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 > 第59章 拜师考验·道心之问

玄冰洞外的寒风裹着碎雪,掠过药田边缘的冰晶结界时,总会折出细碎的光。林砚之蹲在冰魄草田旁,指尖裹着一层淡青色的灵力,正小心翼翼地将一片被寒霜冻得发脆的草叶扶正——这株冰魄草昨夜被山风刮得歪了茎秆,若不及时调整,再过半日,茎秆便会彻底冻裂,前半年的养护就全白费了。

他的动作很慢,甚至比在药谷打理中阶灵草时更显专注。玄冰洞的寒气顺着指尖往经脉里钻,哪怕有灵力护体,指尖仍能感觉到刺骨的凉,可他毫不在意,目光只落在那片淡蓝色的草叶上——草叶上凝着的冰晶正在缓缓融化,顺着叶脉滑落到根部的冻土上,晕开一小片湿润的痕迹。

“这冰魄草性子倔,越冷越要往上长,可偏偏禁不起风刮。”一个温和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带着玄冰洞特有的清冽气息。

林砚之心里一动,没有立刻回头,只是将最后一片草叶扶稳,才缓缓站起身。青玄道人就站在他身后三步远的地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素色道袍沾着几点碎雪,手里握着一根用冰晶雕琢的拐杖,杖头缀着一颗小小的冰魄草籽,在寒风中泛着淡淡的蓝光。

“弟子林石,见过太上长老。”林砚之躬身行礼,目光落在青玄道人杖头的草籽上——那草籽比普通冰魄草籽更显莹润,显然是年份极久的老籽,寻常弟子连见都见不到。

青玄道人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目光却扫过整片药田:“你打理这三亩冰魄草,已有月余了吧?”

“回长老,整四十日。”林砚之答道,“第一日来此,您曾说冰魄草需‘顺寒而养,逆寒而长’,弟子记在心里,每日都会来观察它们的长势。”

“那你说说,何为‘顺寒而养,逆寒而长’?”青玄道人拄着拐杖,走到一株长势最旺的冰魄草前,指尖轻轻点了点草叶上的冰晶。

林砚之顺着他的动作望去,那株冰魄草的根部扎在冻土下三寸处,那里恰好是玄冰洞灵气最浓的地方,而茎秆却笔直地朝着寒风最烈的方向生长,草叶边缘虽有细小的冻痕,却透着股不屈的韧劲。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顺寒,是顺其本性——冰魄草喜寒,便不强行用灵力暖其根,反而借玄冰洞的寒气养其性;逆寒,是逆其困境——寒风虽烈,却能让其茎秆更坚韧,冰晶虽冷,却能让其药效更醇厚。就像人,顺境时养心性,逆境时长筋骨,皆是道。”

青玄道人眼中闪过一丝微光,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你倒不只是会打理灵草。今日找你,是有三个关于‘道’的问题想问你,若你能答得让我满意,或许……我能教你一些真正的‘自然之道’。”

林砚之心里一震——他知道,这是青玄道人的考验。此前太上长老虽认可他的灵草之术,却从未提及传授道法,今日这三个问题,实则是对他道心的试炼。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波澜,躬身道:“弟子愚钝,但若长老有问,弟子定当尽抒己见。”

青玄道人点了点头,转身走向药田旁的一块冰岩,坐在岩上,示意林砚之也坐下。寒风掠过冰岩,卷起两人的衣袍,却没让气氛变得肃穆,反而多了几分山野间的自在。

“第一个问题。”青玄道人的目光落在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上,声音轻得像风,“世人皆说‘道在天地间’,可天地广袤,山河万里,道到底在何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问的是“道的具象”——是问林砚之是否真的理解“自然之道”,还是只停留在打理灵草的表面功夫。

