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大名着穿梭记 > 第78章 忆胜利:粮囤满仓廪

四大名着穿梭记 第78章 忆胜利:粮囤满仓廪

作者:穿越空间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2 23:18:29

深秋的梁山,漫山遍野都被染成了金黄色。田地里的新麦早已颗粒归仓,玉米秆上挂着饱满的玉米棒,高粱穗子垂着沉甸甸的果实,风一吹,田野里翻起金色的波浪,还带着谷物的清香。村民们和弟兄们分成两队,推着木车穿梭在田埂间,将最后一批丰收的粮食运往梁山的粮仓 —— 原本空荡荡的粮仓,如今已堆得满满当当,圆形的粮仓像一座座小山,从粮仓门口一直延伸到最里面,连空气里都飘着新粮的甜香。

我和老周站在粮仓门口,手里捧着厚厚的粮草账,正逐笔核对粮食的入库记录。老周的手指在账本上轻轻滑动,每念一个数字,眼睛就亮一分:“新麦五百石,玉米三百石,高粱两百石,还有村民们自愿交来的小米、红豆这些杂粮,一共一百石,加起来总共一千一百石!” 他抬起头,声音都有些颤抖,手里的账本都差点拿不稳,“这可是梁山自打建寨以来,粮食最多的一年!按 007 姑娘的 AI 模型算,这些粮食不仅够咱们梁山弟兄和全村村民安稳过冬,明年春天还能留出两百石当新粮种,剩下的一百石,还能跟山下村镇交换布匹、药材和农具,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我点点头,目光越过老周,落在粮仓里忙碌的身影上 —— 李逵正扛着一袋鼓鼓囊囊的玉米,肩膀上的粗布垫着粮袋,大步流星地往粮囤上走,粮袋碰撞的 “沙沙” 声混着他的喊叫声,在粮仓里回荡:“俺们今年能收这么多粮食,全靠新麦种和那‘AI 模型’!以前冬天总怕饿肚子,现在好了,粮囤堆得比俺还高,冬天俺们不仅能顿顿吃白面馒头,还能多炖点猪肉,好好庆祝庆祝终局之战的胜利!”

林冲带着几名近战队队员,正蹲在粮囤旁搭建防护栏。他们手里拿着锯好的木板,用铁钉将木板钉成栅栏,围在粮囤外侧,还在木板缝隙里塞了干燥的茅草。“这些粮食是咱们梁山的命根子,必须保管好,不能出半点差错。” 林冲一边钉钉子,一边对队员们说,“明年开春,咱们还要把村东头的荒地开垦出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村民种上新粮种,争取再收更多粮食,让梁山永远都不缺粮,让村民们永远都不用饿肚子。”

正说着,粮仓门口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 张婆婆带着村里的三个妇女,每人提着一个竹篮,笑着走进来。竹篮里铺着干净的粗布,上面放着刚做好的麦饼和冒着热气的玉米粥,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粮仓。“弟兄们辛苦了,” 张婆婆把竹篮放在旁边的石台上,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俺们知道你们忙着收粮、囤粮,肯定没顾上吃饭,特意做了点吃的,你们快歇歇,垫垫肚子。今年能收这么多粮食,俺们心里都高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李逵一听有吃的,立马放下手里的粮袋,第一个跑了过去。他拿起一个巴掌大的麦饼,张嘴就咬了一大口,嘴里塞满了食物,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太好吃了!张婆婆,您的手艺比上次又好了!等冬天天冷了,俺们巡防队去山里打头野猪,到时候请您和全村的村民一起吃杀猪菜,再就着您做的麦饼,那才叫痛快!”

张婆婆被他逗得笑出了声,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好啊好啊!到时候俺肯定去,再给你们多做几笼麦饼,让大家都吃够!” 其他队员也围了过来,有的拿起麦饼,有的端起玉米粥,粮仓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连空气中的粮食香都多了几分暖意。

中午时分,宋江和吴用也来到了粮仓。宋江走进粮仓,目光扫过满仓的粮囤,伸手摸了摸粮囤外层的麦壳,指尖沾了一层新麦的粉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想当初,咱们刚上梁山的时候,粮食短缺得厉害,每年冬天都要靠打家劫舍来维持生计,有时候甚至要饿着肚子训练。” 他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感慨,“如今,咱们靠自己的双手,靠科学的法子,种出了这么多粮食,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真正的‘替天行道’—— 不仅要守护梁山的和平,还要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过上安稳日子。”

吴用轻摇羽扇,目光落在粮囤旁的防护栏上,笑着补充道:“这满仓的粮食,不只是丰收的成果,更是咱们团队协作、村民信任的见证。从开春推广新麦种,到用 AI 模型管理粮草和人力,再到夏天一起抗旱、秋天一起收割,每一步都离不开弟兄们的辛苦付出,也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这份军民同心的情谊,比这满仓的粮食更珍贵,更能让梁山长久安稳。”

