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烟火里的褶皱 > 第72章 花店勿忘我泣

烟火里的褶皱 第72章 花店勿忘我泣

作者:奚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5

镜海市老城区的“拾光花店”外,青石板路被昨夜的雨浸得发亮,像泼了层墨又掺了碎银。墙根的青苔绿得发黏,沾着几片被风撕烂的梧桐叶,黄中带褐,边缘卷得像老太太的皱纹。店门挂着串黄铜风铃,风一吹就“叮铃叮铃”地喊,声儿脆得能敲碎晨雾——雾还没散呢,白蒙蒙的裹着街角的老槐树,枝桠间漏下的光也是淡的,落在玻璃橱窗上,映得里面的勿忘我紫得发蓝,像揉碎了的夜空。

太叔龢蹲在店门口翻土,指甲缝里嵌满了黑泥。她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的手腕细得像根芦苇杆。“咳咳。”她突然弯下腰咳,咳得后背一抽一抽的,手里的小铲子“当啷”掉在石板上。雾里飘来油条香,混着隔壁早点铺的煤烟味,呛得她又咳了两声,眼角沁出点泪。

“太叔姐,又给花换土呐?”隔壁修鞋的呼延龢探出头,他手里还捏着只扎了线的皮鞋,鞋油蹭得鼻尖发亮。“这勿忘我都快成精了,你天天伺候着,比伺候老伴还上心。”

太叔龢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嘴,笑的时候眼角的纹堆得像褶子:“它记事儿。”她指了指橱窗里那捧最大的勿忘我,花瓣上还沾着晨露,“三年前他走那天,就攥着这花。”

呼延龢“哦”了一声,没再接话。风又吹过来,风铃响得更急了,像是有人在催。太叔龢弯腰捡铲子,指尖刚碰到木柄,就看见雾里走来个人——穿件灰扑扑的风衣,头发乱得像草,手里捏个皱巴巴的纸袋子,脚步虚得像踩在棉花上。

是环卫工王姐。她每天这个点来倒垃圾,今天却站在花店门口不动,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橱窗里的勿忘我。太叔龢心里“咯噔”一下,这阵子王姐总躲着她,倒垃圾都绕着花店走,今儿怎么……

“王姐?”太叔龢递过去把凳子,“坐会儿?”

王姐没坐,嘴唇哆嗦了半天,才从纸袋子里掏出个东西——是枚铜纽扣,磨得发亮,上面还留着半个线头。“太叔姐,”她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这是……那天在你老伴常坐的花坛边捡的。”

太叔龢捏过纽扣,指腹蹭到上面的纹路——是老伴那件蓝布衫上的,他总说这纽扣是他俩结婚时买的,比金子还金贵。她心口一揪,眼泪“唰”就下来了:“他……他那天是不是来过?”

王姐点点头,眼圈也红了:“那天雾比今儿还大,他就蹲在花坛边,手里攥着把勿忘我,花瓣都蔫了。我问他咋不进去,他说……说怕你看见他这模样,闹心。”

风突然停了,风铃不响了。太叔龢攥着纽扣蹲下去,眼泪砸在泥土里,洇出个小坑。三年了,她总以为老伴是“去买酱油”时走的,走得急,没来得及跟她说句话。原来他来过,就蹲在门口,看了她好久。

“对了。”王姐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他还让我给你带这个,说……说你看了就懂。”

纸条是从烟盒上撕下来的,字迹抖得厉害,就写了三个字:“花瓶底。”

太叔龢猛地站起来,冲进店里。橱窗最底下那个青瓷花瓶,是老伴生前最喜欢的,他总说这瓶子“肚子大,能装下一辈子的花”。她把花瓶抱下来,沉甸甸的——瓶底好像粘了东西。

“哐当!”花瓶掉在柜台上,水洒了一地,勿忘我落得满地都是。瓶底粘着个小布包,蓝布的,上面绣着朵歪歪扭扭的勿忘我——是她当年绣的。

布包里裹着张存折,还有张照片。照片是他俩年轻时拍的,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他穿着那件蓝布衫,笑得露出豁牙。存折上的日期是三年前,余额后面跟着一长串零——是他偷偷攒的钱,她竟一点都不知道。

“还有这个。”王姐又递过来个东西,是个旧收音机,外壳掉了漆,“他蹲在花坛边时,就抱着这个听,里面总放《茉莉花》,是你最爱听的那首。”

太叔龢按下收音机开关,“滋滋”响了两声,真的飘出《茉莉花》的调子。唱到“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时,突然卡了一下,传出个沙哑的声音,是老伴的:“老婆子,我没走远,就蹲在门口看你浇花呢……你总说我懒,不爱给花浇水,其实我半夜偷偷浇过……”

声音断了,收音机又开始唱《茉莉花》。太叔龢抱着收音机蹲在地上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呼延龢在门口叹口气,悄悄把掉在地上的勿忘我捡起来,插进旁边的空瓶子里。

雾慢慢散了,阳光透过梧桐叶照进来,落在满地的蓝紫色花瓣上,亮得晃眼。太叔龢突然想起什么,翻出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在外地工作,总说忙,三年没回来了。

“喂,小宝。”她声音还抖着,“你爸……你爸给咱留了钱,咱去旅游吧,就去你小时候总念叨的海边。”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天,突然传来儿子的哭声:“妈,我早知道了。爸走前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好好照顾你……我这就请假回去,咱明天就走。”

