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潮涌苍茫 > 第2章 终于有书读了

潮涌苍茫 第2章 终于有书读了

作者:用户5026807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3:05:14

第二章

汪鹏程四岁那年,最痴迷的去处便是村里的戏台。和其他满场疯跑的娃儿不同,鹏程最爱扒在台边,听戚老师给大孩子们讲课。村里的大人们瞧着这小人儿聚精会神的模样,常啧啧称奇:“这娃儿怕是要成器哩!咱们李塘村开天辟地,怕是要出个文曲星了!”

转眼到了1976年9月1日,汪鹏程到了背起书包的年纪。这时节,同村的伙伴大水、大凤和有谷,已经考进了公社的初中。

戚老师下乡已是第七个年头。这些年,回城的知青一拨接一拨,留在马桥的,就只剩她和另外两位知青——两女一男。

马桥完小曾几次想调戚老师过去,都被李塘村的乡亲们硬生生给“留”了下来。李塘村有个硬气人——汪满火,如今已是马桥大队的支书。汪支书出面,硬是从李塘村的集体积累里拨出一份工分,额外算给戚老师。这份情,是李塘村对戚老师的挽留。

鹏程报名那天,学费是一块钱,在那年月可是笔“巨款”。他娘洪金花领着儿子,一路寻到戏台找戚老师。戚老师摸着鹏程的小脑瓜,对洪金花笑道:“金花婶,您放宽心!一看鹏程就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您这儿子,不简单呐!”

鹏程个头小,被分在了教室第一排。从此,每天清晨,村口那座小石桥上,第一个翘首等待戚老师身影的小小人儿,准是他。

放学的钟声悠悠荡开,孩子们如归巢的雀鸟四散离去。空寂的教室里,戚老师轻轻朝鹏程招招手,孩子立刻奔了过来,脚步轻快。戚老师俯下身,从那只洗得泛白、边角磨损的帆布挎包里摸索着,小心翼翼拿出一样东西——报纸叠成的方正小包。她压低声音,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郑重:“给,新找的。”

鹏程屏住呼吸,手指微微颤抖着剥开报纸。两本薄薄的小人书显露出来,封面印着彩色的图画,纸张粗糙却散发着一股奇异的、好闻的油墨香气。他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盛满了星星。

戚老师竖起食指,轻轻贴在唇边,声音压得更低,如同耳语:“嘘…这是我们俩的秘密。” 她的笑容温柔地漾开,如同初春的溪水。小鹏程立刻挺直了胖乎乎的小身板,极其认真地模仿老师的样子,肉乎乎的手指也笨拙地竖到嘴边,小脸绷得紧紧,仿佛在完成一件关乎世界存亡的重大仪式。

他用力点头,小手把裹着报纸的小人书紧紧搂在胸前,那温暖的触感一直熨帖到心底。在那些纸张脆薄、图画简单的方寸世界里,鹏程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充盈心间的快乐。这沉甸甸的暖意,如同悄然飘落的蒲公英种子,在懵懂的幼年心田上轻轻着陆,无声无息扎下根须。戚老师给予的,又岂止是两本小人书?那分明是贫瘠年代里,最珍贵的甘泉,无声浸润着孩子干渴的求知心田。

公社初级中学孤零零地坐落在一个黄土山包上。谁也说不清当年为何选这么个地方。光秃秃的山包,爬上去少说得五分钟,一条黄泥巴路蜿蜒而上,连个台阶都没有。晴天一脚灰,雨天一步一滑,得提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山顶上是三排工字型排开的平房,权当教室、办公室和教师宿舍。食堂则歪在山包西侧,一个陡坡下。所幸修了段“Z”字型的水泥台阶通下去,只是那台阶拐弯处,赫然杵着一座旱厕,臭气熏天,熏得人脑仁疼——真不知是哪个“天才”把厕所安在了这上风上水之地!

