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潮涌苍茫 > 第72章 地区茶厂改制任明远继续显示才干

第七十二章

一九九三年九月,秋阳灼灼,原南茶厂那块蒙尘经年的旧厂牌被轻轻卸下。红绸落下,“原南振兴茶叶有限公司”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跳跃,刺得人眼睛发酸。人群里爆发出掌声,不齐整,带着犹疑和试探,却也响亮。任明远站在人群外围,目光掠过一张张新旧交织的脸——曾经的愁苦被一种近乎陌生的、小心翼翼的希冀取代,像久旱的枯枝上终于萌出一点脆弱的绿芽。他喉头滚动了一下,三个月这家企业的盈利报表揣在口袋里,硬硬的边角硌着肋骨,却带来一种踏实的痛感。

可眼前这初绽的生机,根须却深扎在一年前那彻骨的寒冬里。

一九九二年的风,带着铁锈和尘埃的味道,刮过原南地区经委灰扑扑的办公楼。副主任任明远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撞开,寒气裹挟着一股绝望的声浪涌了进来。三十多名茶厂工人,像一群被逼到悬崖边的困兽,堵在门口。当先的老工人陈伯,脸上深刻的皱纹里嵌满了泪和汗,声音嘶哑:“任主任,三个月了!三个月没发工资了啊!”他猛地捶打着自己干瘦的胸膛,“我屋里五个,婆娘瘫在床上,大崽没工做,两个小的还读书……我夜里去踩黄包车,踩到腿肚子抽筋,也喂不饱这几张嘴啊!”

人群里一个瘦小的女工挤上前,嘴唇哆嗦着:“我两口子都在厂里……没活路了,只能回乡下娘家,求人租了几亩薄田……我们工人,怎么种得好田?”她捂着脸蹲下去,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里漏出来,像钝刀子割在任明远心上。空气里弥漫着汗酸、劣质烟草和一种走投无路的恐慌气息。

工人们被暂时安抚下去后,任明远办公室里只剩下令人窒息的寂静。窗外,光秃秃的梧桐枝桠在冷风里摇晃。第二天一早,任明远带着两名干部,踏进了茶厂大门。衰败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旷的车间里,蒙尘的机器像沉默的巨兽;几个工人围在角落里烤着微弱的炭火,眼神空洞;厂区深处,幼儿园破旧的滑梯孤零零地立着,传出几声孩子有气无力的哭闹。厂长俞文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革命,脸上刻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两千万不到的年产值,养着两百七十号人,”俞文虎的声音干涩,“还有这一百多退休的老伙计,他们的养老钱、看病钱,像山一样压着。幼儿园……托儿所……扔不掉啊!”他指着仓库角落里积压的茶叶,“任主任,您看看,我们的茶,老师傅的手艺,底子比得上武夷山的好茶!可包装呢?土得掉渣!卖出去的价格,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盖叮当响,“销售科那帮大爷,吃大锅饭吃得心安理得!跑出去一趟,回来就是‘市场不行’、‘竞争太凶’,谁有心思真去卖命?”

冗员、沉重的社会负担、僵死的机制——三座大山,把这家曾经辉煌的厂子压得奄奄一息。出路在哪里?任明远站在茶厂空旷的院子里,寒风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他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一筹莫展。晚上回家,妻子大凤看他愁眉紧锁,试探着说:“明远,要不……问问二水?他们那个凤栖茶厂,听说红火得很。”

二水,是大凤的妹夫,一个精干的乡下汉子。任明远眼前猛地一亮。几天后,他和经委另一名干部坐上二水那辆送货车,颠簸着奔向武夷山。一路向南,空气似乎都变得湿润鲜活起来。在振兴茶厂,任明远被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撞了个满怀。窗明几净的厂房里,机器轻快地运转,穿着整洁工服的工人手脚麻利。五十多人的厂子,一年竟有五千多万的销售额!厂长林如海,一个目光锐利的武夷山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原南茶厂?老牌子了!技术底子硬!”林如海听完任明远的介绍,直言不讳,“想活?就得刮骨疗毒!破产重组,把多余的包袱彻底甩掉,人减下来,幼儿园、托儿所这些社会职能,交给地方!关键是机制,得活!”他拿起一份文件,“看看我们的销售,提成加股权激励,卖得多,挣得多,厂子好了,大家都有份!只要机制对了,人就能活起来!”他用力拍了拍任明远的肩膀,眼神灼灼,“任主任,要是你们真有决心走这一步,我愿意去接!那底子,盘活了,就是一座金山!”