太叔龢挂了电话,笑着抹眼泪。风又吹起来,风铃“叮铃叮铃”地响,像是老伴在旁边笑。她拿起那枚铜纽扣,想把它缝回那件蓝布衫上——衫子就挂在里屋的衣架上,三年了,她总舍不得洗。

刚走进里屋,就看见衣架下掉着个东西——是个小铁盒,锈得厉害。太叔龢捡起来打开,里面装着满满一盒糖,水果糖,纸包的,有些都化了,粘在盒盖上。

盒底压着张纸条,还是老伴的字:“老婆子,你总说嘴里没味儿,我给你买了糖,藏在铁盒里,省得你总偷吃牙疼……”

太叔龢捏起颗糖,剥开纸放进嘴里,甜得嗓子发紧。窗外的勿忘我在阳光下开得正艳,紫得像要流出来似的。她突然觉得,老伴没走,他就在这屋里,在花香里,在糖甜味里,在每一阵吹过风铃的风里。

王姐在门口喊:“太叔姐,垃圾我帮你倒了啊!”

“哎!”太叔龢应了一声,把铁盒放进怀里,“谢谢你啊王姐!”

“谢啥!”王姐的声音远远的,“我还得谢谢你呢,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我家老头子也偷偷给我攒了钱……”

太叔龢笑着走出屋,刚要把花瓶捡起来,就看见呼延龢蹲在门口,手里捏着张照片——是他和他媳妇的,他媳妇去年走的。“太叔姐,”他声音有点哑,“你说……他们是不是真的没走远?”

太叔龢蹲下去,把手里的糖递给他一颗:“肯定没走远。你看这花,开得这么好,就是他们在笑呢。”

阳光越来越暖,照在身上像裹了层棉絮。太叔龢突然想起存折上的日期——是她生日那天。原来他走的时候,都记得她的生日。她站起身,想去把那件蓝布衫洗了,明天带着去海边。

刚拿起衫子,就看见袖口缝着个东西——硬硬的,像是块布。她拆开线,掉出个小布包,和瓶底那个一样,里面裹着枚戒指,银的,有点发黑,是他俩结婚时的婚戒。她当年总说戴着干活不方便,摘下来就忘了放哪儿了,原来他一直替她收着。

“老头子啊。”太叔龢把戒指戴在手上,大小正好,“你咋这么多心眼子呢……”

风铃又响了,“叮铃叮铃”,像是在应她的话。太叔龢走到门口,看着满店的勿忘我,突然觉得这花一点都不忧伤了,蓝紫色的花瓣上,好像都沾着笑呢。

隔壁早点铺的老板喊:“太叔姐,要不要来根油条?刚炸的!”

“来两根!”太叔龢笑着应道,“给我多炸会儿,脆点!”

阳光落在她的白发上,亮闪闪的。她摸了摸手上的戒指,又捏了捏口袋里的铜纽扣,突然觉得,这日子啊,就像这勿忘我,看着蓝幽幽的,其实心里甜着呢。

风一吹,满店的勿忘我轻轻晃,像是在点头。太叔龢拿起扫帚扫地上的水,脚步轻得像怕吵醒了谁。她想,等儿子回来,就把这些事都告诉他,告诉他爸是个多好的人,告诉他这三年里,爸一直没离开过。

这时,店门口突然传来“吱呀”一声,一辆老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停在了路边。骑车的是个年轻姑娘,梳着条乌黑的长辫子,发梢系着个粉花头绳,随着她下车的动作轻轻晃。她穿件月白色的棉布裙,裙摆上绣着几枝淡绿的兰草,脚上是双白布鞋,鞋面上沾了点泥,看着像是走了远路。

姑娘抬起头,露出张白净的脸,眉毛细得像画上去的,眼尾微微上挑,笑的时候左边嘴角有个小小的梨涡。她手里提着个竹编的小篮子,篮子上盖着块青布,隐约能看见里面露出的草叶。

“请问,这里是拾光花店吗?”姑娘的声音软乎乎的,像浸了蜜的,“我找太叔龢奶奶。”

太叔龢愣了愣,放下扫帚走过去:“我就是。姑娘你是?”

姑娘把自行车支好,抬手把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露出段细白的脖颈:“我叫‘不知乘月’,我爷爷是沈念安,他说您认识他。”

“沈念安?”太叔龢皱着眉想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是当年在村口给人瞧病的沈大夫?”

不知乘月点点头,眼里泛起笑:“是呢。爷爷说当年他来镜海市办事,落了难,是您和爷爷……哦不,是您老伴儿帮了他,还送了他一捧勿忘我当盘缠。”

呼延龢在旁边接话:“沈大夫我记得!当年他给我媳妇瞧过咳嗽,几副药就好了,医术可神了!”

王姐也凑过来:“是不是总穿件灰布长衫,背着个木头药箱的那个?”

