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 > 第125章 舆图之上

城楼的风比别处冷些,卷着赵宸的披风,猎猎作响。他身后的箭楼里,新裱好的《天下舆图》占了半面墙,绢布被浆得挺括,墨线勾勒的山川河流在烛火下泛着暗光。

诸葛亮刚用朱笔圈完金国的疆域,笔尖悬在“上京”二字上方,墨滴在绢布上晕出个小点儿。“完颜宗弼占了大同府,耶律大石退到漠北,这两只狼暂时咬累了,却都在盯着南边这块肥肉。”他侧过头,羽扇指着舆图中央的汴京,“就像这烛火,看着亮堂,一阵风就能吹灭。”

赵宸没说话,指尖轻轻按在汴京的位置。那里用淡青色标着汴河的支流,像母亲的臂膀环抱着城池,炊烟的符号画得极细,是诸葛亮特意用银粉点的——比鹰嘴崖水坝上用炭笔涂的浓烟,温柔了百倍,也脆弱了百倍。

他想起在水坝的日子。那时的炊烟混着泥沙味,士兵们蹲在雪地里啃干粮,呵出的白气能在眉上结霜,可每个人眼里都有股劲,像未燃尽的炭火。而现在的汴京,炊烟里飘着脂粉香、酒气、糖画的甜,软得能把骨头泡酥,却经不住半点敲打。

“昨日去夜市,见着个捏面人的老汉。”赵宸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他说这两年的面人卖得最好,尤其是捏官家画里的仙鹤,孩子们抢着要。可他不知道,去年冬天,雁门关的哨兵冻掉了耳朵,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诸葛亮将朱笔搁在笔山上,银粉勾勒的炊烟在烛火下闪了闪。“百姓是最实在的。”他轻摇羽扇,“饿过肚子,才知道安稳的好;见过战乱,才会把太平日子攥得紧。可攥得太紧,反倒忘了危险藏在哪。”

帐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咚——”,是三更了。赵宸走到垛口边,望着城下的灯火。州桥的灯笼还亮着,勾栏的琵琶声隐约飘上来,软得像团棉花。他想起十年前,父亲带他第一次进汴京,也是这样的夜晚,父亲指着城墙说:“这墙再高,也挡不住人心的懈怠。”

“太平日子,过一天,便赚一天。”他低声重复了一遍,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这城楼、这舆图、这暂时安稳的城池起誓。指尖从汴京移开,落在雁门关的位置,那里用朱砂点了个小小的刀形符号,“云长的兵练得差不多了,子龙的禁军也该拉出去见见风雪。”

诸葛亮点头:“亮已让人把新铸的弩箭运到边关,每杆弩上都刻了‘保境安民’四个字。文和先生在查蔡京的旧账,那些贪墨的粮款,该追回来了——太平日子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

赵宸望着舆图上那三只被朱笔圈住的“猛兽”,忽然觉得它们的眼睛都在眨。金国的狼性未改,辽朝的残部像蛰伏的蛇,而大宋这只看似温顺的羊,若不长出獠牙,迟早会被撕碎。

“明日让子龙带禁军去汴河演练。”他转身往楼下走,披风扫过烛台,火苗晃了晃,“让百姓看看,这太平日子不是凭空来的,是有人在背后提着刀,替他们挡住风雪。”

诸葛亮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羽扇轻轻敲了敲舆图上的汴京。银粉的炊烟在烛火下明明灭灭,像个易碎的梦。他拿起朱笔,在汴京周围添了道淡墨线,不细看几乎看不见——那是他留给自己的记号,提醒着这太平之下,藏着多少暗流。

赵宸走下城楼时,正撞见赵云带着巡夜的禁军经过。银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士兵们的铠甲摩擦声压得很低,却透着股肃杀。“将军。”赵云拱手,“末将刚从北门过来,见着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已让人盯紧了。”

赵宸点头:“多派些人手,尤其是驿馆附近。耶律大石和完颜宗弼,都不会闲着。”

禁军的脚步声远去,赵宸站在城墙根下,望着天上的月亮。月被云遮了一半,像只半睁的眼,冷冷地看着这人间的安稳与危机。他忽然握紧了腰间的刀,刀柄的防滑纹硌在掌心,像鹰嘴崖的石头——那里的炊烟虽冷,却能让人清醒。

而此刻的舆图上,朱笔圈住的三只猛兽,正沉默地对峙着。银粉勾勒的炊烟还在烛火下闪烁,仿佛在说:这太平日子,过一天,便要护好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