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锈锚岛能量屏障庇护的那一刻,熟悉的、带着辐射尘颗粒的干冷空气瞬间包裹了三人。尽管环境已有所改善,但与岛屿内那经过净化和稳定能量场调节的微气候相比,外界的荒芜与严酷依然如同冰冷的现实,拍打在他们的防护服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他们选择的是一辆经过杨萤深度改装的、以旧世界越野车底盘为基础,加装了轻型装甲和额外能量电容的履带式运输车——“磐石号”。它速度不算快,但胜在结构坚固,能适应多种复杂地形,并且拥有相对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和一定的货物运载能力。车身表面喷涂着锈锚岛的新标志——一面破损却依旧紧抓岩壁的船锚,周围环绕着象征新生与新知的齿轮与麦穗。
黄凌驾驶着车辆,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被晨雾笼罩的荒原。杨萤坐在副驾驶位,面前是数个闪烁着数据流的小型屏幕,持续监控着环境参数、车辆状态,以及那个如同背景噪音般持续存在的“幽灵信号”。阿雅则安静地坐在后排,怀中抱着一个小型生态箱,里面是几株从岛屿滋养场移栽的、散发着微弱蓝光的观测植物,它们对环境能量的变化异常敏感,可以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预警系统。
起初的行程还算顺利。得益于净化之雨的影响,荒野中的低阶变异生物似乎变得懒散了许多,大多只是远远地窥视着这辆发出低沉轰鸣的金属造物,并未主动发起攻击。他们甚至在一片干涸的河床边缘,发现了一小片顽强生长的、未被记录的耐辐射苔藓,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墨绿色。
然而,随着他们不断向北,深入曾经人口更密集、在末日中遭受打击更严重的区域,环境开始逐渐变得诡异起来。
地面上开始出现巨大的、如同被巨兽利爪撕裂过的沟壑,有些深不见底,散发出冰冷的寒气。扭曲的、半融化的金属残骸与变异得奇形怪状的岩石混杂在一起,形成令人不安的抽象雕塑。天空中的辐射云变得更加厚重,颜色也偏向一种不祥的紫灰色,阳光几乎无法穿透,使得周围的光线始终处于一种压抑的昏暗中。
“能量背景读数开始升高,辐射指数波动加剧,”杨萤盯着屏幕,语气严肃,“而且……这里的磁场非常混乱,指南针已经失效了。”
黄凌点了点头,他也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粘稠的、令人心烦意乱的“杂质”,与地脉能量的狂暴不同,这种感觉更接近……某种陈腐的、停滞的恶意。
按照从拾荒者那里拼凑来的、极其粗略的地图,他们需要穿越一个被称为“铁颚隘口”的地方,那是通往遗忘坟场核心区域的少数相对“安全”的路径之一。据说那里原本是一条穿山隧道,大崩塌时部分坍塌,形成了一道险峻的峡谷。
当“磐石号”轰鸣着驶近铁颚隘口时,即使早有心理准备,三人依旧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那并非天然形成的峡谷,两侧的山体更像是被无法想象的力量强行撕开,裸露出的岩层呈现出高温灼烧后的琉璃质光泽。峡谷入口处,堆积着如同山峦般的城市废墟残骸——破碎的混凝土楼板、扭曲的钢筋、烧毁的车辆外壳,以及无数无法辨认的日常用品碎片,它们杂乱地挤压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高达数十米的、散发着死亡与衰败气息的“门槛”。
而在这些废墟之上,以及峡谷两侧的峭壁上,生长着一种极其诡异的“植被”——那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如同黑色藤蔓与半透明菌类混合体的物质,它们缓慢地蠕动着,表面闪烁着不稳定的、如同腐烂生物内脏般的磷光。一些较大的“菌簇”中心,甚至还嵌着未能完全腐化的骸骨,有人类的,也有变异生物的。
“是‘黯苔’……”杨萤的声音带着一丝厌恶,“一种以辐射和特定重金属为食的共生体,具有微弱的攻击性,会分泌强腐蚀性粘液。小心,不要靠近。”
黄凌操控着“磐石号”,小心翼翼地在这片巨大的垃圾场中寻找着通路。车辆沉重的履带碾过碎骨和金属,发出令人牙酸的碎裂声。阿雅怀中的观测植物开始不安地蜷缩叶片,散发出示警的微弱光芒。
“信号强度在这里明显增强了,”杨萤提醒道,“而且……出现了某种规律的……‘扫描’迹象。”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话,就在“磐石号”即将驶入峡谷狭窄入口的瞬间,异变陡生!
嗤——!
数道炽热的红色能量束,毫无征兆地从左侧一堆由报废巴士堆砌成的废墟顶部射来,精准地打在“磐石号”的侧前方装甲上,溅起刺眼的火花和熔化的金属液滴!
“敌袭!”黄凌猛打方向盘,同时踩下刹车,让车辆以一个惊险的漂移甩尾,利用一堆巨大的混凝土块作为临时掩体!
透过观察窗,他们看到了攻击者——那并非活着的生物,也不是人类。那是三台大约一人多高、外形如同放大版的金属蜘蛛的造物!它们的主体由锈蚀的合金构成,但关键部位覆盖着一种暗红色的、仿佛具有生物质感的甲壳,八条锋利的金属节肢深深地扎进废墟之中,支撑着它们庞大的身躯。它们的“头部”是一个不断旋转的、散发着红光的复合传感器阵列,刚才的能量束正是从那里发射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