“是呢。”不知乘月打开竹篮上的青布,里面是个陶土药罐,还有几包用牛皮纸包好的草药,“爷爷说太叔奶奶您总咳嗽,这是他配的润肺汤方,用川贝、百合、玉竹熬着喝,喝上一阵子就好了。这汤方可是按古方调的,川贝润肺,百合安神,玉竹滋阴,三样配着,温温和和的不伤脾胃。”

太叔龢心里一暖,接过药包闻了闻,一股清苦的药香混着淡淡的草木气,很干净。“你爷爷有心了。都这么多年了,他还记得我咳嗽。”

“爷爷总念叨呢。”不知乘月蹲下来,指着橱窗里的勿忘我,“他说当年您送他的勿忘我,他一直养在药铺窗台上,开了一年又一年,后来还结了种子,他把种子撒在药圃里,现在药圃里到处都是。春夏时节,紫莹莹一片,风一吹跟波浪似的。”

风又吹起来,风铃“叮铃”响了一声。太叔龢突然想起什么,拉着不知乘月的手往屋里走:“快进来坐。我给你找样东西,当年你爷爷落在我这儿个小匣子,说里面是他的宝贝药方子。”

不知乘月眼睛一亮:“真的?爷爷总说他年轻时丢了个重要的匣子,找了好多年都没找着!他说那匣子里还有他年轻时画的草药图,比现在的图谱还细呢。”

太叔龢在里屋的旧柜子里翻了半天,终于拎出个黑檀木的小匣子,匣子上刻着朵梅花,边角都磨圆了。“就是这个。当年他走得急,忘在花坛边的石凳上了,我捡回来收着,总想着哪天能还给他。”

不知乘月接过匣子,手指轻轻摸着上面的梅花纹,突然“呀”了一声——匣子的锁孔里插着根小小的银簪子,簪子头是朵小小的兰花。“这是我奶奶的簪子!爷爷说奶奶走的时候,头上就插着这根簪子……”她眼圈一红,声音也带上了颤,指尖摸着簪子上冰凉的兰花,像是摸到了奶奶的温度。

太叔龢也愣了,她当年捡匣子的时候没注意锁孔里有东西,只当是匣子本来就没锁。“这……这咋回事?许是你奶奶当年不小心掉进去的?”

不知乘月把银簪子拔出来,匣子“咔哒”一声开了。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放着几本泛黄的线装书,还有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个年轻姑娘,梳着双丫髻,笑起来眼睛弯得像月牙,和不知乘月有几分像。

“这是我奶奶。”不知乘月摸着照片,眼泪掉了下来,“爷爷说奶奶当年就是在镜海市走的,走的时候还怀着孕,就是我爸。他总说没照顾好奶奶,心里愧得慌,夜里总翻来覆去喊奶奶的名字。”

呼延龢在门口叹了口气:“沈大夫当年难呐。我记得他来的时候脸色差得很,眼睛都是红的,像是刚哭过。有回我半夜起夜,看见他蹲在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个布包,肩膀一抽一抽的。”

王姐也点头:“可不是嘛。有天半夜我起夜,看见他蹲在老槐树下哭,手里攥着张纸条,哭得老伤心了,哭声混着风声,听得人心里发揪。”

太叔龢拿起那几本线装书翻了翻,里面是用毛笔写的药方子,字迹工整,旁边还画着草药的样子,根须叶脉都画得清清楚楚,有些地方还沾着褐色的药渍。“这些药方子看着就珍贵。你爷爷现在在哪儿?我跟你一起去看看他。”

“爷爷在城郊的敬老院呢。”不知乘月把照片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用手帕擦了擦眼泪,“他去年中风了,半边身子不能动,总念叨着要来镜海市看看,说这儿有他这辈子最念想的人,还有当年没说完的话。”

太叔龢心里揪了一下,拉起不知乘月的手:“咱现在就去。我去拿件外套,这天儿虽说晴了,风里还带着潮气。”

刚走到衣架旁,儿子小宝提着蛋糕从外面跑进来,蛋糕盒上还沾着点雨珠,看见不知乘月愣了愣:“妈,这是?”

“这是沈大夫的孙女,叫不知乘月。”太叔龢把药包塞给小宝,“你把这个熬上,川贝、百合、玉竹各抓一把,加水没过药材,小火熬半个时辰就行。我跟乘月去趟城郊敬老院,看看沈大夫。”

小宝点点头,接过药包往厨房走:“我跟你们一起去呗?正好我开车来的,方便。那敬老院我去过一回,路不好找,弯弯绕绕的。”

“好啊。”不知乘月笑了,梨涡在脸上漾开,“爷爷看见你们肯定高兴,他总说当年太叔爷爷太叔奶奶是大好人,比亲人还亲。”

小宝开的是辆银灰色的小轿车,停在花店门口正好能挡住清晨的阳光,车身上还留着昨夜下雨的水痕。太叔龢坐上副驾驶,不知乘月坐在后座,手里还抱着那个黑檀木匣子,指尖时不时摸一下匣子里的照片。

车子开出老城区,沿着柏油路往城郊走。路边的白杨树长得很高,叶子绿得发亮,风一吹“哗啦啦”响,像无数只小手在拍巴掌。太叔龢看着窗外,突然想起当年沈大夫来的时候,也是这样个晴天,他背着药箱站在花店门口,脸色苍白得像张纸,嘴唇干裂着说他媳妇病得重,想借点钱抓药,话没说完眼泪就掉下来了。

老伴当时没多说,把刚卖花赚的钱都塞给了他,还从橱窗里捧了把勿忘我:“拿着吧。这花能安神,给你媳妇放床头,说不定就好起来了。日子总会亮堂的。”

沈大夫当时给老伴鞠了个躬,眼泪掉在花瓣上,把紫花瓣都洇深了,说:“大哥大嫂的情,我记一辈子。将来要是能还上,我定当涌泉相报。”

车子突然拐进条小路,路边出现了一排白墙红顶的小房子,墙头上爬着野蔷薇,门口挂着“夕阳红敬老院”的牌子,牌子上的红漆掉了几块。不知乘月指着最里面那间屋子:“爷爷就在那儿。他总爱坐窗边,说能看见院子里的花。”

小宝把车停好,扶着太叔龢往里走。敬老院的院子里种着不少花,有月季,有芍药,还有几丛紫色的勿忘我,开得正热闹,蜂子“嗡嗡”地在花丛里钻。

不知乘月推开最里面那间屋子的门,屋里飘着淡淡的药香,还混着点旧木头的味道。靠窗的床上躺着个老人,头发全白了,像落了层雪,脸上布满了皱纹,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胸口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爷爷,我来了。”不知乘月走过去,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声音放得软软的。

老人慢慢睁开眼睛,眼睛浑浊得厉害,像蒙了层雾,看了半天,突然张了张嘴,发出沙哑的声音:“乘月……你咋来了?今天不是该去药圃吗?”

