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童并未直接回答许星遥的问题,只是又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她的目光纯真,仿佛在确认什么,随后才轻轻颔首,语气平淡地说道:“是你便好。跟我进来吧。”
说完,她转身便踏入了那条云雾凝聚的通道,小小的身影瞬间被流动的云气半掩。
许星遥不敢怠慢,立刻紧随其后。一步踏入通道,周围景象瞬间变幻,不再是荒凉的万壑原景象,而是被蕴含着灵气的云雾所包裹。在这通道上,灵识受到很大压制,只能勉强探出周身数丈范围。脚下绵软而踏实,如同行走在堆积的云絮之上。
这通道似乎蕴含着空间玄妙,许星遥感觉其中时间流逝难辨,似乎行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又仿佛只是短短一瞬。
忽然间,云消雾散。
他定睛看去,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片清朗天地之中。身后仍是那片翻滚不休的浩瀚云海,而眼前却是另一番洞天景象。天空澄澈如洗,仅有几缕薄纱般的云彩悠然飘过。远方,那九座奇峰如同通天玉柱,缭绕着缥缈的灵云。近处,山坡之上奇花异草错落有致,亭台楼阁依山就势,布局精妙,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宁静祥和。
先前引路的那名青衣女童已不知去向,仿佛融入了这片天地。而在前方不远处,一座白玉拱桥之上,正静立着一位女道士。她头挽道髻,身着月白色道袍,气质沉静出尘。她似乎早已在此等候。
这名女道士修为已达玄根初期,气息凝练而平和,见到许星遥出来,她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的微笑,迈步迎了上来,声音温和地说道:“贫道素华,见过许道友。道友一路远来,辛苦了。”
许星遥心中微凛,没想到在这九嶂云境之中,竟会有一位玄根境的前辈亲自相迎。他连忙端正神色,恭敬还礼道:“晚辈许星遥,冒昧前来叨扰仙境,怎敢劳烦素华前辈亲自相迎。”
素华唇角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许星遥随她前行。“师尊她老人家正在闭关,暂时不便见客。许道友,请随我来,我先为您安排一处清净的居所歇息。”
许星遥依言迈步,跟在素华身后向谷内深处走去。小径两旁生长着许多罕见的灵植,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他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问道:“听素华前辈所言,云枯前辈她是已经安然返回云境了?不知如今前辈伤势如何,可还安好?”
素华听闻此问,脚步未停,却是轻轻叹了口气,脸上掠过一丝忧色,但她的语气依旧保持着平和:“有劳许道友挂心了。师尊确实已于年前平安返回云境,只是……”她略作停顿,“当初在万骨天墟,师尊所受的伤势极重,已伤及了根本。如今虽凭借多年修为稳住了情况,已无性命之虞,但伤势仍未彻底痊愈,需要长期闭关静养,以期慢慢恢复。”
说着,素华忽然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面向许星遥,神色变得十分郑重,竟是向着许星遥深深施了一礼,道:“说起此事,素华与一众同门,还要谢过许道友当年在万骨天墟的仗义援手之恩。师尊归来后曾多次提及,那等绝险之境,若非道友施以援手,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师尊有言,道友于她,实有救命之大恩。”
许星遥见状,心中一惊,连忙侧身避开,连连摆手道:“前辈言重了!晚辈万万不敢当此重谢!实不相瞒,当时晚辈亦是深陷绝地,自身难保,处境岌岌可危。若非云枯前辈慷慨赠予极品灵石,助晚辈激发出那座残存的古阵,晚辈恐怕也早已殒命于那片绝域之中了。说到底,云枯前辈也救了晚辈的性命,晚辈所做不过是为求自保的顺势而为,岂敢妄居功劳?”
素华见他如此,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之色,也不再坚持,只是语气更为柔和:“道友谦逊了。师尊闭关前曾特意交待,若有一位名叫许星遥的道友前来拜访,定是我九嶂云境的贵客,命我等弟子务必恭敬相待,不可怠慢。”
许星遥没想到云枯道姑竟还特意嘱咐了门下弟子。他再次道谢,跟着素华继续前行。
沿途而行,但见云境之中果然清静,弟子人数似乎并不众多。偶尔遇到一两位,无一不是气息清正,修为不俗。他们见到素华时,皆是态度恭敬,执礼问候。对于许星遥这个陌生人,他们也只是投来友善而略带好奇的目光,并无丝毫审视之意。
素华将许星遥引至一处环境清雅的客舍院落前。小院以竹篱围合,内有竹楼三间,显得十分素净。院门前一条清澈的溪流潺潺而过,溪畔种植着苍翠的修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更添幽静之意。
“许道友,便请在此处暂歇。”素华温言道,“这间静室之下布置有聚灵阵法,可供道友日常修行吐纳之用。若道友有任何需要,只需轻摇院中那枚悬挂在檐下的青玉小铃,自会有值守的童子前来听候吩咐。”她指着竹楼檐角下的一枚小巧玉铃,细致地介绍着。
“有劳前辈如此费心安排,此处清幽雅致,灵气盎然,实在是再好不过了。”许星遥诚挚道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