林如海的话,像一把重锤,敲碎了任明远眼前的迷雾。武夷山的风带着茶香和一种锐意进取的气息吹进心里,一个大胆而清晰的方案在他脑中迅速成形。回到原南,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通宵达旦,一份沉甸甸的报告在他笔下诞生——《关于实施原南地区茶厂破产重组,促进企业重焕生机的报告》。

报告送到地委,立刻激起了千层浪。质疑、反对、担忧的声音汹涌而来。“破产?社会主义的厂子怎么能破产?”“几百号工人丢了饭碗,闹起来谁负责?”“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扣下来,谁戴得起?”

关键时刻,地委书记王文远站了出来。两年前,正是任明远关于苏联解体后技术引进窗口期即将关闭的精准预判,让王文远记住了这个有胆识的年轻干部。此刻,他力排众议,声音沉稳而有力:“不破不立!原南茶厂已经是沉疴难起,常规的药方救不了命!任明远同志的报告,思路清晰,方案可行。我看,可以试!出了问题,责任我来担!”他目光扫过会议室,“地委研究决定,同意对原南地区茶厂实施破产重组。任命任明远同志担任工作组组长,牵头组织实施!”

会议结束,王文远特意留下任明远。“明远,放手干!”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萧瑟的街道,“我知道你心里压着三块大石头。退休人员、富余职工、干部身份……说说你的想法。”

任明远深吸一口气,胸中酝酿已久的方案倾泻而出:“王书记,退休工人是厂子的功臣,不能不管。国家去年提出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的三层架构,方向定了,具体机构建立是早晚的事。我建议,从茶厂闲置的土地里,优先划出一块,将来变现,作为他们养老和医疗的保障基金。在社保机构成立前,我们地区自己先成立一个‘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把这一百多位老同志接管过来,确保生活费和基本的医疗报销不断档!”

王文远眼中露出赞许:“嗯,预留土地,成立退管中心,过渡得好!是个办法。那几百号富余职工呢?都推向社会?”

“两条腿走路!”任明远语气坚定,“第一,按国家政策和厂子实际情况,该给的经济补偿金,一分不少,确保他们离厂时手里有笔安家钱。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不能一推了之!要搞再就业扶持。地区劳动服务公司牵头,组织技能培训,联系本地新建的厂子,像凤栖茶厂这样的,还有服务行业,优先推荐我们的下岗工人。政府搭桥,让他们有地方可去,有活路可走!”

王文远连连点头:“好!想得周全!那……科级以上干部的身份问题呢?这块骨头最硬。”

任明远目光坦荡,没有丝毫犹豫:“王书记,要改,就得彻底!重组后的新厂,是股份制企业,不再是铁打的‘全民身份’营盘。建议所有干部,一视同仁,身份置换,不再保留原有行政级别和待遇。能者上,庸者下,完全按市场规则和企业需要来!这一步不走,新机制的根就扎不牢!”

王文远沉默了片刻,猛地一拍桌子:“好!有魄力!就这么办!”他走到任明远面前,用力握住他的手,“明远,这三条,我原则同意!在地委正式研究形成决议前,你工作组,就按这个方向,大胆开展工作!天塌不下来!”

工作组进驻茶厂那天,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厂门口聚集了不少工人,眼神复杂,有怀疑,有愤怒,更多的是茫然无措的恐惧。“破产?不就是把我们扫地出门吗?”“任明远,你是来砸我们饭碗的!”几个情绪激动的青工堵在办公楼前,推搡着工作组的人,污言秽语不绝于耳。一个粗壮的汉子甚至猛地推了任明远一把,他踉跄着后退几步,后背重重撞在冰冷的墙壁上,眼镜都歪了。俞文虎厂长闻讯赶来,厉声喝止,才勉强控制住场面。

任明远扶正眼镜,抹去额角的冷汗,没有发怒,只是看着那一张张写满焦虑和敌意的脸,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突破口在哪里?他找到了老厂长俞文虎。这位老革命,虽然最初对破产重组疑虑重重,但心里装着的,终究是厂子和工人的出路。在俞文虎那间堆满旧账本、弥漫着劣质烟味的办公室,两人深谈至深夜。

“老厂长,厂子已经这样了,您忍心看着它彻底烂掉,看着大家最后连那点补偿金都拿不到吗?”任明远言辞恳切,“重组不是解散,是新生!林如海厂长您也听说过,他有本事,有销路,他接手,咱们的好茶叶才能卖上好价钱!工人们才有活干,有盼头!现在拖下去,机器锈了,牌子倒了,什么都没了!”