“我给您带客人来了。”不知乘月把太叔龢拉到床边,“爷爷您看,这是拾光花店的太叔奶奶,您总念叨的那位。”

沈大夫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像蒙尘的灯突然擦了擦,挣扎着想坐起来,胳膊却使不上劲,晃了晃又倒回床上。太叔龢赶紧按住他:“别动,躺着吧。我来看你了,沈老弟。”

沈大夫盯着太叔龢看了半天,突然老泪纵横,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滴在被子上洇出小湿痕:“老姐姐……我总算见着你了。当年……当年我对不起你和大哥啊……那钱我一直想还,可总没机会……”

“说啥呢。”太叔龢拿出手帕给他擦眼泪,手帕蹭过他枯瘦的脸颊,“当年你难,谁还没个难的时候。钱的事早忘了,你别往心里去。”

沈大夫抓住太叔龢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手背上的青筋像老树根似的鼓着:“当年你给我的钱,我后来想还,可回来找你们,花店换了人,我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你们去哪儿了……我这心里,憋了一辈子啊,像压着块石头。”

“后来我们搬到老城区了。”太叔龢笑着说,“这不,缘分到了,自然就见着了。你看,乘月这孩子多好,跟她奶奶一样俊。”

不知乘月把黑檀木匣子放在床头:“爷爷,您看这是啥?您找找看,里面有您要的东西不?”

沈大夫看见匣子,眼睛瞪得老大,像突然看见宝贝的孩子,伸手想去拿,却因为手抖得厉害抓不住,手指在匣子边划了好几下。不知乘月把匣子递到他手里,他摸着上面的梅花纹,眼泪掉得更凶了:“找到了……总算找到了……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着它了……”

他打开匣子,拿起那张照片,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摸着照片上的姑娘,指腹蹭过姑娘的笑脸,嘴里喃喃地说:“阿芷……我找到咱的匣子了……我带你回家了……你看,太叔姐姐也来了,跟当年一样好……”

太叔龢看着心里发酸,悄悄拉着小宝往外走:“让你沈爷爷跟乘月说说话。咱在院子里等会儿,让他们爷孙俩好好唠唠。”

祖孙俩在屋里说话,声音低低的,混着沈大夫偶尔的咳嗽声,还有不知乘月轻轻的回应。太叔龢和小宝站在院子里,看着那几丛勿忘我,花瓣上沾着阳光,亮闪闪的。

“妈,沈爷爷挺可怜的。”小宝叹了口气,踢了踢脚下的小石子,“守着念想过了一辈子,人这一辈子,有时候真挺难的。”

“谁不是呢。”太叔龢摘了朵勿忘我,花瓣上的露珠滚下来,落在手背上,凉丝丝的,“人这一辈子,不就靠着点念想活着嘛。有念想,再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突然,屋里传来不知乘月的叫声:“太叔奶奶!您快进来!爷爷他……”声音里带着慌。

太叔龢赶紧往里跑,只见沈大夫手里拿着张纸条,脸色煞白得像张纸,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胸口急促地起伏着。不知乘月蹲在床边,眼圈红得像兔子,手紧紧攥着沈大夫的另一只手。

“咋了?”太叔龢接过纸条,上面是用铅笔写的字,字迹很轻,像是没力气似的,纸边都磨毛了:“城东废园,埋着阿芷的镯子,乘月若来,替我取了,让她戴在手上,就当我……陪在她身边了。当年没给她戴好,心里总记挂着。”

沈大夫喘着气,抓住太叔龢的手,力气却不大,像风中的残烛:“老姐姐……求你……陪乘月去一趟……我这身子……去不了了……我总想着,得让阿芷的镯子戴在孙女手上,才算圆满……”

太叔龢点点头,拍拍他的手:“你放心,我陪她去。一定把镯子给你取回来,亲手给乘月戴上。”

城东的废园离老城区不远,以前是个大户人家的花园,后来败落了,就荒在那儿,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老远就能看见墙头的杂草在风里晃。小宝开车把她们送到门口,看着里面阴森森的,树影歪歪扭扭的像人影,皱了皱眉:“妈,要不我跟你们一起去?这地方看着不太安生。”

“不用。”太叔龢把外套拉链拉好,风从领口钻进来有点凉,“你在这儿等着就行。我跟乘月进去看看,很快就出来。”

废园的门是两扇锈迹斑斑的铁门,上面爬满了青藤,藤叶都黄了大半,推的时候“嘎吱嘎吱”响,像是要散架,铁锈簌簌往下掉。园子里的野草长得比人还高,没过了膝盖,踩在上面“沙沙”响,惊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起来,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歪着头看她们,“啾啾”叫了两声。

