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群美传 > 第120章 青莲君子

三国群美传 第120章 青莲君子

作者:关羽不吹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3 06:56:47

正当厅内众人沉浸于清越的丝竹雅韵,或低声交换着对某幅字画的见解,或探讨着先前提及诗作的精妙之处时。

一阵更为清脆、富有韵律的环佩叮咚之声,如同玉石相击,自那面绘制着远山淡水的巨大屏风后悠悠传来。

这声音不大,却奇异地穿透了厅内原有的嘈杂,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随即,在两名身着淡绿衣裙、容貌清秀的侍女左右簇拥下,一道窈窕曼妙的身影,缓步走入灯火辉煌的厅中。

刹那间,仿佛厅内所有的光华,无论是壁上宫灯流泻的暖黄,还是案头烛火跳跃的明灿,都自发地汇聚、萦绕于她一人之身,将她映衬得宛如月宫仙子临凡。

来莺儿身着一袭素雅却不失华贵底蕴的月白蹙银长裙,裙摆如流云般曳地,行动间似有清风相随,雪浪翻涌。

面上依旧覆着一层质料轻薄的素白面纱,将其绝色容颜遮掩得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愈发引人遐思。

仅露出的那双眸子,真真是以秋水为神,以寒星为魄,眼波流转间,清澈见底,仿佛能映照出人心,却又在清澈之下,蕴含着一种似是看透世情、历经风尘洗礼却始终未曾沉沦、反而淬炼出的独特风韵与坚韧,顾盼之际,流光溢彩,勾魂夺魄,令人不敢逼视,又舍不得移开目光。

她并未刻意卖弄半分风情,甚至连一个多余的眼神都无,只是那般静静地、遗世独立地立于厅中,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场无可争议的焦点,一种无形却强大的魅力场悄然扩散开来,攫住了每一个人的呼吸。

厅内顿时陷入了一种近乎凝滞的安静,先前所有的交谈声、品评声都消失了。

几乎所有男性的目光,无论老少,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牢牢地聚焦在她身上。

那些自诩风流、见惯了美色的世家子弟们,眼中更是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极致的惊艳、难以自持的痴迷,以及深藏其下的、属于雄性本能的占有与贪婪之色。

有人甚至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了身体,喉结滚动,仿佛恨不能立时穿透那层碍事的薄纱,将这份惊心动魄的绝色看得更真切、更彻底些。

若非此地是讲究风雅格调、规矩森严的芳泽阁,若非来莺儿本身身份特殊、拥趸众多且不乏权势之辈,恐怕早已有人按捺不住心头的躁动,做出失仪的举动。

“小女子来莺儿,见过诸位公子。” 她的声音如同深谷幽涧中传来的黄莺初啼,清脆悦耳,悠扬动听,却又巧妙地糅合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冰雪般的疏离与清冷,既不失礼数,又明确地划定了距离。

“蒙诸位不弃,拨冗莅临此次‘秋韵’雅集,莺儿感怀于心,在此谢过。” 她微微敛衽一礼,动作优雅无可挑剔。

简单的开场致意后,雅集便进入了众人期待的正题。依旧是文人雅士最热衷的诗词唱和,此番以“秋”为引,众人或是拿出早已精心准备、反复推敲的得意之作,或是被现场气氛感染,即兴创作,纷纷起身吟诵,都希望能凭借佳句,博得台上那位绝代佳人哪怕一丝的青睐或赞许。

厅内气氛逐渐热烈起来,确实不乏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佳作出现,引得阵阵真心实意的喝彩与低声讨论。

更有那消息灵通之人,按捺不住炫耀,低声向同伴透露:此次雅集与以往不同,若能拔得头筹,魁首将有幸受邀,与来莺儿姑娘于其香闺之外的精致茶室,单独品茗论艺,深入交流……甚至,若机缘契合,或许有机会能与佳人共度一段不为外人所知的良宵。

此言一出,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瞬间激得不少本就对来莺儿抱有幻想的世家子弟们如同打了鸡血般,个个面色潮红,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力求能吟出惊世之作,脱颖而出,赢得这令人艳羡无比的“彩头”。

然而,与此番热烈竞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凌云却始终安然端坐于自己的席间,神色平静无波,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争夺都与他无关。

他只是偶尔与身旁那位因环境过于“雅致”而显得浑身紧绷、手脚都不知该如何安放的太史慈低声交谈一两句,悠闲地品着几上清香四溢的茗茶,目光淡然地欣赏着厅中助兴的轻柔歌舞,俨然一副纯粹旁观者、局外人的姿态,并无任何下场参与作诗竞逐的意思。

