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 > 第129章 吴地暗流

苏州的雨,比汴京的黏。

赵宸抵达时,正是黄梅天,雨丝缠在船篷上,像解不开的线。运河两岸的垂柳绿得发腻,把水都染成了碧色,可码头的官差们,脸却比这河水还冷。

“赵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苏州通判王敬之拱手,官帽上的孔雀翎歪歪扭扭,眼神躲躲闪闪,“府衙已备下接风宴,只是……京里有旨,说大人需得先‘静养’三日,熟悉熟悉本地风俗,再理事不迟。”

这话明着是客气,暗着是软禁。赵宸看了眼码头上的兵卒,个个腰里别着刀,眼神警惕,显然是童贯派来的人。

“有劳王通判。”赵宸跳下船,旧包袱被雨水打湿,沉甸甸的,“接风宴就免了,我带了干粮。先带我去府衙吧。”

王敬之的脸色僵了僵,忙摆手:“府衙正在修缮,怕怠慢了大人。下官已在城西的‘晚香楼’备了住处,那里清净,适合‘静养’。”

晚香楼在护城河边上,孤零零的一座小楼,四周都是空地,只有后门对着片芦苇荡,明摆着是个易守难攻的囚笼。赵宸看着王敬之眼底的狡黠,心里冷笑——刚到苏州,就给了个下马威。

“也好。”他点头,“有劳通判带路。”

卫十三跟在后面,手按在腰间的匕首上,低声道:“将军,这姓王的不对劲。”

“何止是不对劲。”赵宸低声回应,目光扫过街上的百姓。他们穿着打补丁的短褂,担着菜筐匆匆走过,见了官差就低头,眼神里藏着恐惧,“你看这苏州城,表面光鲜,底下全是烂泥。”

晚香楼里果然“清净”。楼上楼下空无一人,只有蛛网在梁上结得厚实。王敬之让人打开二楼的房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窗纸破了个洞,风裹着雨丝往里灌,打在积灰的桌上,晕出一个个黑印。

“委屈大人了。”王敬之假惺惺地拱手,“这楼虽旧,却能望见护城河,景致好得很。下官已让人送来被褥,大人有何需求,尽管吩咐楼下的守卫。”

他说的“守卫”,其实就是监视的兵卒。赵宸推开窗,望着远处的城墙,那里隐约能看到“苏州府”的匾额,却被雨雾遮得模糊。“多谢王通判费心。”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对方腰间的玉佩上——那玉佩成色极好,绝非通判俸禄能买得起,“只是不知,通判的玉佩,是哪家铺子买的?我也想给舍弟带一块。”

王敬之脸色微变,下意识捂住玉佩:“是……是家传的。大人说笑了。”

待王敬之走后,卫十三一脚踹翻了缺腿的椅子:“这狗官!明摆着是想把咱们困死在这破楼里!末将这就去宰了楼下的兵卒,咱们冲出城去!”

“急什么。”赵宸坐在唯一能看的木凳上,解开湿了的包袱,拿出那本《孙子兵法》,书页被雨水浸得发皱,“他们越想困住咱们,越说明苏州的水浑。咱们正好借这‘静养’的日子,看看这浑水里到底藏着什么。”

他走到破窗边,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诸葛亮临行前塞给他的密信,上面用特殊墨水写着几个名字——都是苏州本地被蔡京党羽打压的清官,还有几个是当年参与过汴河口治水的老兵,如今隐姓埋名在苏州务农。

“去,找机会联系这几个人。”赵宸将密信递给卫十三,“尤其是那个叫陈老栓的老兵,他在苏州码头扛活,知道的肯定多。”

卫十三接过密信,用油纸重新包好,藏进靴筒:“将军放心,末将今晚就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