俞文虎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忽明忽暗的烟头,久久不语。窗外夜色沉沉,远处传来几声零星的犬吠。终于,他狠狠掐灭烟头,声音沙哑:“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怎么跟工人们说?他们怕啊!”

“我们一起说!”任明远看到了希望,“团结厂里那些正派、有威望的中层和老师傅,先从车间、小组开始,开小会,讲透道理,算明白账!还有那些技术好、脑子活的骨干工人,他们是厂子的脊梁,也是未来的希望,要争取他们的支持!”

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攻心战”拉开了序幕。车间角落里,机器暂时停转,任明远、俞文虎和车间主任、班组长围坐一圈,地上散落着烟头和喝空的搪瓷缸。任明远掰着手指头算账:“厂里现在欠银行多少?欠原料商多少?每月光工资、退休金、幼儿园托儿所的开销又是多少?入不敷出多少个月了?再这样下去,别说工资,厂里那点老本都得赔光!到时候,大家真就两手空空了!”数字冰冷而残酷,像一把把锤子敲在每个人心上。一个老师傅闷头抽着烟,忽然重重叹了口气:“任主任说得在理……这厂子,像个无底洞了。”

退休人员座谈会安排在厂里那间光线昏暗的老活动室。一百多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满了房间,空气里弥漫着老年气息和浓重的不安。任明远站在前面,声音洪亮而真诚:“各位老师傅,老前辈!厂子走到今天,你们是奠基人,是功臣!你们的功劳,组织不会忘,政府不会忘!破产重组,不是不管大家了!”他详细解释了预留土地和成立“退管中心”的方案,“那块地,位置好,值钱!就是给你们留的后路!中心成立起来,专人负责,按月发生活费,医药费该报的照报!就是要让大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请你们放心!”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劳模颤巍巍站起来:“任主任,我们这把老骨头,就信你一回!别让大伙儿寒了心!”

最难的还是家访。冬夜,寒风刺骨。任明远裹紧旧棉袄,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带着工作组的人,敲开一户户职工的家门。昏黄的灯光下,破旧的家具,愁苦的面容。在陈伯那间低矮潮湿的平房里,陈伯瘫痪的老伴躺在木板床上,身上盖着打满补丁的棉被。三个孩子挤在一张破桌子前,大儿子眼神呆滞地看着窗外。陈伯搓着粗糙皲裂的手,脸上是深深的绝望。

“陈伯,”任明远坐在小木凳上,语气沉重,“厂子现在的情况,您比我清楚。重组,是为了让它活过来!活过来,才有希望!工作组有方案,像您这样家里特别困难的,生活照顾会适当倾斜。更重要的是,新厂成立,优先录用技术好的老工人!您的手艺,林厂长非常看重!您的大儿子,我们也登记了,优先推荐去参加地区组织的技能培训,学门手艺,像电工、汽修,学好了不怕没饭吃!”他拿出登记表,“您签个字,孩子的事,我们记在心上!”

陈伯浑浊的眼睛里,慢慢聚起一点微弱的光。他看看床上的老伴,又看看沉默的大儿子,嘴唇哆嗦着,最终,在那份登记表上,用颤抖的手,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晚,任明远离开时,陈伯破天荒地把他送到了门口,寒风里,老人佝偻的背影显得异常单薄。

反对的声音并未消失,最激烈的是销售科长赵有才。他习惯了安稳和权力,改制意味着他不仅可能失去位置,更会失去旱涝保收的保障和那份“干部身份”的优越感。他在私下串联,散布谣言,说任明远要把厂子贱卖给私人老板,工人都会被一脚踢开。职代会召开前夕,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日,茶厂破旧的礼堂里坐满了人。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浓重的烟味和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任明远站在台上,清晰、冷静地宣读着那份凝聚了无数个日夜心血的破产重组方案。每一个条款,都关乎台下数百人的命运。当他读到“所有人员,包括原科级以上干部,全员解除原国有身份,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新企业根据岗位需要,择优聘用,原有行政级别不再保留”时,台下坐在前排的赵有才猛地站了起来,脸红脖子粗地吼道:“任明远!你这是卸磨杀驴!是要砸了我们这些‘国家干部’的金饭碗!我们不同意!”