下午,我们在粮仓前的空地上组织了一场 “粮食分享会”,打算将部分粮食分发给村民们,让大家都能亲手摸到新粮,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老周带着后勤队的队员,提前用粗麻布缝了几十个小麻袋,将粮食按 “每户两袋新麦、一袋玉米、一小包杂粮” 的标准分装好,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村民们闻讯赶来,排着整齐的队伍,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有的村民还特意带着自家的布袋子,想多装些粮食回去。

“你看俺这袋新麦,颗粒多饱满,抓一把在手里都沉甸甸的,” 排在队伍前面的王二婶,捧着刚领到的新麦,跟旁边的村民炫耀,“明年春天种下去,肯定又是好收成,到时候俺家的粮囤也能堆这么高!” 旁边的李大叔也举起手里的玉米袋,笑着说:“俺这袋玉米也不差,颗粒又大又匀,煮着吃香甜可口,冬天晚上给孩子们当零食,比吃糖还健康!”

李大爷领到粮食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捧着粮食袋,慢慢走到我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我赶紧伸手扶住他,连说 “使不得”。李大爷直起身,眼眶有些发红:“西西姑娘,俺这辈子种了四十多年地,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也从来没敢想过冬天能有这么多粮食。以前,俺们总担心粮食不够吃,冬天只能喝稀粥、啃树皮,现在好了,有了这么多粮食,俺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谢谢你,谢谢梁山的弟兄们!”

我扶着李大爷的胳膊,笑着说:“李大爷,您别这么客气。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你们起早贪黑地耕种,没有弟兄们帮忙浇水、除草、收割,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种更多的粮食,修更好的水渠,让梁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粮食分享会结束后,村民们纷纷热情地邀请弟兄们去家里做客。有的说要杀鸡,有的说要炖自己腌的腊肉,还有的说要煮玉米粥、烤麦饼,整个村落都热闹了起来。我和林冲、武松跟着张婆婆回了家,她的家里已经摆好了一桌子菜:砂锅里炖着喷香的鸡肉,盘子里盛着金黄的炒鸡蛋,陶碗里装着浓稠的玉米粥,还有一摞刚烤好的麦饼,热气腾腾的,让人一看就胃口大开。

吃饭的时候,张婆婆给我们盛了满满一碗玉米粥,一边看着我们吃,一边说起了以前的苦日子:“以前方腊的人经常来村里抢粮食,俺们村民辛苦一年种的粮食,转眼就被他们抢走,有的人家连第二年的种子都留不下,只能背着包袱逃荒去外地,好多人都死在了路上。自从你们来了梁山,不仅保护俺们不被匪徒欺负,还帮俺们推广新麦种、教俺们科学种地,俺们才过上了安稳日子,才有了这么多粮食。”

武松放下手里的筷子,语气坚定地说:“张婆婆,您放心,以后有俺们巡防队在,再也不会有人敢来梁山抢粮食,再也不会让你们过以前的苦日子。俺们会每天巡山、守着村落,不仅要守护大家的安全,还要守护好这满仓的粮食,让你们永远有饭吃、有衣穿、有暖炕睡。”

傍晚,我独自来到水泊边,望着远处的粮仓。夕阳的余晖洒在粮仓上,给金黄色的粮食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远远望去,粮仓就像一座闪着光的城堡。我靠在水泊边的柳树上,想起了终局之战时,弟兄们浴血奋战的场景 —— 李逵挥舞着板斧冲锋,林冲挺着长枪杀敌,武松带着巡防队守护村落;想起了开春推广新麦种时,村民们疑惑的眼神,李大爷带头试种的勇气;想起了用 AI 模型管理资源时,老周忐忑的模样,验证数据时大家激动的神情。如今,这满仓的粮食,就是对所有奴隶最好的回报,是梁山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贫困走向富足的见证。

回到帐中,我点亮油灯,翻开 007 留下的 “梁山日志”,在最新的一页写下:“今日梁山粮仓满囤,新麦、玉米、高粱及杂粮共计一千一百石,创梁山历年丰收之最。这丰收,是新粮种带来的馈赠,是 AI 模型精准管理的助力,更是弟兄们与村民们同心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它不仅填饱了咱们的肚子,更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 让咱们看到了和平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友谊与信任的珍贵,也让咱们更加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写完这段话,我合上日志,目光望向窗外。月光洒在营盘的小路上,远处传来村民们欢快的笑声,还有弟兄们在练兵场训练的喊杀声,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而有力的歌。我知道,这满仓的粮食只是梁山美好生活的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开垦更多的荒地、修建更好的水渠、改良更实用的农具,让梁山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让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让和平的光芒永远照耀着这片土地。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去粮仓查看粮食的保管情况。刚走到粮仓门口,就看到老周已经带着后勤队的队员在忙碌了 —— 他们手里拿着温度计和湿度计,正逐个检查粮仓的温度和湿度,还在粮仓的角落里放置了晒干的艾草和菖蒲,用来驱赶老鼠和虫子。“粮食保管可是个精细活,一点都不能马虎,” 老周看到我来,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冬天天气干燥,要防止粮食受潮发霉;春天天气暖和,又要防虫子啃咬;平时还要注意防火,粮仓周围不能有明火。俺们得像守护孩子一样守护这些粮食。”

