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锚点、冰盖的回响与兵牌的重量
---
“磐石”基地 - 李振重症监护室。
时间被精密的仪器切割成重复的节拍。呼吸机的推送,心电监护的滴答,循环播放的录音……构成了这片寂静空间唯一的韵律。林晚带来的那支录音笔,成为了这里新的“治疗核心”。
此刻,循环播放的,是小石头那充满童真与活力的声音:
“爸爸!爸爸!你听到没有!我跳了三十个!陈阿姨说我比你厉害!哈哈!”
“爸爸,你快点醒嘛!我们拉钩!醒了就去坐大火箭!嗖——飞上天!”
“爸爸……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回家呀?妈妈说你累了,睡醒了就回家……爸爸,别睡太久了……”
稚嫩的童音在安静的病房里回荡,带着孩童特有的期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最后那句“别睡太久了”更是带着软糯的鼻音,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林晚安静地坐在床边,目光温柔而专注地落在李振沉睡的脸上。她的指尖依旧轻轻覆盖在他冰凉的手背上,感受着那份沉寂。但她的心弦,却紧紧绷着,与旁边高敏度脑电监测仪的波形同步起伏。
当小石头兴奋地炫耀跳绳成绩时,EEG屏幕上代表情绪和初级听觉处理的区域,**出现了一小簇极其微弱的、但频率明显加快的β波**!虽然转瞬即逝,却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涟漪!
当小石头说到“坐大火箭”、“飞上天”时,李振那只被林晚轻握的手,**无名指的指腹肌张力,出现了极其细微、几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提升**!仿佛在无意识中,想要模仿一个“拉钩”的动作雏形!
而当那句带着委屈鼻音的“爸爸……我好想你……别睡太久了”响起时——
**嗡!**
EEG屏幕上,一片代表深层边缘系统(与情感、记忆紧密相关)的区域,**猛地爆发出一片短暂却异常清晰的θ波活动**!同时,连接在他头皮上的几处肌电传感器,捕捉到**颈部喉部肌肉群极其微弱的、同步性的震颤**!幅度极小,持续时间不足半秒,却如同冰封河面下暗流汹涌的征兆!
“边缘系统强烈激活!喉部肌肉群出现协同微颤!” 观察窗外的陈博士激动地低呼,手指飞快地在记录板上划动,“他在尝试……回应!潜意识里在尝试回应儿子的呼唤!”
张教授紧盯着屏幕,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科学家的兴奋和更深的理解:“是‘爸爸’这个称呼!是儿子声音里那种独一无二的、混合着崇拜、依赖和委屈的情感冲击!这是最原始的、最强大的‘锚点’!比任何药物和物理刺激都更直接地触达了他意识冰封的核心!”
林晚虽然看不到具体的波形,但她覆盖在李振手背上的指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瞬间传递过来的、极其细微的肌肉震颤!那不是痉挛,更像是一种……**被声音刺痛的、想要发声的悸动**!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冲上她的眼眶,又被她强行压下。她更紧地、更温柔地握住了丈夫的手,仿佛要将儿子的声音和自己的心跳,一起注入那片沉寂的冰原。
“阿振……你听到了,对吗?” 她俯下身,声音轻柔得如同耳语,带着巨大的希冀和安抚,“小石头在等你……我也在等你……我们都在家等你……” 她的指尖,极其轻柔地在他喉结下方按摩着,那是语言功能启动的原始位置,带着一种无声的鼓励。
监护室内外,一片屏息的寂静。只有录音笔里小石头的声音循环播放,和仪器捕捉到的、那如同冰层下暗流涌动般的生命微澜。
---
**“谛听”项目指挥中心。**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不再是单一的地图,而是分割成数个区域:左侧是经过声波优化处理、不断循环播放的李振儿子录音的频谱分析图;右侧是“谛听”广域神经谐波监测网的全球扫描界面,无数细微的神经脉冲和空间畸变信号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被过滤、分析;中央最醒目的位置,则是陆远志在复健室虚拟屏幕上画出的那个粗糙却完整的“十”字坐标——格陵兰冰盖边缘的废弃气象站。
气氛紧张而高效。张教授坐镇中央,眼神锐利地扫过各个屏幕。
“声波优化组!继续分析李振同志脑电和肌电对儿子特定音调和情感关键词的反应模式!找出最优的‘唤醒’频率组合!”
“收到!正在提取‘爸爸’、‘拉钩’、‘回家’等关键词的声学特征,尝试与EEG激活波形匹配!”
“‘谛听’监测组!目标坐标区域——格陵兰DS-7站点,扫描精度提升到最高!关联陆少校提供的‘十’字标记神经信号残留特征!寻找匹配的‘回声’!”
“明白!扫描波束聚焦!频谱特征比对中……”
“报告!”一名分析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振奋,“‘谛听’系统在DS-7站点地下约150米处,捕捉到一组极其微弱、但模式与陆少校复健时引导信号以及‘寒鸦’节点次级污染频谱高度吻合的神经脉冲‘回声’!强度约为‘寒鸦’节点的千分之一,呈间歇性、低活性状态!确认存在一个未被激活的‘次级共鸣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