不知乘月拿着手机照路,屏幕的光在黑暗里晃来晃去,照亮了前面一小片地方,草叶上的露珠被光一照,亮晶晶的。“爷爷说镯子埋在老槐树底下,就是那棵。”她指着不远处一棵歪脖子老槐树,树干上有个大大的树洞,像张咧着的嘴。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老槐树走,脚下不知踢到了什么东西,“哐当”响了一声,吓了太叔龢一跳。太叔龢弯腰捡起来看了看,是个破掉的瓷碗,碗底还沾着点暗红色的东西,看着像干涸的血迹,心里不由得紧了紧。

“小心点。”太叔龢把瓷碗扔到一边,“这地方荒了这么久,别踩着啥尖锐的东西,也别碰不明不白的物件。”

不知乘月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小铲子——是她从花店带来的,本来是用来给花换土的,木柄上还留着太叔龢的手温。“太叔奶奶您跟在我后面,我走前面探路。”

老槐树底下积了厚厚的一层落叶,踩上去软软的,像踩在棉花上,还带着点腐叶的腥气。不知乘月按照纸条上写的,在树根左边三尺的地方开始挖。铲子插进土里,发出“噗嗤”一声,带着股潮湿的泥土味,溅起的泥点落在她的白布鞋上。

挖了没多久,铲子突然碰到个硬硬的东西,“咚”的一声。不知乘月眼睛一亮,放慢了动作,用手扒开泥土——是个小小的红漆木盒,盒子上的漆都掉光了,露出里面的木头纹理,上面还刻着简单的缠枝纹。

“找到了!”不知乘月把木盒抱出来,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泥,胳膊上沾了不少土也顾不上。木盒没锁,一打开,里面铺着层油纸,放着只银镯子,镯子上刻着缠枝莲纹,还有个小小的“芷”字,银光在手机灯下泛着柔润的光。

“是奶奶的镯子!”不知乘月把镯子戴在手上,大小正好,凉丝丝的贴在手腕上,像有股暖流顺着胳膊往上涌。“太叔奶奶您看,多好看,爷爷肯定找了它好久。”

太叔龢笑了:“这下你爷爷该放心了。咱赶紧回去吧,天快黑了,这儿阴森森的,早点走踏实。”

两人刚转身,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草丛里走动,草叶摩擦的声音越来越近。太叔龢心里一紧,拉着不知乘月往铁门那边走:“快走!有人!”

刚走了两步,草丛里突然窜出个黑影,像阵风似的扑过来,一下子把不知乘月手里的木盒抢了过去。黑影跑得很快,脚底下像生了风,转眼就钻进了更深的草丛里,只留下个模糊的背影,草被踩得“哗啦哗啦”响。

“站住!把盒子还给我!”不知乘月急了,拔腿就追,辫子在身后甩得飞快。太叔龢也赶紧跟上,一边跑一边喊:“把盒子还给我们!那不是你的东西!”

黑影在草丛里左拐右拐,像是对这里很熟,专挑草密的地方钻。不知乘月年轻,跑得也快,渐渐追上了些,眼看就要抓住黑影的衣角,黑影突然一转身,手里不知拿着什么东西,黑乎乎的,朝着不知乘月的脸就挥了过来。

太叔龢心里“咯噔”一下,想也没想就扑过去,把不知乘月往旁边一推。只听“嘶”的一声,太叔龢的胳膊被划了道口子,疼得她“哎哟”叫了一声,血一下子涌了出来,滴在地上的落叶上,红得刺眼,把枯黄的叶子都染透了。

“太叔奶奶!”不知乘月急得眼泪都出来了,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想给她捂伤口,手都抖了。

黑影趁机又跑远了,转眼就消失在草丛尽头,连个影子都看不见了。太叔龢捂着胳膊,疼得龇牙咧嘴,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别管我……快追……盒子不能丢……”

“追不上了。”不知乘月看着黑影消失的方向,眼圈红红的,声音带着哭腔,“都怪我,没拿好盒子,还让您受了伤……”

太叔龢喘了口气,摇了摇头,疼得说话都费劲:“不怪你。那人肯定是早就蹲在这儿了,说不定就是冲着这镯子来的,是咱大意了。”

两人慢慢往铁门走,太叔龢的胳膊越来越疼,血把袖子都染红了,黏糊糊的贴在胳膊上,又凉又难受。小宝在门口看见,赶紧跑过来,看见太叔龢胳膊上的伤,脸都白了:“妈!你咋了?这咋弄的?快上车,我送你去医院!”

“没事,被划了一下。”太叔龢摆摆手,疼得皱紧了眉,“先送乘月回敬老院,跟沈大夫说一声,别让他惦记。医院不用去,找点药擦擦就行。”

回到敬老院,沈大夫看见太叔龢胳膊上的伤,急得直拍床板,手拍在床板上“砰砰”响:“都怪我!要不是我让你们去……老姐姐你受苦了!我这就叫医生!”

