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 > 第126章 功高震主

汴京的晨雾还没散,州桥的石狮子就被百姓的脚步声惊醒了。

“听说了吗?赵将军平定江南回朝了!”挑着菜担的老汉往皇宫方向张望,菜筐里的小葱沾着露水,“昨儿夜里,他的亲兵从南薰门进来,马尾巴上都系着红绸子呢!”

“何止啊,”卖胡饼的阿婆翻着鏊子上的饼,油星溅在炭灰里,“我家二郎在禁军当差,说赵将军进城时,沿街的铺子都放了鞭炮,连勾栏里的姑娘都站在楼上抛花呢!”

这些话像长了翅膀,扑棱棱飞进紫宸殿时,徽宗正捏着诸葛亮新献的《江南水利图》。图上的运河支流被描成金线,苏州城的轮廓用朱砂勾了圈,旁边题着“民安业乐”四个字,笔锋温润,却刺得他眼睛发疼。

“陛下,赵将军在江南减免赋税,开仓放粮,百姓都称他‘再生父母’呢。”太监捧着新采的晨露,声音尖细得像根针,“街头还有人编了曲子,唱‘赵家军,保家国,胜过皇家金銮殿’……”

“住口!”徽宗猛地将图扔在案上,金线绣的桌布被图角掀起,露出底下暗纹的龙图腾。他想起昨日在宣德门接驾时,百姓山呼“赵将军千岁”的声浪,竟盖过了“吾皇万岁”的欢呼——那些仰望的眼神里,闪烁的不是对皇权的敬畏,是对赵宸的崇拜。

这份崇拜,像根细刺,悄无声息地扎进他心里,在江南平定后的第三个月,终于开始隐隐作痛。

早朝的钟声响了三遍,赵宸穿着洗得发白的朝服,缓步走上丹墀。他的玄甲被留在了营中,可百官看他的眼神,依旧带着敬畏——那是从汴河口的血水里泡出来的威望,是诸葛亮的智计、关羽的刀、赵云的枪,一点点堆起来的分量。

“赵爱卿平叛有功,朕欲加你为镇国大将军,食邑三千户。”徽宗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摩挲。

赵宸躬身:“臣不敢受。平叛非臣一人之功,皆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

“哦?”徽宗挑眉,“那依爱卿之见,该赏谁?”

“诸葛亮先生整饬财税,使江南粮草不缺;关羽将军镇守雁门,震慑金人不敢南下;赵云将军训练禁军,京畿安稳无虞。”赵宸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还有江南的百姓,若不是他们自发相助,叛军何至于溃败得如此之快?”

这番话赢得不少点头,连李若水都暗自点头——赵宸不贪功,这是难得的品性。可在徽宗听来,却像是在炫耀自己的人脉:你看,这些能人都听我的,连百姓都向着我。

退朝后,蔡京的相府里,正摆着家宴。水晶帘外的琵琶弹着《霓裳羽衣曲》,蔡京给徽宗斟上酒,笑道:“陛下,赵将军真是会笼络人心。连苏州的老妪都知道,‘有事找赵将军,不用拜龙颜’呢。”

徽宗握着酒杯的手一抖,琥珀色的酒液溅在明黄的龙袍上,晕开一小片深色。他想起赵宸在军中说的“国法大于皇恩”,想起诸葛亮只认赵宸签发的粮单,想起关羽在雁门关挂的“赵”字旗——这些人,眼里到底有没有他这个皇帝?

“民间都在说,‘赵家军’比‘赵家天下’还牢靠呢。”蔡京的声音像羽毛,轻轻搔着徽宗的痒处,却带着淬毒的尖,“老臣听说,江南的税吏收税时,百姓都问‘赵将军知道吗’,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酒杯“当啷”一声落在案上,酒洒了满桌。徽宗盯着那片湿痕,忽然觉得,龙袍上的龙纹,好像被这酒泡得褪色了。

而宫门外,赵宸正与诸葛亮等人告别。阳光透过朱漆大门的缝隙照进来,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苏州的水患刚过,我去那里正好。”赵宸的声音很轻,“中枢的事,有劳诸位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将军放心,京里有我们。只是……陛下的心思,怕是起了变化。”

赵宸抬头望了眼宫墙的琉璃瓦,那些瓦当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像无数双监视的眼睛。他忽然笑了笑:“变化就变化吧。江山是百姓的江山,不是某个人的。只要能让苏州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贬到哪都一样。”

他转身离去时,背影在宫墙的阴影里拉得很长,像一道即将被裂痕斩断的线。而相府的宴饮还在继续,琵琶声柔得像水,却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悄冻成了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