舔了舔嘴唇,他这把沉寂许久的锋刃,早已渴望饮胡虏之血。

“典韦,听令!”

“主公!”典韦如同洪荒巨兽般踏步上前,沉重的脚步让地面微颤,虬结的肌肉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

“命你率一千悍卒,为我中军护卫,同时负责押运首批粮草辎重,保障大军命脉!若有不知死活的宵小敢袭扰粮道,杀无赦!可能保障粮道无忧?”

“嘿!主公放心!交给俺老典!定叫那些贼子有来无回!”典韦重重捶胸,甲叶发出铿锵巨响,瓮声回应,眼中凶光闪烁。

“太史慈,听令!”

“末将在!”太史慈英姿勃发,越众而出,猿臂蜂腰,顾盼生威。

“命你率一千弓弩精锐,驰援西路!负责收复临沃、宜梁等县!充分发挥你骑射之长,游击歼敌,遇小股之敌则迅猛歼灭之,遇大股敌军则灵活牵制之,等待主力合围!西路安危,系于你身!”

“必不辱命!”太史慈慨然应诺,下意识地挽了挽手中强弓,信心十足。

“高顺,听令!”

“主公。”高沉稳步出列,与其他将领的激昂不同,他面色沉静如水,眼神坚毅,仿佛任何风雨都无法动摇其心志。

“命你率一千陷阵营将士,坐镇后方,作为全军战略预备队!无我号令,不得妄动!随时准备支援各方险情,并负责光复各县后的城防整顿、军纪肃清之重任!”

“我要让五原百姓见到的,不是又一支劫掠地方的兵匪,而是一支秋毫无犯、护佑黎庶的王者之师!你可能做到?”

“陷阵营,遵令!”高顺言简意赅,声音不高,却带着如山岳般的千钧重量,令人信服。

五位大将,凛然受命,各领一千百战精锐,如同五支早已蓄满力量的利箭,即将离弦,射向那片百废待兴、等待光复的五原郡土地!一场旨在拓土安民、夯实未来霸业基业的恢弘收复之战,即将在这北疆之地,轰轰烈烈地打响!

与此同时,在广袤无垠、寒风渐起的草原之上,一条由数万人组成的、蜿蜒曲折如巨龙般的队伍,正迎着初冬凛冽的朔风,踏上了漫长而充满希望的归家之路。

黄忠率领着五十名朔方精锐,如同最忠诚可靠的守护神,前前后后,策马奔驰,竭力维持着这支庞大队伍的秩序与行进速度。

于夫罗方面提供的有限车马,负载着队伍中的老弱妇孺和为数不多的物资,更多的青壮年男子,以及一些身体尚可的妇人,则相互搀扶着,拖着虚弱而疲惫的身躯,步履蹒跚,却目光坚定地向着南方——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土方向,艰难而执着地前进。

队伍之中,起初弥漫着一种深切的茫然与挥之不去的不安。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竟真的摆脱了奴隶的身份,踏上了归途。

然而,当他们从那些面容冷峻、却眼神清正的朔方军士口中,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确认,是那位传说中的“朔方郡守凌云将军”,不惜以一件足以震动草原的“神物”为代价,从匈奴单于手中将他们这些卑微的奴隶赎回时。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震惊、狂喜与无尽感激的情绪,如同燎原的野火,迅速在数万人心中蔓延开来,驱散了严寒与疲惫。

“是凌云将军!真的是那位‘草原四恶鬼’之首的凌将军救了我们!”

“老天开眼啊!我听说过去年那一战,凌将军和他麾下的几位将军,如同神兵天降,杀得匈奴人屁滚尿流,闻风丧胆!”

“是了是了!还有典韦将军、张辽将军、李进将军……他们并称‘四恶鬼’?不!在咱们汉人心里,他们是‘朔方四杰’!是咱们汉家的守护神,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还有那位郭嘉先生,看着文文弱弱,竟有如此胆魄,独闯龙潭虎穴,面对匈奴单于和那么多凶神恶煞的贵族,而面无惧色,谈笑风生……”

“凌云将军仁义啊!用那般价值连城的宝物,就为了换我们这些命如草芥的苦命人回家……此恩此德,如同再造!”

激动的议论声、难以抑制的哽咽声、压抑了太久终于得以释放的嚎啕哭声,以及最终汇聚成的、对凌云及其麾下文武由衷的赞叹与感激之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情感的洪流,回荡在苍茫的草原上空。

许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归乡者,情不自禁地朝着他们心目中朔方城的方向,一次次地屈膝叩首,额头顶在冰冷坚硬的土地上,任凭热泪纵横,浸湿了脚下的荒草。

那是对救命恩人最朴素,也最诚挚的谢意。

他们并不知道回到故土后具体将面临怎样的生活,但他们无比清晰地知道,是那个名叫凌云的将军,以及他麾下那些已然威震草原的名字,赋予了他们挣脱枷锁、重归故土的宝贵机会与无限希望。这条漫长而艰辛的归家路,因此而充满了不屈的力量与灼热的希望。

庞大的队伍如同缓缓移动的洪流,而数万颗饱经磨难的心,则坚定不移地,向着朔方,向着未来,汇聚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