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 > 第18章 荆襄才俊 卧龙出山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秋。襄阳,黄承彦府邸。

月英难得在家中长住,陪伴父母。她的“神童”之名与“金鳞”商号的背景,早已在荆襄士林中传开,虽多数人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或只当她是个有些奇思妙想的商贾之女(或子,因她常以男装示人),但亦引起了部分有心人的注意。

这一日,府中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除了常来的名士,还有两位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一位自然是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头戴纶巾的诸葛亮(字孔明),另一位则是其好友,被称为“凤雏”的庞统(字士元),此时年纪稍轻,容貌虽……不拘小节,但双目炯炯有神,顾盼间自有不凡气度。

黄承彦热情接待,月英亦以女儿身份出来奉茶。她今日未着男装,一身浅碧色曲裾深衣,举止娴雅,与平日里运筹帷幄的“黄英”判若两人,但眉宇间的灵动与沉静却无法掩盖。

席间,众人自然谈论起天下大势。官渡之战的影响已波及荆州,刘表集团内部“主战”与“主和”(实为投降)的争论日益激烈。

庞统性情直率,首先开口,言辞犀利:“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新胜,气势正盛。刘景升(刘表)年老多病,二子不睦,蔡瑁、蒯越之流只知保全家族富贵,荆州看似安稳,实则危如累卵!若曹操南下,恐难抵挡!”他这话几乎是指着鼻子说刘表集团无能了。

在座一些与蔡、蒯两家交好之人面露不豫之色,但碍于庞统才名,未便发作。

诸葛亮轻摇羽扇(此时或已开始使用),淡然接口:“士元兄所言虽是实情,然亦不尽然。曹操虽强,然北方未靖,袁绍余部尚存,其需时日稳固。且其南下,必先经宛、叶,我有汉水之利,江夏之固,若用人得当,御敌于境外,亦非不可能。”他分析局势,条理清晰,既指出了危机,也点出了希望所在,比庞统的直言更显沉稳。

黄承彦捻须点头,看向诸葛亮的目光满是欣赏。

月英安静地听着,心中暗赞,卧龙、凤雏,果然名不虚传。她注意到诸葛亮在分析时,多次提到了“粮草”、“民心”、“地利”,而非单纯强调兵力多寡,这与她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

当话题转到如何强兵富民时,月英在父亲示意下,轻声插言道:“小子以为,强兵之基在于富国,富国之本在于农桑工贾。若能引水灌田,改良农器,使一亩之田多收三五斗;若能畅通商路,使荆襄之锦、漆器、药材行销四方,换回急需之铜铁、马匹;若能设立工坊,改良军械,则兵精粮足,方可言战守。”

她这番话,从一个“闺阁女子”口中说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既务实,又带着超越时代的眼光。

庞统闻言,眼睛一亮,看向月英:“久闻黄小姐聪慧,今日一见,果真不凡!此言深得我心!空谈仁义道德,难御虎狼之师!”

诸葛亮也首次将目光正式投向月英,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探究。他早就感觉这位黄小姐非同一般,今日听其言论,更觉其见识不凡,绝非寻常只知针织女红的女子。

“黄小姐高见。”诸葛亮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却带着真诚的赞许,“农桑工贾,实为根基。亮于隆中,亦常思此道。”

月英对上他的目光,心中微动,坦然回道:“孔明先生过誉了。小女子只是偶有所感,胡乱言之罢了。”她深知诸葛亮大才,此刻并非招揽之时,但留下一个好印象,为日后可能的合作埋下伏笔,却是必要的。

这次会面,看似寻常,实则是荆襄年轻一代顶尖才智之士的一次非正式碰撞。月英的独特见解,给诸葛亮和庞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诸葛亮,他隐隐感觉到,这位未来的妻子(若婚约成真),或许远非他最初想象的那般简单。而月英也确认了,这位历史上的蜀汉丞相,其才华与格局,确实值得她未来倾力相助,甚至……共同开创一番新天地。

荆襄的人才网络,因这次会面,无形中又紧密了一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