他此行前来,主要目的仍是借机扬名与观察洛阳各方人物动态,并不想主动卷入这种带着明显“狎昵”彩头的竞争中,尤其这“彩头”还是一位身处风尘、虽极负盛名却也极易惹来是非争议的女子。

就在诗会渐近**,几首颇受好评的诗作吟罢,众人私底下议论,都以为此番魁首大概率将在那几位素有才名、且今日发挥稳定的热门人选中产生时。

一直静坐主位、偶尔对佳作微微颔首的来莺儿,却忽然抬起如玉的纤手,轻轻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止住了台下一位正清了清嗓子、准备吟诵下一首诗作的士子。

她那双能摄人心魄的妙目,如同浸透了星辉的秋水,在厅内缓缓流转,最终,精准无误地、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好奇与一种柔媚中藏着坚持的目光,落在了凌云所在的、相对安静的席位。她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骤然安静下来的大厅,带着一丝令人心痒的探究:

“凌风公子,”她朱唇轻启,字正腔圆,“昨日王司徒府上一首《小池》,清新脱俗,灵秀逼人,冠绝当场,莺儿闻之,亦是心折不已,反复吟咏,爱不释手。今日公子肯赏光莅临芳泽阁这陋室,莫非……是嫌莺儿此处粗鄙,格调不足,故而不屑于赐下些许墨宝,让我等再开眼界吗?”

唰!

如同被无形的指挥棒引导,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如同密集的利箭般,“嗖”地一下全部射向了安然坐着的凌云!

目光中充满了惊讶、难以置信、难以掩饰的嫉妒、深深的审视,以及更多等着看热闹的戏谑与幸灾乐祸。

谁都万万没有想到,向来眼高于顶、对众多追求者不假辞色的来莺儿,竟会在这关键时刻,主动点名这位新近崛起、背景成谜的“凌风”!

而且言语之间,推崇备至,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幽怨?

太史慈在一旁听得心头一紧,只觉得那些目光如同实质般刺来,让他这沙场猛将都感到一阵不适,手心里不禁为自家主公捏了一把冷汗。

凌云心中暗自叹了口气,知道今日是想躲也躲不过去了。

众目睽睽之下,他从容起身,整理了一下并无褶皱的衣袍,对着来莺儿的方向不卑不亢地拱了拱手,语气平和:“来莺儿姑娘言重了,实在折煞凌某。风乃山野粗人,前日偶得拙句,不过是一时侥幸,灵感所至,岂敢在姑娘这般才情绝世之人与在座诸位饱学大家面前,再次班门弄斧,徒增笑耳?”

来莺儿却显然不肯就此轻易放过他。她轻移莲步,向前袅袅娜娜地走了几步,拉近了些许距离,那双盈满秋水的美眸一瞬不瞬地凝望着他。

眼波深处仿佛有涟漪荡漾:“公子过谦了,过谦便是骄傲。好诗如同陈年佳酿,香气自溢,岂分场合高低?莺儿与在座诸位同道,此刻皆翘首以盼,真心渴望公子能不吝才华,再展风采,让我等能再沐清辉。”

她的话语依旧柔媚动听,却带着一种柔软的、不容置疑的坚持,巧妙地将凌云彻底推到了万众瞩目的风口浪尖。此时此刻,若再行推辞,反倒显得矫情、小家子气,甚至会被认为是徒有虚名、心虚胆怯了。

眼见推脱不过,已成骑虎难下之势,凌云心念电转,沉吟片刻。

他的目光再次平静地扫过厅中众人,尤其是在那些眼中依旧残留着对来莺儿**裸贪婪与占有欲的世家子弟脸上停留一瞬,心中忽然有了清晰的计较。

他朗声开口,声音清越,瞬间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既然姑娘盛情难却,诸位雅意殷殷,风若再推辞,便是不识抬举了。如此,风便不再作诗,仅以一段随性而发的陋文,略述心中一时所感,仍借‘莲’之形神,抒己之怀,不知姑娘与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面面相觑。不作诗,反而要作文?这倒是新鲜少见!在这诗词为尊的雅集上,作文能有什么出彩之处?

