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节点的发现,如同一扇通往更深迷雾的门户,在锈锚岛决策层的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接下来的数日,岛屿在一种外松内紧的奇特节奏中度过。表面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新的能量导管被铺设,受损的防御矩阵节点被更换,田垄间的绿意愈发葱茏,仿佛战争的创伤正在迅速愈合。然而,在指挥中心、实验室和医疗站这三角核心区域,气氛却如同拉满的弓弦,时刻紧绷。
杨萤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对“渡鸦”节点和“终末档案馆”相关信息的深度挖掘上。她尝试了无数种迂回路径,试图绕过“守护者”数据库那冰冷的权限封锁,但收效甚微。那些涉及“摇篮协议”最高机密的数据,如同被封印在透明琥珀中的珍宝,看得见,却遥不可及。她只能转而更加细致地分析那段指向“沉寂海”的信号,以及“夜枭”小队传回的、关于节点外部环境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拼凑出更多关于这个神秘势力的行为模式和技术特征。
黄凌则与苏茜一起,进一步强化了岛屿的内外防御和情报网络。他们假设“渡鸦”势力拥有远超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因此对所有非核心人员实行了更严格的信息管制,并对所有进出岛屿的物资和人员进行了二次加密核查。同时,他们也开始着手制定针对不同可能性(盟友、中立者、敌人)的应急预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
阿雅的恢复进程则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她的身体依旧虚弱,需要长时间的静养和复健,但她的精神感知,似乎在与“观察者”和“渡鸦”的两次间接交锋后,发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蜕变。她不再仅仅是模糊地感受情绪和能量流动,而是开始能隐约捕捉到一些更加抽象的东西——比如“意图”的轨迹,或者“信息”在空间中残留的“形状”。
这天下午,阿雅正坐在医疗站静室的轮椅上,尝试着按照杨萤教导的方法,进行一种更加内敛的、旨在提升感知精度的冥想。阳光透过加固的观察窗,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忽然,她感觉到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触动”,如同有人用最细的丝线,在她意识深处那与地脉能量相连的“弦”上,轻轻拨动了一下。
这“触动”并非攻击,也非探查,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带着特定节奏和复杂信息结构的、非语言的问候,或者说,试探。
阿雅猛地睁开眼睛,看向东北方向——“渡鸦”节点所在的大致方位。
“它……主动找我了……”她低声自语,声音带着一丝惊讶和警惕。
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立刻通过紧急通讯频道,将这一情况告知了黄凌和杨萤。
几分钟后,三人再次聚集在指挥中心。杨萤快速调取了所有监控设备的数据,但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或通讯信号。“对方的技术很高明,这种‘触动’……可能是一种基于意识层面或者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量子层面的通讯方式,完全绕过了常规的物理监测。”
“能判断意图吗?”黄凌问道,目光落在阿雅身上。
阿雅闭上眼睛,再次仔细感受着那已然消散、却留下清晰“余韵”的触动。“……没有恶意……但也没有善意……很……中立。像是在……敲门。想知道……门后面的人,会不会开,以及……怎么开。”
一个试探。来自“渡鸦”的、谨慎而高超的试探。
“回应它。”黄凌几乎没有犹豫,做出了决定。被动等待无法获得信息,既然对方主动伸出了触角,哪怕可能是陷阱,他们也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去了解这个潜在的、能左右局势的神秘力量。“阿雅,用你觉得最安全、最可控的方式,回应这个‘信号’。不需要透露太多信息,只需要表明我们‘接收’到了,并且……‘可以交流’。”
阿雅点了点头。她重新闭上眼睛,将意识沉静下来。她没有去引导狂暴的地脉能量,也没有像对抗“观察者”那样展现生命的复杂,而是尝试着,将自己那经过蜕变、更加纯净和稳定的精神本质,凝聚成一道细微、平和、却带着明确“存在”和“回应”意味的波动,如同回声般,朝着那“触动”传来的方向,轻柔地反馈回去。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极其耗费心神。她必须精准控制精神力的输出,既要确保信号能被对方捕捉,又要防止过度暴露自身的位置和状态,如同在黑暗中,用最细的光束进行回应。
信号发出后,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等待着。
几分钟的等待,漫长得如同几个世纪。
终于,阿雅的身体微微一震,再次睁开了眼睛。
“它……收到了。”她轻声说道,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带着成功的微光,“它……好像……有点意外。然后……它传递了……一个‘坐标’和一个……‘问题’。”
坐标并非地理意义上的位置,而是一串复杂的、蕴含着特定能量频率和时空参数的抽象信息流,杨萤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个用于建立更稳定、更隐蔽通讯通道的“密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