“不怪你。”太叔龢忍着疼笑了笑,不想让他着急,“说不定是我跟那镯子没缘分。你别往心里去,人没事就好。”

不知乘月给太叔龢找了些消毒的药水和纱布,小心翼翼地帮她包扎伤口,手轻得像怕碰碎了啥,眼泪掉在纱布上:“太叔奶奶,委屈您了。等我找着那人,一定替您报仇。”

“傻孩子说啥呢。”太叔龢摸了摸她的头,手上没力气,摸得轻轻的,“镯子没了就没了,只要人没事就好。你爷爷还等着消息呢,别跟他说我受伤了,省得他担心。”

沈大夫叹了口气,从枕头底下摸出个小小的布包,布都磨得起毛了,递给太叔龢:“老姐姐,这个你拿着。这是我年轻时采的野山参,放了几十年了,补身子的。你拿着泡水喝,就当我给你赔罪了。这参我一直舍不得用,想着留着救命,现在给你最合适。”

太叔龢推辞不过,只好接过来。布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是根暗红色的人参,须根完整,像小刷子似的,还带着淡淡的土腥味,一看就是好东西。“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不贵重。”沈大夫摆摆手,语气很坚决,“跟你们当年帮我的情分比,这算啥。你要是不收,我这心里更不安了。”

天色渐渐黑了,敬老院里亮起了灯,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照出来,落在院子里的勿忘我上,紫得发暗,像蒙了层纱。太叔龢站起身:“我们该回去了。沈大夫你好好歇着,过两天我再来看你,跟你说说话。”

沈大夫点点头,拉着不知乘月的手嘱咐,声音有点哑:“你送送太叔奶奶她们。路上小心点,开车慢着点。”

车子开出敬老院,小宝看着太叔龢胳膊上的纱布,皱着眉说:“妈,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吧,别感染了。这伤口看着挺深的,万一发炎就麻烦了。”

“不用。”太叔龢靠在椅背上,有点累,眼皮都沉了,“沈大夫给的药好着呢,他懂医,听他的准没错。过两天就好了,你别瞎操心。”

不知乘月坐在后座,一直没说话,手里紧紧攥着那只银镯子——刚才黑影抢木盒的时候,她反应快,把镯子摘下来藏在了手里,没被抢走,冰凉的镯子硌着手心,却让她心里踏实点。她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心里暗暗想:一定要把木盒拿回来,那里面还有奶奶留给爷爷的信呢,爷爷盼了一辈子的信。

回到花店的时候,呼延龢还在修鞋,店里的灯亮着,暖黄的光从窗户照出来,把门口的青石板都照亮了。王姐也没走,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件没织完的毛衣,棒针“咔嗒咔嗒”响。

“回来了?”王姐看见太叔龢胳膊上的伤,赶紧站起来,手里的毛衣都掉在了地上,“咋还受伤了?这是咋弄的?跟人打架了?”

太叔龢简单说了说在废园的事,呼延龢听完,把手里的皮鞋往案子上一扔,“咚”的一声,鞋油都溅出来了:“岂有此理!明天我去废园转转,说不定能找到那黑影的踪迹!我就不信找不着他!”

“别去了。”太叔龢摇摇头,累得不想动,“那地方邪乎得很,草比人高,啥都看不清,别再出事了。犯不上为个盒子冒风险。”

王姐给太叔龢倒了杯热水,杯壁上凝着水珠:“喝点水暖暖。我看那黑影说不定是附近的小混混,专干偷鸡摸狗的事。以前就听说城东那边不太平,总有人丢东西。”

小宝把车停好,走进来说:“明天我去报警吧。让警察去查查,他们有办法。”

“不用报警。”不知乘月突然开口,眼神挺坚定的,“我知道是谁干的。肯定是隔壁村的李老三。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跟李老三抢过一棵野山参,李老三一直记恨他,总想着报复,以前就偷过爷爷药铺的东西。”

太叔龢愣了愣:“你确定?可别冤枉了好人。”

“差不多。”不知乘月点点头,语气挺肯定,“李老三就住在城东那边,平时游手好闲的,专干些偷东西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他手脚不干净。他还总打听爷爷的事,一看就没安好心。”

呼延龢一拍大腿,案子上的锤子都震掉了:“我知道那人!上次他还想偷我修鞋的工具呢!被我揍了一顿,灰溜溜跑了,眼歪嘴斜的,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王姐也点头,很确定:“是他。那人眼歪嘴斜的,走路一颠一颠的,说话还结巴,上次倒垃圾我还看见他在废园门口晃悠呢。”

太叔龢想了想,对小宝说:“明天你去城东那边问问,看看能不能找到李老三。要是能找到,好好跟他说,把盒子要回来就行,别打架,咱不跟他一般见识。”

小宝点点头:“知道了妈。我明天一早就去,肯定给您把盒子要回来。”

不知乘月站起身:“太叔奶奶,我今晚在这儿住行吗?我想明天跟小宝哥一起去找李老三,我认识他,万一他耍赖,我能说上话。”

“行啊。”太叔龢笑着说,心里挺喜欢这姑娘的,“里屋有张小床,你睡那儿就行。我给你找床被子,夜里凉。”

夜里,太叔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胳膊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像有小虫子在咬,心里还想着那个木盒。她总觉得那木盒里不只是镯子和信,说不定还有别的东西,沈大夫当年那么宝贝这匣子,肯定藏着重要的事。

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突然听见窗外传来“沙沙”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用手扒窗户,玻璃被刮得“吱啦”响。太叔龢心里一紧,一下子醒了,悄悄坐起来,走到窗边往外看——月光下,一个黑影正蹲在窗台下,手里拿着根铁棍,在撬窗户的锁,铁棍磨得锁芯“咯吱咯吱”响。

太叔龢没出声,悄悄退回来,拿起床头的扫帚,扫帚柄是硬木的,沉甸甸的。等黑影把窗户撬开一条缝的时候,她猛地拉开窗户,一扫帚拍了过去!

黑影没防备,被拍得“哎哟”一声,摔在地上,屁股着地,“咚”的一声挺响。太叔龢定睛一看,正是白天在废园抢木盒的那个人,眼歪嘴斜的,果然是李老三,脸上还有道疤,在月光下挺清楚。

“你还敢来!”太叔龢拿着扫帚指着他,气得手都抖了,“快把木盒交出来!不然我喊人了!”

