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群美传 > 第63章 四人杀入草原的连锁反应(三)

当凌云、典韦、张辽、李进四人八骑,如同四柄淬毒的匕首,悄无声息却又决绝地刺入匈奴于夫罗部的腹地。

在草原深处掀起腥风血雨之时,关于他们这支“送死小队”北征的消息,也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渠道——商旅的低语、溃兵的惊恐、边境斥候的窥探——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迅速传回了朔方郡,并不可避免地向着更广阔的区域扩散开去,激起了层层涟漪。

朔方郡内,忧喜交织

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朔方六县百姓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最初的震惊过后,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发自肺腑的担忧。

“凌将军……他、他们只有四个人,就真的杀到匈奴人的老巢去了?这……这简直是拿性命在赌啊!”

“将军这是为了咱们啊!是为了报去年狼山的血仇,是为了让咱们以后都能睡个安稳觉,不用再提心吊胆怕胡人打过来!”

“老天爷啊,您开开眼,一定要保佑凌将军他们平平安安地回来!咱们朔方,不能没有凌将军啊!”

无论是在炊烟袅袅的茶肆酒坊,还是在刚刚翻垦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田埂地头,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的中心无不围绕着那位年轻的都尉。

他们的语气里,充满了对凌云安危的真切牵挂,以及对其勇武果决、敢于孤身闯虎穴的深深敬佩。

自凌云执掌朔方以来,轻徭薄赋,打击豪强,清丈土地分与贫民,尤其是那神奇的“朔方犁”让家家户户的春耕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高效,早已赢得了底层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戴。

此刻,他为了永绝边患,竟不惜亲身犯此奇险,更让这些淳朴的百姓感念不已,许多人家甚至悄悄在家中为凌云立起了长生牌位,日夜焚香祷告。

然而,阳光之下总有阴影。那些曾被凌云以铁腕手段打压、利益严重受损的本地残余豪强,以及一些始终心怀异志、投机取巧之辈,则在阴暗的角落里窃窃私语,难掩幸灾乐祸之色。

“哼!狂妄无知!区区四人就敢闯龙潭虎穴,真当自己是楚霸王转世,有万夫不当之勇吗?”

“草原广袤无边,匈奴控弦之士数万,岂是儿戏?此去必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最好……就永远葬身在那片草原上吧。如此,这朔方……或许还能回到咱们熟悉的样子……”

各种恶意的揣测、诅咒如同阴沟里的污水,在暗处悄然流淌。

他们畏惧凌云的铁腕统治,痛恨他打破了旧有的秩序,内心深处无不渴望着能回到过去那种可以肆意盘剥乡里、作威作福的日子。这些流言蜚语虽如蚊蝇般不成气候,却也嗡嗡作响,试图扰乱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这些充满恶意的议论,自然也如同细微的风,吹进了将军府的高墙,传到了日夜悬心的甄姜耳中。

自凌云离去后,甄姜便强忍着蚀骨的思念与担忧,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

她或是协助顾雍整理一些不甚紧要的文书,或是去王璨主持的蒙学堂看看那些稚童读书,试图用事务填满每一刻,以麻痹那颗悬在北方草原的心。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孤灯如豆,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词句便会在心头反复萦绕,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汹涌的思念与几乎要将她吞噬的恐惧。

如今,再听到外界那些“有去无回”、“葬身草原”的恶毒流言,她更是心如刀割,坐卧不宁。

她常常屏退侍女,独自一人提着裙裾,登上府中最高的那座望北阁,凭栏远眺。目光越过朔方城低矮的城墙,投向北方那一片苍茫的天空与隐约的山峦轮廓,仿佛这样就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个在敌阵中纵横驰骋的身影。

纤纤玉手紧紧攥着怀中那份凌云亲笔所书的词稿,指尖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仿佛那是她唯一的寄托。

“将军……乘风……你一定要平安回来……你答应过我的,要明媒正娶……”她低声呢喃,声音被风吹散,美眸中水光潋滟,却倔强地仰起头,不让那担忧的泪水滑落。

那份深重的情愫与无尽的忧虑,如同无形的蔓草,紧紧缠绕着她的心房,但她选择坚信,坚信那个既能创造出惠泽万民的朔方犁、又能写出如此动人心魄词句的男人,绝不会被这草原的风沙所淹没,定会如同他承诺的那般,凯旋而归。

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很快摆上了并州刺史丁原的案头。

丁原仔细阅读着探马送来的密报,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难以言喻的神色。他放下竹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对侍立在一旁、早已按捺不住的义子吕布道:“奉先,你……如何看待朔方凌云此事?”

吕布此时年方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崇尚个人勇武、渴望建功立业的年纪。他听闻凌云竟敢仅以四骑之微,便深入匈奴腹地寻衅,眼中瞬间爆发出如同发现猎物的猛兽般炽热的光芒。

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向往与激赏:“义父!那凌云,真乃天下少有的豪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正当如此!驰骋万里,笑傲大漠,视万千胡虏如无物,这是何等的快意,何等的壮烈!男儿若能如此,虽死无憾!”