林砚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头看了看自己掌心的灵力——那层淡青色的灵力里,还残留着冰魄草的寒气,以及晨露的湿润。他想起三个月前在药园,第一次用竹瓢给青心草浇晨露时,指尖触到的清凉;想起外门大比时,避开李青的短匕后,看到的夕阳落在灵草上的暖光;更想起前世在魔宗暗部,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躲在柴房里,看着窗外一株在雪地里挣扎生长的野草,那时他不懂什么是道,只知道要活下去。

“道不在山河万里,而在细微之间。”林砚之抬起头,目光落在青玄道人杖头的草籽上,“它在冰魄草每一片叶子的舒展里——需顺寒时,便敛着叶脉;需逆寒时,便挺着重茎;它在晨露每一次坠落的轨迹里——落在灵草上,便滋养其根;落在岩石上,便融于其隙,从不强求去处。”

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沉淀:“弟子曾见过多数人,为寻‘道’而踏遍山河,为求‘法’而厮杀不休,却忘了低头看看脚边的草,抬手摸摸身边的风。其实道很简单,就像这冰魄草,不盼着开花,不盼着结果,只在寒天里守着自己的根,顺着自己的性子生长,这便是它的道。人也一样,不执着于‘道在何处’,只守住当下的本心,做好手里的事,道自然就在身边了。”

青玄道人眼中的笑意更浓了,他轻轻点了点杖头的草籽:“你倒看得通透。世人多求‘大’,却忘了‘小’里藏着真意。就像佛陀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说的‘细微之道’,与这佛理倒有几分相通。”

林砚之心中微讶——他没想到青玄道人会主动提及佛理。前世他在暗部时,曾偶然得到一本残破的佛经,里面那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曾在他最绝望时给过他慰藉。此刻他没有接话,只是静静等待第二个问题,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第二个问题。”青玄道人的语气沉了几分,目光也变得锐利了些,“若你坚守的道,与你的命相冲——比如你要护的灵草,偏要遭天灾;你要守的本心,偏要遇劫难,这时你该如何?”

这个问题问的是“道与命的抉择”,是在试探林砚之面对困境时的心境,是否会为了保命而放弃道,或是为了守道而强行逆天。

林砚之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岩的纹路,脑海里闪过两个画面——一个是前世,他奉命追杀一位不肯归顺魔宗的道长,那位道长明明有机会逃走,却为了保护山下的村民,选择与他死战,最后道袍染血,却笑着说“道在心中,死亦无憾”;另一个是今生,他在杂物间外,看到陈默被周老三欺负时,明明可以袖手旁观,却还是故意撞落木柴,救了陈默。

“弟子以为,道与命从不是相冲,而是相扶。”林砚之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股坚定,“就像这冰魄草,遇天灾时,它不会强行与寒风对抗,而是会敛住叶片,护住根部,等风停了再重新生长——这不是放弃,而是顺应;可若有人要断它的根,它便会让汁液里的寒气更浓,哪怕自己受损,也要护住根本——这不是逆天,而是守心。”

他抬起头,迎上青玄道人的目光:“弟子曾见一人,为护他人而死,世人说他‘命薄’,可弟子觉得,他守住了自己的道,便是‘命厚’;弟子也曾见一人,为保命而弃他人于不顾,世人说他‘命好’,可弟子觉得,他丢了自己的道,便是‘命薄’。所以道与命,从来不是选其一,而是守道者,自会有命;弃道者,纵有命,亦无魂。”

“守道者,自会有命;弃道者,纵有命,亦无魂……”青玄道人轻声重复着这句话,手指轻轻敲击着拐杖,“你这话,倒有几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佛心。可世人多怕地狱,你不怕吗?”

“怕。”林砚之坦诚地点头,“弟子也怕疼,也怕死,也怕护不住想护的人。可就像佛陀割肉喂鹰,不是不怕疼,而是知道‘疼一人,能救众生’;就像这冰魄草,不是不怕寒,而是知道‘耐一时寒,能成一世药’。怕,是人之常情;可因怕而弃道,便是人之憾事。”

青玄道人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你这孩子,看着温和,心里倒藏着股韧劲。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何为真正的强大?”

