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群美传 > 第26章 凌云孤山待敌

三国群美传 第26章 凌云孤山待敌

作者:关羽不吹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3 06:56:47

就在凌云与张辽于绝境中选定那座小山作为最后的壁垒,并派出信使拼死突围求援的几乎同一时刻,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朔方城内,一股焦灼不安的暗流早已在沉默中汹涌澎湃。

镇守后方的典韦,更是如同一头被囚于笼中的洪荒巨兽,焦躁得须发皆张,坐卧难宁。

两日前的那个黄昏,当凌云派出的第一波轻骑信使,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以命相搏的勇气,侥幸绕开了可能的匈奴游骑封锁线,一人双马轮换,最终力竭般地冲入朔方城门时,整个将军府,乃至整座城池的气氛,瞬间从日常的忙碌与期盼,坠入了冰点般的凝固。

“你说什么?!凌云……凌将军他们可能被匈奴大队人马咬住了?!”

典韦闻讯,如同被一柄重锤狠狠砸在胸口,猛地从虎皮大椅上弹起,那双铜铃般的眼睛瞬间布满血丝,他一步跨到几乎瘫软在地的信使面前,蒲扇般的大手一把揪住对方早已被汗水与血渍浸透的衣甲,声如惊雷炸响,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来了多少胡狗?凌将军现在何处?伤势如何?!快说!”

在从信使断断续续、夹杂着剧烈喘息和哽咽的叙述中,得知敌我兵力悬殊巨大,情势已是危如累卵后,典韦脑中那根名为理智的弦几乎崩断。

他猛地松开信使,甚至来不及转身对闻讯赶来的蔡邕、顾雍多做一句解释,只留下一句“凌将军有难,某去接应!”,便如同一阵黑色的旋风,裹挟着滔天的煞气,径直冲向城西军营。

“擂聚将鼓!所有能喘气的,都给老子到校场集合!” 他奔入军营,怒吼声如同平地惊雷,瞬间撕裂了军营傍晚的宁静。

没有丝毫的迟疑,没有冗余的程序,甚至来不及等待更详细的作战计划。典韦凭借着对凌云能力的认可和共同征战的情谊,以及对战局最本能的判断,直接点齐了他麾下最为精锐、耐力最为出众、也是最为忠诚敢战的五百重甲步兵。

他心知肚明,朔方几乎所有的机动骑兵力量都已随凌云出征,此刻他能倚仗的,唯有麾下儿郎们这两条不知疲倦的腿,和一颗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的赤胆忠心!

但即便是用双腿跑,哪怕是跑到骨骼碎裂,血脉枯竭,他也必须带着这支力量,出现在凌云身边!

“弟兄们!” 典韦屹立在简陋的点将台上,他那如同铁塔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目光如同烧红的烙铁,扫过下方迅速集结、鸦雀无声的五百名甲士。

他的声音因极致的愤怒与焦急而显得嘶哑,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凌将军!还有张辽那小子,带着咱们朔方最锋利的爪牙,在草原上,可能被数倍、乃至十倍的匈奴狗崽子给围住了!他们现在正守着一座孤山,浴血苦战!每一刻都有人倒下!他们在等着我们!等着我们朔方的援兵!”

他猛地抬起带着铁护腕的拳头,重重砸在自己覆盖着厚重札甲的胸膛上,发出“咚”的一声沉闷巨响。

仿佛在宣誓,也仿佛在催促自己:“咱们朔方的汉子,顶天立地!从来没有丢下同生共死的兄弟,自己躲在城里享清福的孬种!是带把的爷们,就抄起你们的家伙,跟老子走!用你们的腿,给老子跑出比匈奴战马还快的速度!就算他娘的跑死在这路上,也得给老子死在朝着凌将军的方向!”

“愿随典将军!赴汤蹈火,救回凌将军!万胜!万胜!万胜!” 五百名精选出的悍卒齐声怒吼,声浪汇聚成一股狂暴的飓风,直冲云霄,连城墙上的旌旗都为之剧烈抖动。

他们之中,许多人的父母妻儿是凌云分发粮食、修缮房屋才得以活命安居;他们脚下的这座城池,是凌云带领他们从废墟中一砖一瓦重建起来。此刻听闻主将遇险,被强敌围困,无不双目赤红,胸腔中被压抑的怒火与战意如同火山般喷薄欲出!

没有携带任何拖慢速度的辎重车辆,只背负了足够三日消耗的干粮和尽可能多的箭囊弩矢。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的呻吟声中缓缓洞开,五百名重甲步兵,在典韦一马当先的带领下,如同一道决堤的黑色铁流,带着踏碎一切的决绝,冲出城池,向着北方,那片危机四伏的草原,开始了这场与死亡赛跑的疯狂驰援!

典韦奔跑在队伍的最前方,他那异于常人的庞大身躯,此刻仿佛化作了不知疲倦的战争机器,每一步踏下,都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为身后紧紧跟随的士兵们指引着唯一的方向。

他心中如同被烈火焚烧,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盘旋,如同魔咒:“快!再快一点!凌云,撑住!典韦来了!” 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与凌云初次相遇、并肩斩杀王大户、智破匈奴游骑的种种画面,更是让他心如刀绞,恨不能肋生双翅。

“快!都没吃饭吗?!给老子跑起来!谁敢掉队,耽误了救凌将军,老子亲手拧下他的脑袋当夜壶!”