来莺儿眼中亦是闪过一丝明显的讶异,但很快便被更浓的好奇所取代,她臻首微点,声音依旧动人:“但凭公子心意,莺儿与诸位,洗耳恭听。”

凌云深吸一口气,仿佛将周遭的浮华与喧嚣都隔绝在外,心神沉静。

他将脑海中那篇属于后世、却足以光耀千古的名作稍作调整,使其更贴合当下的语境与身份,随即,清越而沉稳的声音便在大厅之中缓缓响起,如同山间清泉,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昔有伯夷,独爱秋菊之隐逸。自夏商以来,世人多甚爱牡丹之富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开篇几句,朴实无华,如清泉漱石,微风拂柳,却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瞬间涤荡了厅内原本弥漫的些许浮华、喧嚣与功利之气。

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刚直风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卓然气度,尤其是最后那句斩钉截铁、如同金玉交鸣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像是一记无声却威力巨大的惊雷,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轰然炸响!

这哪里仅仅是在写莲?这分明是在借莲之高格,隐喻一种理想中的君子人格,阐述一种独立于污浊尘世、坚守本心、不容丝毫亵渎与侵犯的精神境界!这简直是对他们之前那些狎昵心思最直接、最高贵的鄙夷与警示!

凌云目光平静如水,仿佛没有看到台下众人骤变的脸色,继续将文章的寓意推向更深的层次,声音依旧平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之流,或可称花之辅国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伯夷之爱,自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追逐富贵者,宜乎众矣。”

文章落定,最后一个字音消散在空气之中,满厅陷入了一种近乎诡异的、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仿佛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脸上表情复杂变幻,沉浸在一种巨大的、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深刻的自省之中。

与之前那些或争奇斗艳、或堆砌辞藻、或无病呻吟的咏秋诗词相比,这篇看似随意的短文,格局何等宏大!

立意何等超卓高远!它以其精炼至极的文字、生动传神的意象和深邃如海的思想,瞬间构建了一个超越眼前浮华现实、直指人心的精神世界。

它不仅是在咏物,更是在言一己之志,在讽喻世态,在呼唤一种即将失落的高贵品格!尤其是那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又像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所有对来莺儿抱有非分之想的人面红耳赤,心生惭愧。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席间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年长老士子,猛地从震撼中惊醒,激动得浑身颤抖,胡须翘动,竟忘形地一拍面前案几,霍然起身,用尽全身力气高声赞道:

“青莲君子!此文此志,此人此心,当称‘青莲君子’!”

这一声石破天惊的呼喊,如同瞬间点燃了积蓄已久的火药引线,轰然引爆了整个大厅压抑已久的情绪!

“青莲君子!说得太好了!名副其实!”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凌风公子自身,便是那莲之君子啊!”

“此文格局气度,远超寻常诗词,必将传颂千古,流芳百世!”

“吾等今日,何其有幸,能亲耳闻此宏文!”

由衷的、狂热的赞叹之声如同汹涌的海啸般铺天盖地涌来,所有人再次看向凌云的目光,已经彻底变了,之前的嫉妒、审视、轻蔑尽数化为乌有,只剩下满满的、几乎要溢出来的敬佩与推崇。

就连那些原本心高气傲、对凌云不乏嫉妒之心的世家子弟,此刻在这样一篇足以碾压他们所有作品的宏文面前,也不得不收敛了所有的轻浮之态,面露凝重与沉思,有些甚至不由自主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仿佛在这样一位“青莲君子”面前,任何的失仪都是一种亵渎。

来莺儿独自立于厅中,灯火映照着她窈窕的身影。无人能看见,在那层素白的面纱之下,她的娇躯正微不可察地轻轻颤抖着。

薄纱掩住了她的容颜,却掩不住她那双裸露在外的、此刻正剧烈波动的美眸。那其中,有听闻宏文的巨大震撼,有被文中高洁志向深深触动的感动,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被真正理解和尊重的知遇之情,如同暖流般瞬间涌遍四肢百骸。

她深深地、深深地凝视着那个依旧淡然立于席间的青衫身影,仿佛要将他此刻从容不迫、光华内蕴的模样,牢牢地、永久地刻入自己的灵魂最深处。

经此一夜,这篇被众人自发命名为《爱莲说》的短文,与“青莲君子”凌风之名,不再仅仅局限于士子文人的小圈子。

而是如同插上了神鸟的双翼,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个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上至宫廷朝堂,下至市井街巷,迅速升华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一种备受推崇的精神象征。

凌云在这藏龙卧虎、风云际会的帝都洛阳的声望,凭借此一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瞩目的高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