他握紧了拳,恨不得此刻就能提戟上马,与凌云并肩杀入草原,与那些传说中的匈奴勇士一较高下。

丁原看着义子那跃跃欲试、满脸兴奋的样子,不由得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历经世事的审慎,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必察觉到的羡慕与忌惮。

“勇气可嘉,胆魄惊人,确实堪称豪杰。然而……奉先啊,此举太过行险,近乎赌博。千里草原,敌众我寡,无异于独狼闯入狮群。此举若成,则朔方声威必然大震,凌云之名将响彻北疆,至少数年之内,匈奴不敢轻易南顾;可若败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则万事皆休,可惜了这一员智勇兼备、难得的干才啊。”

他微微眯起眼睛,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朔方的位置划过,沉吟道:“更令人心惊的是,那蔡伯喈(蔡邕)竟能如此毫无保留地放权于他,而那顾雍、满宠、王璨等辈,亦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将朔方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稳如磐石。

这凌云,看来不仅自身勇武过人,这御下、理政之能,亦是非同小可啊……看来,当初顺水推舟,送那些不得志的寒门士子过去,倒真是……歪打正着了。”

丁原心中雪亮,凌云此举固然是惊天豪赌,但若真能被他赌赢,携大胜之威归来,其在北疆的声望与实力,将膨胀到一个令他这位并州刺史都不得不高度重视,甚至隐隐感到威胁的地步。

与外界的纷扰议论、各方势力的复杂心态相比,朔方郡内部,在蔡邕这面德高望重的大旗坐镇下,在顾雍、满宠、王璨以及众多经过历练、充满干劲的寒门士子协力治理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率,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最显着的变化来自于人口的激增。借助朝廷免除赋税三年的宝贵窗口期,以及朔方郡相对安定、有田可分、有法可依的优越环境,顾雍等人全力推行的招抚流民、清查户籍、安置就业的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

精干的吏员们如同辛勤的工蜂,深入乡野僻壤,将以往被豪强隐匿的佃户、因连年战乱而逃入深山的百姓、以及从周边郡县甚至更远地方闻讯不断涌入的流民,一一登记造册,依据能力与意愿,或分配荒地,或安排进入工坊,或参与城池修缮。

短短数月时间,朔方郡在册的户籍人口,便从凌云接手之初的四万八千余人,一路激增,突破了七万大关!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攀升!

大量以往荒芜的田地被重新开垦出来,阡陌纵横,人气的空前汇聚,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而支撑这一切繁荣景象的根基,便是那正在全郡范围内如火如荼推广的“朔方犁”(曲辕犁)!随着一批批新打造出来的、闪着木料和铁器光泽的曲辕犁,被官府有组织地分发到各县、各乡、各亭的农户手中,春耕的效率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

以往需要壮牛费力牵引、数日才能艰难翻完的坚硬土地,如今使用这轻便省力的朔方犁,可能一日之内便能轻松完成,而且翻出的泥土更深、更碎,更利于保墒和作物根系生长。

广袤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农人们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和兴奋,小心翼翼地操控着这新奇而高效的农具,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对金秋丰收的殷切期盼,那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人口的聚集、农业的振兴,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商业的复苏。

虽然规模尚且有限,但各县的市集已然比以往热闹了许多,交易日渐活跃,来自南方的盐、铁、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与本地的皮毛、药材、牲畜等进行着顺畅的流通,清脆的铜钱声和以物易物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乐曲。

王璨主持的蒙学堂也在各县城和大的乡亭逐步铺开,虽然条件简陋,但那朗朗的读书声,却如同希望的种子,开始在这片素来以武力称雄的边塞之地生根发芽。

而满宠则以他那闻名遐迩的铁腕,毫不留情地推行着他那套严苛却公正的法度,确保政令如山,吏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无人敢轻易触犯。

整个朔方郡,仿佛一台所有齿轮都得到充分润滑、紧密咬合、高效运转的巨大机器。

在它的主人凌云北上搏命、浴血奋战的这段日子里,非但没有陷入任何停滞或混乱,反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韧性,夯实着内政的根基,积蓄着腾飞的力量。

百姓们虽然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北方的主公的安危,但眼前这日渐安定、富足、充满希望的生活,让他们对凌云的统治更具信心,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潜龙虽暂离巢穴,深入险境搏杀,然其留下的制度框架、其选拔任用的贤才能吏、其惠及万民的仁政,已如同最坚实的根基与最肥沃的土壤,让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所有人,从德高望重的蔡邕,到兢兢业业的顾雍,再到田间地头的普通农夫,都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怀着同样的心情,翘首以盼。

等待着北方那支承载着朔方命运与荣耀的利箭,能够穿透胡尘,带着敌人的鲜血与胜利的捷报,平安凯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