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 > 第4章 金鳞初现遇鬼才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

短短数月之间,荆州南阳、南郡一带的世家豪族圈子里,悄然流传起两样新奇之物。

一是名为“流云锦”的丝绸。其纹样繁复华美,前所未见,光泽流转如云霞,更妙的是色彩鲜艳持久,据说是用了秘法染制,价格堪比黄金,却依旧供不应求。

二是名为“烧春”的烈酒。其性烈如火,入口如刀,醇香浓郁,远非当下寻常浊酒可比。不仅深受好酒之人追捧,更有军中将领将其视为御寒疗伤的圣品,私下求购者甚众。

这两样宝贝,皆出自一个新兴的、名为“金鳞”的商号。商号主人神秘莫测,无人得见其真容,只知其手下办事之人精明干练,货物渠道把控极严。

“金鳞”商号的后院,实则是黄月英在城外购置的一处僻静庄园。此刻,七岁的黄月英(虚岁八岁),正站在新建的、由典韦亲自带人看守的工坊内。

工坊里,几名被“雇佣”(实为月英通过典韦救下的落难工匠及其家眷,签了死契,绝对可靠)的工匠,正按照她提供的图纸,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改良后的提花机和一套铜制蒸馏装置。

看着一匹匹华美的“流云锦”走下织机,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浓郁酒香,月英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种“计划正在推进”的冷静。这些财富,不过是未来宏大蓝图的基石。

“小娘子,账目清点完毕。”一个面容精悍、名叫黄谷的中年人恭敬地呈上竹简。此人是黄家庄户出身,读过几天书,头脑灵活,被月英提拔为明面上的商号管事。

月英接过,快速浏览。上面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汉末商人疯狂,但她只是轻轻颔首:“嗯。按之前吩咐,七成利润,秘密购入粮食、生铁、皮革,分别存入我们在各处设置的隐秘仓库。两成继续投入工坊扩大和匠人培养。剩下一成,作为流动资金和……‘特殊’开支。”

“特殊开支”,指的是用于搜集情报、结交各地游侠、以及在流民中挑选可造之材进行初步培养的费用。这件事,由典韦负责,极为隐秘。

“是。”黄谷躬身应道,看向月英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他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这一切竟是由眼前这个尚未总角的小女郎在幕后主导。

这时,典韦从外面大步走进,低声道:“小娘子,按您的吩咐,这几日我们在颍川一带撒下的人,留意到一位名叫郭嘉的先生,如今在袁绍麾下,但似乎并不得志,常有离去之意。”

郭嘉!月英眼睛一亮。

建安二年,郭嘉二十七岁。此时他应该已经离开了袁绍,正处于投奔曹操前的空窗期,或许正在颍川老家,或许已在前往许都的路上。这可是未来的“鬼才”,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算无遗策,可惜天不假年,于征乌桓时病逝。

若能在此刻截胡,不仅为未来蜀汉增添一顶级智囊,或许还能凭借“诺亚方舟”中的知识,想办法改善他的体质,逆天改命!

“可知他具体行踪?”月英立刻问道。

“探子回报,三日前,有人见他在阳翟(颍川郡治)一家酒肆中出现,似乎……盘缠将尽。”典韦回道,语气有些古怪。名满颍川的郭奉孝,竟会困顿至此?

月英当机立断:“典大哥,准备一下,我们即刻出发,去阳翟!”

数日后,颍川郡,阳翟城内。

一家还算整洁的酒肆二楼雅座,月英一身男童打扮,穿着普通的细麻布衣,正小口啜饮着清水。典韦如同一尊铁塔,沉默地立在她身后,引得酒保和零星酒客频频侧目,不敢靠近。

她的目光,落在临窗一个独坐的青衫文士身上。

那人约莫二十七八年纪,面容略显清癯,带着几分酒色过度的苍白,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顾盼间透着洞察世情的慵懒与不羁。他面前只放着一壶最普通的浊酒,一小碟豆子,自斟自饮,姿态潇洒,仿佛身处琼楼玉宇,而非这市井酒肆。

正是郭嘉,郭奉孝。

月英静静观察着。历史上的郭嘉,性情通达,不治行俭,但才华盖世。如何接近他,并让他对一个七岁孩童的话感兴趣,是个难题。

只见郭嘉饮尽壶中最后一滴酒,意犹未尽地咂咂嘴,伸手入怀摸索了半天,却只掏出几枚五铢钱,显然不够再沽一壶。他自嘲地笑了笑,也不以为意,起身便要离开。

时机到了。

月英对典韦使了个眼色。典韦会意,走到柜台,取出一小坛密封的“烧春”,又让酒保切了一盘熟肉,径直走到郭嘉桌前,瓮声瓮气地道:“这位先生,我家小公子见先生雅致独饮,特赠薄酒一坛,聊助酒兴。”

郭嘉一愣,看了看典韦那凶神恶煞却又恭敬的神态,又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不远处桌旁那个粉雕玉琢、眼神清澈的“小公子”。

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饶有兴味的光芒。他并不推辞,哈哈一笑,重新坐下:“既蒙厚赠,嘉却之不恭了。”拍开泥封,一股浓烈醇厚的酒香瞬间逸出,郭嘉鼻子一动,眼中精光大盛,“好酒!竟是前所未闻之佳酿!”