这个问题问的是“强大的本质”,是在试探林砚之对“力量”的理解——是像魔宗那样追求霸道的力量,还是像道家那样追求自然的力量,亦或是有其他的领悟。

林砚之站起身,走到那株被他扶正的冰魄草前,轻轻拂去草叶上的碎雪。这株草昨夜被风刮得几乎折断,此刻却已重新挺直了茎秆,草叶上的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光,像是在诉说着它的坚韧。

“弟子曾以为,强大是能打赢多少人,能握有多强的力量。”林砚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回忆的怅然,“就像外门大比时,弟子打赢了李青,打赢了张昊,旁人都说弟子‘强大’,可弟子知道,那只是‘术’的胜利,不是‘道’的强大。”

他转过身,看向青玄道人:“直到打理这冰魄草,弟子才明白,真正的强大,是‘能护不能伤’。比如这冰魄草,它能在零下三十度的寒风里生长,却不会用寒气去冻伤周围的小草;它能凝聚出醇厚的药效,却不会去争抢其他灵草的灵气。它不强求,不掠夺,却能在寒天里活出自己的样子,还能为炼丹提供助力——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再比如佛陀,他没有斩妖除魔的利刃,却能用慈悲之心度化众生;再比如师父您,您闭关三十年,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修为,而是为了净化太玄山的灵气,护佑宗门的灵草——这都是强大。”林砚之的目光变得澄澈,“真正的强大,从不是‘我能毁什么’,而是‘我能护什么’;不是‘我能战胜谁’,而是‘我能包容谁’。就像天地,它不与万物争,却能滋养万物;就像大道,它不与众生辩,却能指引众生。”

话音落下时,玄冰洞外的寒风突然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雾,落在冰魄草田上,给淡蓝色的草叶镀上了一层暖金。青玄道人拄着拐杖站起身,目光落在林砚之身上,眼神里不再有试探,只有全然的认可。

“好一个‘能护不能伤’,好一个‘我能护什么’。”青玄道人笑着,从杖头取下那颗冰魄草籽,递到林砚之面前,“这颗‘千年冰魄籽’,是我当年在极北冰原寻得的,能在任何严寒中生长,也能净化灵力中的杂质。你说‘道在细微’,说‘守道即守心’,说‘强大在护佑’,这颗草籽,与你很配。”

林砚之双手接过草籽,指尖触到草籽的瞬间,一股清凉的灵气顺着指尖涌入经脉,瞬间驱散了体内残留的寒气,丹田处的灵力也变得更加澄澈。他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感激:“多谢长老馈赠,弟子定当好好珍藏,不负长老厚望。”

“珍藏倒不必。”青玄道人摇了摇头,“你既懂灵草,便该知道,草籽的价值不在珍藏,而在栽种。待到来年开春,你可将它种在药谷的最高处,让它沐浴日月精华,也护佑药谷的灵草——这才是它该有的‘道’。”

林砚之恍然大悟——青玄道人不仅是在赠他草籽,更是在教他“道的传承”:强大不是独占,而是分享;珍贵不是珍藏,而是奉献。他再次躬身:“弟子明白了,来年开春,定将它种在药谷最高处,护佑一方灵草。”

青玄道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望向玄冰洞的方向:“我闭关三十年,一直在琢磨‘自然之道’,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今日听你一席话,才明白——自然之道,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众生’;不是‘顺应自然’,而是‘与自然共生’。你虽修为不高,却比许多长老更懂‘道’的真意。”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林石,你可愿拜我为师?我不敢说能教你多少高深功法,却能教你如何在自然中悟道,如何用道心护佑众生——这,便是我能给你的‘自然之道’。”

林砚之愣住了,他没想到青玄道人会主动提出收他为徒。此前王长老、李长老等人的收徒邀请,他因顾虑身份而拒绝,可此刻青玄道人的邀请,却让他无法拒绝——这位太上长老懂他的道,懂他的守,更懂他的护,这样的师父,是他前世今生都未曾遇到过的。

他双膝跪地,对着青玄道人磕了三个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弟子林石,拜见师父!从今往后,定当遵师命,守道心,护众生,不负师父教诲!”