典韦那如同受伤猛虎般的咆哮,不时在狂奔的队伍中炸响,鞭策着每一个人。他没有选择骑马(步兵队伍中也无多余战马),而是以身作则,与所有士兵一同凭借双腿奔跑,用这种最原始、也最震撼的方式,将自身的焦灼与力量,传递给身后的每一个人。

军士们咬紧了牙关,任凭冰冷的铁甲摩擦着早已被汗水浸透的内衫,沉重的脚步声和粗重如风箱般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

他们的肺部火辣辣地疼痛,双腿如同灌满了铅,但没有任何人停下脚步。他们互相传递着所剩不多的清水,搀扶着脚步踉跄的同伴,所有人的心中都燃烧着同一个信念——接应凌将军,杀退胡虏!

这支仅有五百人的重甲步卒,在典韦这尊杀神身先士卒的疯狂带领下,硬是爆发出了一种超越生理极限的可怕意志力和行军速度,沿着信使拼死带回的路线,玩命般地向北,再向北,挺进!

……

与此同时,在茫茫草原的腹地,那座被凌云在万千险境中选定的无名小山头,已然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改造成了一座散发着森然死气的临时战争堡垒。

此山并不雄伟,高不过二三十丈,但胜在地形颇为险要。东西北三个方向,皆是延伸而下的平缓草坡,视野相对开阔,虽利于骑兵发起集团冲锋,但也给予了守军足够的预警距离和层层阻击的空间。

而最为关键的南面,则是刀削斧劈般近乎垂直的陡峭崖壁,高约数丈,岩体光滑,寸草难生,猿猴难攀,除非敌军能插上翅膀,否则绝无可能从此处发动任何有威胁的进攻。

这得天独厚的地形,无疑为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凌云部,牢牢守住了背后,得以将有限的力量全部集中于正面御敌。

自决定据此山死守的那一刻起,凌云和张辽便如同两部不知疲倦的机器,驱策着所有还能动弹的人畜。

他们利用缴获的部分驮马,争分夺秒地搜集、搬运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山坡上散落的嶙峋石块、枯死的灌木树干、甚至是从黑狼部落带来的、未来得及丢弃的杂物,围绕着山顶的核心区域以及三道缓坡上预先选定的关键节点,疯狂抢筑起一道道简陋却实用的防御工事。

一道道高约半人、参差不齐的石墙被迅速垒砌起来,其间夹杂着削尖的木桩制成的简易拒马。

这些工事虽远称不上坚固,但足以在关键时刻绊倒冲锋的战马,迟滞敌人骑兵那令人窒息的冲击势头。山顶那片最为平坦的开阔地,被彻底清理出来,作为弓箭手和弩手的核心阵地,视野极佳,足以将箭雨覆盖大部分进攻路线的末端。

所有幸存下来的战马,都被集中拴在靠近悬崖背面的、相对安全的凹陷处,由几名伤势较轻的士兵负责看管,这是他们万一出现奇迹时,最后的机动希望。

凌云亲自巡视着每一寸刚刚构筑起来的防线,目光如炬,查漏补缺。他将剩余的一百八十余名骑兵(扣除阵亡、重伤及派出的信使)大部分临时转为步兵,依据之前训练的小队编制,分配到三道缓坡的防御阵地上,命令他们依托石墙和拒马,进行阶梯式、有层次的抵抗。

而张辽,则统领着精心挑选出来的、最后三十名体力保存最完好、战斗意志最为坚定的骑兵,作为全队唯一、也是最后的机动反击力量,隐藏在山顶阵地后方的反斜面,如同蓄势待发的毒牙,准备在敌人攻势受挫、阵型散乱的致命瞬间,发起雷霆万钧的反冲击,力求一击毙敌。

所有留下来的将士,都沉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一遍遍擦拭着早已雪亮的刀锋,反复检查着弓弦的韧性与箭杆的笔直,将一支支闪着寒光的箭矢,密密麻麻地插在身前触手可及的泥土中。

没有人交谈,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金属与石头偶尔碰撞的轻响。一种混合着绝望、决绝与死寂般的凝重气氛,如同无形的浓雾,笼罩着整个山头。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数倍于己、悍勇绝伦、挟怒而来的匈奴主力骑兵,这将是一场九死一生的血战。

凌云屹立于山巅,残阳如血,将他挺拔的身影勾勒出一道暗红色的剪影。他目光冷峻如万载寒冰,死死地锁定在远处那越来越近、如同沙暴般席卷而来的冲天烟尘之上。

那烟尘,是死亡的阴影,是毁灭的预告。他用力握紧了手中那杆陪伴他征战已久的镔铁长枪,冰凉的触感让他保持着最后的清醒。他侧过头,对身旁同样面色凝重的张辽,也像是向着阵地上所有竖耳倾听的将士们,沉声宣告,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稳定人心的力量:

“稳住呼吸,握紧刀弓,听我号令,节约每一支箭矢。告诉每一个弟兄,典韦将军已在路上!我们脚下多坚守一刻,胜利的天平就向我们倾斜一分!这座山,将是我们朔方儿郎的丰碑,也必将是匈奴胡虏的——血肉坟场!”

残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最后一丝余晖将小山头染得一片凄艳。

一面,是玩命狂奔、卷起尘龙的五百朔方步卒;一面,是严阵以待、如同受伤孤狼般舔舐伤口、准备进行最后搏杀的孤山壁垒。草原的命运天平,即将在这座无名小山之上,由勇气、鲜血与意志,进行最终的、惨烈的称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