我点点头,接过老周手里的湿度计,跟着他一起检查粮囤。走到最里面的一个玉米囤时,发现粮囤底部的玉米有些发潮,用手一摸,指尖能感受到潮气。我赶紧让队员们拿来干燥的干草,铺在粮仓底部,又打开粮仓的通风窗,让空气流通起来。“以后咱们要每天早上、傍晚各检查一次粮仓,” 我对老周说,“还要把每天的温度、湿度数据记下来,对照 007 姑娘的 AI 模型,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哪个季节容易受潮、哪个粮囤容易生虫,提前做好防范,确保粮食万无一失。”

上午,时迁带着侦查队的队员从山里回来,一进营盘就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手里还提着一个布袋子。“西西姑娘,俺们在山里发现了一片野生的栗子林!” 他打开布袋子,里面装满了褐色的栗子,外壳还带着尖刺,“现在正是栗子成熟的季节,俺们摘了一些回来尝了尝,又甜又面,既能当零食,磨成粉还能当粮食,冬天给弟兄们和村民们补充营养正好!”

我从袋子里拿出一个栗子,用石头敲开外壳,取出里面的栗子肉放进嘴里 —— 软糯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比城里卖的栗子还好吃。“太好了!” 我高兴地拍着手,“明天咱们组织一支‘摘栗子队’,让时迁你带队,近战队和巡防队各派五名队员,再问问村民们谁愿意去,大家一起去山里摘栗子,多摘一些回来,晒干后储存在粮仓里,冬天就能随时吃了。”

下午,“摘栗子队” 就组建好了 —— 时迁当队长,队员里有李逵、几名近战队队员,还有五六个村民,大家都背着竹篮、拿着竹竿,兴高采烈地往山里出发。栗子林在黑风山的向阳坡上,足足有半亩地大,栗子树的枝桠上挂满了带刺的栗子壳,有的栗子壳已经裂开,露出里面饱满的栗子肉,还有的落在地上,轻轻一踩就能捡到。

李逵拿着竹竿,用力往栗子树上一打,带刺的栗子壳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砸在地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音。他弯腰捡起一个栗子壳,用脚踩着外壳,熟练地取出里面的栗子,嘴里还哼着自己编的山歌:“丰收的栗子满山坡,弟兄们村民们乐呵呵,摘了栗子回家去,冬天暖炕吃果果!明年再种新粮种,粮囤堆得比山高!”

大家都被李逵的山歌逗笑了,摘栗子的速度也更快了。村民们教弟兄们如何分辨成熟的栗子,如何避免被栗子壳的尖刺扎手;弟兄们则帮村民们够高处的栗子,用竹竿打下树上的栗子壳。到傍晚时分,大家的竹篮都装得满满当当,一共摘了十几袋栗子,浩浩荡荡地回了梁山。

回到梁山后,村民们主动提出,要把栗子分给弟兄们一半。张婆婆拿着一袋栗子,塞到李逵手里:“你们保护俺们,帮俺们种粮食,还陪俺们去摘栗子,这点栗子不算啥。咱们一起吃,一起过好日子,这才是一家人嘛!”

我看着眼前互相推让栗子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这满仓的粮食,这香甜的栗子,这村民们和弟兄们脸上的笑容,都是和平生活最好的礼物。它们让我明白,真正的胜利,不只是战争的结束,更是和平后的丰收;真正的幸福,不只是自己过得好,更是大家一起过得好。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夕阳西下时,我站在粮仓前,看着满囤的粮食,手里捧着刚摘的栗子,心里满是坚定。我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挑战 —— 是冬天的寒潮,还是可能出现的散匪,只要我们有这满仓的粮食作为后盾,有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作为支撑,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守护好梁山的和平与幸福,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过上安稳、富足、快乐的日子。

夜里,我做了一个温暖的梦。梦里,梁山的粮仓扩建得越来越大,里面堆满了新麦、玉米、高粱和栗子,粮仓一座连着一座,看不到尽头;梦里,村民们在田地里收割粮食,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梦里,弟兄们在练兵场上训练,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梦里,007 回来了,她看到满仓的粮食,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太好了!咱们的 AI 模型真管用,梁山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梦里的场景真实又温暖,让我醒来时,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容。

我知道,这满仓的粮食,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回报,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会像一盏明灯,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奋斗,让梁山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和平的日子永远延续下去,让终局之战的胜利,真正成为所有人幸福生活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