青玄道人连忙扶起他,眼神里满是欣慰:“起来吧,不必多礼。我虽为太上长老,却不喜繁文缛节,以后在我面前,不必行跪拜之礼,只需守住本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便足矣。”

两人并肩站在冰魄草田旁,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青玄道人指着远处的药谷,轻声说:“你看那药谷,有低阶的青心草,有中阶的紫花藤,有高阶的紫纹草,它们虽品类不同,却能共生一处,互相滋养——这便是‘道’的包容。你以后在宗门,也当如此,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与人为善,与灵为友。”

林砚之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药谷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灵草的清香仿佛顺着风飘了过来。他握紧手中的冰魄草籽,心里满是安定——他知道,从今日起,他在太玄宗不仅有了一个安全的身份,更有了一位能指引他道心的师父;他的复仇计划,或许会更艰难,可他的道心,却因这位师父的出现,变得更加坚定。

“师父,弟子有一事想问。”林砚之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若将来,弟子遇到不得不与人为敌的情况,该如何守住‘护佑’的道?”

青玄道人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了然:“我知道你心里藏着事,或许有自己的执念。但记住——‘护佑’不是‘纵容’,‘包容’不是‘懦弱’。若有人要毁你守的道,伤你护的人,你便要挺身而出,用你的道,去对抗他的恶。就像这冰魄草,平时不伤人,可若有人要断它的根,它便会用寒气自卫——这不是违背道,而是守住道的底线。”

林砚之心里一松,原来青玄道人早已看穿他心中的执念,却没有点破,而是用这样的方式,给了他指引。他躬身道:“弟子明白了,定当守住道的底线,不纵容恶,不放弃善。”

夕阳西下时,林砚之才跟着青玄道人离开玄冰洞。青玄道人将他送到药谷入口,便转身返回玄冰洞,只留下一句:“明日起,你可每日辰时来玄冰洞,我教你《自然道经》。”

林砚之站在药谷入口,手里握着那颗千年冰魄籽,望着玄冰洞的方向,心里满是感激。他知道,拜师青玄道人,不仅是他修行之路的新起点,更是他道心之路的新开始。

回到丹房时,墨长老早已在院里等着他。看到他手里的冰魄草籽,墨长老笑着说:“看来太上长老很喜欢你,连千年冰魄籽都给你了。”

“师父他……收我为徒了。”林砚之轻声说。

墨长老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太好了!太上长老的《自然道经》是我宗至宝,你能拜他为师,真是天大的福气。以后你既要跟着太上长老学道,也要跟着我学炼丹,可不能偷懒。”

“弟子不会偷懒的。”林砚之笑着说,“以后还要请师父多指点。”

墨长老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你刚回来,先休息吧。明日辰时,可别迟到了。”

林砚之走进丹房,将千年冰魄籽放在书桌的玉盘里。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草籽上,泛着淡淡的蓝光。他翻开青玄道人之前给的《自然丹经》,扉页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自然之道,在天为云,在地为草,在人为心。云不执着于形,故能变幻;草不执着于生,故能坚韧;人不执着于欲,故能澄澈。”

林砚之轻声念着这句话,心里渐渐平静下来。前世的仇恨,今生的执念,仿佛都在这一刻,被月光和草籽的蓝光抚平了些许。他知道,复仇之路依旧漫长,可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他有墨长老的教导,有青玄道人的指引,有陈默和苏承的牵挂,更有药谷里那些需要他守护的灵草。

“从今日起,林石不仅是为复仇而活,更是为守护而活。”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为守护药谷的灵草,为守护身边的人,为守护心中的道——这,便是我此生的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