他迫不及待地倒了一碗,一饮而尽。烈酒入喉,如一道火线直坠丹田,让他苍白的脸上瞬间涌起一抹红晕,忍不住赞道:“痛快!当真痛快!”

月英这才起身,走到郭嘉桌前,拱了拱手,用尚带童音却刻意放缓的语调道:“先生喜欢便好。”

郭嘉眯着眼,打量着月英,又瞥了一眼她身后如影随形的典韦,笑道:“小公子器宇不凡,仆从亦非常人。不知高姓大名,为何厚赠郭嘉这落魄之人?”

“小子姓黄,名英。久闻颍川郭奉孝之名,智计超群,洞悉世事。今日偶遇,心生仰慕,故以酒相赠,别无他意。”月英从容应对。

“哦?”郭嘉放下酒碗,身体微微前倾,那双洞察人心的眼睛直视着月英,“黄小公子年纪虽幼,谈吐见识却非比寻常。而且……”他目光扫过那坛“烧春”,“此等烈酒,绝非寻常人家所能有。近日颍川世家间流传的‘流云锦’与‘烧春’,莫非与黄小公子有些关联?”

月英心中微凛,不愧是郭嘉,仅凭一点线索,便能窥见端倪。她也不否认,淡然一笑:“先生慧眼。些许微末伎俩,不足挂齿。”

郭嘉眼中兴趣更浓,他为自己又倒了一碗酒,慢悠悠地道:“小公子寻我,只怕不单是为了赠酒吧?郭嘉一介布衣,身无长物,不知有何处能入小公子法眼?”

月英知道,在郭嘉这等聪明人面前,拐弯抹角反而落了下乘。她深吸一口气,直视郭嘉,一字一句道:“小子确有所求。欲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助你?”郭嘉失笑,“小公子欲成何事?”

月英目光扫过酒肆窗外,街上行人匆匆,远处隐约有乞儿的哀告声传来。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与她年龄截然不符的沉重与坚定:

“终结这乱世,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郭嘉端着酒碗的手,顿在了半空。

他脸上的慵懒与不羁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他仔细地、重新地审视着眼前这个身高才及他腰间的“小公子”。

那双眼眸清澈见底,却又深邃如渊,里面没有孩童的天真,也没有商贾的铜臭,只有一种……仿佛洞穿了历史迷雾的悲悯与决然。

良久,郭嘉缓缓放下酒碗,发出一声轻叹。

“小公子之志,……惊人。”他顿了顿,语气复杂,“只是,这天下大势,波谲云诡,非一人之力可逆。袁本初四世三公,兵多将广,却非明主;曹孟德……或有雄才,然其心难测。郭嘉尚且彷徨无依,又能如何助你?”

月英知道,郭嘉心动了,至少是对她这个人,以及她背后所代表的神秘力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并非不愿,而是在权衡,在试探。

“先生何必妄自菲薄?”月英微微一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先生之大才,岂能久困浅滩?小子虽年幼,却愿为先生提供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无需屈从于谁,只需秉持本心,为天下苍生谋一将来。”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力量……‘金鳞’商号,只是开始。小子手中,尚有可强军、富国、安民之策无数。只待风云际会,便可化龙腾飞。”

郭嘉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烈酒的余韵在他体内流转,而眼前这黄姓小童的话语,更在他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一个七岁孩童,竟有如此格局、如此气魄、如此……深不可测的底蕴?

他看不透。

但这看不透,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小公子,”郭嘉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兹事体大,请容郭嘉……考虑几日。”

“自然。”月英颔首,知道不能逼得太紧,“先生可在此安心住下,一应开销,由小子承担。若先生想通了,可随时到城西‘金鳞’货栈寻黄管事。”她说完,再次拱手,便带着典韦转身离去,毫不拖泥带水。

郭嘉独自坐在桌前,看着那坛还剩大半的“烧春”,又望向窗外那个小小的、却仿佛蕴含着无限能量的背影,久久无言。

他端起酒碗,将其中残酒一饮而尽,感受着那灼热的液体滑入喉中,眼中闪过一丝前所未有的光芒。

“终结乱世,还天下太平……”他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奇异的笑容,“黄英……不,黄月英么?有意思,当真有意思。”

他似乎,找到了比投奔曹操,更有趣的选择。

窗外,春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上,一只蝴蝶挣扎着从残雪中飞出,颤巍巍地飞向天空。

乱世的棋局,似乎因为一颗小小棋子的意外落入,开始转向无人能预知的方向。而未来的“鬼才”,也在这阳翟酒肆中,与他的“明主”(或者说,是合作伙伴?)完成了第一次命运的碰撞。

金鳞商号,这尾初生的鲤鱼,已然开始搅动风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