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血火洗礼
侦察兵结业典礼的掌声还在耳边回荡,陆远志就接到了第一项实战任务。
西南边境巡逻,为期两周。杨建国连长将命令递给他,毒贩活动频繁,上周边防武警牺牲两人。
陆远志接过命令,纸张在他手中微微颤动——不是恐惧,而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一年多的严苛训练,终于要迎来真正的考验。
你带三班去,杨建国的眼神罕见地柔和了一瞬,活着回来。
收拾行装时,陆远志格外仔细地检查每一件装备:夜视仪、指南针、急救包...当他的手碰到林小芳送的小药瓶时,停顿了一下。瓶子已经空了,但他一直带在身边。
哟,定情信物啊?陈峰不知何时靠在门框上,他已经调到了师部侦察连,今天特意来送行。
胡说什么。陆远志把药瓶塞进战术背心的暗袋。
陈峰走进来,递给他一个小巧的多功能工具刀:边境丛林里用得着。顿了顿,声音压低,听说那边最近不太平,有帮毒贩专门袭击落单的巡逻队。
陆远志接过刀,点点头:我会小心。
对了,陈峰走到门口又回头,林医生让我转告你...明天早上出发前去趟医疗所。
医疗所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林小芳正在整理药品柜,听到脚步声也没回头:坐下等一会儿。
陆远志安静地坐在诊疗椅上,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她的身影。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她白大褂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听说你要去边境?林小芳终于转过身来,手里拿着一个密封的医疗包。
嗯,明天出发。
林小芳将医疗包递给他:我自己配的,止血粉、抗生素、镇痛剂...都有标注。
陆远志接过医疗包,沉甸甸的。他注意到林小芳眼下淡淡的青黑,显然熬了夜。
谢谢。他笨拙地说,我...我会带回来的。
不用带回来,林小芳直视他的眼睛,用掉最好,意思是...你平安无事。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又同时移开。陆远志喉结滚动了一下,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是郑重地将医疗包塞进胸前的口袋。
我会小心的。他站起身,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林小芳轻轻点头,在他转身离开时突然说:等等。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平安符,我奶奶求的...很灵验。
平安符是红色的,上面绣着二字,针脚细密整齐。陆远志接过时,发现下面还压着一张字条,上面只有四个字:平安归来。
他将平安符和字条一起贴身收好,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在发烫。
第二天拂晓,陆远志带领三班登上了前往边境的军用运输机。机舱里噪音巨大,没人说话,各自检查着装备。刘大勇——现在是三班副班长——凑过来大声问:第一次实战?
陆远志点点头。
记住,刘大勇经验丰富,参加过三次边境行动,毒贩比正规军狠,他们不要命。
飞机降落在边境某军用机场,一辆迷彩吉普早已等候多时。开车的是个皮肤黝黑的老兵,自我介绍是边防团侦察排的王排长。
情况有变,王排长语气凝重,昨晚又有一支巡逻队遇袭,两人重伤。对方有自动武器和手雷,可能是境外雇佣兵。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最终停在一个隐蔽的哨所前。这里比陆远志想象的还要简陋——几间木板房,一个了望塔,四周是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
欢迎来到前哨,王排长苦笑道,距离国境线只有八百米。
接下来的三天,陆远志和小队成员熟悉地形、制定巡逻路线。边境线蜿蜒在密林和溪流之间,许多地段根本没有明显标志,全靠GPS和指南针定位。
第四天凌晨,陆远志带队执行第一次夜间巡逻。热带暴雨说来就来,顷刻间就把所有人浇透了。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掩盖了一切动静,能见度不足五米。
保持警戒,陆远志通过耳机低声命令,这种天气最适合渗透。
队伍呈楔形前进,陆远志打头阵,刘大勇断后。雨水顺着钢盔流下,迷彩服紧贴在身上,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就在他们即将到达3号检查点时,陆远志突然举手示意停止——他看到了不该有的反光。
两点方向,他极轻地说,树枝被人为折断过。
小队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悄无声息地散开。陆远志通过热成像仪观察,发现前方灌木丛中有三个热源——有人埋伏!
撤退路线被切断了,刘大勇从后方传来警告,我们被包围了。
陆远志的大脑飞速运转。硬拼?敌方人数不明。突围?地形不利。他想起周志刚的教导:战场上,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跟我来,他下令,沿溪流下行。
这不是常规战术——溪流暴露且无掩体,但暴雨让溪水暴涨,轰鸣的水声完美掩盖了他们的行动声音。小队像幽灵一样滑入水中,顺流而下,成功绕到了伏击者的侧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