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 > 第108章 朱笔染霜

紫宸殿的朱笔落下时,墨迹在明黄的圣旨上晕开一小团。徽宗盯着“太傅”二字,指尖在御案上轻轻叩着,案头的青铜熏炉里,龙涎香燃得正旺,却驱不散他心头的滞涩。

三日前,李若水的血书依然静静地摊在案几之上,仿佛还散发着那股浓烈的血腥味。这血书并非寻常之物,而是汴河口伤兵们用自己的指血写成的请愿书。每一个字都像是被鲜血浸染过一般,鲜红刺目,令人触目惊心。

这些伤兵们在请愿书中详细描述了赵宸将军的英勇事迹。他们诉说着赵宸如何身先士卒,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毫不畏惧敌人的刀剑。更让人感动的是,赵宸竟然将御赐的黄金熔化,用来治疗伤兵们的伤势。

当时,李若水读到这些文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热血。他激动地拍着案头,赞叹道:“赵将军忠勇可嘉!”然而,如今当他再次想起这封血书时,却突然觉得那些血字如同一双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这个皇帝,透露出一种无声的逼问。

这些眼睛似乎在质问他,作为一国之君,他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臣民?是否真的关心那些为国家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赵宸将军的行为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失职。

“陛下圣明。”蔡京在旁躬身,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恭顺,“太傅位列三公,是文臣极致,赵将军从文,既能彰显陛下隆恩,又能辅佐中枢,实乃两全之策。”

徽宗没接话,只是让内侍将圣旨递下去。他想起赵宸披甲执锐的模样,那身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比中枢这些文臣的锦袍更让他安心。可童贯在耳边念叨的“兵权旁落”“功高盖主”,像藤蔓一样缠上来,勒得他喘不过气。

圣旨传到赵宸营中时,他正在给伤兵换药。卫十三捧着圣旨冲进来,粗布战袍上还沾着草药汁,看到“兵权移交”四个字,当即红了眼,酒碗砸在青石地上,碎成星点。

“将军!这是明摆着削您的权!”卫十三的拳头攥得发白,指节抵着地面的碎瓷,“那些官老爷在京城暖阁里喝茶,凭什么摘咱们用命换来的功劳?末将这就带弟兄们去宫门外请愿!”

帐内的伤兵们也炸了锅,断了胳膊的老卒挣扎着要起身,断了腿的校尉骂骂咧咧,药碗翻倒在地,黑褐色的药汁在泥地上漫开,像一滩未干的血。

赵宸按住卫十三的肩,掌心的老茧磨得对方一僵。他拆开圣旨,目光扫过“入中枢参政”几个字,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笑意却没到眼底。他想起汴河口的冰碴子,想起弟兄们冻裂的手,想起那些永远留在河底的年轻面孔——他们要的从不是三公之位,只是一句公道,一口饱饭。

“都安静。”赵宸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帐内的嘈杂。他将圣旨折好,塞进怀里,拿起桌上的伤药继续给老卒包扎,“圣命难违。卫十三,点五十亲兵,随我入城。”

“将军!”卫十三急得跺脚。

“去吧。”赵宸低头系紧绷带,指尖触到老卒腿上狰狞的伤疤,那是上个月在河口被流矢划的,“京里的路,总要有人走一趟。”

帐外的风卷着雪沫子进来,吹得烛火摇晃。赵宸望着帐外漫天风雪,忽然想起出征前,母亲塞给他的平安符,此刻正贴着心口发烫。他知道,这一去,京城的暖阁里,或许比汴河口的冰面更冷。

而紫宸殿内,徽宗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忽然觉得那雪落在地上,像极了方才被卫十三砸碎的瓷片,闪着冷光,硌得人心头发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