李老三从地上爬起来,抹了把脸上的灰,恶狠狠地说:“老东西,别多管闲事!那木盒是沈念安欠我的,我拿回来天经地义!轮不到你插嘴!”

“你胡说!”不知乘月也被吵醒了,从里屋跑出来,手里拿着把剪刀,剪刀尖对着李老三,“我爷爷啥时候欠你东西了?你少血口喷人!”

这时,小宝和呼延龢也跑了过来,小宝是被摔地上的声音惊醒的,呼延龢住在隔壁,听见动静就赶过来了。小宝一把抓住李老三的胳膊,使劲一拧,李老三疼得“嗷嗷”叫:“老实点!还敢来偷东西!”

李老三挣扎着喊:“放开我!那木盒里有沈念安偷我的人参图谱!那是我祖传的!他凭啥占着!”

沈念安偷他的人参图谱?太叔龢愣了愣,这跟不知乘月说的不一样啊,难道这里面有啥误会?

呼延龢踹了李老三一脚,踹在他腿上:“你少胡说八道!沈大夫不是那样的人!他为人老实得很,怎么会偷你东西!”

“我没胡说!”李老三急得脸都红了,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当年沈念安来我们村采参,偷偷抄了我的人参图谱,还把我爹挖到的老山参给偷走了!我爹气病了,没多久就走了!我找了他几十年,就是为了要回图谱!你们凭啥拦着我!”

太叔龢看着李老三,他眼睛都红了,不像是说谎的样子。她心里犯了嘀咕:难道这里面还有啥隐情?沈大夫当年说不定真有啥难言之隐?

小宝把李老三绑在门口的柱子上,用绳子捆得紧紧的,问太叔龢:“妈,咋办?送派出所去?让警察来处理。”

太叔龢想了想,摇摇头:“先不送。等明天问问沈大夫再说。要是真像他说的那样,咱得把事弄清楚,不能稀里糊涂的。万一真是误会呢?”

不知乘月蹲在李老三面前,盯着他看:“你说我爷爷偷了你的人参图谱,有证据吗?空口白牙谁信你。”

李老三梗着脖子说:“图谱就是证据!那上面有我爷爷的笔记!沈念安肯定还留着!你们去问他!一问就知道!”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太叔龢就让小宝开车带着李老三,一起去了敬老院。李老三被捆了一夜,蔫蔫的,也不咋挣扎了。

沈念安看见李老三,脸色一下子变了,白得像纸,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手紧紧抓着被子,把被子都抓皱了。

李老三看见沈念安,眼睛都红了,挣扎着要扑过去,被小宝按住了:“沈念安!你终于肯见我了!快把我家的人参图谱还给我!那是我李家的根!”

沈念安叹了口气,长长地舒了口气,像是憋了几十年的气,从枕头底下拿出本厚厚的书,书皮都磨破了,递给李老三:“是这个吗?”

李老三接过来一看,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哭得“呜呜”的——书的封面上写着“李氏人参图谱”,里面是用毛笔写的人参的生长习性、采摘方法,还有好多手绘的人参图,根须、叶芽都画得清清楚楚,旁边果然有他爷爷的笔记,字迹他从小看到大,绝不会认错。

“你……你真的有……”李老三哽咽着说不出话,手里的书沉甸甸的,像压着他几十年的委屈。

沈念安点点头,眼圈也红了,老泪在眼眶里打转:“当年是我不对。我见你家的图谱珍贵,就偷偷抄了一份,还……还把你爹挖到的老山参拿走了。我对不起你爹,对不起你,这些年我心里一直不安生,总梦见你爹来问我要参。”

“那你为啥要拿?”李老三攥着图谱,手都在抖,声音带着哭腔,“那参是我爹熬了好几个通宵才挖到的,准备给我娘治病的……”

“因为阿芷当时病得重,咳得厉害,郎中说只有老山参能吊住她的命。”沈念安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愧疚,“我也是没办法……后来我想把图谱还给你,还想赔你钱,可我去找你的时候,你们村已经没人了,都说你们搬去别处了,我找了好几个村子都没找着。”

李老三愣了愣,这才知道当年还有这么回事。他看着手里的图谱,又看了看沈念安苍白的脸,还有他那只动不了的胳膊,突然把图谱往沈念安手里一塞:“算了。都过去了。我爹当年也说,救人要紧,要是知道是救你媳妇,说不定也会同意的。”

沈念安愣住了:“你……你不怪我了?”

“怪啥?都老了。”李老三抹了把眼泪,脸上又哭又笑的,“图谱你留着吧。你比我懂这些,留着说不定还能救更多的人。我留着也没用,我又不懂医。”

太叔龢看着这一幕,心里松了口气。原来都是误会,解开了就好,人这辈子,哪能没点误会呢。

沈念安把图谱又递给李老三,推回去:“不行,这是你的东西,必须还给你。我已经把上面的内容都记下来了,抄了好几本,够用了。你拿着,传给你儿子,别断了根。”

两人推让了半天,最后李老三把图谱收了起来,揣在怀里紧紧的,说要带回老家,传给儿子,让儿子好好学,别辜负了这图谱。

临走的时候,李老三从怀里掏出个东西,递给不知乘月——正是那个红漆木盒,盒盖有点歪了。“这个还给你。里面的信我没看,我就是想要图谱,别的不稀罕。”