学生寝室更远些,在山包东侧,中间还隔着一条哗哗淌水的溪沟。只有两间腾挪出来的供销社化肥仓库,勉强充当男女生宿舍,塞得满满当当。

大水、大凤和有谷读初中那会儿,住校生足有一百二十号人,其中男生八十,女生四十。宿舍里,木头做的上下铺纵横交错,为了挤下更多人,除了贴墙的床铺,床与床之间的缝隙窄得只能侧身挤过。能分到靠墙的铺位,简直是天大的幸运——好歹能透点气,有点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若是被塞在中间,那可就遭了大罪:每天得在床铺的“**阵”里侧身挤过几重关卡不说,还得忍受那空气凝滞、被褥常年不晒散发出的,混杂着汗酸和霉变的、令人作呕的腌臜气味。

万幸的是,大水分到了靠门靠墙的上铺。冬天固然冷风直灌,但至少进出方便,通风透气。兴许是他十五岁才上初一,个头看着还有发展潜力,老师无意中让他当了这“门神”吧。

早饭和午饭还好些,学校会安排老师,或者指派初三几个大块头的学生,在食堂维持排队打饭的秩序。可一到晚饭,就彻底乱了套!没人管束,原本竖着的队伍瞬间溃散,变成黑压压一片人墙,疯狂地挤向那小小的饭菜窗口。靠近窗口的那面墙,早已是满目疮痍:抠出的破洞,剥落的石灰,裸露的砖头,泼溅的菜汤油渍,甚至……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血迹!

每到这时,大凤她们这些女同学和小个子男生,都只能识趣地远远站在饭厅中央。就算硬着头皮挤进去,打到饭菜,也往往在挤出人群时洒掉大半。幸好有大水在,大凤的晚饭总有着落。只是苦了那些没有“靠山”的女生和个别小个子男生,轮到他们时,常常只剩冷冰冰的饭粒,至于菜?早光了!桶底那点冰冷的残汤剩菜,食堂大师傅也懒得再盛,往往摆摆手,由着他们自己动手去刮。

初夏时节,下午上课前那半小时,总有一位头发灰白的老奶奶,背着一个沉重的冰棒箱,颤巍巍地爬上那黄土山包。她身后总跟着个小不点孙子,小手死死托着箱底,帮奶奶分担一点分量。老奶奶的儿子,曾是这中学打钟兼做杂工的,几年前病故了。学校念她孤苦,特许她来这山包上卖冰棒。老奶奶不识字,算数也慢,一分钱一根的冰棒,依然引得学生们蜂拥而上。

大凤的爹虽是支书,但为人耿直,家里负担又重,给大凤的零花钱,一个星期也就两毛。这两毛钱得买牙刷牙膏肥皂,有时家里带的咸菜馊了,还得在食堂打点菜。因此,大凤也只能偶尔摸出一分钱,解解馋虫。

卖冰棒那会儿功夫短,买冰棒的学生一窝蜂挤在老奶奶小小的冰棒箱前。老奶奶一手护着怯生生的小孙子,一手护着摇摇晃晃的箱子,还要忙乱地收钱、递冰棒。就在这时,总有几个调皮的家伙,趁乱抓了冰棒就喊“钱给了!”,老奶奶被无数伸过来的手和吵嚷声弄得晕头转向,根本记不清谁给了谁没给,只能连声应着“好、好、好”,继续手忙脚乱地应付。有一次,大凤就站在冰棒箱边上,足足看了二十分钟,她清清楚楚地看到,竟有五个男生,就这样白拿走了冰棒!

大凤不敢当场戳穿,怕挨打。看着老奶奶佝偻的背和小孙子挂着鼻涕的脸,她心里堵得难受。

她把这事告诉了大水。大水想了想,说:“我们帮帮老奶奶吧。” 从此以后,只要老奶奶的冰棒箱出现在山包上,大水和有谷就自动成了“义务监控员”。再遇到想浑水摸鱼的家伙,他俩就站在旁边,目光炯炯地盯着,有时咳嗽一声,有时干脆出声提醒。那几个常耍滑头的顽皮生,见大水和有谷两个大个子戳在那儿,心里发虚,也不敢再闹腾。时间久了,老奶奶心里明镜似的,感激这两个好心的孩子。每次卖到最后,她总要特意留下三根冰棒,塞给大水、有谷和自己的小孙子。大水起初总推辞,但有时实在拗不过,或者箱底只剩些快要化掉一半的冰棒,老奶奶执意要给,他和有谷才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接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