“对!不同意!” “凭什么砸我们饭碗?” 几个赵有才的铁杆跟着叫嚷起来,会场顿时骚动起来。俞文虎老厂长霍然起身,苍老但依旧洪亮的声音压过了嘈杂:“吵什么!都给我坐下!听任主任把话说完!这厂子不死,大家就都得饿死!你们想抱着‘干部’的牌子一起饿死吗?我俞文虎,干了三十年革命,当了二十年厂长,今天,我也没这个‘身份’了!但我认这个理!厂子要活,就得这么改!我第一个签字!”他拿起笔,在职工代表签名簿上,重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陈伯在角落里颤巍巍地举起手:“任主任……俞厂长……我,我信你们!我同意!”他身边那个曾哭诉要回乡下种田的女工也站了起来:“我也同意!只要新厂子能活,我们就有盼头!”一个接一个,手臂像森林般举了起来。赵有才脸色铁青,看着周围举起的手越来越多,他张了张嘴,最终颓然地坐了下去,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当工作组宣布表决通过时,掌声如雷鸣般爆发出来,经久不息。这掌声里,有解脱,有希望,也有对未知未来的忐忑。任明远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百感交集的脸,看着俞文虎眼中闪动的泪光,看着陈伯咧开嘴露出的、带着苦涩却终于有了亮光的笑容,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一种巨大的、近乎虚脱的欣慰席卷全身。他知道,这半年的殚精竭虑,所有的压力、委屈和汗水,都值了。散会后,俞文虎用力握住他的手,声音哽咽:“明远,谢谢你……给了这厂子,给了这帮老少爷们儿,一条活路啊!”

回到家中,妻子大凤看着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的丈夫,心疼得直掉眼泪。“快坐下,给你炖了鸡汤……”她手忙脚乱地盛汤。任明远靠在椅子上,连端碗的力气都快没了,只是疲惫地笑了笑,那笑容却无比舒展。

三月十五日,地委、行署正式批准方案。九月,新生的“原南振兴茶叶有限公司”挂牌。林如海带来了全新的机制:销售人员底薪加高额提成,卖得越多挣得越多;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直接配给公司股份,年底分红;包装设计焕然一新,打上了“古法手制、高山云雾”的印记,价格翻了一番还多。厂区里,幼儿园托儿所的牌子摘了,交给了地方政府。那块预留的土地静静地躺在规划图上,旁边标注着“退休人员保障用地”。原南地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的牌子,挂在了劳动局旁边的一间办公室里。

变化是立竿见影的。工人们脚步匆匆,眼神里有了光。机器轰鸣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响亮、更有力。仅仅三个月后,财务科报上来的数字让所有人震惊:销售额一千九百万,盈利三百万!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厂。

任明远再次来到厂里时,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车间里热气腾腾,新包装的茶叶清香四溢。他特意走到包装车间,看到陈伯的大儿子穿着崭新的工装,正熟练地操作着封口机,脸上带着专注和一丝腼腆的笑意。陈伯自己也被返聘回来当技术顾问,正指导着几个年轻人,精神矍铄,腰板似乎都比以前挺直了些。

“任主任!”陈伯看到他,远远地就招手,快步走过来,紧紧握住任明远的手,那手粗糙却异常有力,“托您的福啊!大崽在厂里干得好,上个月还拿了奖金!我也能发挥点余热,这心里,踏实!真踏实!”他笑着,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是真正舒心的笑容。

任明远站在厂区中央,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一切,看着工人们脸上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一股巨大的暖流在胸中激荡、奔涌。这喜悦如此沉甸,如此熨帖,足以抚平所有的艰难和疲惫。他深深吸了一口饱含着新茶清香的空气,感觉整个肺腑都被涤荡得清澈透亮。

地委书记王文远办公室的窗口,恰好能望见振兴茶厂的一角。王书记负手而立,看着那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地方,脸上露出欣慰而深沉的微笑。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小刘,通知任明远同志,明天上午九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