不知乘月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封信,是用娟秀的小楷写的,纸都泛黄了,开头写着“念安吾夫”。她把信递给沈念安,沈念安拿着信,手一直在抖,像拿不住似的,看了没两行,眼泪就掉了下来,滴在信纸上,把字迹都晕开了。

太叔龢知道他们祖孙俩有话说,就带着小宝和李老三往外走,给他们留点空间。李老三走的时候,回头看了眼沈念安,眼神软了不少,不像刚来的时候那么凶了。

院子里的勿忘我在阳光下开得正艳,紫得像要滴下来似的,蜂子还在花丛里转。太叔龢摸了摸胳膊上的伤口,已经不疼了,纱布也没渗血了。她突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勿忘我,看着总有那么点忧伤,可仔细品品,又藏着好多暖人的事,像花瓣上的阳光,热乎乎的。

小宝突然指着远处喊:“妈,你看!那是不是沈大夫的药圃?绿油油的一片挺好看。”

太叔龢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敬老院后面有片小小的园子,用篱笆围着,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草药,绿油油的一片,中间还夹杂着几丛紫色的勿忘我,风一吹,轻轻晃着,像在点头,看着挺舒心。

她突然想起沈大夫说的话,他把当年她送的勿忘我种子撒在了药圃里。原来,有些念想,真的能生根发芽,开成一片花海,不用特意管,也能长得好好的。

风又吹起来,远处传来风铃的声音,“叮铃叮铃”的,像是谁在笑。太叔龢笑了笑,拉着小宝的手往车子那边走。她想,等过两天,她要把花店的勿忘我种子也撒到沈大夫的药圃里,让那里的勿忘我开得更多,更艳,像当年在花店门口那样,紫莹莹的一片。

刚走到车边,突然听见敬老院里传来不知乘月的尖叫!“爷爷!爷爷你咋了!”声音里满是慌和怕。太叔龢心里一紧,赶紧往回跑——只见沈念安躺在床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封信,眼睛闭着,嘴角却带着点笑,已经没了呼吸,胸口不再起伏了。

不知乘月扑在床边哭,眼泪掉在沈念安的手上,把他的手都打湿了,哭得浑身发抖。太叔龢站在门口,鼻子一酸,眼泪也掉了下来。沈大夫还是走了,带着对妻子的念想,带着那封信里的话,走了,走得挺安详的。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沈念安的脸上,给他镀了层暖黄的光,很平静,像睡着了似的。太叔龢轻轻走过去,把那本人参图谱放在他的胸口,又从口袋里掏出朵勿忘我,放在他的手边,花瓣上还带着露水。

她想,沈大夫终于能见到他的阿芷了。在另一个世界,应该没有病痛,没有分离,只有满院的勿忘我,和永远的陪伴吧,不用再惦记这惦记那了。

不知乘月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太叔龢,手里紧紧攥着那只银镯子,镯子在阳光下泛着光。太叔龢走过去,轻轻抱住她,拍着她的背:“别怕。以后,我就是你的亲人,有啥事儿有我呢。”

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药圃里的草木香,还有勿忘我淡淡的紫蓝色的味道,挺好闻的。太叔龢看着窗外的阳光,突然觉得,这世间的离别,或许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就像这勿忘我,谢了又开,开了又谢,永远都在,念想也一样,不会真的消失。

这时,小宝突然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布包,脸色苍白,跑得气喘吁吁:“妈!你快看这个!刚才在沈大夫的枕头底下发现的!藏得挺严实的!”

太叔龢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颗暗红色的药丸,圆滚滚的,还有张纸条,上面是沈念安的字迹,写得挺用力:“此药能治太叔老姐姐的咳嗽,然性烈,需慎用。吾此生亏欠太多,唯以此药补偿一二……望老姐姐安康长寿。”

太叔龢捏着药丸,眼泪又掉了下来,心里又暖又酸。这个沈大夫,到最后还想着她的咳嗽,记了一辈子的情分,还了一辈子的心。

不知乘月看着药丸,突然“呀”了一声,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爷爷的独门秘药!当年奶奶的病就是靠这个稳住的!爷爷说这药是他用好多珍贵草药熬的,要熬七七四十九天呢!”

太叔龢把药丸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心里暖暖的。她想,她一定会好好活着,带着沈大夫的这份心意,带着老伴的念想,好好地活下去,不辜负他们的惦记。

院子里的勿忘我还在开着,紫得发亮,被阳光一照,像撒了层金粉。太叔龢拉着不知乘月的手,慢慢走出敬老院。阳光落在她们身上,暖融融的,像裹了层棉絮,挺舒服的。她知道,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心里有念想,有暖人的事,就什么都不怕了。

突然,不知乘月停住脚步,指着天空喊:“太叔奶奶你看!那俩蝴蝶!”

太叔龢抬头一看,只见两只蝴蝶正绕着院子里的勿忘我飞,一只紫的,翅膀上的花纹像勿忘我花瓣,一只白的,白得像雪,飞得很慢,像是在跳舞,你追我赶的,挺热闹。她笑了,眼眶却湿了,心里软软的。

或许,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吧。那里,老伴正蹲在花坛边看她浇花,沈大夫正牵着他的阿芷,在满院的勿忘我里,慢慢走着,说着话,再也不用分开了。

风一吹,满院的勿忘我轻轻晃,像是在点头,又像是在笑,花瓣上的露珠滚下来,落在地上,悄无声息的。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像是什么东西炸了,震得窗户都“嗡嗡”响,太叔龢和不知乘月都吓了一跳,抬头往声音那边看,只见城东的方向冒起了黑烟,黑压压的一片,在蓝天上格外扎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